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微泵持续注入芬太尼治疗癌痛32例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12月~2007年3月,我们应用医用MS26电池-驱动便携式注射器驱动泵(简称微泵)持续注入芬太尼治疗癌症疼痛32例,经精心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超声雾化吸入、氧驱动雾化吸入和空气压缩泵驱动雾化吸入方式对声带息肉患者术后恢复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声带息肉术后患者分别采用超声雾化吸入、氧驱动雾化吸入及空气压缩泵驱动雾化方式行雾化吸入治疗,观察术后3 d患者咽部疼痛改善情况和声音嘶哑改善情况.结果 超声雾化吸入组与氧驱动雾化吸入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雾化吸入组与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氧驱动雾化吸入与空气压缩泵驱动雾化吸入比较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雾化吸入方式对声带息肉患者术后疗效最好,氧驱动雾化吸入次之,均优于空气压缩泵驱动雾化吸入.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喘息儿童氧气驱动和空气压缩泵喷射雾化吸入方式的安全性。方法将200例采用喘乐宁、爱喘乐雾化吸入治疗的喘息儿童分为2组,压缩泵组(n=102)用空气压缩泵方式雾化,氧气组(n=98)用氧气驱动方式雾化,进行氧气驱动或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观察雾化前后经皮测血氧饱和度和雾化过程中有无空气导管脱落及气源通路漏气和氧驱动湿化瓶爆裂现象。结果雾化20min后经皮测血氧饱和度〉95%的比率压缩泵组为95.1%,氧气组为96.9%,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压缩泵组雾化过程中空气导管脱落和气源通路漏气事件的发生率低于氧气组(P〈0.01)。结论空气压缩泵喷射雾化吸入治疗喘息儿童较氧气驱动方式安全而两者疗效相当;空气压缩泵喷射雾化吸入治疗能提高吸入治疗依从性,更适合人性化服务。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氧驱动雾化吸入与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两种雾化吸入方法在小儿哮喘疾病患儿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小儿哮喘患儿84例;根据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42例给予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治疗,观察组42例则采用氧驱动雾化吸入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在咳嗽胸闷、喘息以及呼吸困难消除时间方面,观察组均显著快于对照组(P0.05);经积极治疗后观察组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值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取氧驱动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疾病患儿的疗效显著优于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安全性更高;因此,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两种微量泵在持续泵入生长抑素中的差异。方法将200例需使用生长抑素泵入治疗的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观察组采用一次性使用便携式输注泵(非电驱动)。对照组采用电脑微量注射泵(电驱动)。比较两组使用不同微量泵的时间波动范围、病人舒适度、微量泵通畅度。结果两组舒适度和输液通畅度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微量泵完成生长抑制素泵入时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两种微量泵在持续给药中具有相似的有效性,在病人舒适度、静脉通畅度对比中,一次性使用便携式输注泵(非电驱动)能更好地完成生长抑素持续静脉给药。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三种不同的雾化吸入治疗方法(氧气驱动、压缩空气泵驱动、超声雾化驱动)对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的疗效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本院呼吸科90例住院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采取不同的雾化吸入治疗方法,观察患者的疗效。结果3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均有改善,15 min后最大呼气流速(PEF)均有提高,其中压缩空气泵驱动治疗组临床症状及PEF改善率优于其余两组。结论三种雾化吸入治疗方法对哮喘患者均具有良好疗效,其中压缩空气泵驱动雾化疗效最佳。  相似文献   

7.
