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常人外周血TCRVα24+ NKT细胞体外活化特性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正常人外周血自然杀伤T(NKT)细胞的数量以及体外活化后表达CD69、IFN-γ和IL-4的规律并与CD3+ T细胞进行比较。方法:取正常成人外周血,直接三色荧光标记后溶血获取有核细胞,或以佛波醇酯(PDB)+离子霉素(Ion)刺激并培养6h,经三色荧光标记后溶血并获取有核细胞,以流式细胞术分析NKT细胞和T细胞的数量以及表达CD69和IL-4、IFN-γ的情况。结果:NKT细胞约占外周血T淋巴细胞总数的(1.34±0.42)%(x±s);PDB+Ion活化6h后NKT细胞CD69表达率为(96.71±1.33)%,明显高于对照组(11.47±2.86)%(P<0.05);同样条件下CD3+T细胞CD69表达率分别为(98.60±0.47)%和(1.07±0.45)%(P<0.05);当莫能菌素(monensin)存在时以PDB+Ion刺激6h后,IL-4阳性NKT细胞的百分比为48.62±2.44,明显高于对照组31.57±3.31(P<0.05);IFN-γ阳性NKT细胞百分比为46.65±11.91,也高于对照组13.45±6.29(P<0.01)。CD3+T细胞在刺激后表达IL-4和IFN-γ均明显升高,但IL-4表达率远远低于NKT细胞;而且对照组CD3+T细胞两种细胞因子表达率都明显低于NKT细胞。结论:正常成人外周血含有少量的NKT细胞,这些细胞IL-4和IFN-γ的表达率明显高于CD3+T细胞,是特定微环境里的重要免疫调节细胞。  相似文献   

2.
蛋白激酶C抑制剂对T细胞表达IL-2及IFN-γ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蛋白激酶C(PKC)抑制剂H7和棉酚对体外活化T细胞表达白细胞介素-2(IL-2)和γ-干扰素(INF-γ)的影响。方法:在莫能菌素(monensin)存在时,以佛波醇酯(PDB)+离子霉素(I)体外活化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以流式细胞术胞内细胞因子检测法分析H7和棉酚对CD3+T细胞表达IL-2和IFN-γ水平的影响。结果:PDB+I处理PBMC4h后,表达IL-2和IFN-γ的CD3+T细胞百分率分别为16.64±2.04和25.81±3.53(x±s),而对照组二者的比率为1.06±0.22及3.12±0.77(P<0.05)。棉酚(50μmol/L)可明显抑制IL-2及IFN-γ的表达,抑制后表达率分别为2.08±0.12及9.01±1.90。H7作用比棉酚强,50μmol/L的H7抑制后的IL-2及IFN-γ阳性T细胞比率分别为0.43±0.06和2.40±0.27。结论:PKC在CD3+T细胞表达IL-2及IFN-γ中发挥重要作用;PKC抑制剂H7及棉酚明显抑制IL-2及IFN-γ的表达,提示H7和棉酚可通过抑制PKC活性,对依赖于T细胞功能的特异性免疫应答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3.
