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84年8月至1985年1月,芬兰发生了一次小型脊髓灰质炎爆发流行。9例麻痹病人均由Ⅲ型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700份健康人粪便标本中有100份分离到Ⅲ型病毒。芬兰通过接种死疫苗来预防脊髓灰质炎,接种率达97%以上。这次爆发流行前的最后1例病人发生于1961年,自1964年以来从未在人群中分离到脊髓灰质炎病毒。在预防接种工作做得这样好的人群中发生脊髓灰质炎爆发流行,其原因值得研究。对从麻痹病人粪便标本中分离的7株病毒和从健康接触者粪便中分离的3株病毒作  相似文献   

2.
在90%以上儿童接种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IPV)、20年无脊髓灰质炎病例的芬兰,1984年却爆发了脊髓灰质炎流行。经鉴定该分离株是3型野毒株变异株(P3/芬兰/23127/84)。血清学分析提示,19岁以下儿童对该流行株的抗体水平比Saukett参考株低。Magrath等对接种IPV的芬兰、挪威、瑞典三个国家的儿童进行血清学分析亦得到相同结果。芬兰儿童血清对Saukett株的抗体几何平均滴度为1:25,面对流行株仅为1:4。动物试验证实,该流行株的纯化D抗原的免疫血清可中和同源病毒,但不能中和  相似文献   

3.
呼吸道病毒感染是我市儿科常见病,为了深入开展防治工作,我们首先进行了病原学调查,1985~1986两年在天津市儿童医院门诊及病房随机采取了临床诊断为支气管肺炎及毛细支气管炎患儿74例咽拭标本,分离与鉴定出病毒16株,阳性率为20.27%,其中呼吸道合胞病毒(RSV)9株(占60%),副流感病毒5株(占33.3%),乙型流感病毒1株。1985年采集患者双份血清52人份,结果11份为 RSV 阳性血清(21.2%),7份为副流感阳性血清(13.5%)与病毒分离结果一致。本文就标本的采集与运送、病毒分离与鉴定方法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提高病毒分离及血清学诊断阳性率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ARI)的病毒病因,作者在1986年9月~1989年1月,收集了发病不到1周,且未用过抗生素治疗的736例5岁以下的ARI患儿的鼻咽分泌物标本。并用病毒分离法和免疫荧光法(IF)检测病毒。结果表明,736份标本中有164份(22%)检出病毒,其中30份为病毒分离阳性,67份为IF结果阳性,67份为两种检测法均阳性。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3型和1型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腺病毒及麻疹病毒的阳性标本数分别为30、12、21、17、37、24和23份;病毒分离法和IF法检测上述7种病毒的阳性标本数分别为22、8、19、15、0、23、10和25、10、16、14、37、12、20份。736例患儿中,临床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  相似文献   