2006年12月-2007年5月本科应用Grase-by医用MS26电池-驱动便携式注射器驱动泵(以下简称微泵)持续注入药物治疗癌痛41例,经临床观察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41例患者中,男29例,女12例,年龄29-78岁,平均51.9岁。其中胃癌12例、结直肠癌8例、肝癌6例、食道癌6例、乳腺癌4例、口腔癌2例、胰腺癌2例、喉癌1例。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及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疗效进行比较研究。方法将6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两组均采用常规治疗,在抗感染、吸氧、祛痰、平喘等治疗基础上,对照组采用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观察组采用氧气驱动雾化吸入,观察两组患者呼吸困难、胸闷及憋喘症状是否减轻,血氧饱和度及排痰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效果显著,治疗5天后,观察组有效率为96.6%,对照组76.7%,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及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均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有效方法,但氧气驱动雾化吸入能更好改善肺通气换气功能,并可提高血氧饱和度,效果优于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空气气压泵式肢体循环驱动仪联合王不留行耳穴贴压辅助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护理。方法将1年内入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入院明确诊断后,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贴压耳穴,同时以空气气压泵式肢体循环驱动仪按压患者患侧上、下肢;对照组:按常规住院治疗,不加用气压泵及耳穴贴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运动功能并评分,所得结果予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运动功能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空气气压泵式肢体循环驱动仪联合耳穴贴压辅助治疗,能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0.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14):2614-2615
回顾性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5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小儿哮喘患者共400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治疗,而观察组患者采用氧驱动雾化吸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以及治疗前后的血氧饱和度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情况均有所改善,其中观察组的改善情况明显要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治疗,氧驱动雾化吸入治疗效果显著,可以提高患者机体的血氧饱和度水平,同时氧驱动雾化吸入治疗操作简单,携带方便,更适合小儿哮喘患者的临床治疗,应当引起广大医学卫生工作者的关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氧气驱动氨溴索雾化吸入联合微量泵持续泵入气道湿化法与单纯使用微量泵气道湿化在气管切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比较。方法选取入住本科室的60例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氧气驱动雾化吸入联合组),B组(微量泵组)从气管切开第2天开始记录气管切开患者2、3、4、5、6天的日吸痰次数,日护理用时,痰痂形成,刺激性咳嗽,气道黏膜出血。结果 A组在刺激性咳嗽,痰痂形成,气道黏膜出血等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及每日吸痰次数,日均护理用时方面低于B组(P0.05)。结论氧气驱动氨溴索雾化吸入联合微量泵持续泵入气道湿化法比单纯使用微量泵气道湿化法,气道并发症及日常护理方面有明显优势,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2.
两种雾化吸入疗法佐治患儿哮喘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汤小丽 《护理与康复》2008,7(9):690-691
目的比较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及氧气驱动雾化吸入佐治患儿哮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40例哮喘患儿按首次雾化吸入顺序分为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组(A组)及氧气驱动雾化吸入组(B组),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症状、体征消失所需天数及安全性作比较。结果两组治疗效果无明显差异性;A组吸入中未出现不安全情况,B组吸入中发生6次不安全情况。结论两种雾化吸入法治疗哮喘效果相似,但用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比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更安全。  相似文献   

13.
将我院2012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84例气管切开术后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治疗组采取氧气驱动喷雾面罩加微泵持续气道湿化方法,对照组采取间断气道湿化方法,比较两组患者吸痰期间临床症状。结果治疗组不良症状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SpO2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重症监护病房气管切开术后患者在吸痰过程中会受到气道湿化方法影响,为减轻患者刺激呛咳症状,减少呼吸窘迫现象,可选择氧气驱动喷雾面罩加微泵持续气道湿化方法,其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分析氧驱动与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0月-2015年11月来我院治疗哮喘的患儿120例,随机将其分成A组、B组,每组各6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雾化吸入治疗,A组患儿行氧驱动,B组患儿行空气压缩泵,对比两组患儿的疗效及血氧饱和度。结果:A组患儿的疗效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患儿血氧饱和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哮喘患儿采用氧驱动雾化吸入治疗效果更明显,能加快改善患儿缺氧现象,减轻患儿痛苦,提高患儿生活质量,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背景:心室辅助装置已广泛应用于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虽然有不同的血泵在国外应用于临床,却很少在国内应用,主要原因是其价格太高。因此在国内研制相对价格较低的能应用于临床的自主血泵迫在眉睫。目的:测试置入式磁悬浮离心心室辅助装置主体血泵的溶血性能。方法:通过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对磁悬浮离心式心室辅助装置主体血泵内部流场做初步分析。血泵在后负荷100mmHg(1mmHg=0.133kPa)、流量5L/min情况下,通过体外模拟血循环系统驱动羊血测试血泵体外溶血性能,计算血泵实际标准溶血指数NIH。结果与结论:在设计工况下计算流体力学结果显示血泵内部流线平稳,整个流道内部壁面剪切力均在68.5Pa以下,内部静压力分布均匀,过渡平稳,没有不良区域出现。体外溶血实验测得标准溶血指数NIH值为(0.075±0.017)mg/L。提示血泵驱动叶片及内部流道设计合理,同第3代血泵相比有较好溶血性能。血泵实验期间无不良状况发生,可以进行下一步长期的动物体内实验,进而评估血泵体内血流动力学性能和血泵置入对实验动物脏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氧驱动雾化吸入与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的效果。方法选取60例小儿哮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两组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给予氧驱动雾化吸入治疗;对照组给予空气压缩泵雾化治疗。比较分析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显效12例,有效1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显效8例,有效12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66.7%。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P〈0.05)。此外,观察组雾化后血氧饱和度显著增高,雾化前后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P〈0.05)。对照组雾化后血氧饱和度变化不明显,雾化前后无显著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无可比性(P〉0.05)。结论氧驱动雾化吸入与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是治疗小儿哮喘的首选方法,但氧驱动雾化吸入在治疗小儿哮喘的临床疗效和提高血氧饱和度方面优于空气压缩泵雾化治疗,临床意义显著。  相似文献   

17.
