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我院骨科2002年1月-2007年12月对17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实施手术治疗,术后效果满意,现将观察及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颈椎前路手术采用椎体次全切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是治疗该病最为常用和有效的手术方式之一.而术后临床观察及护理在预防术后并发症,促进康复,提高手术治愈率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笔者所在科2006年6月~ 2009年6月共施行该项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89例,效果满意,现将该组病人的术后临床观察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脊髓型颈椎病是一种严重的颈椎疾病 ,可引起四肢不全瘫。前路颈椎间盘摘除加植骨融合和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两种方式 ,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可靠而有效的方法。我科自 1990年 5月~2 0 0 1年 5月进行 32例手术 ,手术效果满意。1 临床资料本组 32例 ,其中男 12例 ,女 2 0例  相似文献   

4.
我院自1998年1月至2004年11月开展老年脊髓型颈椎病手术24例,经精心治疗与护理,疗效满意,现将其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颈椎病是常见的一种骨科疾病,主要是指颈椎间盘退行性变,及其继发性椎间关节退行性变,所致脊髓、神经、血管损伤而表现的相应症状和体征,严重影响病人的工作和生活,给病人身心造成了极大的痛苦。我科对脊髓型颈椎病经非手术治疗无效者进行了前路间盘摘除植骨融合术,配合手术,我们加强了术后护理,防止并发症发生,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曲彩云  刘静 《基层医学论坛》2010,14(30):933-933
脊髓型颈椎病是由于颈椎退变导致脊髓受压及脊髓供血障碍,并引起脊髓功能障碍的疾病,手术治疗是重要的治疗方法之一。本文所述对保守治疗无效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实行颈椎前路手术,去除间盘、椎间融合器(Cage)置入、钛板内固定,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颈前路术后科学的护理和康复指导对于患者功能恢复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7.
8.
目的观察颈前路减压后纵韧带切除治疗脊髓型颈椎病(CSM)的临床效果。方法50例CSM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实验组行颈前路减压后纵韧带切除术,对照组行颈前路减压后纵韧带保留。观察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不同时间JOA评分差异和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5个月。实验组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JO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术后12个月神经功能改善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颈椎后纵韧带切除能彻底解除颈髓和神经根的压迫,提高脊髓型颈椎病前路减压手术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王润礼 《吉林医学》2011,(17):3535-3536
<正>脊髓型颈椎病合并后纵韧带骨化术后呼吸抑制是最危险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手术效果及术后康复。我们对7例脊髓型颈椎病合并后纵韧带骨化手术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产生的原因,以期有效地进行预防治疗。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40岁,主因车祸致头、胸腹部受伤后2h于1998.5.25日住院。体俭:神志清,面色苍白,体温36.4E,脉搏60次/min,呼吸28次/min,血压8/6kPa,主诉胸闷,气短。给伤口清创缝合,吸氧,建立两组液路,快速扩容。经输液补血后血压回升至14.5/9.5kPa,CT诊断为肝包膜下血肿,腹腔穿刺抽出不凝血液。立即行剖腹探查,肝破裂修补术。术后给抗感染补液治疗,病情趋于平稳。术后13d出现呼吸窘迫综合症,经呼吸机协助呼吸后好转。术后两个月CT示肝内包膜下积液。于8月1日行肝破裂修补术后再行清创引流术,术中取出大量凝血快、坏死组织及未吸收明胶海绵,放置胶管引流。术后引流出血性液体逐渐减少。  相似文献   

11.
33例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中,前路手术11例,后路手术22例,结果:优17例,良11例,不变4便,加重1例。并对手术适应证、术式选择、减压范围、脊髓软化、并发症等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2.
赵辉  张敏 《中原医刊》2007,34(12):93-94
颈椎病是因颈椎间盘退变本身及其继发性改变刺激或压迫邻近组织并引起各种症状和体征的一组疾病,其中以压迫或刺激脊髓而出现脊髓神经感觉、运动、反射与排便功能障碍为主者,称为脊髓型脊椎病,也是最严重的一种颈椎病,多需手术解除压迫,恢复脊髓功能。前路颈椎间盘摘除加植骨融合术是目前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可靠而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颈椎前路减压术中后纵韧带(PLL)切除与保留的疗效.方法 应用前路减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CSM)患者68例,后纵韧带切除组27例,保留组41例.按照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系统进行临床疗效评价,应用MRI技术测量脊髓矢状径并比较手术前后椎管矢状径及硬模囊压迹的变化.结果 平均随访28个月,后纵韧带切除组神经功能恢复率为(76±21)% ,显著高于后纵韧带保留组[ (62±24)%,P<0.01].后纵韧带切除组术后脊髓矢状径增加值为(3.26±1.05) mm , 显著高于后纵韧带保留组[ (2.32±1.23) mm,P<0.01].结论 颈椎前路减压术中对退变的后纵韧带切除可使病变节段减压更加彻底,临床疗效优于保留后纵韧带.  相似文献   