了解重组病毒趋化因子vMIP作用前后及内毒素刺激后细胞内细胞因子IL-4和IFN-γ水平的变化,探讨vMIP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通过放射性配体-受体结合实验、ELISA法及流式CD4+T细胞的细胞内染色法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培养上清IL-12水平及细胞内细胞因子IFN-γ及IL-4分泌水平的变化。结果:通过竞争结合细胞膜表面趋化因子受体,vMIP-II可减缓高浓度LPS引起的爆发式细胞因子IL-12、IFN-γ产生;vMIP可促进IL-12、IFN-γ和IL-4分泌。结论:病毒趋化因子vMIP-II可调节CD4+T细胞分泌IFN-γ和IL-4,从而下调过激的炎症反应,并对感染性休克可能有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健康老年人与青年人外周血CD8+T细胞CD28、CD56及CD57表达水平的比较性研究,探讨免疫衰老的细胞学机制。方法:采用三色免疫荧光标记流式细胞术分析青年组(20-35岁)与老年组(60-75岁)外周血CD8+CD28+、CD8+CD56+及CD8+CD57+T细胞水平。结果:老年组外周血CD8+CD28+T细胞明显低于青年组,阳性百分率分别为34.07±5.29和49.84±7.43(P<0.05);而老年组CD8+CD56+T细胞及CD8+CD57+T细胞均明显高于青年组,前者阳性百分率分别为6.60±2.40和2.10±0.35,后者阳性百分率分别为41.82±6.01和22.89±2.80(P<0.05)。结论:老年人CD8+T细胞CD28、CD56及CD57的表达率均随年龄增长有明显改变;CD28表达下降可能是引起免疫系统功能降低的重要原因,而CD56、CD57表达水平的增加则可能是机体对细胞免疫功能下降的一种代偿性适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 转染Foxp3至哮喘小鼠脾淋巴细胞,探讨Foxp3表达对脾淋巴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 卵白蛋白(OVA)致敏激发制作哮喘小鼠模型,收集培养脾脏淋巴细胞;使用电穿孔法转染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Foxp3至脾脏淋巴细胞,并设转染空质粒组和对照组;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Foxp3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转染后CD4+CD25+ Treg细胞/CD4+细胞比例;MTT法检测转染后的脾脏淋巴细胞增殖反应,ELISA检测脾淋巴细胞上清中白细胞介素4(IL-4)和干扰素γ(IFN-γ)的含量。结果: 转染组Foxp3 mRNA 和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空质粒组和对照组;转染Foxp3后CD4+CD25+ Treg细胞/CD4+细胞比例显著高于空质粒组和对照组;与空质粒组和对照组相比,转染pcDNA3.1(-)-Foxp3质粒明显抑制了脾淋巴细胞增殖;转染组细胞上清中IL-4和IFN-γ含量低于空质粒组和对照组。结论: 转染pcDNA3.1(-)-Foxp3至哮喘小鼠脾淋巴细胞,Foxp3得到有效表达。Foxp3的高表达能增加CD4+CD25+ T细胞的数量,抑制哮喘小鼠脾淋巴细胞的增殖以及Th1和Th2细胞因子的产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检测慢性乙肝(CHB)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FOXP3+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细胞)和乙肝病毒(HBV)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s)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收集28例CHB患者和15例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标本,运用流式细胞仪对Treg细胞亚群进行定量分析,同时采用酶联免疫斑点法检测HBV抗原特异性CTLs,并结合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 HBV DNA的临床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CHB组CD4+CD25+FOXP3+ Treg细胞的频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 (3.14%±0.97% vs 1.95%±0.68%,P<0.05);HBV抗原特异性CTL斑点计数为阳性(19.28±3.85)。CHB组Treg的频率与乙肝病毒载量呈正相关(r=0.831, P<0.01),与HBV特异性CTL斑点计数值呈负相关(r=-0.540,P<0.01)。结论: CHB患者外周血CD4+CD25+FOXP3Treg细胞表达升高并与病毒载量相关,而与HBV反应的CTLs数量呈负相关,提示Treg细胞可通过抑制细胞免疫反应影响病毒清除。