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m,UA)属于冠心病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一种,表现为劳力型心绞痛、初发型(1个月内新近发生)心绞痛及自发性(休息时)心绞痛。其临床上的不稳定性及进展为心肌梗死的危险性较大,故临床上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提高疗效、改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是临床治疗的努力方向。治疗上主张早期抗血小板及抗凝治疗。现就低分子肝素钙与氯吡格雷联用及单用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
不稳定性劳力型心绞痛是最常见的不稳定性心绞痛(UA)亚型,易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甚或猝死,预后较差,寻找合理可靠的治疗方案。防止其发展为心肌梗塞或猝死,是本病研究的主要方向。因此,我们选择颅痛定加复方丹参注射液,用于治疗本病45例取得了一定效果,兹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恶化劳力型心绞痛患者QT离散度(QTd)的影响。方法70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恶化劳力型心绞痛和65例对照组在术前24h、术后6、24h和1周分别同步记录12导联心电图,测量QTd及QTcd。结果治疗组支架置入后早期(6h)QTd、QTcd即有明显改善,对照组冠造前后QTd、QTcd无显著改善。结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可显著改善恶化劳力型心绞痛患者术后的QT离散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万爽力(曲美他嗪trime tazidime,TMZ)治疗稳定性劳力型心绞痛患者的疗效及耐受性。方法选择50例稳定性劳力型心绞痛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和万爽力组。对两组心绞痛发作情况和运动负荷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万爽利组与常规治疗组相比:①心绞痛发作次数及硝酸甘油用量明显减少(P<0.01);②运动持续时间显著提高(P<0.01),运动至ST段下移1mm的时间明显延长(P<0.01),而对率压积(心率×收缩压)均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传统心绞痛治疗的基础上联用万爽力可使稳定性劳力型心绞痛患者的心绞痛症状减轻,运动耐量增加,且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倍他乐克治疗初发劳力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4月~2010年4月收治于笔者所在医院的68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4例和观察组34例,对照组给予硝酸酯类、他汀类调脂药及阿司匹林等常规治疗;规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倍他乐克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2.86%,远高于对照组的64.7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倍他乐克治疗初发劳力型心绞痛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曲美他嗪治疗劳力型心绞痛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对32例运动平板试验阳性的患者,口服曲美他嗪20mg/次,3次/天,疗程8周。观察心绞痛发作次数及程度变化,比较治疗前后平板试验运动终点所达到的代谢当量(METs)、缺血型ST段出现的时间和恢复至运动前水平的时间,同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心绞痛缓解总有效率93.75%。治疗后METs明显增加,缺血型ST段出现的时间明显延长和恢复时间明显缩短,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曲美他嗪治疗劳力型心绞痛效果肯定,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7.
X综合征系原因不明发作性劳力型心绞痛,而其冠脉造影正常。本文报道3例,探讨其发病的机理、临床表现与治疗。  相似文献   

8.
不稳定性心绞痛包括恶化性劳力型心绞痛、初发性劳力性心绞痛、自发性心绞痛、变异性心绞痛、心梗前状态及心梗后心绞痛。不稳定性心绞痛可能会导致心肌梗死及摔死。因此,对其早期防治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就我们干休所近两年来发生的12例不稳定性心绞痛综合报告如下。1一股资料本组12例均为师职以上离休老干部,年龄64岁~78岁,平均74岁。其中恶化性劳力型心绞痛5例,心梗前状态3例,心梗后心绞痛4例。12例中5例发展为心肌梗死,3例为再发性心肌梗死。2治疗方法按照常规令病人卧床,给予吸氧、镇静。止痛药、在心电监护下积极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稳定性劳力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冠心病稳定性劳力型心绞痛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常规给予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抗凝或抗血小板制剂及他汀类药物等,治疗组3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治疗前后均行平板运动试验,观察用药后下述指标的变化:①用药后每周心绞痛发作次数;②心率及心率与收缩压乘积;③运动诱发心绞痛所发时间④运动后ST段下降1mm所需时间;⑤运动持续时间。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心绞痛症状改善总有效率明显增加(P<0.01),运动诱发心绞痛发作所需时间及ST段下移1 mm所需时间,运动持续时间均明显延长(P<0.01)。心率、心率和收缩压乘积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稳定性劳力型心绞痛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治疗更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通脉畅心汤治疗寒瘀痹阻型恶化劳力型心绞痛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恶化劳力型心绞痛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予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通脉畅心汤口服,治疗7 d,观察2组心绞痛发作时的症状、硝酸甘油用量及清晨静息心率、心电图ST段压低总和(∑ST)和ST段下降导联数(NST)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心绞痛疼痛程度减轻,持续时间和频率缩短,硝酸甘油用量减少,清晨静息心率降低,心电图指标明显改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脉畅心汤治疗寒瘀痹阻型恶化劳力型心绞痛可以有效缓解心绞痛症状,改善心肌缺血状况,阻止病情恶化。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恶化劳力型心绞痛患者QT离散度(QTd)的影响.方法 70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恶化劳力型心绞痛和65例对照组在术前24h、术后6、24h和1周分别同步记录12导联心电图,测量QTd及QTcd.结果 治疗组支架置入后早期(6h)QTd、QTcd即有明显改善,对照组冠造前后QTd、QTcd无显著改善.结论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可显著改善恶化劳力型心绞痛患者术后的QT离散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劳力型心绞痛的临床经验.方法:针对阳虚血瘀型心绞痛的病因、病机,运用自选穴位贴敷治疗,贴于膻中、心俞、膈俞、至阳等腧穴,2 d更换1次,14 d为1个疗程.结果与结论:穴位贴敷治疗劳力型心绞痛有一定疗效,且使用简便,无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3.
我们于2004年1月-2005年1月根据实用内科学心绞痛诊断标准,诊断冠心病心绞痛型42例,其中男23例,女19例,年龄在39—80岁。稳定型劳力性心绞痛15例,不稳定心绞痛27例。冠心病心绞痛病程1个月-30年不等。  相似文献   

