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开展辅助生殖技术治疗过程中,常规体外受精失败一直是困扰的难题。有文献报道,在常规体外受精失败周期中,应用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进行补救授精,可以使患者获得健康的后代。本生殖中心开展补救ICSI技术后,最近已成功获得一个健康女婴,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辅助生殖技术经过 2 0多年的发展 ,各种输卵管操作技术已逐渐被IVF、胞浆内单精子注射 (ISCI)两种技术所取代 ,无精及少精症的患者可通过从睾丸取精子注入卵子而获得后代 ,为男性不孕带来了福音。但越来越多的中心开展ICSI治疗各种类型的不孕症 ,使许多遗传病的基因  相似文献   

3.
编者按     
正自1978年全球首例试管婴儿在英国诞生以来,我国的生殖医学也已取得长足发展。1988年我国首例试管婴儿在北京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成功诞生,标志着我国生殖医学发展达到国际水平; 1996年应用卵细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CSI)技术获得的我国首例第二代试管婴儿的诞生,仅比全球首例第二代试管婴儿(1992年诞生于比利时)迟了4年; 2000年应用植入前遗传学诊断(PGD)技术获得的我国首例第三代试管婴儿亦顺利诞生。在随后的十多年里,我国生殖医学发展迅猛,辅助生殖技术水平基本与国际同步发展。2016年我国二孩政策的全面放开,许多医疗机构相继建立生殖中心,我国生殖医学的发展迎来了又一个春天。  相似文献   

4.
伊红Y活体染色对附睾穿刺精子活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精子卵胞浆内注射(ICSI)技术的开展为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提供了生育的可能,临床常通过经皮附睾精子抽吸术(PESA)来提取患者的精子,操作时常找不到活动的精子。笔者通过伊红Y对附睾穿刺精子的活体染色,为梗阻性无精子症(OA)患者的临床诊断及辅助生殖技术的开展提供科学的实验室依据。  相似文献   

5.
摘要:目的探讨 2例少数民族(P1回族P2维吾尔族)圆头精子症患者的临床表型、精子特点、遗传学病因以及辅助生殖结局。方法分析2例少数民族圆头精子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各种精液检查参数,观察精子超微结构,并利用全外显子检测技术和qPCR检测分析患者的遗传学病因,采用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联合卵母细胞激活技术( ICSI+A0A)进行辅助生殖治疗,并观察其助孕结局。结果2 例患者均存在DPYI9I2基因109 681 bp纯合缺失,其中P2患者的DPY19L2基因缺失来源于近亲结婚的父母。P1患者精子活力低下,精子DNA碎片率高,精子形态为100%圓头精子,电镜下发现精子顶体缺失,同时存在质膜、线粒体和微管等超微结构缺陷;P2患者精子活力及精子DNA碎片率均正常,精子形态为100% 圆头精子,电镜下观察发现精子主要缺陷为头部小而圆伴随顶体缺失,质膜、线粒体和微管等细胞器结构损伤与超微结构缺陷少见。2例患者夫妇均接受ICSI+AOA助孕,ICSI受精率P1患者夫妇为62.5%,P2患者夫妇为75% ,均成功获得临床妊娠。结论DPYI9L2 基因异常在不同民族背景的圆头精子症患者中都是主要的致病遗传学原因。圆头精子可同时存在质膜、线粒体和微管等细胞器结构损伤与超微结构缺陷。ICSI+AOA 是圆头精子症患者的有效辅助生殖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部分卵子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half-ICSI)指征的选择及其在辅助生殖技术中挽救受精失败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在本院生殖中心实施采卵周期的常规体外受精(IVF)及half-ICSI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种方法的临床特征、受精率及妊娠率.[结果]half-ICSI组在不孕年限、不孕年限大于10年、原发性不孕及男方轻中度少弱畸精子症所占比例显著高于IVF组(P<0.05);half-ICSI组低受精率及完全受精失败率较IVF组明显增高(P<0.05),但Half-ICSI组中低受精组的妊娠率与常规IVF妊娠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alf-ICSI组内IVF、ICSI均受精组各项精液参数均高于仅ICSI受精组,但仅在处理前精子总活率、处理前A级精子、处理前B级精子、处理后B级精子百分率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alf-ICSI中根据移植胚胎来源分为IVF组、IVF+ ICSI及ICSI组,以移植IVF+ICSI混合胚胎的着床率及妊娠率为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原发性不孕、不孕年限大于10年、男方轻中度少弱畸精子症的患者,无论是单项或合并多项明确不孕原因存在可疑受精障碍,可考虑行half-ICSI治疗,避免完全受精失败及妊娠率低下.  相似文献   

7.
