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与多种人类恶性肿瘤如Burkitt淋巴瘤、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何杰金氏病(Hodgkin's disease,HD)等的发生有关,肿瘤组织中EBV主要以潜伏感染的形式存在。在EBV潜伏感染细胞中,可表达的EBV基因有10多种,包括EBV核抗原(EB nuclear antigen,EBNA)1,2,3A,3B,3C和LP;潜伏膜蛋白(latent membrane protein,LMP)1,2A和2B;EBV编码的小RNA(EBER)1和2;以及BamHⅠ-A向右开放读码框(BARF0)的转录产物。NPC和其他EBV相关恶性肿瘤中可持续检测到LMP2A的转录物,提示LMP2A在体内病毒持续感染和EBV相关疾病中可能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EB病毒(EBV)是一种普遍存在的致癌病毒,是高度相关的淋巴和上皮肿瘤的来源和发展,包括伯基特淋巴瘤和鼻咽癌(NPC)等,EBV基因几乎可以在所有细胞中。EBV感染通常与少数潜伏病毒功能的蛋白质表达,包括潜伏膜蛋白LMP1和LMP2A等和巴尔核抗原1(EBNA1)。LMP1是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超家族的成员,被认为是EBV的主要致瘤蛋白。在EB病毒中通过2个C末端结构域编码基因蛋白LMP1信号来驱动细胞生长,存活和转化。LMP1蛋白目前是惟一已被证实的EB病毒的癌基因,LMP1的表达参与了肿瘤的发生与发展,是目前癌症方面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3.
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与多种人类恶性肿瘤如Burkitt淋巴瘤、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何杰金氏病(Hodgkin’s disease,HD)等的发生有关,肿瘤组织中EBV主要以潜伏感染的形式存在。在EBV潜伏感染细胞中,可表达的EBV基因有10多种,包括EBV核抗原(EB nuclear antigen,EBNA)1,2,3A,3B,3C和LP;潜伏膜蛋白(latent membrane protein,LMP)1,2A和2B;EBV编码的小RNA(EBER)1和2;以及BamHⅠ-A向右开放读码框(BARF0)的转录产物。NPC和其他EBV相关恶性肿瘤中可持续检测到LMP2A的转录物,提示LMP2A在体内病毒持续感染和EBV相关疾病中可能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EBV潜伏基因产物在恶性淋巴瘤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EBV潜伏基因产物在恶性淋巴瘤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对565例NHL、64例HL人体标本进行LMP-1、EBNA2对比检测并选择101例NHL进行PCR检测。结果:EBV-PCR检出率(19.8%)高于LMP-1(14.9%),PCR阴性病例LMP-1全部为阴性,EBNA2在全部病例均为阴性,在NHL,LMP-1阳性细胞主要是免疫母细胞样细胞、R-S样细胞和R-S细胞,LMP-1阳性的R-S样细胞我数表达活化分子CD30。肠道原发恶性淋巴瘤EBV检出率较高(23.1%)。T淋巴瘤EBV检出率(23.8%)高于B淋瘤(10.2%)。结论:EBV潜伏基因产物表达情况能够反映出宿主细胞的分化程度和(或)宿主的免疫监视作用。EVB在R-S样细胞形成可能起作用。EBV感染与肠道恶性淋巴瘤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5.
CD21非依赖性EB病毒对人胃印戒细胞癌细胞系的感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CD2 1非依赖性EB病毒 (EBV)对人胃印戒细胞癌细胞系 (HSC 39)的感染作用。方法 用Akata和P3HR 1EBV毒株感染HSC 39,有限稀释法对感染细胞进行克隆。结果 两种EBV毒株感染细胞中均可检测到EBV编码的小RNA(EBER)的表达 ,两种EBV毒株感染的亲代细胞及大多数细胞克隆表达EBV核抗原 (EBNA1) ,但不表达EBNA2、潜伏期膜蛋白 (LMP1)和LMP2A。表现为潜伏Ⅰ型感染。未感染的HSC 39细胞及P3HR 1感染的细胞克隆CD2 1表达阴性 ,而AkataEBV感染的部分细胞克隆CD2 1mRNA阳性。结论 EBV可能通过不依赖CD2 1受体的途径感染HSC 39,印戒细胞癌细胞系可用作EBV感染的靶细胞。  相似文献   