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镁对分离培养的健康人和哮喘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凋亡及叉头框蛋白3(Foxp3)表达的影响。方法:经磁珠分离法分离出健康人和哮喘患者外周血CD4+CD25+T细胞,分镁剂干预组(10 mmol/L)及空白组培养72 h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4+CD25+T细胞的凋亡率及Foxp3表达情况。结果:(1)健康人外周血CD4+CD25+T细胞的纯度为77.4%~92.3%,哮喘患者CD4+CD25+T细胞的纯度为75.2%~93.8%。(2)CD4+CD25+T细胞占外周血CD4+T细胞的比例在健康组为4.12%~7.98%,在哮喘组为4.51%~8.68%,两者没有显著差异(P>0.05)。(3)镁(10mmol/L)可以诱导健康组及哮喘组外周血CD4+CD25+T细胞凋亡率增加(P<0.05),但对Foxp3的表达无影响(P>0.05)。结论:镁促进CD4+CD25+T调节细胞凋亡增加可能为其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正常成人外周血Th1/Th2细胞亚群体外活化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CD4+T细胞在体外活化的条件下向Th1或Th2极化的规律。方法:用Ficoll-Hypaque梯度离心法分离出正常成人抗凝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和血浆,将PBMC置于含或不含有自身血浆环境中,并在植物血凝素(PHA,20mg/L)的刺激下进行培养,培养24、48、72h后收获细胞,分别用双色免疫荧光标记,以流式细胞术对CD4+T细胞表达表面分子CCR3、CCR5进行分析。结果:CD4+T细胞受自身血浆和PHA刺激后向Th1/Th2两个方向极化,24、48、72h后极化率分别达到(13.28±1.59)%/(12.70±1.65)%、(17.19±1.03)%/(17.50±1.30)%、(19.49±2.87)%/(18.58±1.49)%;而只有PHA刺激的极化率很低,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Th1∶Th2之比约等于1。结论:正常成人外周血CD4+T细胞可以在体外自身血浆和PHA的条件下明显极化,而且Th1/Th2细胞处于等值的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多形螺旋线虫(H. polygyrus)感染对CD4+辅助性T细胞介导的小鼠炎症性肠病(IBD)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用卵清蛋白(OVA)特异性的CD4+辅助性T细胞转入重度联合免疫缺陷(SCID)小鼠中制作IBD模型。将IBD小鼠感染H. polygyrus,14 d后处死小鼠,观察结肠的组织学变化,用ELISA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肠系膜淋巴结中干扰素-γ(IFN-γ)和白细胞介素-4(IL-4)的表达。另外,对感染H. polygyrus的IBD小鼠注射IL-4单克隆抗体以阻断IL-4的分泌,9 d后处死小鼠,观察相同的指标。结果: 与无感染组相比,感染H. polygyrus的IBD小鼠结肠病损明显加重,肠系膜淋巴结中IL-4水平明显增高,IFN-γ水平明显降低(均P<0.05)。在IL-4阻断实验中,与无IL-4阻断组相比,IL-4阻断组结肠病损明显减轻,IL-4水平明显降低,IFN-γ水平明显增高(均P<0.05)。结论: H. polygyrus感染在CD4+ T细胞介导的IBD模型早期加重了炎症反应,其作用可能是通过诱导Th2细胞因子的分泌、抑制Th1细胞因子的分泌来实现的,提示用蠕虫治疗IBD时需谨慎。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同种异基因移植早期局部引流淋巴结和外周血T细胞的活化情况。方法:以小鼠前臂皮下非血管化心肌移植为模型,利用流式细胞术分析前臂引流淋巴结及外周血不同T细胞亚群的CD69表达水平。结果:同种异基因移植后72h,引流淋巴结CD4+T细胞和CD8+T细胞的CD69表达百分率均明显高于移植前(P<0.01),且CD8+T细胞的表达水平高于CD4+T细胞(P<0.01);各组外周血CD4+T细胞和CD8+T细胞的CD69表达百分率均无显著差异;局部应用弗氏完全佐剂和全身应用CsA可分别增强和抑制同种异基因移植后CD4+T细胞和CD8+T细胞的CD69表达(P<0.05或P<0.01)。结论:局部引流淋巴结T细胞CD69的表达水平可及时反映受者T细胞对同种异基因抗原的识别情况。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心理应激增加对感染的易感性的细胞和分子免疫学机理。方法:采用双荧光染色流式细胞分析法对20名健康大学生志愿者(男女各半)在应激前后进行外周血淋巴细胞免疫表型及T细胞体外丝裂原刺激早期活化抗原表达分析。连续一周期末考试被设定为心理应激。