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髂嵴前部血供的解剖学研究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目的 :为合理应用带血管蒂髂嵴前部骨瓣转位或移植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在 32侧经动脉内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标本上 ,解剖观测供应髂嵴前部血管的起源、走行、分支、分布、外径和吻合情况。结果 :髂嵴前部存在着丰富的血供 ,主要由旋髂浅动脉 ,旋髂深动脉 ,旋股外侧动脉升支 ,臀上动脉深上支构成 ,其分支在髂嵴前缘相互吻合成网 ,每支血管各有特点 ,有很强的互补性。结论 :临床可根据不同需要选择带合适血管蒂的髂嵴前部骨瓣行移位或移植术 ,并利用其互补性选择最佳术式。  相似文献   

2.
髂前上棘至髂嵴结节间的髂翼部较厚,是临床骨移植常用的供骨区。Taylor及苗华等研究髂嵴前部的血液供应状况,作了旋髂浅、深动脉的调查。为了给经髂骨外侧取骨提供有关资料,我们着重对臀上动脉深支的上支和旋股外侧动脉交通支,对髂骨前区外侧面的血液供应进行了观察。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带缝匠肌深层肌间隙筋膜蒂的髂前上下棘间骨瓣转位治疗股骨颈部位病变的解剖学基础。方法 在30侧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的下肢标本上,对缝匠肌深层的肌间筋膜的血管分布和走行进行观察。1例进行摹拟手术。结果 该肌间隙行走的血管主要由来自旋股外侧动脉的升支及其分支一阔筋膜张肌支、髂嵴支、臀中肌支、髂前下棘支和来自旋髂浅动脉与旋股外侧动脉的缝匠肌节段性血管,上述血管相互吻合形成丰富的肌间筋膜血管网。采用缝匠肌深面肌间筋膜蒂的髂前上下棘间骨瓣移植,髂嵴支和缝匠肌的节段性血管可保留,肌筋膜蒂的长度可以达到6—8cm。结论 以缝匠肌深层肌间筋膜蒂的髂前上下棘间骨瓣转位移植可用于修复股骨颈部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道我们于1986年6月以来,应用髂腹股沟轴心交叉皮(骨)瓣治疗手部皮肤、骨及拇指缺损等48例,全部成活。本皮瓣以旋骸浅动脉为营养血管,取皮范围可大可小,成活率高,供区直接缝合,骨皮瓣可同时治疗骨缺损,适合手部整形修复的需要。有很大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前国内外都在应用带血管游离皮瓣移植,采用部位多是髂腹部、胸部及足背部等区域的皮肤,因此、对上述部位的皮下浅动脉、静脉的研究也逐渐增多。国内结合临床应用对髂腹股部的皮下浅动、静脉的解剖观察也有一些报导,为了积累一些资料,我们对髂腹股部的皮下存在的两个闭合动、静脉系统即腹壁浅动脉、静脉和旋髂浅动脉、静脉进行了解剖观察:前者主要供应下腹部的皮肤、后者主要供应髂股部皮肤,而这两者之间有许多交通支相连。这一区域成为应用带血管的髂腹股部游离皮瓣移植术修复皮肤损缺一个应用广泛的取皮区。我们亲自解剖了50例进行观察,现简报导之。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告100例腹股沟皮瓣的主要血管——腹壁浅与旋髂浅血管的起源、支数、起始处与穿筋膜处的管径和位置、动脉分布范围,并将血管初步分型。结果表明绝大多数血管均包括在设计的皮瓣内,其管径亦适合于显微吻合。结合本组资料对临床应用进行了讨论,认为移植游离皮瓣时,似宜首先选用旋髂浅动脉,而缝匠肌是寻找此动脉的关键标志。  相似文献   

7.
解剖了29具成人尸体,共58侧的髂嵴前份及腹股沟区皮瓣的血管,其动脉曾事先用红色乳胶灌注,借助于3.5倍手术放大镜对旋髂浅血管的发起、管径、走行及与髂嵴前份的解剖关系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 1.旋髂浅动脉98.28%起于交叉点下方0~42mm间,以直接起自股动脉(62.03%)  相似文献   

8.
<正> 吻合血管的游离髂骨移植是近年来发展的新技术。1978年和1979年国外先后报道过吻合旋髂浅血管和吻合旋髂深血管的游离皮肤髂骨瓣移植。至于不带皮肤的吻合旋髂深血管游离髂骨移植,则是本文作者在研究髂(立脊)前部血液供应后,于1979年首先成功地应用于临床的。本文报告在100具成人尸体中,对200侧髂  相似文献   

