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缬沙坦联合依那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确诊的住院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予依那普利治疗,实验组同时联合缬沙坦治疗,疗程12周,比较两组的降压效果及治疗前后SBP、DBP的变化情况。结果实验组无效2例,对照组无效12例,实验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达96.0%,显著高于对照组(7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SBP、DB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的SBP水平达(128.9±6.1)mmHg,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的SBP水平(135.8±7.4)mmHg,实验组的DBP治疗后水平达(90.12±11.24)mmHg,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的DBP水平(97.06±12.52)mmHg,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缬沙坦联合依那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显著,安全性好,其疗效优于单一用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李艳芳 《实用医技》2008,15(1):24-25
目的:观察氟伐他汀对血压控制正常的原发性高血压肾损害患者尿蛋白的影响。方法:60例血压控制正常的原发性高血压肾损害患者随机分为氟伐他汀组(30例)或对照组(30例),分别给予氟伐他汀(40mg)或安慰剂治疗6个月,观察血压(SBP/DBP),血脂(TG、TC)、肌酐(Cr)、24h尿蛋白(U-Pro)变化。结果:治疗6月后,氟伐他汀组的TC.U-Pro较对照组均显著降低(P〈0.05),而两组间的SBP/DBP、TG、Cr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氟伐他汀可减少原发性高血压肾损害的尿蛋白。  相似文献   

3.
目的利用超声心动图评价缬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方法将63例轻、中度高血压病患者入选为高血压组,服用缬沙坦80mg/d共12周。用药4周后对舒张压≥90mmHg者,以上剂量加倍,观察患者用药前后血压、超声心动图左心长轴切面舒张未期左室内径、室间隔、左室后壁厚度及室间隔背向散射积分(IBS)变化,并以30例健康志愿者为阴性对照。结果12周末缬沙坦能有效降压,可降低室间隔及左室后壁厚度(P〈0.01)及室间隔心肌背向散射积分,而左室内径治疗前后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缬沙坦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病疗效确切,可逆转患者心肌重塑。  相似文献   

4.
卡托普利与依那普利治疗高血压病疗效对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卡托普利与依那普利对高血压病的降压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2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共186例,随机分为卡托普利组(n=93)与依那普利组(n=93),分别口服卡托普利和依那普利,治疗4周。结果:卡托普利组SBP/DBP下降17/12mmHg(P〈0.05),依那普利组SBP/DBP下降21/13mmHg(P〈0.05)。卡托普利组总有效率为86.02%,依那普利组为87.10%。两组用药前后电解质、血糖及血脂均无明显变化,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0.75%、9.68%。结论:依那普利治疗高血压的疗效与卡托普利无明显差异,其疗效确切,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服药时间和方法对非勺型高血压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将55例非勺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早晚分别服用缬沙坦和氨氯地平片治疗,对照组25例于清晨联用缬沙坦和氨氯地平片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晨峰血压升高幅度、清晨舒张压(DBP)、清晨收缩压(SBP)、清晨脉压分别为(19.14±3.90)mmHg、(79.61±8.45)mmHg、(125.67±10.27) mmHg、(43.84±4.51)mmHg,上述指标均低于对照组( P <0.05或P <0.0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早晚分别服用缬沙坦和氨氯地平片治疗,可有效提高非勺型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缬沙坦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降压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试验,将轻、中度高血压病(EH)患者随机分为缬沙坦组(36例)和依那普利组(34例),分别服用缬沙坦80 mg/d和依那普利10 mg/d,共8周。治疗4周后,对舒张压(DBP)≥90 mm Hg的患者,剂量加倍。于服安慰剂期末和治疗4、8周末观察DBP和收缩压(SBP)及心率(HR)、干咳发生率及临床实验室检查。结果:缬沙坦组4周、8周末的降压总有效率分别为61%、83%,依那普利组分别为58%、7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平均DBP和SBP均有显著下降,两组间血压降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咳发生率缬沙坦组(3%)明显低于依那普利组(18%,P〈0.01)。