邸佳  张大维  薛欣欣 《护理研究》2022,(8):1496-1498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联合血液循环驱动泵预防脑卒中偏瘫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120例脑卒中偏瘫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病人均给予血液循环驱动泵干预,对照组病人实施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实施康复护理,两组病人均干预1个月。比较两组病人DVT的发生率、血液流变学指标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病人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病人全血高切黏度、低切黏度和血浆黏度指标均低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全血高切黏度、低切黏度和血浆黏度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病人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病人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复护理联合血液循环驱动泵在脑卒中偏瘫病人中的应用有助于改善其血液高凝状态,降低下肢DVT的发生率,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三联药物(万托林、普米克令舒、爱全乐)经BIPAP呼吸机泵驱动雾化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及护理。方法:将6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30例给予常规治疗基础上,配合BIPAP呼吸机治疗;治疗组30例除按对照组的治疗外,同时给予三联药物经BIPAP呼吸机泵驱动雾化吸入,2次/d。观察治疗前后两组病人的血气值、氧饱和度及临床症状的变化。结果:应用三联药物经呼吸机泵驱动雾化吸入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急性加重期可明显提高PaO2,降低PaCO2,可快速改善临床症状。结论:三联药物经BIPAP呼吸机泵雾化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急性加重期的疗效显著,可快速缓解病情,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使用气压式血液循环驱动泵联合低分子肝素预防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将120例行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n=60)采用术后常规抗凝治疗及传统护理方法,试验组(n=60)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从术后当日开始应用气压式血液循环驱动泵辅助治疗。2组患者在术后3d及1周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双下肢深静脉血流情况。结果对照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1.7%,试验组无一例发生深静脉血栓,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41.93,P〈0.01)。结论气压式血液循环驱动泵联合低分子肝素预防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确有疗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不同方式吸入肾上腺素治疗Ⅱ度喉梗阻患儿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儿科PICU 2013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喉炎合并Ⅱ度喉梗阻患儿98例,按照雾化吸入肾上腺素驱动方式不同随机分为三组,观察组36例应用氧气驱动,对照1组32例给予空气压缩泵驱动,对照2组30例给予超声雾化吸入,三组均辅以静脉注射糖皮质激素等综合治疗。结果观察组、对照1组及对照2组,入院后经治疗6h有效率分别为97.22%、78.13%和46.67%;24h有效率分别为100%、96.88%和76.67%;呼吸困难症状消失时间分别为(1.52±0.43)d、(1.78±0.51)d和(2.26±0.65)d;住院时间分别为(4.8±0.96)d、(5.02±1.19)d和(5.7±1.38)d。三组间6h有效率及呼吸困难症状消失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4h有效率及住院时间比较,观察组与对照1组对照1组与对照2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与对照1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氧气或空气压缩泵驱动雾化吸入肾上腺素治疗Ⅱ度喉梗阻患者疗效较超声雾化吸入效果好,氧气驱动较空气压缩泵驱动起效更快,可作为首选雾化吸入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