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在国内已广泛开展。我们自1998年起先后采用Dick、RF及AF等三种椎弓根螺钉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33例,均取得满意疗效。现对这三种椎弓根螺钉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疗效总结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33例,男性2 8例,女性5例。年龄18~6 4岁,平均34.5岁。致伤原因:高处坠落伤16例,车祸13例,直接砸伤4例。脊柱损伤部位:T11~L4 段。骨折类型:爆裂骨折2 4例,旋转及侧方脱位6例,分离屈曲型3例。瘫痪情况:完全瘫痪9例,不全瘫痪16例,无神经损伤8例。伤后至手术时间:2~4 8h。1…  相似文献   

2.
自1 999~2 0 0 2年采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及术中选择性减压治疗胸腰腰爆裂性骨折4 2例,取得优异疗效,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男33例,女9例,年龄1 8~6 8岁。致伤原因:高处坠落伤2 0例,车祸伤1 8例,其它伤4例。损伤节段:T1 1 2例,T1 2 1 0例,L1 1 7例,L2 1例。按照Denis分类:Ⅰ度34例,Ⅲ度8例;8例按Frankel分级,B级1例,C级3例,D级4例。手术时间均为7d内。1 2 手术方法 全麻,以伤椎为中心,显露出伤椎上下椎体椎弓根,打入椎弓根螺钉,装上棒结构,撑开复位。如果术前无神经损伤,且椎体压缩4 0 %内无需植骨,如果压缩超…  相似文献   

3.
AF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 2 0 0 0~ 2 0 0 3年采用AF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 2 4例 ,疗效满意。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1 6例 ,女 8例 ,年龄 1 7~ 4 8岁 ,平均 34 2岁。损伤节段 :T1 2 4例 ,L1 9例 ,L2 9例 ,L3 1例 ,L2 合并L41例。高处坠落伤 1 4例 ,重物砸伤 6例 ,车祸 4例。骨折类型按Denis分类[1 ] :爆裂型骨折 1 5例 ,压缩型 6例 ,Chance骨折 1例 ,骨折脱位 2例。术前脊髓功能按Frankel分级[2 ] :A级 6例 ,B级 8例 ,C级 6例 ,D级 4例。受伤至手术时间 5h~ 6d (平均 30h) ,其中伤后 2 4h内手术 2 0例。1 2 影像学资…  相似文献   

4.
随着脊柱创伤外科的发展,椎弓根螺钉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尤其是应用于胸腰椎。自1 999~2 0 0 3年在2 5例椎弓根螺钉手术中,采用自行研制的中空丝锥导向技术,不仅缩短了手术时间,也提高了上钉的准确性。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2 5例,男1 6例,女9例。年龄2 8~5 7岁。受伤时间:0 5h~7d ,急诊手术1 2例,择期手术1 3例。受伤部位:T1 1 ~L4,其中2例为双椎体,1例为跨椎体损伤(T1 2 、L4)。骨折类型:单纯性楔形压缩性骨折9例,稳定型爆裂性骨折1 1例,不稳定型爆裂性骨折3例,骨折并脱位2例。3例截瘫,4例不完全截瘫。1 2 手…  相似文献   

5.
胸腰椎骨折椎弓根钉固定术后矫正度丢失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我院骨科1988年12月~1998年12月应用短节段椎弓根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104例。经过2~3年随访,发现有矫正度丢失者37例。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37例中男24例,女13例;年龄18~70岁,平均48岁。交通伤19例,坠落伤11例,压砸伤7例。新鲜伤32例,陈旧伤5例。完全瘫14例,不全瘫23例。受伤部位:T106例,T114例,T12 11例,L1 10例,L2 4例,L4 2例。骨折分类:严重屈曲压缩型骨折8例,爆裂型骨折14例,安全带型骨折9例,骨折脱位型6例。入院到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6.
GSS-Ⅱ通用型脊柱内固定系统在胸腰椎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胸腰椎骨折在创伤骨折中约占3%~5 % ,是临床上常见的脊柱损伤。自2 0 0 1年6月~2 0 0 3年6月采用国产GSS -Ⅱ型通用型脊柱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2 6例,术中采用横突间、小关节突植骨,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2 6例中男1 9例,女7例,年龄2 1~6 5岁,平均38 2岁。致伤原因:车祸1 3例,高处坠落8例,重物压伤5例。损伤部位:T1 1 3例,T1 2 6例,L1 7例,L2 5例,L3 3例,L42例。均行X线正侧位及CT扫描。1 2 内固定材料采用武进第三医疗器械厂生产的GSS -Ⅱ型脊柱内固定系统,属钉棒系列,椎弓根螺钉尾端可折断…  相似文献   