结论:缬沙坦80~160 mg/d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病安全有效,干咳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缬沙坦与氢氯噻嗪复方制剂(复方缬沙坦胶囊、片)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随机、双盲、平行对照、多中心试验,符合条件的216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3组,复方缬沙坦胶囊(A)组72例、复方缬沙坦片剂(B)组72例及缬沙坦胶囊(C)组72例。每日服药1次,每2周随访1次,4周后达到有效标准者继续按原剂量治疗4周,未达到有效标准者剂量加倍治疗4周。结果:(1)治疗8周后,A、B组收缩压及舒张压降压幅度均大于C组(P〈0.05)。(2)治疗4周后,A、B组因舒张压未达90mmHg而需加量的人数明显少于C组(P〈0.05),治疗8周后。A、B组显效率明显高于C组(P〈0.05)。(3)3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3组在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心电图及实验室指标的变化方面均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复方缬沙坦胶囊和复方缬沙坦片治疗轻、中度高血压安全有效。复方制剂降压疗效优于同剂量单药制剂。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钙离子拮抗剂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对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降压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采用自身对照开放试验方法。103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经1~2周安慰剂导入期后口服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5 mg/d),共8周,不服其他降压药,观察患者血压、心率及各项实验室检查指标的改变。结果治疗8周后:患者收缩压(SBP)由(154.59±12.16)mmHg降至(131.10±10.21)mmHg,舒张压(DBP)由(100.55±3.99)mmHg降至(82.79±7.01)mmHg,治疗前后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动态血压监测(ABPM)显示SBP、DBP谷/峰比分别为0.72±0.36、0.83±0.54。治疗期间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疗程结束后复查血常规、血糖、血脂、血电解质、肝肾功能等实验室指标均未出现明显变化。结论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对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具有较好的疗效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用动态血压监测(ABPM)方法进行厄贝沙坦和比索洛尔对比研究来评价厄贝沙坦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62例轻、中度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服用厄贝沙坦150-300mg和比索洛尔5-10mg,每日 1次,在治疗前后8周采用24小时ABPM评价降压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病人的血压均有明显下降,厄贝沙坦组24h平均收缩压(SBP)由治疗前(147.3±9.4)mmHg降至(132.2±10.6)mmHg,舒张压(DBP)由治疗前(94.7±7.5)mmHg降至治疗后(83.2±9.7)mmHg,SBP、DBP谷/峰比值分别为分别69%、72%,比索洛尔组24h平均SBP由治疗前(146.8±9.2) mmHg降至(133.4±10.3)mmHg,DBP由治疗前(94.4±6.8)mmHg降至治疗后(84.5±10.5)mmHg,SBP、DBP谷/峰比值分别为65%、68%。两组均有较好的降压效果,血压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但两组间血压下降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P>0.05)。8周末厄贝沙坦组总有效率为77%,比索洛尔组为74%。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 0.05)。结论:厄贝沙坦150-300mg,每日1次,对轻、中度高血压病疗效确切,可维持24小时的降压作用。  相似文献   

10.
余文浩  范国权 《当代医学》2010,16(16):64-66
目的观察安博诺和安博维治疗原发性轻、中度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 ,观察安博诺(65例)每日150/12.5mg与安博维(60例)每日150mg对治疗轻、中度高血压患者12周的有效率。结果两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心率(HR)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4~12周安博诺组血压下降值为13.7/12.2~21.5/16mmHg,安博维组为13.0/12.2~17.8/15.2mmHg,安博诺和安博维治疗12周降低血压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0.8%和81.7%(P〈0.05)。结论安博诺对原发性轻、中度高血压患者治疗效果优于安博维。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立普妥)对血压控制正常的高血压肾损害患者尿蛋白的影响。方法:80例血压控制正常的高血压肾损害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40例)或对照组(40例),分别给予阿托伐他汀(20rag)或安慰剂治疗6个月,观察血压(SBP/DBP),血脂(TG、TC、HDL—C、LDL—C)、肌酐(cr)、24h尿蛋白(U-Pro)变化。结果:治疗6月后,阿托伐他汀组的Tc、LDL-C、U—Pro较对照组均显著降低(P〈0.05),而两组间的SBP/DBP、TG、Cr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明显减少高血压肾损害的尿蛋白。  相似文献   

12.