5.
[Hara M et al:Microbiol Immunol 25(9):905,1981(英文)] 本文报道了1例患有无丙种球蛋白血症的3岁男孩在口服脊髓灰质炎活疫苗后的第553天发生了麻痹性脊髓灰质炎。。在发病后684天内共从23个大便标本中分离到非疫苗株脊髓灰质炎Ⅱ型病毒(包括在发病前分离到的1株病毒)。分离到的Ⅱ型病毒猴体神经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郑州儿童医院5岁以下急性腹泻住院患儿中杯状病毒、星状病毒感染的分子流行病学特点.方法: 对郑州儿童医院2001-11~2002-10收集的302份腹泻粪便标本中的96例非轮状病毒腹泻标本应用RT-PCR方法进行杯状病毒、星状病毒检测,并对阳性标本通过RT-PCR或测序分析鉴定型别.结果: 实验中共检出9份杯状病毒阳性标本、4份星状病毒阳性标本,检出率分别为9.4%(9/96)和4.2%(4/96),其中9份杯状病毒阳性标本中8株属于诺如病毒GII/4型、1株为GII/3型,4株星状病毒阳性标本均为HAstV-1型.结论: 杯状病毒、星状病毒也是郑州地区婴幼儿病毒性腹泻的重要病原体,杯状病毒、星状病毒的流行型别分别为诺如病毒GII/4型、HAstV-1型.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天津市地区婴幼儿诺如病毒(NV)感染情况并对诺如病毒进行基因分型分析.方法:收集2008年8月-2009年7月天津市儿童医院门诊和住院病毒性腹泻患儿的粪便标本.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进行检测.测序后使用Bioedit和DNAstar基因分析软件与GenBank中的参考株进行同源性分析并绘制系统进化树.结果:在540例腹泻标本中诺如病毒阳性的标本为174例,诺如病毒的阳性率为32.22%,2008年11月NV阳性率较高,为62.22%.抽取7份阳性标本进行序列分析,结果7份标本均为GⅡ-4型.结论:诺如病毒是天津地区婴幼儿病毒性腹泻的主要病原体之一,GⅡ-4型是主要流行株.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安徽省淮南市2012-2013年流感病毒细胞培养分离结果,研究淮南市流感流行特征,为该市流感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对哨点医院送检咽拭子标本进行核酸快速分型后采用狗肾( MDCK)传代细胞培养法分离病毒,红细胞凝集试验( HA)鉴定病毒滴度,红细胞凝集抑制试验( HI)进行型和亚型的鉴定。结果从148份流感网络实验室实时定量PCR阳性标本中,分离出流感毒株68株,总分离率45.9%,其中 A1(H1N1)型26株,分离成功率56.5%,A3(H3N2)型25株,分离成功率33.3%;BY型4株,BV型13株,B型毒株分离成功率为63.0%;各型毒株的分离成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2年淮南市流行株为BV型流感病毒,于3月份达到流行高峰;2013年流行株为A(H1N1)型流感病毒,流行高峰期则是12月份。结论淮南市2012-2013年甲型流感病毒抗原的变异性强;细胞培养分离病毒对流感流行的病原鉴定起决定性作用;流感病毒B型毒株和新A(H1N1)型毒株分离成功率较高。  相似文献   

9.
从接种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后约 1 2周的 1名 2岁男孩的粪便标本中分离到Sabin3/Sabin2 /Sabin3( S3/2 /3)型间重组脊髓灰质炎病毒。  由于该分离株的初步鉴定为嵌合 Sabin3/Sabin2核壳结构 ;从而使作者进一步研究了这个病毒的整个基因组序列、抗原特性和温度敏感性。  研究表明 ,第 1个重组连接位于编码VP1核壳蛋白的基因区 ,在 32 74和 32 85位核苷酸之间 ;第 2个连接则位于 RNA聚合酶区域 ( 6 82 4和 6 82 5位核苷酸 )。重组把 6个 Sabin2衍生氨基酸引入 Sabin3核壳中的VP1羧基末端。重组病毒的全基因组与其亲代 Sabin株在 33…  相似文献   

10.
我省为国内流行性出血热(EHF)重发病区之一,在省内实验室条件下自行分离 EHF病毒,是深入调查研究该病在我省的流行规律,进而拟订有效预防措施所必不可少的手段。我们参考外地资料,应用 Vero E6细胞从出血热患者急性期血液和鼠肺分离EHF 病毒,于1985年获得成功。现报告于后。材料和方法一.标本来源:采自绥阳等四县,其中患者早期血液4份,鼠肺标本9份。二.分离方法:参考文献。三.病毒鉴定方法:参考文献。四.试验用 EHF 病毒 A_(16)株(分自黑线姬鼠)细胞抗原片及免疫血清、A_9株单克隆抗体25—1荧光血清由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流研所  相似文献   