7.
经椎弓根复位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不稳定骨折具有三维空间复位和短节段内固定等优点。我院自1998年12月至2 0 0 3年2月,采用AF系统治疗2 3例,疗效十分满意。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18例,女5例。年龄17~4 8岁,平均36岁。损伤节段:T118例,T12 6例,L19例。骨折按赵定麟[1] 介绍的方法分类:屈曲压缩型11例,爆裂型10例,屈曲旋转型骨折脱位2例。2 3例均属不稳定骨折。致伤原因:高处坠落伤12例,交通事故伤8例,压砸伤3例。脊髓神经损伤按胥少汀等综合修正标准[2 \〗分级:A级2例,B级10例,C级6例,D级5例。受伤至接受手术时间:6h~5d ,…  相似文献   

8.
AF椎弓根内固定系统已逐渐成为脊柱胸腰段骨折后路手术常用的内固定物。本院1996年7月至2000年12月,共运用AF钉治疗胸腰椎骨折40例,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40例,男32例,女8例;年龄30~56岁,平均42岁。受伤原因:高处坠落伤12例,车祸伤15例,压砸伤6例,摔伤7例。受伤椎体:T12椎体15例,L1椎体14例,L2椎体8例,L3椎体3例。骨折类型:单纯椎体压缩骨折17例,爆裂型骨折20例,骨折脱位型3例。神经功能评定按美国脊髓损伤学会(ASIA)的分类标准:A级8例、B级6例、C级5例、D级9例,E级12例。1.2术中操作失误:固定节段错误1例,椎弓根钉位…  相似文献   

9.
自 1 996年 3月~ 2 0 0 1年 3月 ,对 32例胸腰椎骨折合并骨性椎管狭窄的病人进行AF系统内固定 ,同时行椎板切开回植椎管成形术 ,效果满意。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共 32例 ,男性 2 5例 ,女性 7例。年龄 2 0~ 4 8岁 ,平均 32 6岁。受伤原因 :坠落伤 1 6例 ,车祸伤 1 1例 ,重物砸伤 5例。受伤节段 :T1 1 5例 ,T1 2 8例 ,L11 3例 ,L2 2例 ,L3 2例 ,T1 2 L1 2例。骨折类型 :压缩型 3例 ,爆裂型 2 7例 ,骨折脱位型 2例。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 ,A级 1 5例 ,B级 9例 ,C级 6例 ,D级 2例。手术时间 :伤后 1 2h内手术 2…  相似文献   

10.
多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中上胸椎骨折脱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多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中上胸椎骨折脱位伴脊髓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经多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中上胸椎骨折脱位15例。按受累椎体统计,15例共20椎:T43椎,T65椎,T710椎,T82椎。按Hanley-Eskay分类:爆裂骨折6例,骨折脱位7例,爆裂脱位2例。术前脊髓神经功能按美国脊柱脊髓损伤协会(ASIA)标准分级:A级6例,B级4例,C级4例,D级1例。均行胸后路复位、椎管减压、多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后外侧植骨融合术。结果 15例均获随访,平均20.3个月,术后伤椎前缘高度由术前平均40%恢复至术后90.3%,术后脊髓神经功能恢复按ASIA标准,除A级及1例B级无恢复外,余8例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无内固定松动及断裂,无伤椎高度及脊柱生理弧度再丢失。结论多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可靠,能达到良好的复位和减压目的,有利于患者的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11.
经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不稳定骨折 ,具有固定牢靠优点 ,在临床上已广泛应用。笔者先后应用Dick、Steffe、SF、TRSH、AF等经后路椎弓根固定器械 ,经临床比较 ,AF系统具有操作简便、复位效果好、固定牢靠和价格低廉等优点 ,是一种较理想的椎弓根固定系统。自 1 998年 1月~ 2 0 0 2年 1 2月应用AF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并脊髓损伤 38例 ,取得较好疗效。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2 2例 ,女 1 6例 ,年龄 1 6~ 4 5岁 ,平均 2 8 6岁。受损原因 :高处坠落 1 4例 ,车祸 1 8例 ,重物压伤 6例。损伤节段 :T1 0 3例 ,T1 1 6例 ,T…  相似文献   