9.
髂骨位于髋骨上部,呈不规则的扇形,其上缘肥厚部为髂嵴.髂嵴位置表浅,部位隐蔽,兼有松质骨与密质骨的特点,并具有多源性血液供应,取供骨后对肢体功能无明显影响,故无论是传统骨移植或带血供骨移植,髂嵴均属最常用的供区.1978-1979年,Taylor等[1-3]先后报道吻合旋髂浅和旋髂深血管髂骨皮瓣移植的临床及实验报告.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带旋髂浅血管蒂髂腹股沟骨皮瓣移位修复手部复合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6月我院急诊收治的25例手部复合组织缺损患者纳入本次研究,患者的皮肤缺损范围最小3.3cm×1.8cm;最大15.4cm ×9.2cm。先行清创处理,3-7天后将旋髂的浅动静脉作为皮瓣轴型血管蒂的骨皮瓣实施修复,皮瓣的切取范围略大于皮肤缺损的范围,评估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的骨皮瓣全部成活,24例患者创面Ⅰ期愈合、1例Ⅱ期愈合。随访1年,患者的手部外观和功能良好。骨缺损的愈合时间为5-9周,平均在7周左右。结论:在手部复合组织缺损的临床治疗中,采用带旋髂浅血管骶想:腹股沟骨皮瓣移位修复,能够直接缝合,具有切取简单、供区隐蔽、血供良好的优势,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大鼠腹部皮瓣的血管形态及构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鼠腹部皮瓣是皮瓣移植实验研究常采用的实验模型,目前对大鼠腹部皮瓣血管解剖学报道甚少。本文对wistar大鼠(35只)制成的血管灌注标本、透明标本、铸型标本及组织切片,采用手术显微镜、生物显微镜、扫描电镜及MAS图像分析仪,分别进行观测、计数血管密度、构筑及面积分数(Aa)。大鼠腹部皮瓣的血供分内、外侧两组。内侧组由胸外侧动脉内侧支,腹壁浅动脉及穿动脉供给;处侧组由胸外侧动脉外侧支,旋髂浅动脉及腰动脉的分支供给。内、外侧组分别供应腹内侧2/3和外侧1/3。内侧和外侧吻合区之间,各层血管计数及血管面积分数(Aa)均无显著性差异。人和大鼠腹部皮瓣血管Aa也无显著性差异。大鼠腹部皮瓣较人的薄,脂肪极少,多一层肉膜。大鼠腹部皮瓣血管网分为五层,即浅筋膜层、肉膜层、真皮深层、乳头下层和乳头层。皮瓣的血管构筑与人相似,但在真皮网状层中缺少血管吻合层,可能与大鼠腹部皮瓣较薄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髋关节邻近的腹壁筋膜,大腿筋膜和股骨中、上段骨膜进行了解剖学观测,给髋关节成形术提供术式的应用解剖学基础.方法在36例灌注颜料的成尸标本上,观察了腹壁下部筋膜、大腿前内侧部筋膜和股骨中、上段骨膜的血供和分布,测量了血管蒂的长度及筋膜瓣和骨膜瓣的利用面积.结果观测到以旋股外动脉降支为蒂的大腿筋膜瓣和股骨中、上段骨膜瓣,以及腹壁浅动脉为蒂的腹壁筋膜瓣.它们的血管蒂长,瓣膜可取面积大,血管间吻合丰富,血供充足,质地坚韧致密.结论带旋股外动脉降支的大腿筋膜瓣和股骨中、上段骨膜瓣与带腹壁浅动脉的腹壁筋膜瓣,可作为髋关节成形术选择术式的填充材料.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临床运用关节周围带血供骨膜瓣转位修复关节软骨缺损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在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防腐标本上,解剖观测40侧肩胛冈血管网、40侧肩关节血管网、37侧肘关节血管网、30侧膝关节血管网以及32侧髂嵴前部血管的组成、起始、走行、外径、分布及其吻合情况。结果:可设计肩胛上动脉冈下支为蒂的肩胛骨骨膜瓣;旋肱前动脉外侧降支和(或)内侧降支为蒂的肱骨上段骨膜瓣;桡侧返动脉为蒂带桡侧副动脉吻合支、尺侧返动脉为蒂带尺侧下副动脉吻合支、骨间返动脉为蒂带桡侧副动脉吻合支的肱骨远端骨膜瓣;膝降动脉关节支为蒂的股骨内髁骨膜瓣、其隐支为蒂的胫骨上段骨膜瓣;以旋股外侧动脉升支髂嵴支为蒂髂骨骨膜瓣,转位修复附近关节的软骨缺损。结论:可利用关节周围细小动脉为蒂切取骨膜瓣转位修复相应关节软骨缺损。  相似文献   