结果:免疫表型分析显示,应激前后CD2、CD3、CD4、CD8、CD19、CD20、CD16、CD56等淋巴细胞的表面分子阳性的细胞的百分比的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与应激前的结果相比,应激后的T细胞在体外培养条件下多克隆刺激剂活化后CD69的表达明显降低,植物血凝素(phytohemagglutinin,PHA)组CD69+CD3+/CD3+的百分率由应激前的28.1±4.1降低到应激后的17.6±3.8,佛波醇酯(phorbol 12,13-dibutyrate,PDB)组CD69+CD3+/CD3+的百分率由应激前的80.7±6.8降至应激后的65.8±7.9,而在没有刺激剂作用的条件下,T细胞CD69表达率应激前后的差别无显著。结论:应激对免疫系统的影响并不在于改变外周血淋巴细胞各亚群的比例的层面上;心理应激能降低健康人T细胞体外活化的反应性,这可能与心理应激个体对感染的易感性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表达BLyS和CD38的变化。方法:收集22名SLE患者和14名健康人外周血淋巴细胞, 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表达BLyS和CD38的变化。结果:SLE患者外周血BLyS+淋巴细胞、CD19+淋巴细胞和CD19+CD38+淋巴细胞显著增加, BLyS+淋巴细胞增加与CD19+CD38+淋巴细胞增加呈正相关(r=0.434, P<0.05).结论:SLE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表达BLyS和CD19+B淋巴细胞表达CD38均显著增加, 且二者增加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晚期卵巢癌组织中浸润的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associated macrophage,TAM)与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umor-infiltrating lymphocyte,TIL)表型及免疫效能的关系。方法:免疫组化方法分析175例低分化卵巢癌组织病理切片中TAM分布密度,以中位数为界限将病例分为TAM高密度组和TAM低密度组,对照组为32例良性卵巢病变组织;应用流式细胞术分析TAM高密度组与TAM低密度组中TIL的CD8+和CD25+表型变化情况;体外扩增培养TIL后取细胞培养上清液,ELISA法分析各组TIL中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10(IL-10)、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和干扰素γ(IFN-γ)细胞因子表达变化。结果:175例低分化卵巢癌组织中TAM平均浸润密度为62.8/高倍镜视野(HP,×400),中位数为53.3/HP,其中TAM高密度组87例,TAM低密度组88例;对照组TAM平均浸润密度10.5/HP(P<0.05)。CD8+在TAM高密度组中表达平均值为24%,在TAM低密度组中表达平均值为52%(P<0.05);CD25+在TAM高密度组中表达平均值为48%,在TAM低密度组中表达平均值为25%(P<0.05);对照组中CD8+和CD25+的TIL平均浸润密度为7%, TAM高密度组及TAM低密度组中CD8+和CD25+的TIL平均浸润密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TAM低密度组比较,TAM高密度组中TIL的杀伤性细胞因子IL-2和IFN-γ表达明显减少(P<0.05),而抑制性细胞因子IL-10和TGF-β表达明显增加(P<0.05)。结论:高密度TAM浸润的卵巢癌组织中,CD25+的TIL表型增多,CD8+的TIL表型减少,抑制性细胞因子IL-10和TGF-β表达增加,杀伤性细胞因子IL-2和IFN-γ表达减少,提示TAM浸润密度与TIL表型及免疫效能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吸入低氧气体防治哮喘的机制。方法:采用10%卵蛋白致敏和5次1%卵蛋白吸入诱发复制哮喘豚鼠模型,设立正常组、哮喘组和低氧吸入组3组。用(13.0±0.5)% O2/N2低氧气体吸入干预哮喘缓解期豚鼠,结束时3组均作血清皮质醇、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嗜酸性粒细胞(EOS)计数与低密度EOS(HEOS)百分率和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数量以及气道平滑肌张力的测定。结果: ①正常组和低氧吸入组的血清皮质醇含量均非常显著高于哮喘组(P<0.01)。②低氧吸入组BALF中EOS绝对值及HEOS百分率均数均非常显著低于哮喘组(P<0.01)。③正常组和低氧吸入组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数量明显低于哮喘组(P<0.01)。④哮喘组气道平滑肌张力增高。 结论:低氧吸入治疗能使哮喘缓解期豚鼠血清皮质醇升高,从而使其BALF中EOS和活化的EOS以及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减少,能降低气道平滑肌张力,减轻气道高反应性,有利于预防哮喘复发。  相似文献   

15.