14.
步长脑心通对女性稳定性劳力型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女性冠心病有其独特特点,如发病平均年龄晚于男性10年左右,绝经后发病率明显增加等。目前,治疗心绞痛的药物主要有3类: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拮抗剂及硝酸盐制剂。步长脑心通通过稳定动脉粥样斑块,保护血管内皮细胞,抗血小板黏附聚集来改善心肌缺血。本研究旨在探讨步长脑心通对女性稳定性劳力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1资料和方法1.1对象选择2004年8月~2006年8月在我院住院的86例女性稳定性劳力型心绞痛患者,所有病例均符合WHO冠心病心绞痛分型诊断标准。将其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步长脑心通组,常规治疗组:40例,年龄49~67岁,平均57.5岁…  相似文献   

15.
陈湧 《中外健康文摘》2007,4(7):157-158
稳定型心绞痛即典型的劳力型心绞痛,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该病症是在冠状动脉狭窄的基础上,由于心肌负荷的增加引起心肌急剧的、暂时的缺血与缺氧的临床综合征。常发生于劳力负荷增加时持续数分钟,休息或用硝酸酯制剂后消失。本文针对该病症应用葛根素注射粉针与参麦注射液联用治疗体会,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特征与冠状动脉造影相关性进行研究。方法:选取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129例进行冠脉造影与临床分析。结果:最多见的为初发劳力性心绞痛单支血管病变(P<0.05),总比占70.0%;C型病变患者比其他类型高(P<0.05);在静息型心绞痛患者中比其它型多见的是以三支血管病变和左主干病变(P<0.05),于初发劳力型和静息型心绞痛之间者为恶化劳力型心绞痛。以次全闭塞或完全闭塞多见者为梗塞后心绞痛病变,较其它各型高(P<0.05)。结论:病变严重而广泛者为静息型心绞痛和梗塞后心绞痛,患者应尽早予冠脉造影,并应进行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为观察美托洛尔对劳力型心绞痛病人运动时心率的影响。方法 对 41例冠心病劳力型心绞痛病人 ,随机静脉注射美托洛尔。通过活动平板运动试验系统地观察了该组病人在运动时的心率变化并与对照组对比分析。结果 静注美托洛尔后对运动中的不同时刻均有明显减缓 (P <0 .0 1) ,达运动终点时间明显延长 (P <0 .0 1) ;而安慰剂组则无明显变化 (P >0 .0 5 )。结论 美托洛尔可以降低运动中劳力型心绞痛病人的心率。提高运动耐量。  相似文献   

18.
程德红 《中原医刊》2005,32(12):40-41
不稳定心绞痛表现为静息心绞痛、初发劳力型心绞痛、恶化劳力型心绞痛,目前已趋向于将稳定型劳力性心绞痛以外的缺血性胸痛统称之为不稳定型心绞痛(UA)。随着对UA病理生理变化的深入认识,已证实不稳定的粥样斑块破裂加血栓形成而导致UA,表明了这类患者临床上的不稳定性,进展至心肌梗死的危险性。UA发作时,常有心电图ST-T改变,绝大多数表现为ST段压低和/或T波倒置,但也有少数病例表现为原异常ST—T的“正常化”,易使诊断延误或在治疗上造成心肌缺血“恢复”的假象和安全感。因此,充分认识这一点,对UA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结合我院收治的22例UA发作时心电图“假性正常化”病例资料,予以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9.
不稳定性心绞痛中医药治疗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吴慧轩 《医学综述》2005,11(4):375-376
不稳定性心绞痛(UA)是最多见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之一,它是冠心病介于稳定性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之间的一种临床状态,具有进行性恶化趋势,极易恶化为急性心肌梗死和缺血性猝死。据WHO标准,其分为初发劳力型(病程≤1个月)、恶化劳力型(包括卧位型)、自发型(包括变异型)和梗死后型(病程≤1个月)。鉴于不稳定性心绞痛病变复杂,进展迅速,且预后有多方向性,因而成为近年来国内外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不稳定性心绞痛(UA)的冠状动脉(冠脉)造影特点。方法:对76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并分析其临床特点。结果:初发劳力型心绞痛单支血管病变较其他各型多见(P<0.05);静息型心绞痛三支血管病变和左主干病变较其他各型多见(P<0.05);复杂性病变检出率也较其他各型高(P<0.05);恶化劳力型心绞痛病变特点介于上述二者之间,梗塞后心绞痛“罪犯”病变多为次全闭塞或完全闭塞(P<0.05);梗塞后心绞痛及静息型心绞痛止栓比初发、恶化型多见(P<0.05);变异型心绞痛仅有轻度冠脉狭窄。结论:梗塞后心绞痛与静息型心绞痛发作者病变更严重,应加强抗凝,予以积极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