6.
EB病毒与恶性淋巴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EB病毒是一种人类疱疹病毒 ,其表达的潜伏膜蛋白LMP1是病毒癌蛋白 ,与B淋巴细胞的转化有关。EB病毒与何杰金淋巴瘤和T细胞淋巴瘤有关 ,而与非免疫缺陷性B细胞淋巴瘤的关系不明显。EB病毒能通过CD2 1感染B淋巴细胞 ,但EB病毒是如何进入T淋巴细胞 ,及其在恶性淋巴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仍不清楚。进一步揭示EB病毒在恶性淋巴瘤及其他相关肿瘤中的发生机制 ,有利于开发EB病毒的预防疫苗及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7.
潜伏膜蛋白1(latent membrane protein 1,LMP1)为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 EBV)编码的膜蛋白,在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NPC)和EBV相关胃癌(EBV associated gastric cancer, EBVaGC)等上皮恶性肿瘤中均有表达。作为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 TNF)受体家族的一员和CD40的组成性活性模拟物,LMP1参与了多种诱导上皮细胞形态和表型改变的信号通路,在啮齿动物成纤维细胞中显现出强大的致癌特性。此外,LMP1是EBV基因组中异质性最高的基因之一。研究LMP1的异质性与其致癌特性有助于发现EBV高危病毒株并为疾病的防治提供新途径。文章就LMP1的异质性及其在上皮恶性肿瘤中的作用两方面的研究进展展开综述。  相似文献   

8.
EB病毒对人胃癌细胞系HSC-39感染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 探讨EB病毒(EBV)对胃癌细胞系的感染作用。方法 用Akata和P3HR-1 EBV毒株感染人胃癌印戒细胞系(HSC-39),有限稀释法对感染细胞进行克隆。结果 EBV感染细胞中可检测到EBV编码的核抗原(EBNA),2种EBV毒株感染的细胞克隆表现有不同的形态学特征及生长方式。EBV感染的亲代细胞及大部分克隆表达EBNA1,但不表达EBNA2、潜伏期膜蛋白(LMP)1和LMP2A;亲代细胞及所有细胞克隆未观察到裂解感染,EBNA启动子Qp表达阳性,而启动子Cp和Wp未见表达。结论 HSC-39对2种EBV毒株均易感,EBV感染可改变HSC-39的细胞表型,且不同EBV毒株对其影响不同,提示印戒细胞癌细胞系可用作EBV感染的靶细胞。  相似文献   