11.
从接种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后约12周的1名2岁男孩的粪便标本中分离到Sabin3/Sabin2/Sabin3(S3/2/3)型问重组脊髓灰质炎病毒。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天津市无脊髓灰质炎(脊灰)状态下急性弛缓性麻痹(AFP)患者病原学检测情况。方法:收集AFP患者和密切接触者的粪便标本,用表达了人类脊灰病毒受体的小鼠细胞系(L20B)和来源于人横纹肌肉瘤的细胞系(RD)细胞分离脊灰病毒,用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定型血清进行脊灰病毒(PV)和非脊髓灰质炎肠道病毒(NPEV)的分型,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方法对PV进行型内鉴定。结果:2000—2005年收集AFP患者粪便标本302份,检出PV32株,检出率为10.60%,均为疫苗相关株;检出NPEV11株,检出率为3.64%;检出肠道病毒(EV)总数为43株,总检出率为14.24%。共检测粪便标本总数为954份(其中包括本市及外省AFP病例、密切接触者的粪便标本)从中检出PV63株,检出率为6.60%,检测出的PV均为疫苗相关株;检出NPEV77株,检出率为8.07%;检出EV总数为140株,总检出率为14.68%。结论:AFP患者中未发现脊灰野病毒及其他脊灰病毒衍生株。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疫苗衍生脊髓灰质炎病毒患者发病原因,并探索控制对策。方法对发生VDPV的患者进行个案调查,采集大便标本分离病毒;开展急性弛缓性麻痹患者主动搜索;对患者所在地及相邻地区开展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快速评价;对密切接触者和周围健康儿童进行大便标本带毒情况调查;开展应急免疫。结果该病发病症状属于AFP,并从其标本中分离1型VDPV病毒和2型疫苗病毒,最终分类诊断为VDPV;患者密切接触者及周围健康儿童大便标本分离到脊髓灰质炎疫苗病毒,无VDPV;当地OPV3接种率偏低。结论该VDPV患者未在当地造成循环;今后务必引起高度重视,维持高水平的OPV3接种率,保持AFP监测系统的灵敏性,加强技术培训和督导检查。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一起暴发流行的无菌性脑炎进行病原分析.方法 用荧光PCR法对14份咽拭子标本进行核酸定性检测,细胞培养分离得到病毒后进行微量细胞中和试验,并对病毒VP1区3'段核酸测序以鉴定病毒.结果 14份咽拭子标本中,甲型/乙型流感病毒、肠道病毒71型(EV71)和柯萨奇病毒A16型(Cox A16型)均为阴性,其中8份标本肠道病毒通用型为阳性.从该8份标本从中分离到3株疑似肠道病毒,经微量细胞中和试验及病毒VP1区3'段核酸测序鉴定,均为埃可病毒30(ECHO30)型肠道病毒.结论 本次暴发的无菌性脑炎由ECHO30型肠道病毒引起.  相似文献   

15.
目的检测并分离甲型H1N1流感病毒,对开封地区首次分离到的病毒株进行全基因组序列测定及同源性分析,为研究流感病毒的流行及变异规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Real-time RT-PCR方法检测,筛选确定出甲型H1N1流感病毒阳性标本;利用狗肾传代细胞分离得到甲型H1N1流感病毒株A/Kaifeng/01/2009(H1N1);测定并分析其全基因组序列;利用序列比对进行了同源性分析。结果从1828份流感样病例中检出甲型H1N1流感病毒阳性标本286份,阳性率15.6%。在开封地区首次获得甲型H1N1流感病毒株及全基因组序列。基因组序列分析表明:该毒株与2009年大流行株高度同源,为同一进化分支。与以往流行的猪流感病毒株对比发现,HA基因有12个碱基发生了点突变。结论 MDCK细胞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具有较高敏感性;开封地区首例甲型H1N1流感病例分离病毒株与北美流行株高度同源;相对于以往古典型猪流感代表株出现了HA蛋白抗原性漂移;为今后进一步开展甲型H1N1流感病毒分子生物学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厦门地区儿童流感嗜血杆菌(HI)的流行分布和检出情况及耐药特点。方法收集2019年1—12月厦门市儿童医院呼吸道感染患儿痰液标本31 163份,使用全自动质谱仪鉴定细菌,阳性标本进行药敏试验及β-内酰胺酶检测,使用WHONET 5.5软件对菌株分布和药敏结果进行分析,使用χ2检验进行差异性分析。结果 31 163份痰标本中3491份阳性标本,检出HI阳性841株,占阳性标本的24.09%。在不同的年龄段分布中,1岁的婴儿占比达28.15%,幼儿期(1~3岁)占28.10%,学龄前期(3~7岁)占18.82%,学龄期( 7岁)占5.46%;时间分布上,第一季度检出364株(43.28%),第二季度检出303株(36.03%),第三季度检出61株(7.25%),第四季度检出113株(13.44%);对氨苄西林、复方磺胺甲噁唑、氨苄西林/舒巴坦的耐药率分别为62.34%、74.78%、3.57%;其中检出β-内酰胺酶阳性352株,占41.85%。结论HI是儿童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体,3岁以下的婴幼儿是易感人群,感染率与气候相关,冬季是高发季节,且产β-内酰胺酶的HI比例较高,应根据药敏结果选择药物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7.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主要病原是肠道病毒70型和柯萨奇 A24型变异株病毒。我国于1971年开始在上海,北京等地流行,并分离到肠道病毒70型毒株,而柯萨奇 A24型变异株病毒引起流行除台湾省有报道外,其他地方未见及。福州地区于1986年和1988年均在8,9月份发生“红眼病”暴发流行。在两次流行中采集了发病两天内典型病例眼拭液标本85份,经接种 Hep-2细胞及新生乳小白鼠,分离出71株病毒。  相似文献   