高血压是指动脉收缩压(SBP)和(或)舒张压(DBP)升高,常伴有心、脑、肾和视网膜等器官病变的全身性疾病。年龄超过60岁达高血压诊断标准者(老年高血压诊断标准与一般人相同,为SBP≥40mmHg和(或)DBP≥90mmHg;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为SBP≥140mmHg,DBP〈90mmHg,即为老年高血压。近年来流行病学调查我国老年期高血压患病率已达38.2%~57.0%。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氯沙坦联用依那普利与单用依那普利进行对比观察,探讨两种疗法对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入选的64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氯沙坦50mg/d以及依那普利5—10mg/d,对照组给予依那普利5—10mg/d。观察患者12周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治疗12周后,左室重量指数(LVMI)较治疗前都明显好转(P〈0.05);平均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都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且两组SBP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整个治疗期间血压持续平稳下降;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4.4%,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8.8%,两组比较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25)。结论氯沙坦联用依那普利治疗高血压,临床疗效好、耐受性好、不良反应轻微,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门冬氨酸钾镁治疗轻度高血压病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前瞻性研究低剂量镁制剂降压的临床效应。方法:选择我院门诊轻度高血压患者60例(按WHO/ISB标准),无靶器官损害和继发性高血压为入选对象。配对随机分为治疗组(n=30)与对照组(n=30)。治疗组口服门冬氨酸钾镁,同时接受行为干预,对照组只接受行为干预,疗程3月。结果:治疗组收缩压(SBP)由157±7mmHg降至146±8mmHg(p<0.05),舒张压(DBP)由101±5mmHg降至92±7mmHg(P<0.05)。对照组SBP由156±6mmHg降至148±5mmHg(P<0.05),DBP由100±4mmHg降至96±8mmHg(P>0.05)。治疗组显效率33.33%,总有效率83.33%。对照组显效率6.66%,总有效率33.3%,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门冬氨酸钾镁可用于治疗轻度高血压病.也可用于中重度高血压的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15.
缬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48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进一步验证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缬沙坦对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降压疗效,并观察其不良反应。方法:门诊选取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48例,服用缬沙坦胶囊80~160mg/d,测定服药前及服药后2、4、6、8周的坐位血压和心率,并测定服药前和服药8周后的尿蛋白、尿糖、血肌酐、血电解质等。结果:在治疗8周末降压有效率为85.5%,SBP/DBP下降17.7±13.7/11.8±7.5mmHg;1、2、3级高血压降压有效率分别为85.7%、89.6%、60%;心率及实验室检查服药前后无明显变化。结论:提示该药口服治疗1、2、3级高血压均有疗效,尤其对1、2级高血压疗效更为显著,其降压效果确切,耐受性好,无明显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6.
缬沙坦和依那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坚  马成祥 《卫生职业教育》2006,24(17):146-147
目的对比研究缬沙坦与依那普利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随机观察缬沙坦(37例,每次80—160mg,每日1次)与依那普利(38例,每次10—20mg,每日3次)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4周和8周的有效率,并分组比较。结果2组治疗第2周后平均收缩压、舒张压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在整个治疗期间血压持续平稳下降,缬沙坦与依那普利治疗4周降低舒张压总有效率分别为91.9%(34/37)和84.2%(32/38),8周降低舒张压总有效率分别为94.6%(35/37)和89.5%(34/38),2组比较P〉0.05。结论缬沙坦是一种安全、有效、长效、耐受性好、不良反应轻的降压药物。  相似文献   

17.
缬沙坦与依那普利治疗高血压疗效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与依那普利相比较评价缬沙坦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试验,将103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分为缬沙坦组52例和依那普利组51例。分别服用缬沙坦80—160mg/d和依那普利5-lOmg/d。共8周。结果8周末缬沙坦和依那普利能有效降压。有效率分别为65.4%和62.7%。两组降压幅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缬沙坦组干咳发生率1.9%(1/52),依那普利组干咳发生率21.6%(11/51)。两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缬沙坦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病疗效确切,安全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18.