1978年由Edward和Steptoe首创的"试管婴儿"布朗的诞生,是人类生殖过程自我调控发展到一个新阶段的标志.二十多年来,在辅助生育技术及相关领域不断涌现出新的技术,不断给我们的社会带来新的希望,如:卵巢刺激方案的运用和不断改善增加了可供选择的胚胎,提高了IVF-ET的妊娠率;配子与胚胎的冷冻技术为人类生殖提供了一个"保险";细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ntro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CSI) 技术的出现使得以前由于极度少、弱精子甚至无精子而生育无望的男性能够拥有携带自己遗传基因的后代,也是辅助生育技术进步到一个新阶段的标志;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preimplantation genetic diagnosis,PGD)技术的发展和不断成熟不但能让不育的夫妇能够生小孩,而且要生健康的小孩;核移植(nuclear transfer,NT)技术和干细胞技术的发展让人们对某些难治甚至不治之症有了新的希望.然而,尽管在辅助生育技术及相关领域的很多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尚有一些问题需要我们的重视和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精子DNA碎片对体外受精(IVF)和单精子卵浆内注射技术(ICSI)中囊胚形成的影响。方法选取在该院生殖医学诊疗中心行IVF/ICSI治疗的患者夫妇,按精子DNA碎片指数(DFI)的结果分为4组,把第3天(D3)胚胎培养成囊胚,分析各组囊胚形成率、可用囊胚形成率和优质囊胚形成率,并且通过Logistic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囊胚形成的影响因素。结果随着DFI的升高,囊胚形成率、可用囊胚形成率和优质囊胚形成率呈现下降趋势,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精子活力、DFI和授精方式与囊胚形成结局显著相关(P<0.05)。结论DFI是囊胚形成过程当中的重要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9.
笔者于1996年6月至1998年5月在新加坡竹脚妇儿医院接受2年的临床护理培训,该院试管受精中心(以下简称KKIVF中心)于1995年开始开展卵细胞质内精子直接注入术(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简称ICSI),至今已使7对夫妇中的6对受孕成功并诞生了7个正常婴儿(其中一对双胞胎)。现以该院所采用的ICSI方法及笔者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ICSI是一种把单个精子直接注入一个卵子的人工显微受精方法,它适合于严重的男性不育症,或者曾经尝试了其他试管受精法都无效者。迄今为止,ICSI是人类生殖医学方面最有效、最先进的受精方法。  相似文献   

10.
