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目的:观察结核病合并慢性HBV携带者抗结核治疗后HBV再激活抗病毒治疗的效果及抗结核治疗前预防性使用抗病毒药物对HBV再激活的预防作用。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将15例结核病合并慢性HBV携带者分成两组:治疗性用药组9例,为抗结核治疗后HBV再激活致肝功能异常者,均停用原有化疗药物,给予拉米夫定100mg/日及保肝药治疗.预防性用药组6例,抗结核治疗前即予以拉米夫定100mg/日治疗,待血清HBVDNA水平降至〈10^3拷贝/ml之后再行化疗。随访两组患者的肝功能、HBV DNA水平及预后。结果:9例抗结核治疗后HBV再激活者,出现肝功能异常后才给予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2例因肝功能衰竭而死亡,7例经抗病毒治疗后肝功能恢复,但推迟甚至终止了治疗6例在抗结核治疗前接受预防性抗病毒治疗的患者中未观察到HBV再激活现象,无死亡病例。结论:对于需要抗结核治疗的HBV携带者,预防比治疗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2.
2001年以前,我院对因抗结核治疗致肝损害的患者常规采用停用抗结核药,同时给予护肝降酶治疗使肝功能正常后再次给予抗结核治疗,往往易出现耐结核药病例,造成结核病难治.自2001~2006年我院抗结核治疗患者中选择36例致肝损害的患者给予常规护肝降酶治疗,100%完成抗结核化疗疗程.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护肝宁胶囊预防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害的疗效。方法:122例’结核病短程化疗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0例,全程化疗加护肝宁胶囊;对照组62例,全程化疗加服葡醛内脂片。结果:观察组中有4例发生肝功能损害,其中没有发生重度肝损害而停药者。对照组中有12例发生肝功能损害,其中2例发生重度肝损害而停药。两组肝功能损害的发生率和停药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护肝宁胶囊能有效地预防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害。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地塞米松对因抗结核药导致的急性药物性肝损害的护肝作用。方法回顾性总结29例初治肺结核,在抗结核治疗初期出现转氨酶、黄疸指数明显升高,多数合并明显肝功能受损表现,对护肝过程中加用地塞米松,促进肝功能恢复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此类急性严重肝损害患者,护肝治疗过程中加用地塞米松治疗后,肝功能恢复好,没有出现急性肝衰竭。短期停用抗结核药,未出现结核病灶播散。结论地塞米松治疗急性药物性肝损害疗效肯定,短期内应用地塞米松,不会引起结核病灶扩散。  相似文献   

5.
抗结核药致药物性肝炎11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冰 《中国现代医生》2008,46(35):91-92
目的分析118例抗结核药致药物性肝炎的发病规律与临床特点,加深对药物性肝炎的认识。方法根据服药史、临床表现、血象、肝功能检验、病原学检查、腹部B超检查等在抗结核治疗中出现肝损害的临床相关因素以及误诊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影响抗结核药致药物性肝炎的相关因素有患者年龄、结核病分型、用药时间、初复治结核及合并其他疾病等,治疗预后较好。结论认识影响抗结核药致药物性肝炎有多种因素,定时检测肝功能,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有利于抗结核疗程完成,减少药物性肝炎发生。  相似文献   

6.
慢性病毒性肝炎的抗病毒治疗是最根本的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常规干扰素、聚乙二醇化干扰素、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等都已先后被批准上市,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慢性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常规干扰素、常规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聚乙二醇化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等治疗的逐步发展,目前可以使得半数以上的患者取得持续性病毒学应答(SVR).慢性病毒性肝炎的抗病毒治疗,不同的药物和不同的治疗方案进展很快.在不远的将来,慢性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主要集中在新型核苷类似物的研发上,而慢性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则主要集中在非结构蛋白NS3、NS5B的抑制剂方向上.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抗结核药致药物性肝炎的发病规律与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调查分析2003年1月至2008年6月肺结核患者在抗结核治疗中出现肝损害的临床相关因素以及误诊情况.结果 抗结核药致药物性肝炎与患者年龄、结核病分型、用药时间、初复治结核及合并其他疾病等相关,治疗预后较好.结论 多种因素影响抗结核药致药物性肝炎,定时检测肝功能,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有利于完成抗结核治疗疗程.  相似文献   