目的: Th17细胞在免疫调节中起重要作用,而IL-21与Th17在分化调节和功能行使上密切相关。本研究旨在探讨Th17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37例宫颈癌患者、25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和18例健康志愿者作为研究对象,用流式细胞分析术检测外周血中Th17细胞及CD3+CD8-IL-21+T细胞的比例。分析两者与临床病理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相比,Th17细胞及CD3+CD8-IL-21+ T细胞比例(占淋巴细胞百分比)在CIN组(P<0.01,P<0.05)及宫颈癌组(P<0.01,P<0.05)均明显升高。此外,2种细胞的比例都与临床分期有关,在晚期宫颈癌组明显升高(均P<0.05),并且有淋巴结转移组或脉管浸润组都明显高于相对应的无转移组(P<0.01, P<0.05)或无浸润组(均P<0.01)。此外,在健康对照组和宫颈癌组,Th17与CD3+CD8-IL-21+ T细胞呈正相关,CD3+CD8-IL-21+ T细胞的比例还与肿瘤大小有关(P<0.01)。结论: Th17和CD3+CD8-IL-21+ T细胞在宫颈癌患者外周血中的比例上调,在宫颈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CD4+CD28-T细胞比例与淋巴细胞凋亡异常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三色分析法检测50例患者和50例健康志愿者的外周血淋巴细胞中CD4+CD28-T细胞比例;通过加入PHA孵育检测RA病人外周淋巴细胞和正常对照的淋巴细胞对激活诱导细胞死亡(AICD)易感性差异;分析CD4+CD28-T细胞比例与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率的相关性。结果: RA组CD4+CD28-T细胞比例的均数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7.79%±3.52% vs 1.89%±1.78%,P<0.05)。RA组病人外周血淋巴细胞的AICD凋亡率低于健康对照组(11.38%±5.73% vs 19.46%±6.32%,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CD4+CD28-T细胞比例与外周血淋巴细胞AICD凋亡率负相关(r=-0.433,P<0.01)。结论: RA患者外周血中CD4+CD28-T细胞比例增多,活化淋巴细胞生存期延长,这可能参与RA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7.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的生物学特性。方法:健康人非贴壁单个核细胞用含IFN-γ、IL-1β、IL-2、CD3单抗诱导CIK细胞。以LAK细胞作为对照。流式细胞仪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细胞表型特征;乳酸脱氢酶释放法分析细胞毒活性。结果:诱导2周后,CIK细胞的增殖率达到高峰,CD3+细胞占95%以上;第3周细胞生长进入平台期。诱导15d时,CD3+CD56+NKT亚群占16.5%,比例在2-4周区间内无明显变化。LAK细胞增殖缓慢,显著低于同期CIK细胞增殖率(P<0.01)。不同效:靶比例CIK细胞对肝癌细胞BeL-7402的特异性溶解率显著高于LAK细胞(P<0.01)。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结果显示,CIK细胞高度表达HLA-DR和CD54抗原,NKT细胞体积较CD3+CD56-细胞略大,细胞表面有大量伪足。结论:CIK细胞具有高度增殖能力,其体外杀瘤活性明显优于LAK细胞。诱导14-21d,CIK细胞增殖率和CD3+CD56+阳性细胞率均达到高峰,此时期的CIK细胞适合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不成熟CD8α+树突状细胞(DC)体外经同种异基因白血病细胞全抗原冲击后的移植物抗白血病(GVL)效应。