9.
EB病毒相关胃癌组织中病毒潜伏期基因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Epstein Barrvirus(EBV)与多种人类恶性肿瘤如鼻咽癌、Burkitt淋巴瘤和免疫功能缺陷病人的淋巴组织过度增生性疾病等密切相关 ,近年来研究表明约 2 %~ 16 %的胃癌组织EBV阳性。EBV具有潜伏感染的特点 ,通常认为EBV潜伏期基因如核抗原家族基因 (EBNAs)和潜伏膜蛋白基因 (LMP) 1与病毒的细胞转化功能有关。明确EBV在肿瘤组织中的存在状态和表达活动 ,是研究其致癌机理的基础。本研究首先应用PCR Southern杂交检测 12 6例胃癌和相应癌旁组织中EBVDNA ,进一步采用原位杂交检测PCR阳性标本石蜡包埋组织中EBV编码小RNA(EBER1…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构建包含EBV LMP2基因的重组腺病毒疫苗并探讨它在体内外的免疫性质。方法 采用pAdeasy 1系统构建包含EBV LMP2基因的重组腺病毒疫苗 ,并用IFA、PCR和TCID50 等方法对其特异性进行鉴定。通过重组腺病毒感染人树突状细胞 (DC) ,在体外活化自体T细胞 ;以及通过重组腺病毒感染小鼠淋巴细胞 ,皮下免疫同种小鼠 ,体内活化CTL评价其免疫效果。结果 通过PCR以及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分别证实了病毒目的基因LMP2的存在以及蛋白在 2 93细胞中的表达。采用TCID50 方法 ,测定第 6代的病毒滴度为 2× 10 8。体内外的免疫实验结果显示通过这两种方式均可以有效地引发针对EBV LMP2的CTL反应。结论 包含EBV LMP2基因的重组腺病毒疫苗可以在体内外有效地引发CTL应答 ,这些资料为下一步临床应用含LMP2的重组腺病毒作为疫苗治疗和预防EBV相关肿瘤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侯健  姜华 《现代免疫学》2000,20(6):329-332
本研究采用酶切等方法将质粒pSVTP1中LMP2a (latentmembraneprotein 2a)的编码基因克隆至pGEM 3Zf+,再经体外转录系统转录获得EBV LMP2aRNA ,将以此RNA激发的DC所诱导生成的CTL作为效应细胞分别与含EBV基因之一EBNA1、EBNA2、EBNA3c、LMP2a的重组病毒感染的正常人成纤维细胞混合后 ,采用LDH释放法检测细胞毒活性。结果显示 ,经体外转录的LMP2aRNA激发的DC所诱导的淋巴细胞对表达LMP2a抗原的成纤维细胞产生特异性的细胞毒活性 ,证实了这种RNA激发的DC能有效地诱导EBV特异性CTL的生成 ,为EBV相关肿瘤的免疫治疗提供了新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检测鼻咽癌组织中EB病毒的潜伏膜蛋白LMP1的序列以及LMP1、EBNA1、EBNA2的mRNA表达来探讨EB病毒的感染状态及其表达产物与鼻咽癌的关系。方法: 应用PCR法检测鼻咽癌组织中LMP1 DNA的存在,并对鼻咽癌来源的LMP1和EB病毒永生化狨猴B淋巴细胞系B95-8来源的LMP1进行测序,比较序列的差异。利用巢式RT-PCR检测鼻咽癌组织中LMP1、EBNA1、EBNA2的mRNA表达。结果: 47例鼻咽癌组织均含有LMP1 DNA,所有鼻咽癌来源的LMP1 DNA与B95-8来源的LMP1 DNA序列比较均存在着多个单核苷酸变异,最明显的是XhoⅠ酶切位点的丢失。测序后显示鼻咽癌来源的LMP1 DNA有30个核苷酸的丢失。巢式RT-PCR显示LMP1、EBNA1、EBNA2在鼻咽癌中的mRNA表达率分别为76.6%、80.0%和74.5%。其中EBNA1的表达是由Qp启动的,而B95-8细胞中EBNA1的表达是由Cp启动的。结论: 鼻咽癌中EB病毒的作用途径比较复杂,LMP1、EBNA1、EBNA2等潜伏期基因还有早期裂解基因BARF1均可能参与鼻咽癌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3.
Epstein-Barr Virus(EBV)是1964年Epstein等发现的。研究证实EB病毒与许多人类肿瘤相关。潜伏膜蛋白1(Latent membrane protein1,LMP1)是EBV编码的潜伏感染过程中表达的病毒膜蛋白,是较早被确认的病毒癌基因之一。近期研究发现LMP1的氨基酸序列中存在诱导细胞免疫应答的多肽表位。可以诱导LMP1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本文就LMP1在细胞免疫应答方面的研究做一介绍:  相似文献   

