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儿童眼轴与角膜曲率在单纯性近视初期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青春期前儿童的正视眼与初期单纯性近视眼之间,眼轴长度、角膜曲率及其相关关系的变化。 方法随机选取我科屈光门诊的轻度近视患儿30例(60眼),散瞳验光,测量眼轴长度、角膜曲率与角膜屈光力,并与同期随机选取的30例(60眼)健康正视眼儿童相比较。 结果近视眼组平均眼轴长度为(24.02±0.77)mm,正视眼组为(22.99±0.72)mm,两组眼轴差异非常显著(P<0.01)。两组角膜曲率、角膜屈光力之间差异无显著性。以水平向角膜曲率测得眼轴长度与角膜曲率的比值(AL/CR),近视眼组为3.032±0.058,正视眼组为2.899±0.095,差异非常显著(P<0.01)。 结论青春期前,儿童在由正视跟转化为轻度近视跟的过程中,以眼轴增长为主,表现为轴性近视。AL/CR超过3是近视发生的高危指标。  相似文献   

2.
近视与眼内压相关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对近视眼与眼内压相关关系的分析 ,进一步探讨近视眼与原发性开角性青光眼的内在联系。方法 :随机选取非青光眼性近视眼病人 148例 (2 70眼 ) ,除给予常规的裸眼视力、矫正视力、裂隙灯显微镜、眼底、视野等检查外 ,还均给予非接触眼压计眼压测量、自动验光仪散瞳验光、A型超声波眼轴测量检查 ,并对上述病人的屈光状态、眼轴长度、眼内压的相关关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近视患者的眼内压与患者性别、眼别、年龄、视力无关 ;近视眼病人眼内压与眼轴长度呈正相关 (r =0 .18,P<0 .0 1,Y^ =4.85 +0 .44X ) ;中、低度近视组眼压均值无显著性差异 (t =1.5 6,P >0 .0 5 ) ,高度近视组眼压均值 (16.6± 2 .42 )mmHg高于中度近视组 (15 .3 3± 2 .77)mmHg。两组差异显著 (t =2 .75 ,P <0 .0 1) ;随眼内压增高 ,眼轴长度≥ 2 6mm者所占百分比有逐渐增高趋势。结论 :在非青光眼性近视眼 ,其屈光状态、眼轴长度与眼内压存在一定内在联系 ,尤其是随着近视程度、眼轴长度和眼内压的增加 ,这种联系更为密切。因此对眼压值偏高的近视眼或高度近视眼要给予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青春期前儿童的正视眼与初期单纯性近视眼之间,眼轴长度、角膜曲率及其相关关系的变化.方法随机选取我科屈光门诊的轻度近视患儿30例(60眼),散瞳验光,测量眼轴长度、角膜曲率与角膜屈光力,并与同期随机选取的30例(60眼)健康正视眼儿童相比较.结果近视眼组平均眼轴长度为(24.02±0.77)mm,正视眼组为(22.99±0.72)mm,两组眼轴差异非常显著(P<0.01).两组角膜曲率、角膜屈光力之间差异无显著性.以水平向角膜曲率测得眼轴长度与角膜曲率的比值(AL/CR),近视眼组为3.032±0.058,正视眼组为2.899±0.095,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青春期前,儿童在由正视眼转化为轻度近视眼的过程中,以眼轴增长为主,表现为轴性近视.AL/CR超过3是近视发生的高危指标.  相似文献   

4.