14.
茅祖斌  卢希寅 《铁道医学》1996,24(5):285-286
报告经手术治疗脊椎型颈椎病48例,采用后路椎管减压或前路椎间盘切除、椎体后缘骨赘刮除等术式。随访发现病短、手术及时、采用前路环钻手术者疗效好。正确掌握手术适应证,依病理特征选择不同入路、手术技巧熟练是提高疗效的关键。同时应重视早期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5.
李卫华  占蓓蕾 《浙江医学》2009,31(6):882-884
脊髓型颈椎病是因颈椎间盘突出、后纵韧带骨化、发育性椎管狭窄等疾病造成脊髓神经的压迫性损害,而引起的肢体运动、感觉、大小便等功能障碍。尽早手术解除压迫是日前的主要治疗手段。但手术后往往因康复护理不够完善,影响手术疗效。笔者自1995年12月至2006年6月对236例脊髓型颈椎病术后患者采用自行总结设计的功能康复训练方法进行护理干预,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Ⅰ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初步临床疗效、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Ⅰ期行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32例,所有病例先行后路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椎管开门涉及颈椎节段为C3~C7,后行前路椎间盘切除或椎体次全切椎间植骨及钢板内固定术。随访观察其手术治疗的初步临床疗效、并发症。结果:32例随访3~46个月,术前JOA评分平均7.6±1.5;术后末次随访时JOA评分平均14.1±1.9。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对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采用Ⅰ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为脊髓功能恢复创造了有利条件,根据手术治疗前后统计分析的结果,施行Ⅰ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是可行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脊髓功能恢复良好。Ⅰ期颈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不但治疗周期大大缩短,还消除了2次手术的痛苦。  相似文献   

17.
颈椎病是指颈椎间盘组织退行性改变及其继发病理改变累及周围组织结构,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的一组疾病.临床一般分为四个基本类型,其中脊髓型颈椎病对患者危害最大,一旦确诊常需手术治疗[1].前路颈椎间盘切除椎间植骨融合术是目前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可靠而有效的方法之一.回顾分析我院2004年1月~2007年12月行前路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58例,由于重视围手术期的整体护理,有效地降低了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取得良好效果.现将其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如何做好脊髓型颈椎病手术病人围手术期的护理工作,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疗效.方法1.术前护理,2.术后护理,3.康复功能锻炼,4.出院指导.结果本组病人无1例病人出现并发症,术后恢复满意.结论颈椎手术风险高,并发症多,但临床护士如做到精心到位的护理,使患者能顺利度过危险期,可最大程度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脊髓型颈椎病前路手术的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脊髓型颈椎病是骨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在疾病早期 ,颈痛不明显 ,以四肢乏力、行走、持物不稳为最先出现的症状 ,随着病情加重 ,发生自下而上的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 2 0 0 0年 5月~ 2 0 0 3年 4月 ,我科对 37例脊髓型颈椎病进行了前路手术 ,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37例患者 ,男 2 5例 ,女 12例 ,年龄 32~ 6 4岁 ,平均年龄 5 1岁 ,均经CT和 /或MR检查确诊。2 护理2 .1 术前护理2 .1.1 心理护理 由于颈椎部位险要 ,手术难度大 ,术中可能发生各种意外 ,因此 ,必须充分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 ,做好细致的解释工作 ,让患者…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研究伴交感神经症状的脊髓型颈椎病前路手术中切除后纵韧带的早期疗效。方法 选取浙江省丽水市人民医院2010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100例伴交感神经症状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进行治疗,根据患者术中后纵韧带处理方式的不同分为去除组(52例)和保留组(48例)。应用20分评分法评估对比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3、6、9个月的交感神经症状改善情况;并选用日本矫形外科协会评分(JOA)系统分析患者术后脊髓神经功能的改善情况,选用X线片观察患者植骨融合情况。结果 去除组术前及术后3、6、9个月的交感神经症状评分分别为(7.4±0.3)、(1.9±0.4)、(2.0±0.6)、(2.1±0.7)分,保留组为(7.8±0.5)、(2.8±1.1)、(3.2±1.4)、(4.1±1.8)分。去除组术前及术后3、6、9个月的JOA评分分别为(10.2±1.4)、(12.5±1.3)、(14.3±0.9)、(14.9±1.1)分,保留组为(10.5±1.3)、(10.9±0.6)、(11.2±1.1)、(12.5±0.8)分。两组患者术前交感神经症状评分、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去除组患者术后交感神经症状评分、JOA评分均优于保留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此外,去除组患者X线检测显示植骨融合优28例,良14例,优良率为80.7%;保留组患者植骨融合优27例,良11例,优良率为79.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去除组有1例伴咽部不适、1例多痰及1例吞咽疼痛,无饮水咳呛;保留组有2例伴多痰、1例吞咽疼痛、1例吞咽困难及1例饮水咳呛。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可有效治疗伴交感神经症状的脊髓型颈椎病,如患者术中行后纵韧带切除操作,患者交感神经症状可显著改善,早期疗效更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