方法: C57BL/6(H-2b)小鼠的骨髓细胞以GM-CSF +IL-4 +SCF +Flt3L体外诱导不成熟CD8α+DC,第3 d加入0 mg/L、2.5 mg/L、5 mg/L、10 mg/L和20 mg/LBALB/c(H-2d)小鼠来源的同种异基因EL9611红白血病细胞抗原冲击,冲击后DC与同系(H-2b)T细胞按DC/T 1∶1、2∶1、4∶1比例共培养,MTT法观察T细胞增殖情况,ELISA法检测上清中IFN-γ和IL-10的含量,LDH释放法检测T细胞对EL9611细胞的杀伤活性。以成熟DC为对照,观察同种异基因不成熟CD8α+DC体外对EL9611白血病细胞的GVL效应。结果: 同种红白血病全抗原冲击后不成熟CD8α+DC可有效刺激同系T细胞增殖,作用随DC/T比例增加而增加,增殖效应在 小剂量抗原(≤5 mg/L)冲击时更明显(P<0.05);Ag冲击后不成熟CD8α+DC刺激T细胞分泌IFN-γ和IL-10明显增高(P<0.05),IL-10的分泌与不成熟CD8α+DC发挥GVL效应存在一定的负相关关系,Ag冲击浓度较低而IL-10分泌少时,T细胞增殖活性较强。杀伤实验结果显示,白血病特异性T细胞对EL9611靶细胞的杀伤活性随抗原冲击浓度的增加而升高,浓度为2.5 mg/L时,杀伤率即可达90%,非特异性杀伤实验显示白血病特异性T细胞对同种异基因正常脾细胞的杀伤活性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杀伤作用为抗原特异性杀伤,对正常细胞无明显杀伤。结论: 经同种异基因白血病抗原冲击后不成熟CD8α+DC体外能刺激同系T细胞产生一定的GVL效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BCR-ABL-SEA双表达DNA疫苗诱导BALB/c小鼠特异性细胞和体液免疫应答效应。方法: 用已成功构建的重组双表达BCR-ABL 多肽和 SEA多肽的质粒BCR-ABL-pIRES-SEA (B-P-S)免疫小鼠,间隔14 d共3次。相同方法用单表达BCR-ABL 多肽或 SEA多肽的质粒BCR-ABL-pIRES 和SEA-pIRES免疫小鼠作对照。利用CCK-8 比色法检测小鼠脾脏T 细胞对K562细胞株的杀伤活性;流式细胞术测定小鼠脾脏CD4+与CD8+T细胞表达情况;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中干扰素γ(IFN-γ)和白细胞介素4(IL-4)生成情况;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血清中抗BCR-ABL抗体。结果: 免疫后第7周时,双表达重组质粒B-P-S组小鼠脾脏CTL细胞针对K562杀伤率、血清中INF-γ含量均明显高于单表达BCR-ABL-pIRES组和SEA-pIRES组(P<0.05);CD4+/CD8+T细胞比值、血清中IL-4含量各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荧光显微镜检测到血清中有抗BCR-ABL抗体。结论: 所构建的BCR-ABL-SEA重组双表达质粒可诱导小鼠产生特异性细胞和体液免疫应答效应。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CD44s 在鼻息肉中的表达及与鼻息肉发病的关系。方法:收集鼻息肉组织20例、正常下鼻甲粘膜组织15例(对照组)。HE 染色观察组织中炎症细胞浸润和上皮细胞受损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CD44s 和EGF 的表达。结果:①鼻息肉粘膜上皮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和基质炎症细胞CD44s表达(0.24±0.07,0.28±0.05,0.36±0.08)较下鼻甲粘膜(0.11±0.02,0.13±0.03,0.22±0.04)显著升高(P< 0.05);②鼻息肉组织中血管内皮细胞CD44s 蛋白表达和浸润Eos数目正相关(r=0.56,P<0.05);③EGF 在鼻息肉上皮表达(0.22±0.05)高于下鼻甲粘膜上皮(0.08±0.0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促进炎症细胞浸润、上皮损伤修复及疝出固有层的上皮化过程中,CD44s 可能扮有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