近视眼的屈光度、眼轴、角膜屈光力的相关性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近视眼的屈光度、眼轴、角膜屈光力之间的相关关系以及近视的成因。方法:将204例(348只眼)近视患者分为三组:低度近视组62眼(屈光度<-3.0D);中度近视组159眼(屈光度-3.0D~-6.0D);高度近视组127眼(屈光度>-6.0D)。测量患者眼的屈光度、角膜屈光力及眼轴,与近视程度、角膜屈光力、眼轴的关系。结果:在低度近视组,62只眼屈光度与眼轴长度无显著相关性,而屈光度与角膜水平径、垂直径屈光力呈正相关(P<0.05),相关具有显著性;在中度近视组和高度近视组屈光度与眼轴长呈正相关(P<0.05),相关具有显著性,且随近视度数的增加,与眼轴长的相关系数呈递增趋势,而中、高度组患者眼屈光度与角膜水平径及垂直径屈光力无显著相关性。结论:在近视性屈光不正的影响因素中,低度近视眼患者受角膜屈光力的影响相对较大,而眼轴的作用甚微;在中、高度近视眼患者中,眼轴长是影响近视程度的主要因素,而角膜屈光力几乎不起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超高度轴性近视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术后视力情况及并发症。方法:收集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的超高度轴性近视白内障患者76例(97眼)和正常眼轴老年性白内障患者89例(97眼)(作为对照),对两组患者眼轴长度、术后第1天矫正视力、术中并发症、术后并发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超高度近视白内障组眼轴长度27.09~33.91mm,术后第1天矫正视力>0.453眼,0.1~0.432眼,<0.112眼,眼轴长度与术后矫正视力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眼轴长度21.30~24.99 mm,术后第1天矫正视力>0.487眼,0.1~0.49眼,<0.11眼,眼轴长度与术后矫正视力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高度轴性近视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术后视力的恢复较非高度近视患者差,眼轴过长导致的眼底病变可能是术后视力不良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1%阿托品眼用凝胶与角膜塑形镜控制儿童近视眼屈光度和眼轴进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在解放军第三○六医院就诊的近视眼患者86例(170眼),告知家长方法细则并取得知情同意后采取自愿原则分为3组:框架眼镜组47例(94眼)、角膜塑形镜组23例(44眼)、阿托品眼用凝胶组16例(32眼)。观察1年后各组的屈光度和眼轴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阿托品组、角膜塑型镜组屈光度均低于框架眼镜组(P<0.01);在治疗前后屈光度的差值方面,阿托品组、角膜塑型镜组均低于框架眼镜组(P<0.01)。阿托品组治疗前后眼轴长度的差值低于框架眼镜组和角膜塑型镜组(P<0.01)。结论 1%阿托品眼用凝胶与角膜塑形镜可有效控制儿童近视眼屈光度进展;在1年观察期内,前者在近视眼轴发展的控制上效果更佳,而两者远期疗效的差异尚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超声乳化及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在合并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中的治疗作用.方法 收集本院2015年3月~2016年8月70例合并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均为单眼症状,按照入院顺序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超声乳化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视力及眼压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97.14%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4.29%(P<0.05);观察组术后视力水平为(0.75±0.08)明显高于对照组(0.29±0.07)(P<0.05);观察组术后眼压水平(12.02±1.68)明显低于对照组(18.29±2.56)mmHg(P<0.05);观察组术后前房深度(3.60±0.16)mm高于对照组(3.09±0.35)mm(P<0.05).结论 超声乳化治疗合并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与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比较具有更为明显的效果,对于患眼恢复具有明显促进作用,临床应用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影响单纯性近视眼眼轴生长的相关因素.方法:对来我院行准分子激光治疗的363例近视患者进行眼部检查,分析影响眼轴生长的相关因素.结果:363例(726眼)近视眼患者的平均眼轴长度为(24.90±1.06)mm,其中眼轴长度≥24.00 mm的占82.37%;同一患者左右眼之间眼轴长度无显著性差异;男性眼轴长于女性;不同屈光度之间眼轴差异显著,随屈光度的增加,眼轴长度也相应增长;眼轴长度与年龄、眼内压无关,而与屈光度和前房深度呈正相关关系(r1=0.500;r2=0.038 4);眼轴(Y)与屈光度(|X1|)和前房深度(X2)的回归方程为Y=19.308 0.299 |X1| 1.266 X2.结论:单纯性近视眼的屈光度和前房深度与眼轴密切相关,且眼轴延长可能是单纯性近视眼形成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M RI分别测量正视眼、近视眼的轴长、垂直径、水平径,研究以上参数与近视眼进展过程中的眼球扩张模式之间的关联。方法:88名18~36岁的受试者作为研究对象,测量当中正常眼及近视眼(最高达-12D)的眼球内部长度(角膜到视网膜距离)、高度和宽度(视网膜到视网膜距离)。M RI扫描时,受试者取仰卧位,通过一呈45°倾斜的镜子将固视目标反射在受试者面前。通过直径为7.5cm的接收射频表面线圈采集眼球图像。T1加权快速自旋回波序列扫描轴位(水平通过眼球中线)、矢状位(垂直于眼轴)各层面。结果:随着近视度数的增加,眼球三个方向的直径也…  相似文献   

10.