8.
抗结核药物,对结核病的防治发挥了重大的作用,但抗结核药物对肝脏有一定毒性,特别是在乙肝标记物阳性的结核患者中,肝损害发生率较高。本文将2002年1月~2006年10月收治的抗结核致药物性肝炎病例作为观察对象,分析抗结核药物和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关系。  相似文献   

9.
郑燕  颜晓霞  张忠梅 《甘肃医药》2011,(10):610-612
目的:通过对结核药所致药物性肝炎49例分析,探讨其特点及应对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结核病患者经抗结核治疗后肝功能损害的情况,护肝措施及转归。结果:11例抗痨治疗半月出现肝炎,38例治疗1月后出现肝炎;其中11例加服护肝药物治疗后好转,31例停服利福平加用护肝治疗后好转,7例停服抗痨药物加用护肝药物治疗好转。结论:抗结核药更易引发药物性肝损害,在临床应该注意观察,保护肝功能。怎样做到即不影响结核病的治疗,又能将由此导致的肝损害降到最低,是今后探讨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郝建平 《基层医学论坛》2011,15(32):1001-1002
目的探讨干扰素联合病毒唑治疗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32例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采取联合治疗(干扰素+病毒唑)方案。观察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和HCV—RNA变化以及肝纤维化指标。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患者治疗后ALT、ALT、ALB、TBiL、PTA、HCV—RNA、肝纤维化指标(HA、LN、PCⅢ、C-Ⅳ)均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干扰素联合病毒唑对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有明显抗病毒及改善肝脏功能及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效果及乙型肝炎(乙肝)病毒携带者肝功能异常的诊治.方法收集5例CD20阳性NHL合并乙肝史应用化疗联合利妥昔单抗的病例资料,观察利妥昔单抗的疗效、肝功能异常发生的时间及治疗情况.结果①肝功能异常多发生在停化疗》20 d,血象逐渐恢复以后;②3例患者拉米夫定治疗有效,2例死亡.结论①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可能导致乙肝携带者肝功能异常;②一复发,应积极采用抗病毒等治疗方法;③预防较治疗更为重要,化疗过程中及停化疗后1年内应密切监测肝功能的变化,必要时预防性应用抗病毒药物.  相似文献   