14.
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NPC)是一种高转移的肿瘤,其侵袭转移是一个多步骤、多因素参与的极其复杂的过程.Epstein-Barr病毒(EBV)编码的潜伏膜蛋白1(latent membrane protein 1, LMP1)见于多数鼻咽癌细胞中,其调控的多条信号通路都与鼻咽癌的侵袭和转移密切相关.研究发现,LMP1通过诱导产生一系列与细胞侵袭和转移相关的因子,包括基质金属蛋白酶类(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s),c-Met,Ets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Ezrin,MUC1和Twist等,参与鼻咽癌的侵袭和转移过程.本文阐述LMP1与鼻咽癌侵袭转移关系研究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鼻咽癌(NPC)组织磷酸化组蛋白H2AX(γ-H2AX)的表达水平和EB病毒(EBV)的感染情况,探寻二者的相关性。并用细胞实验进行验证,以阐明EBV诱导DNA损伤应答进而促进NPC发生发展的可能机制。方法选取NPC标本50例和鼻咽炎(NPI)20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γ-H2AX及EB病毒潜伏膜蛋白1(LMP1)的表达,对LMP1阴性标本采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EB病毒编码的RNA(EBER);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EBV感染鼻咽癌细胞CNE1后γ-H2AX表达的变化。结果NPC组γ-H2AX的阳性率达94%,显著高于NPI组的40%;EBV阳性率为94%,显著高于NPI组的30%;97.9%EBV感染的NPC组织γ-H2AX阳性,二者表达有相关性(P0.05)。通过Western blot法检测进一步验证,EBV感染可使CNE1中γ-H2AX的表达量增高。结论γ-H2AX表达和EB病毒感染有密切关联性,EBV感染可能是通过诱导细胞DNA损伤,造成基因组不稳定从而促进NPC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2005-2010年北京地区儿童原发性EBV感染流行株EBNA1与LMP1基因特征,为研究EBV变异株与疾病临床表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提供背景资料.方法 应用PCR方法扩增EBV的EBNA3C、EBNA1和LMP1基因片段,测序后应用BioEdit 7.0.9和Mega 4.0.2软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 62例进行了EBV分型,以EBV-Ⅰ型为主,检出率为98%.62例EBNA1基因扩增阳性,其中V-val亚型(均是Vvv1变异株)为98%.50例LMP1基因羧基段扩增阳性,以China 1为主,其检出率为90%.Vvv1变异株和China 1变异株在EBV-IM与EBV-HLH中的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1.00).40例进行了多基因连锁分析,其中EBV-Ⅰ型、EBNA1-Vvv1变异株和LMP1-China 1变异株高度连锁,其连锁检出率为90%.35例患儿LMP1基因全长扩增阳性,CG1-CG4的检出率分别为85%、6%、6%和3%.结论 北京地区儿童原发性EBV感染疾病中,EBV亚型以EBV-Ⅰ型为主,Vvv1变异株和China 1变异株分别是EBNA1和LMP1变异株中的优势变异株,且二者高度连锁.儿童原发性EBV感染流行株可以分为CG1-4组,其中以CG1为主.  相似文献   

17.
EB病毒核心抗原1(EB nuclear antigen1,EBNA1)是唯一一个在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潜伏感染和活化状态中均表达的抗原,也是在鼻咽癌(Nasopharyngealcarcinoma,NPC)组织中表达的几个EB病毒抗原之一.早期研究显示EBNA1为DNA结合蛋白,在促进细胞转化、EBV基因组稳定、复制、基因的表达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并可以诱导体液免疫应答.近来研究表明在EBNAI的C末端含有CD4+T细胞表位,在诱导细胞免疫应答方面起着重要作用,鉴此,本文对EBNA1在NPC发生中细胞免疫应答方面的研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LMP1与细胞凋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LMP1为EBV编码的病毒瘤蛋白,具有促进细胞增殖、调控细胞凋亡等多种生物学效应。LMP1有可能成为EBV相关肿瘤治疗的分子靶标。  相似文献   

19.
EB病毒 (EBV)与人类的伯基特淋巴瘤、霍杰金氏淋巴瘤、鼻咽癌密切相关 ,现在越来越多的肿瘤中发现有该病毒。在EBV编码的多种蛋白中 ,有些蛋白分子从结构或功能上模拟、利用了细胞内外的信号转导分子从而干扰了细胞正常的信号转导 ,导致EBV感染组织或细胞出现多种异常的生物学效应。  相似文献   

20.
EB病毒潜伏膜蛋白1介导多重生物学效应的分子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EB病毒是一种与多种肿瘤发病相关的DNA致瘤病毒 ,其编码的潜伏膜蛋白 1 (LMP1 ) ,是一种具有转化活性的瘤蛋白。LMP1通过多条信号途经 ,介导细胞转化、细胞增殖、分化、细胞凋亡等多种生物学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