原发性青光眼患者屈光状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青光眼患者的屈光状态对其发病机制的影响.方法:对原发性青光眼患者50例(100眼),分别进行裸眼视力、矫正视力、主觉和他觉验光检查,以及眼轴的测量.结果:原发性青光眼患者50例(100眼)中,屈光不正患病率为71.00%.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的近视率为76.09%,平均屈光度为-3.61D;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远视率为50.00%,平均屈光度为 0.57D(P<0.01).原发性开角型和闭角型青光眼平均眼轴长度为24.81 mm和22.30 mm(P<0.01).结论:原发性青光眼的发病与患者的屈光状态存在一定内在联系,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以近视性屈光不正为主,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以远视性屈光不正为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86例(95眼)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3例(47眼)与观察组43例(48眼)。对照组采用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观察组采用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前后视力水平、眼压水平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1、6个月视力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6个月眼压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可提高视力水平,降低眼压水平和并发症发生率,其效果优于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高度轴性近视眼白内障患者影响术后视力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眼轴长度≥26mm的高度轴性近视眼白内障患者41例(58眼)为研究对象。测量眼轴长度、术前视力、潜视力(PVA),检查眼底视网膜病变程度。行超声乳化吸除和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测最佳矫正视力(BCVA)。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视力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经χ2检验,眼轴长度、PVA对术后BCVA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元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眼底视网膜病变越重,术后BCVA越差(P<0.01)。结论眼轴长度、PVA、眼底视网膜病变程度是影响术后视力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青光眼滤过术后眼轴改变及人工晶体度数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青光眼滤过术后的眼轴改变及青光眼滤过术后白内障患者的人工晶体度数计算。方法:分析40例青光眼滤过术后成功控制眼压的原发开角型、闭角型青光眼的眼轴改变,以及分析20例青光眼滤过术后白内障超声乳化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和常规白内障超声乳化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屈光状态对比情况。结果:开角型青光眼、闭角型青光眼滤过术后眼轴均变短,开角型青光眼平均为0.35mm,闭角型青光眼平均为0.32mm,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配对T检验,P<0.001),但开角型青光眼和闭角型青光眼眼轴变化二者之间无差异(T检验,P>0.05),青光眼滤过术后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屈光度为-1.72±0.22D,常规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屈光度为-0.98±0.24D,二者差异有显著性(T检验,P<0.001)。(凡白内障术前常规给予-1.00D屈光状态)。结论:青光眼滤过术后眼压控制良好患者眼轴缩短,青光眼滤过术后白内障患者术后人工晶体度数偏高,青光眼滤过术后白内障人工晶体度数应以青光眼滤过术前眼轴为准,眼轴测量应列为青光眼滤过术前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1%阿托品眼膏在青少年早期近视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86例青少年早期近视患者(172只眼)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以玻璃酸钠眼液睡前滴用,观察组则使用1%阿托品眼膏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裸眼视力、屈光度、眼轴长度与不良反应等。结果:观察组视力治愈和提高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视力下降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裸眼视力、屈光度、眼轴长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阿托品眼膏在青少年早期近视治疗中应用效果确切,利于阻碍近视的加重与眼轴的延长,对维持和改善患者视功能具有重要作用,且安全有效、不会产生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回顾性收集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rimary angle-closure glaucoma,PACG)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 恶性青光眼的危险因素、睫状体解剖形态特点、治疗方法以及预后。方法:回顾性收集2010年7月至2014年5月在中南 大学湘雅医院确诊住院的PACG 1 183例(1 456眼)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发生恶性青光眼患者共30例(38眼)。根据是否 发生恶性青光眼分为PACG组(眼数1 418)和恶性青光眼组(眼数38);根据年龄段不同将PACG患者分为3~40岁组(眼数 171)、41~70岁组(眼数1 016)、≥71岁组(眼数269);根据恶性青光眼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药物治疗组(眼数5)、晶体摘除 组(眼数6)和玻璃体切除手术组(眼数27);根据恶性青光眼是否行玻璃体切除手术分为玻璃体切除手术组(眼数27)和 非玻璃体切除手术组(眼数11)。记录患者年龄、性别、前房深度、眼轴长度、晶体厚度、治疗前后视力、治疗前后眼 压、治疗方式、既往手术史等,同时记录使用超生生物显微镜测量的患者不同部位睫状体厚度(ciliary body thickness, CBT)、小梁睫状突的夹角(trabecular ciliary angle,TCA)和晶体直径。