12.
多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中上胸椎骨折脱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徐丽明  顾锐  林野  朱庆三 《中国骨伤》2008,21(8):603-605
目的:回顾分析一组多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中上胸椎骨折脱位的临床资料,探讨多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治疗效果及理论依据。方法:胸椎骨折脱位23例,男21例,女2例;年龄20~47岁,平均33.5岁。以累及椎体统计,23例共31椎体:T22椎,T32椎,T45椎,T56椎,T610椎,T74椎,T82椎。压缩骨折3例,爆裂骨折7例,骨折脱位9例,爆裂脱位4例。行多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中上胸椎骨折脱位。结果:所有患者获随访,时间3~48个月,平均25.5个月。均无术中严重并发症发生,伤椎前缘高度由术前平均40.4%,恢复到术后平均90.3%;脊髓不完全损伤患者ASIA分级提高1~2级,脊髓完全损伤的患者感觉运动评分有不同程度上升,平均上升21.7分。结论:在中上胸椎骨折脱位治疗方面,多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对损伤节段可得到满意的复位及固定效果,而且有效地预防远期伤椎椎体高度的丢失和内固定失败。  相似文献   

13.
胸腰椎骨折脱位伤椎固定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90,自引:0,他引:90  
目的探讨后路手术治疗合并前、后纵韧带断裂及椎间盘破裂的胸腰椎脊柱骨折脱位的疗效。方法2001年1月至2004年5月收治18例合并前、后纵韧带断裂及椎间盘破裂的脊柱骨折脱位患者,均为男性,年龄19-58岁,平均38岁,均合并截瘫。受伤节段为T11-L3。侧位X线片示骨折椎体楔形变,其中6例椎体后缘高度有丢失。骨折椎体高度压缩程度为1/4~3/4,上位椎体向前脱位25%~100%,2例合并侧方脱位。均于伤后10d内行后路减压椎弓根螺钉植入复位固定融合术。8例采用目前国内通用的在骨折椎体相邻上下椎体植入四枚椎弓根螺钉的复位固定技术,10例采用在骨折椎和相邻上下椎植入六枚椎弓根螺钉的复位固定技术。结果全部病例随访3个月-3年,平均18个月。8例采用二椎体四枚椎弓根螺钉植入者术后骨折椎体高度无改变5例,部分改善3例;骨折椎上位相邻椎脱位部分纠正6例,无变化1例,加重1例。1例出现撑开过度,1例术后3个月出现螺钉松动拔出,1例术后6个月出现断棒。10例三椎体六枚椎弓根螺钉植入者术后骨折椎体复位达80%~100%,骨折椎上位相邻椎脱位均完全复位。术后近期内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应用三椎体六枚椎弓根螺钉植入复位固定治疗合并前、后纵韧带断裂及椎间盘破裂的脊柱骨折脱位在操作技术上是可行的,对恢复椎体高度和纠正脱位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胸椎椎弓根螺钉治疗上胸椎严重骨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自2000年3月至2008年6月回顾性分析18例上胸椎严重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0例,女8例;年龄20~76岁,平均34.3岁。按Denis分型:爆裂骨折15例,骨折伴脱位3例。损伤节段:T1-T22例,T32例,T3-T42例,T4-T58例,T5-T62例。Wolter外伤性椎管狭窄分型:Ⅰ型9例,Ⅱ型7例,Ⅲ型2例。Frankel分级:A级5例,B级4例,C级2例,D级4例,E级3例。均采用后路胸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手术前后通过影像观察Cobb角及椎管狭窄度,通过Frankel分级的变化评估神经症状,通过CT复查术后椎弓根螺钉与椎弓根的位置。结果:18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6年,平均2.3年。Cobb角由术前的(26.50±5.62)°改善为术后的(21.20±3.54)°(P〈0.05);椎管内占位改善率61%。术后Frankel分级:A级4例,B级2例,C级3例,D级3例,E级6例,手术前后Frankel分级有明显改善(P〈0.05)。CT复查示椎弓根螺钉88.5%(69/78)位于椎弓根内。结论: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方法是坚强、安全、有效的胸椎严重骨折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的内固定方法较多 ,由于其结构、作用机理及效果不同 ,各家评述不一。我院于 1989年 11月以来应用Dick钉及Harrington棒、AF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 92例 ,取得一定效果 ,现将这三种内固定器治疗结果作一个介绍和比较。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92例病人 ,男 6 8例 ,女 2 4例 ,年龄 17~ 6 8岁 ,平均 34 .2岁。致伤原因 :高处坠落伤 47例 ,直接压砸伤 2 3例 ,交通事故伤 2 2例。骨折类型 :骨折脱位型 38例 ,爆裂型 2 7例 ,屈曲压缩型 2 7例。骨折部位 :T7,8  1例 ,T11  6例 ,T11,12 8例 ,T12 2 3例 ,L…  相似文献   