12.
徐亮  宓余强 《肝博士》2011,(5):25-25
我国为乙型病毒性肝炎高发区,有大量现症患者需要治疗,核苷(酸)类似物及干扰素抗病毒治疗是目前主要的治疗手段,但对于存在肝功能异常、肝纤维化进展的患者则需要同时应用保肝药、调节免疫药、抗纤维化药物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干扰素α和胸腺肽α1联合苦参素及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200例:干扰素。500万U肌肉注射,隔日一次,疗程12个月;胸腺肽α1 1.6mg三角肌注射,1周2次,疗程12个月;苦参素胶囊200mg,每日2次,口服,疗程12个月;拉米夫定100mg,每日1次,口服,疗程12个月。对照组102例,采用苦参素、拉米夫定治疗,剂量、方法、疗程同治疗组。观察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和肝功能、HBV标志物、HBV—DNA及肝纤维化血清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好转率和肝功能复常率、HBV标志物和HBV—DNA阴转率以及肝纤维化指标改善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干扰素α和胸腺肽α1联合苦参素及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双环醇治疗乙型肝炎病毒(HBV)再激活后肝功能异常的疗效。方法将结核病合并乙型肝炎患者因抗结核治疗而发生乙肝病毒再激活病例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均停用抗结核药,并给予拉米夫定抗病毒及一般保肝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给予双环醇50mg.每天3次,口服。治疗2个周、4个周后复查肝功。观察两组患者肝功恢复情况。结果治疗2个周及4个周后ALT下降幅度及复常率.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1),未见明显药物不良反应。结论双环醇对治疗乙肝病毒再激活后肝功能异常。起到了比较理想的保肝、降酶作用,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曾蜀 《中国医药导报》2011,8(24):153-154
目的:探讨干扰素、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三种药物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近年来我院收治的123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干扰素组,拉米夫定组,阿德福韦酯组,每组各41例。分别给予干扰素、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进行抗病毒治疗,48周后比较三组疗效。结果:三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肝功能改变程度、并发症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扰素组、拉米夫定组、阿德福韦酯组HBeAg转阴率分别为9.76%、29.27%、34.15%,HBV-DNA转阴率分别为36.59%、60.98%、56.09%,ALT复常率分别为41.46%、58.54%、68.29%,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拉米夫定组、阿德福韦酯组各项指标疗效均高于干扰素组。结论: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均为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6.
卢仲武 《广西医学》2009,31(6):907-907
化学疗法是目前控制结核病最有效的措施,文献报告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6%,而抗结核药物所造成的不良反应以肝功能损害毒性反应最为显著。我院1999~2008年收治15例Ⅲ型复治肺结核病人,曾因使用抗结核药物而出现了重度肝损害,并伴有全身衰竭,被迫中断抗结核治疗,全力护肝。通过积极的护肝和对症处理,患者转危为安,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肺结核合并慢性HBV携带者,抗结核治疗过程中核苷类似物抗乙肝病毒治疗对患者肝功能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肺结核并慢性HBV携带者126例,随机分为两组,抗病毒治疗组63例(核苷类似物+2HREZ/4HR+护肝),对照组63例(2HREZ/4HR+护肝)。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肝功能、HBV DNA及预后情况。结果抗病毒治疗组能明显减轻肝功能损害,降低停药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时对照组HBV DNA水平较治疗组高(P<0.05)。随访观察,抗病毒治疗组预后好于对照组。结论肺结核合并慢性HBV携带者化疗中应用核苷类似物联合抗结核药物治疗安全有效,可减少肝损害的发生率,降低停药率,提高肺结核患者的治愈率。肺结核合并慢性HBV携带者,建议化疗中常规联用核苷类似物抗HBV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需要接受糖皮质激素和(或)改善病情抗风湿药(DMARDS)治疗的合并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HBV)的风湿免疫病的抗病毒治疗价值.方法 分析合并HBV的风湿免疫病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合并HBV的风湿免疫病70例,于开始糖皮质激素和(或)DMARDS治疗时同时抗病毒治疗的25例,无一例出现肝功能异常或HBV病毒复制.未经抗病毒治疗的45例,HBVDNA升高10倍以上的24例,伴肝功能异常17例;暴发性肝炎2例,1例10天、1例2月出现症状,谷丙转氨酶(ALT)最高达3428U/L, HBVDNA>10^9copies/ml,经护肝、抗病毒治疗后ALT正常、HBVDNA正常.结论 风湿免疫病同时合并HBV常见,治疗风湿免疫病需要应用糖皮质激素和(或)DMARDS,有使稳定的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出现病毒复制,甚至暴发性肝炎的可能,而预先应用抗病毒治疗,可减少病毒复制机会.  相似文献   

19.
干扰素-α(联合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52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干扰素-α与苦参素联合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疗效。方法:治疗组52例采用干扰素-α 300万IU每日肌肉注射2周(诱导期),后用300~500万IU每周3次肌肉注射6个月,苦参素0.6g静脉滴注1-3个月(其中26例使用苦参素胶囊0.2g口服,每日3次),在必要时加用护肝治疗。对照组45例不采用抗病毒而只给护肝治疗。观察两组治疗3个月和6个月时的疗效,并和文献资料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治疗组ALT、AST、HBeAg转阴率、HBe触与HBeAb转换率和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和文献资料分析进行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干扰素-α 联合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既可以促进肝功能恢复,又能够较单用干扰素-α 增强抗病毒的效果,是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比较理想的方案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治疗对乙肝活动的肺结核病人抗结核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159例初治肺结核乙肝表面抗原(HBs Ag)阳性、HBV-DNA定量阳性病人,所有病例在抗结核前查肝功能均正常,分为两组,治疗组:在抗结核及护肝治疗过程中,加用拉米夫定抗乙肝病毒治疗;对照组:没用任何抗乙肝病毒药物;分别在抗结核治疗前、治疗2周、4周及8周复查肝功能,对比两组间肝损发生率,及肝损发生时间及严重程度。抗结核治疗4周后复查HBV-DNA定量,对比两组间HBV-DNA定量下降例数。结果治疗组的肝损发生率仅20.5%,对照组病人抗结核治疗后肝损的发生率为53.1%,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肝损出现时间多为大于4周,而且多数是轻度肝损。治疗组出现肝损中断抗结核治疗的病例数低于对照组。抗乙肝病毒治疗后复查HBVDNA定量降低例数高于对照组。结论拉米夫定抗乙肝病毒治疗,能抑制乙肝病毒复制,降低乙肝合并肺结核病人的肝损发生率并减轻肝损严重程度,提高病人对抗结核药物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