结果:恶性青光眼组男女比例为1:2,平均发病年 龄[(51.87±12.92)岁]低于同期PACG组[(57.87±8.78)岁](P<0.05);PACG患者滤过手术后前3月,发生恶性青光眼的患者 累计占85.7%;恶性青光眼组的晶体厚度为(4.33±0.67) mm,眼轴长度为(21.44±1.18) mm,前房深度为(2.12±0.41) mm, 低于同期PACG组的晶体厚度[(4.81±0.50) mm]、眼轴长度[(22.17±0.97) mm]、前房深度[(2.49±0.48) mm](均P<0.05);恶 性青光眼组CBT0,CBT1,CBTmax,TCA和晶体直径小于同期PACG组(均P<0.05)。结论:具有短眼轴、浅前房、薄晶 体、薄睫状体、小梁睫状突夹角小、晶体直径小的女性PACG患者更易发生恶性青光眼;玻璃体切除术能显著降低眼 压。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96例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8例(51只眼)和观察组48例(53只眼)。对照组采用周边虹膜切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前后最佳矫正视力、眼压、前房深度、房角开放度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最佳矫正视力水平高于对照组,眼压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前房深度、房角开放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1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可提高最佳矫正视力水平、前房深度和房角开放度,以及降低眼压水平和并发症发生率,其效果优于周边虹膜切除术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超声乳化及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治疗合并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疗效比较研究。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10月阳江市阳江光明眼科医院收治的80例(80眼)合并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根据住院次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40眼)。观察组采用超声乳化术治疗;对照组采用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视力水平及眼压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7.50%vs. 77.50%)(P0.05)。观察组术后视力水平、前房深度较对照组高(P0.05);而眼压水平较对照组低(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乳化术及青光眼白内障手术治疗合并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均可治疗合并白内障闭角型青光眼。超声乳化术可以达到较高的成功率,且术后通常不会出现较多的并发症,具有更为明显的治疗效果,对患眼恢复促进作用明显,具有更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正常眼及不同眼底、不同眼轴高度近视眼(HM)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的厚度,以期发现HM的RNFL特点,为HM合并原发性开角性青光眼(POAG)的诊断提供帮助,减少HM-POAG的误诊率。方法:选取正常对照组30例60眼,HM组40例76眼,按眼底改变轻重将HM患者分为Ⅰ、Ⅱ、Ⅲ、Ⅳ4组,并根据眼轴长度分为23~24mm(正常组,60眼)、25~26mm(20眼)、26~27mm(24眼)、27~28mm(18眼)及>28mm(14眼)组,采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测定RNFL的厚度,比较正常对照组、HM组RNFL厚度以及HM与眼轴长度、眼底病变的关系。结果:HM患者RN-FL厚度上、下象限及鼻象限、平均值均变薄,与正常对照组相对应的象限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颞象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眼轴的增长,平均(Avg)RNFL厚度逐渐变薄,眼轴27~28mm组和眼轴>28mm HM组的Avg RNFL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Ⅱ、Ⅲ、Ⅳ组的上、下、鼻象限及均值RNFL厚度较正常对照组均有所降低(P<0.05),各组颞象限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M的RNFL厚度随眼轴增长和眼底病变的加重而变薄,对HM患者应采用不同的指标结合RNFL厚度下降辅助诊断早期青光眼。  相似文献   

19.
作者采用日产NIDEKUS-2000型超声生物测量仪对近视眼患者661例(322眼)进行角膜中央厚度,眼轴长度,前房深度,晶体厚度,玻璃体腔纵径测量。结果:角膜中央厚度与屈光度、性虽、眼别无关;随着屈光度增高,眼轴长度明显延长,前房深度逐渐变浅,晶体厚度稍变厚,主要是玻璃体纵径明显延长。结果提示:眼轴延长是轴性近视的主要原因。同时强调了角膜中央厚度的精确测量及测定值的分析对近视眼屈光手术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黄斑色素光学密度(MPOD)与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及眼轴长度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8年7-12月在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眼科近视眼门诊就诊的18~30岁的96例(191眼)近视患者的相关资料,根据眼轴长度分为正常眼轴组(22~<24 mm)67眼,中长眼轴组(24~<26 mm)69眼,长眼轴组(≥26 mm)55眼,比较各组黄斑区视网膜厚度、MPOD,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各组年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黄斑区平均色素光密度(Mean MPOD)及黄斑区最大色素光密度(Max MPO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内环区、中心区、外环区视网膜厚度有差异(P<0.05),平均视网膜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发现Mean MPOD与眼轴长度呈负相关(r=-0.525,P<0.001),眼轴长度与中心区视网膜厚度呈正相关(r=0.196,P=0.006),眼轴长度与外环区视网膜厚度呈负相关(r=-0.256,P<0.001);Mean MPOD与外环区视网膜厚度呈正相关(r=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