14.
股外侧皮神经及其营养血管皮瓣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 38侧经红色乳胶灌注的成人防腐标本上 ,解剖观测了股外侧皮神经及其营养血管的走行、分布、神经的横径、营养血管的来源、外径及吻合。并在 2侧新鲜标本营养血管内灌注墨汁 ,观测血供范围。结果显示 :股外侧皮神经及营养血管行走于髂髌连线上 ,营养血管来源于旋髂浅动脉、股直肌肌皮动脉、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的肌皮动脉、股外侧肌肌皮动脉 ,在神经旁相互吻合形成纵向血管网 ,除营养神经外 ,发出 7~ 10支皮支营养神经两侧的皮肤。因此可设计股外侧皮神经及其营养血管为蒂的岛状皮瓣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了32例游离肩胛皮瓣上的旋肩胛动脉,其起于肩胛下动脉,发浅、深分支。浅支又称肩胛皮动脉,穿三边孔后发出数小支供养肩胛区皮肤。深支入骨、肌肉。肩胛皮动脉一般有五条分支,其中内侧支和降支较恒定,口径较大。在活体上,于肩胛骨外侧缘距离肩胛下角8.4cm处,可扪及动脉搏动,此点可作为肩胛皮动脉的体表投影。  相似文献   

16.
用100只Spragne Dawley大鼠分为5组,各组均以右侧腹壁浅动脉为皮瓣的动脉,组1保留同侧伴行的腹壁浅静脉,组2保留同侧腹壁外侧静脉;组3保留对侧腹壁外侧静脉;组4保留对侧腹壁浅静脉;组5保留两侧腹壁外侧静脉及对侧腹壁浅静脉。结果组4和组5皮瓣的成活率最高,溃疡面积最小。作者讨论了回流静脉对游离皮瓣的影响,并认为吻合非伴行静脉有利于术后游离皮瓣内血循环的重新调整。这对临床上作游离皮瓣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总结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嵌合穿支皮瓣游离移植治疗胫骨创伤后骨髓炎的临床经验。方法  2014年8月-2015年9月,8例胫骨创伤后骨髓炎在彻底清创后采用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嵌合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股外侧肌瓣填塞胫骨死腔,穿支皮瓣覆盖浅表创面。结果  8例皮瓣全部顺利成活,其中,1例术后感染经换药治疗愈合,其余7例创口一期愈合。术后随访6~18个月,胫骨骨髓炎无复发,皮瓣色泽、质地好,皮瓣供区直接缝合,仅遗留线性瘢痕。结论  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嵌合穿支皮瓣肌瓣血运好且与皮瓣仅以穿支血管相连拥有足够自由度,可以实现创面立体修复,是一种治疗胫骨创伤后骨髓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为指腹软组织缺损重建感觉功能寻找新的可靠供区。方法 解削11只成人冰冻尸体手,于桡动脉灌注红色乳胶,观察大鱼际皮肤动脉、静脉、神经来源、分支及吻合类型。其中5只手于桡动脉掌浅支分叉处选择性动脉墨汁灌注,测量皮肤染色范围。结果 桡动脉掌浅支分出点平均直径为1.38cm,皮瓣可切取面积平均为3.9cm×3cm,掌浅支于大鱼际肌深筋膜下潜行,固定发出诸多分支到鱼际筋膜及皮肤并相互吻合呈网状。静脉回流有三种途径,神经支配以桡神经浅支和前臂外侧皮神经为主。结论 可设计以桡动脉掌浅支及桡神经浅支或前臂外侧皮神经为蒂的大鱼际游离或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腹软组织缺损,重建指腹感觉功能。  相似文献   

19.
作者比较系统的观察了50具尸体(100侧)的髂骨及100侧干性髂骨,并做了血管的局部墨汁灌注和X线血管造影。对髂骨及其血管的位置、形态、口径、长度,以及考虑到手术显露中所需要的局部关系等,做了比较详细的研究。作者认为髂骨质疏松,可塑性大,血液供应丰富,充填确实,承重较好,且有适当的截取长度,故力理想的移植供区。按游离显微血管髂骨移植的要求:臀上动脉、旋髂深动脉、第三腰动脉作为髂骨移植的血管蒂的条件是很优越的;旋股外侧动脉、旋髂淺动脉适于作骨肌皮瓣复合组织的移植蒂;旋股外侧动脉适于作股骨头、颈骨内移植血管;第四腰动脉、髂腰动脉不适用于骨移植的血管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