孙良 《中国医药导报》2013,(30):94-96,100
目的研究缬沙坦联合叶酸治疗老年高血压肾病临床效果及对肾功能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1年12月长春市第二医院确诊为高血压肾病的患者合计12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实验组采用缬沙坦联合叶酸治疗,对照组单用缬沙坦治疗。观察实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前以及治疗后8周的血压、血尿素氮(BUN)、肌酐(Cr)、同型半胱氨酸(Hey)、叶酸、维生素B12:的浓度变化以及尿白蛋白排泄率(UAE),估测肾小球滤过率(eGFR)的变化。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收缩压(SBP)[(135.34±8.79)mmHgl、对照组的SBP[(145.65±8.58)mmHg]与实验组舒张压(DBP)[(75.43±5.79)mmHg]、对照组DBP[(86.54±6.87)mmHg]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的SBP与DBP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血清BUN[(5.83±0.97)mmol/L]、Cr[(102.34±18.67)μmol/L]和对照组治疗后血清BUN[(6.68±1.04)mmol/L]和Cr[(115.79±21.35)±mol/L]浓度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后血清BUN和Cr浓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Hey浓度[(11.26±2.87)±mol/L]低于对照组[(14.19±2.53)μmol/L1,实验组治疗后叶酸[(13.87±1.43)nmol/L]、维生素B12[(685.43±143.21)nmol/L]高于对照组叶酸[(7.43±0.97)mmol/L]、维生素B,2[(396.58±98.32)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UAE[(109.43±34.12)±gmin]、血清Cysc[(1.73±0.45)mgL]低于对照组的UAE[(226.49±78.95)μg/min]、血清CysC[(3.58±1.09)mgL],eGFn[(76.49±38.67)mL/min]高于对照组eGFR[(63.58±24.65)mL/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使用缬沙坦与叶酸治疗老年高血压肾病患者能够有效地降低血压,减少肾功能的损伤,更有效地保护肾脏。  相似文献   

19.
目的:采用动态血压监测观察比索洛尔/氢氯噻嗪复方片(2.5mg/6.25mg,Lodoz)对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昼夜节律的影响。方法:选择90例收缩压(SBP)〈180mmHg、舒张压(DBP)95~109mmHg的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口服Lodoz共4周,用24h动态血压监测评价治疗4周后动态血压和血压昼夜节律变化。结果:(1)治疗4周后,“杓型”和“非杓型”组的24hSBP/DBP分别降低9.57/7.75mmHg和12.61/9.88mmHg,日间SBP/DBP分别降低10.59/8.20mmHg和10.91/8.00mmHg,“杓型”和“非杓型”组间的24h和日间SBP/DBP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杓型”组夜间SBP/DBP降低6.12/5.65mmHg,“非杓型”组降低17.33/13.61mmHg,两组间差异显著(P〈0.01)。(3)“杓型”组的夜间SBP/DBP下降百分比治疗前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血压昼夜曲线仍为“杓型”。“非杓型”组的SBP/DBP夜间下降百分比在治疗后显著增加(P〈0.01),SBP/DBP的夜间下降百分比两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比索洛尔/氢氯噻嗪复方片(2.5mg/6.25mg/d)对“非杓型”组患者的夜间SBP/DBP降低作用较明显,有益于保持正常的血压昼夜节律。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卡维地洛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40例轻、中度高血压病人随机分为卡维地洛组与美托洛尔组各70例,分别用卡维地洛10~20mg,口服,2次/d与美托洛尔25—50mg,口服,2次/d,共6周。结果卡维地洛组总有效率为85.7%,显效率为58.6%;美托洛尔组总有效率为78.6%,显效率为48.6%;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第6周末心率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卡维地洛组第6周末动态血压监测的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的T/P值分别为61.2%和50.3%。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21.4%及20.0%,均较轻微。结论国产卡维地洛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病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