16.
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不稳定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 0 0年 9月~ 2 0 0 1年 12月 ,我们采用椎弓根短节段脊柱内固定器治疗胸腰椎不稳定骨折 ,现将有随诊资料的 4 2例治疗情况分析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 本组 4 2例 ,男 2 9例 ,女 13例 ,年龄 18~ 5 5岁。手术距受伤时间 1~ 7d ,平均 3 8d。骨折按McAfee等分型〔1〕:不稳定爆裂型骨折27例 ,Chance骨折 6例 ,屈曲牵拉型损伤 4例 ,平移损伤 5例。损伤部位 :T115例 ,T12 17例 ,L116例 ,L2 4例。损伤原因 :砸伤 3例 ,摔伤 4例 ,高空坠落伤 13例 ,车祸伤 2 2例。入院时脊髓神经功能采用Frankel分类法评定 ,A级 6例 ,B级 6…  相似文献   

17.
椎旁肌间隙入路结合伤椎单侧置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经肌间隙入路伤椎单侧置钉联合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自2006年1月至2009年1月经肌间隙入路伤椎单侧置钉联合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治疗无神经损伤表现胸腰椎单节段骨折21例,男14例,女7例;年龄21~65岁,平均36.4岁;受伤至手术时间为6h~5d,平均3d。依据Denis骨折分型:压缩型骨折12例,爆裂型骨折9例。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均为E级。骨折部位:T5骨折l例,马骨折2例,T10骨折2例,T11骨折3例,T12骨折8例,L1骨折5例。依据患者伤椎前缘高度比、矢状面Cobb角、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及内固定失败情况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20.5个月,内固定无松动、断裂。术前、术后3d、末次随访时伤椎前缘高度比分别为54.3±2.8、92.9±1.5、93.8±1.7;矢状面Cobb角分别为(27.8±2.5)°、(5.3±0.8)°、(6.3±1.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伤椎前缘高度及Cobb角无明显丢失,末次随访时VAS评分也明显改善(P〈0.05)。结论:经肌间隙入路创伤小,失血量少,可完整保留脊柱后方复合体结构,加强脊柱的稳定性,同时伤椎单侧置钉方法安全可靠,并且可提高骨折椎体复位效果和质量,改善固定强度及弥散应力分布。  相似文献   

18.
开放性踝关节骨折内固定术后并发症的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康建平  钟德君 《中国骨伤》2003,16(5):304-305
自 1995 - 2 0 0 0年间我院 182例开放性踝关节骨折行不同方法内固定 ,发生多种并发症 35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男 30例 ,女 5例 ;年龄 2 1~ 6 1岁 ,平均 4 3 5岁。发病原因 :车祸伤 12例、坠落伤 18例、挤压伤 5例。骨折类型 (Danis weber) :A型 3例、B型 8例、C型 2 4例。软组织损伤情况按朱通伯分度[1] :Ⅰ度开放 5例 ,Ⅱ度开放 2 1例 ,Ⅲ度开放 9例。其中伴内踝骨折18例 ,外踝骨折 30例 ,后踝骨折 8例。2 治疗方法伤口彻底清创 ,内踝 :1枚螺钉固定 10例 ,2枚螺钉固定 5例 ,张力钢丝固定 3例 ;后踝 :骨折 1枚螺钉固定 2例 ,2枚螺钉…  相似文献   

19.
短节段椎弓根螺钉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断钉原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前椎弓根螺钉系统的力学优越性和正确植入的安全性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同和接受,成为胸腰椎骨折手术治疗的有效方法之一,并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但也出现一些并发症,如固定物松动、断裂等。现将笔者自2002年10月~2006年6月共收治的48例胸腰椎骨折AF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断钉的原因进行总结和回顾性分析。1临床资料本组48例,男34例,女14例;年龄22~58岁,平均31岁。受伤原因:车祸伤22例,坠落伤20例,重物压砸伤6例。按Denis分类法:压缩型18例,爆裂型26例,骨折脱位4例。骨折节段:T112例,T1218例,L120例,L24例,L34例。本组病例均选择后…  相似文献   

20.
脊柱椎弓根螺钉技术在胸腰段脊柱骨折中已广泛应用,其三维固定的临床效果已得到证实。由于颈椎部位解剖的复杂性,颈椎椎弓根螺钉固定,特别是寰椎椎弓根螺钉固定的应用目前较少。我院骨科自2003年1月至2004年5月共行寰椎椎弓根螺钉固定10例(20枚螺钉),临床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10例,男8例,女2例;年龄38~45岁,平均40.5岁。原发性寰枢椎半脱位3例,枢椎陈旧性齿状突骨折5例,新鲜齿状突骨折1例,前路手术失败、改行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枢椎椎体骨折1例。临床表现:均有头枕部疼痛、酸困不适,颈部活动不同程度受限,7例伴有神经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