18.
1988年8月,以色列爆发1型麻痹型脊髓灰质炎,主要发生于犹太青年中。几乎所有0~40岁的人群均接种了1剂三价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TOPV)。作者于接种后2周及4年,对17人检测了对疫苗的血清学应答。结果发现:4年后,针对1型流行株和Mahoney株的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与免疫后2周的水平相比下降了约50%,但仍比免疫前高5倍以上。所有接种者抗这两个病毒株的中和抗体滴度至少为1:64,远高于通常认为的1:8保护滴度。抗2型和3型病毒株的抗体GMT在4年后减少至免疫后2周水平的1/3,但仍高于保护水平。这些发现证实,在加强1剂TOPV后4年抗1型流行株和Mahoney株的中和抗体滴度下降幅度较小。根据这种下降速率推断,加强免疫后针对1型病毒株的免疫力持续时间远远超过4年。值得注意的是,在以色列,加强1剂疫苗后的这段时间内,没有发现任何脊髓灰质炎病例,表明那些接种疫苗者接触脊髓灰质炎野毒株的可能性极小。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哈尔滨市2012年手足口病病原特点。方法采用Real time RT-PCR对2012年采集的粪便、咽拭子、肛拭子等标本检测肠道病毒、CoxA16、EV71。结果共检测手足口标本1046份,肠道病毒阳性676份(64.6%),EV71阳性83份(7.9%),CoxA16阳性489份(46.7%),其他肠道病毒104份(15.3%);阳性标本中,男性阳性382份(56.5%),女性阳性294份(43.5%);全年6~7月份为高峰,肠道病毒感染主要集中于5岁以下儿童,占阳性标本的89.9%。结论 5岁以下儿童是手足口病感染的主要人群,2012年哈尔滨市手足口主要流行株为CoxA16,而EV71和其他HEV也同时存在。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湖南省株洲、湘潭和衡阳地区儿童鼻咽部EB病毒的感染状况及其基因型,为EB病毒的治疗、预防和临床检验提供指导。方法从株洲、湘潭和衡阳部分医院收集疑似EB病毒感染的儿童咽拭子标本406份,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联反应(FQ—PCR)检测标本中的EB病毒-DNA;阳性标本分别用特异性引物从中扩增3个目的基因片段,其中PCR扩增的EBNA-3C片段直接电泳以分析1/2分型,BamHI片段和BamHI WI/I1交界区基因片段采用PCR-RFLP分析鉴定F/f和C/D分型,测序和Blast比对验汪分型结果。结果从406份标本中共检出 EB病毒-DNA阳性株159份,株洲74份(38.5%),其中1型72份(97.3%),2型2份(2.7%);湘潭42份(38.9%),1型40份(95.2%),2型2份(4.8%);衡阳43份(40.6%),1型43份(100%),2型未发现、从159份阳性株中随机扩增了73份做F/f分型,68份做C/D分型,共检测到F型73份,C型68份,3个地区均未检测到f型和D型。结论株洲,湘潭和衡阳儿童鼻咽部EB病毒感染的检出率分别为38.5%,38.9%,40.6%,且其主要感染的3种独立基因型以1、C、F型为主,3个地区间儿童鼻咽部EB病毒-DNA的检出率及其基因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