随着辅助生殖技术的发展,对各种原因尤其是男性因素所致不育症的治疗手段不断革新。目前,卵细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CSI)作为男性中重度少弱精子症的重要解决手段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研究表明,ICSI可减少特发性不育症的受精失败率[1]。目前已明确,配子质量对ICSI的成功率有很大影响。有研究显示,具有正常生育功能的男子其精子结合在卵子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无精子症患者睾丸体积与睾丸抽吸取精术(TESA)穿刺结果的相关性,了解TESA获取精子与严重少弱精子症两者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技术(ICSI)助孕患者的妊娠率的差异。方法回顾性收集129例于2016年8月至2018年9月就诊于青海省红十字医院及青海省人民医院生殖中心无精子症患者的一般资料、睾丸大小、治疗情况等。按睾丸体积大小分为A组15例(睾丸体积≤12 ml)、B组29例(睾丸体积=15 ml)和C组85例(睾丸体积≥20 ml)。对3组间找到精子的比例进行对比分析。对行ICSI助孕的患者,根据精子来源于TESA患者或严重少弱精子症的患者的不同分为TESA组(16例)和ICSI组(21例),对两组患者的妊娠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A、B、C 3组患者中,A组只有1例患者找到精子,占该组患者的7. 14%; B组共有7例患者找到精子,占该组患者31. 82%; C组共有39例患者找到精子,占该组患者的84. 78%。C组患者中找到精子的比率最高,与A组和C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1)。A组和B组比较,B组患者找到精子的比率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ICSI组患者与TESA组患者的妊娠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ICSI组、TESA组妊娠率分别为42. 86%(9/21)、50. 00%(8/16)。结论在无精子症患者中,睾丸体积≤12 ml者在行TESA时找到精子的比率很低,睾丸体积=15 ml者行TESA找到精子的比率较大,而睾丸体积≥20 ml者行TESA找到精子的比率很大。TESA时找到精子与严重少弱精子症患者行ICSI助孕时并不影响其妊娠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经皮附睾穿刺精子抽吸术结合卵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治疗阻塞性无精子症男性不育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0月至2004年4月在生殖中心进行ICSI治疗的10例阻塞性无精子症男性不育患者的治疗结果。经皮附睾穿刺精子抽吸术获得精子,女方进行常规的超排卵。评估取精效果、受精率、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结果:10例通过经皮附睾穿刺精子抽吸术获得精子的男性不育患者均获得满意的精子,受精率、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分别是75.9%、60.0%、28.6%,无流产。结论:经皮附睾穿刺精子抽吸术获得精子进行ICSI治疗男性阻塞性无精子症简单、有效、安全,并发症亦较少。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严重精液异常的冻融精子与新鲜精子进行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后受精比较.方法采用甘油-卵黄作为精子保护剂对15份再次取出的精液标本进行冻存.应用ICSI技术治疗,观察其受精、卵裂结果.在电子显微镜下扫描,观察冷冻前后精子的超微结构及其改变.结果冻融精子的受精率为62.7%,卵裂率为93.6%,新鲜精子的受精率为62.2%,卵裂率为94.5%,两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电镜扫描显示,新鲜精子头部结构完整,质膜、顶体及尾部均未见明显变化.冻融精子的改变,主要局限在其头部的质膜与顶体膜变皱,破裂甚至丢失,中段线粒体肿胀或破坏,基质密度降低等.结论精子冷冻复苏处理不影响ICSI后的受精率和卵裂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采用冷冻精子、新鲜精子、睾丸精子进行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治疗的结局.方法女方常规超排卵和经阴道B超引导下取卵,成熟卵子进行ICSI注射,比较采用冷冻精子组(组Ⅰ)、新鲜精子组(组Ⅱ)和睾丸精子组(组Ⅲ)的受精率、卵裂率、临床妊娠率.结果组Ⅰ(冷冻精子-ICSI)58个周期受精率为78.3%,卵裂率为92.0%,临床妊娠率为48.2%;组Ⅱ(经皮穿刺睾丸取精-ICSI)88个周期受精率为 74.5%,卵裂率为93.9%,临床妊娠率为31.7%;组Ⅲ(新鲜精液-ICSI)142个周期 受精率为71.9%,卵裂率为91.6%,临床妊娠率为29.4%.组Ⅰ临床妊娠率明显高于组Ⅱ与组Ⅲ(P<0.05);3组的受精率及卵裂率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精子冷冻复苏处理不影响ICSI的受精率和妊娠率.睾丸精子与新鲜精子ICSI可取得类似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5.
辅助生殖技术(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ART)是指通过对生殖细胞(精子或卵子)进行操作,达到帮助不孕症夫妇实现怀孕目的的一系列技术,包括人工授精(artificial insemination,AI)、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embryo transfer,IVF-ET)及其衍生技术,如单精子卵胞浆内注射技术、胚胎植入前诊断技术、胚胎辅助孵化技术、配子及胚胎冷冻保存技术等.人类应用该项技术于1978年诞生世界首例试管婴儿,通过我国医学、遗传学、生物学界科学家多年不懈努力,我国首例试管婴儿于1988年成功诞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采用冷冻精子、新鲜精子、睾丸精子进行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治疗的结局.方法:女方常规超排卵和经阴道B超引导下取卵,成熟卵子进行ICSI注射,比较采用冷冻精子组(组Ⅰ)、新鲜精子组(组Ⅱ)和睾丸精子组(组Ⅲ)的受精率、卵裂率、临床妊娠率.结果:组Ⅰ(冷冻精子-ICSI)58个周期:受精率为78.3%,卵裂率为92.0%,临床妊娠率为48.2%;组Ⅱ(经皮穿刺睾丸取精-ICSI)88个周期:受精率为 74.5%,卵裂率为93.9%,临床妊娠率为31.7%;组Ⅲ(新鲜精液-ICSI)142个周期: 受精率为71.9%,卵裂率为91.6%,临床妊娠率为29.4%.组Ⅰ临床妊娠率明显高于组Ⅱ与组Ⅲ(P<0.05);3组的受精率及卵裂率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精子冷冻复苏处理不影响ICSI的受精率和妊娠率.睾丸精子与新鲜精子ICSI可取得类似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无头精子症的表型、遗传学病因与治疗策略.方法 对2020年1月至12月来中信湘雅生殖与遗传专科医院就诊的10例严重无头精子症患者,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精子巴氏染色和卵细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CSI)妊娠结局分析.结果 在10例严重无头精子症患者中,鉴定到3个基因SUN5、TSGA10、PMFBP1的11种纯合或...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操作中,降低聚乙烯吡咯烷酮(PVP)浓度对ICSI效果的影响。方法:将132例160个周期接受ICSI治疗的患者所获1549个MⅡ卵随机1∶1分配,分别采用在含7%和3.5%PVP(对有A、B级活动精子的周期)或者在3.5%和不含PVP(对仅有C、D级活动精子的周期)操作液中制动的精子行ICSI,比较ICSI效果。结果:PVP浓度为3.5%时,ICSI卵的受精率和卵裂率分别为80.12%和96.78%,与PVP浓度为7%时的受精率(79.84%)和卵裂率(96.89%)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采用3.5%PVP制动精子行ICSI获得的优质胚胎率达77.76%,高于7%PVP制动时的71.43%,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不含PVP操作液中制动精子后行ICSI,卵子的受精率、卵裂率及优质胚胎率均与在3.5%PVP制动精子行ICSI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对于活动力良好的精子,降低精子制动液的PVP浓度至3.5%,可提高ICSI的优质胚胎率。精子活动力差时,进一步降低PVP浓度对ICSI效果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9.
人正常精子形态率对辅助生殖治疗结局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人正常精子形态率对IVF或ICSI治疗结局的影响。方法:观察70周期正常精子形态率对IVF或ICSI后受精率、卵裂率、胚胎冷冻率、种植率、妊娠率及流产率的影响。结果:(1)精子形态异常组,精子的活动率和活动力也显著降低。(2)精子形态正常组IVF受精率、卵裂率显著高于异常组,而IVF的冷冻胚胎率、种植率、妊娠率、流产率及ICSI结局的各项指标两组间均无显著差别。结论:正常精子形态率对IVF受精率、卵裂率有显著影响,而对IVF或ICSI其他治疗结局尚无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20.
自1992年卵细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CSI)技术开始应用于临床以来,为无精子症患者的不育治疗带来了希望。梗阻性无精子症(OA)再通手术失败或没有手术指征的患者,获取附睾和睾丸精子后可进行ICSI。1993年,Craft等[1]首次报道了在非梗阻性无精子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