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研究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肠内与肠外营养支持的效果及实施过程中的护理干预。方法:将11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胃肠内营养组(EN)和胃肠外营养组(PN),观察和比较两组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肠外组应激性溃疡、高血糖、腹泻、腹胀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肠内组(P〈0.05)。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早期营养支持及有效的护理,可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老年重型颅脑损伤早期鼻饲肠内营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持续滴注的鼻饲方法作为老年重型颅脑损伤后早期肠骨营养支持的临床应用和效果。方法:早期(48-72h)持续滴注鼻饲要素膳综合治疗老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53例(GCS评分4-8分)与按传统方法伤后7-8d鼻饲流质综合治疗的同类患者53例比较。结果:GCS评分5分以上的病人能较好地耐受持续滴注的鼻饲营养方法。实验组的血清白蛋白、体重等营养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胃肠道并发症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生存质量显著改善。结论:持续滴注的鼻饲营养可安全地用于老年重型颅脑损伤早期,且对维持胃肠道结构和功能,促进营养状态和预后恢复十分有利。  相似文献   

3.
颅脑外伤患者的瑞素肠内营养支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瑞素肠内营养支持在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90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瑞素肠内营养(50例)和肠外营养(40例)两组,观察营养支持效果和不良反应、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瑞素组血清前白蛋白、转铁蛋白水平和淋巴细胞计数及累计氮平衡均高于肠外营养组(P<0.05),糖、电解质紊乱和肝功能损害发生率低于肠外营养组(P<0.05)。结论:颅脑损伤患者早期给予瑞素肠内营养支持的效果优于肠外营养支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营养支持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在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治疗的10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0例早期给予肠内营养(EN)联合肠外营养(PN)营养支持(Ⅰ组);20例早期进行PN,1周后过渡为EN(Ⅱ组);20例早期单纯给予持续2周PN(Ⅲ组);20例早期单纯给予EN(Ⅳ组);20例给予延迟EN(Ⅴ组)。观察五组胃肠功能恢复情况、营养状况以及免疫指标变化。结果Ⅳ组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和外周血淋巴细胞总数在伤后第7天显著低于Ⅰ、Ⅱ、Ⅲ组(P0.05)。Ⅴ组伤后第7天和第14天各指标均显著低于Ⅰ、Ⅱ、Ⅲ组(P0.05)。结论早期给予颅脑损伤患者肠内营养支持结合肠外营养支持有利于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营养支持的合理途径。方法 选取129例胃肠肿瘤术后病人随机分成两组,并给予肠外营养(PN)或PN+肠内营养(EN)进行营养支持。并对支持前后患者的各项营养指标、免疫指标、肝肾功能及并发症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在给予PN+EN进行营养支持的84例患者的各项营养指标、免疫指标、肝肾功能及并发症情况均优于单纯给予PN组的病人.结论 早期合理给予PN+EN有助于胃肠道肿瘤患者早期的胃肠功能恢复、营养状态的改善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胃肠道恶性肿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联合应用的可行性、安全性和临床效果。方法60例胃肠道恶性肿瘤根治性手术的老年患者,术后第1天随机分为(1)肠外营养(PN)组;(2)肠内和肠外联合营养(EN—PN)组;(3)对照组。观察在治疗过程中3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营养评定的各项指标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EN—PN组和PN组(P〈0.05)。对照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较EN—PN组和PN组明显延长。而EN—PN组较其它两组显著缩短(P〈0.05)。EN—PN组和PN组术后血清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和淋巴细胞总数在营养支持后均明显升高(P〈0.05),体重下降缓慢。结论胃肠道恶生肿瘤根治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及肠外营养联合应用安全可行。在改善机体营养状况方面与肠外营养相似,并有促进和维护胃肠道功能的作用,且费用较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支持时机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9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将其随机分为A组、B组及C组,A组的30例患者在手术后后24~48h给予肠内营养支持,B组患者在手术后48~72h组给予肠内营养支持,C组患者在手术后72~96h给予肠内营养支持,比较三组患者的预后以及生活质量。结果A组患者的预后及生活质量均明显优于B组及c组,B组患者的预后及生活质量明显优于C组,其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早期给予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肠内营养支持,可以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缩短治疗时间,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有利于预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早期肠内营养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营养支持效果及预后.方法 将4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成肠内营养(EN组)和肠外营养(PN组),比较两组使用营养液前、使用后7 d、14 d上臂围(MAC)、上臂肌围(MAMC)、三头肌皮脂厚度(TSF)、血清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代谢和预后情况.结果 EN组使用后7 d、14 d上臂围(MAC)、上臂肌围(MAMC)、血清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检验指标高于PN组,EN组好转率80%、感染性并发症40%,PN组好转率70%、感染性并发症80%.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有保护肠粘膜屏障、减少并发症,改善患者预后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的疗效及其护理方法。方法将82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EN组)和肠外营养组(PN组)各41例。2组患者分别于伤后第3天进行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在营养支持15d后观察营养状况指标:血清总蛋白(TP)、血清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空腹血糖(FBG)和丙氨酸转氨酶(ALT);同时观察患者有无腹胀、腹泻等不良反应和应激性溃疡、静脉炎、呼吸道感染等临床并发症发生。结果EN组患者营养支持前后的营养状况指标比较无显著差异;PN组患者营养支持前后的Hb、FBG和ALT比较有显著差异;2组患者营养支持15d后的Hb、FBG和ALT比较有显著差异;EN组静脉炎和应激性溃疡的发生率显著低于PN组。结论重度颅脑损伤早期肠内营养效果优于肠外营养,肠内营养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低于肠外营养,因此在临床中建议应用肠内营养。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重度颅脑损伤后早期各营养支持途径的合理性及临床意义。方法 :将GCS≤ 8分的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成A组 (肠外、肠内序贯营养支持组 )、B组 (单纯肠外营养组 ,TPN)、C组 (单纯肠内营养组 ,EN) ,每组 2 8例 ;伤后 48~ 72h给予不同的营养支持 ,观察各组营养状态的变化及早、晚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和预后。结果 :伤后 1周时 ,A、B组在血清总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等指标上优于C组 ,并且早期并发症少于C组 (P <0 0 5 )。2周时 3组上述指标虽略有高低 ,统计学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但B、C组的并发症高于A组(P <0 0 5 ) ;按GOS预后评定A组预后优于B、C两组 (P <0 0 5 ) ,病死率A组最低。结论 :重度颅脑损伤后进行合理营养支持对预后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临床上不同的营养方式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确诊为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患者66例随机分为3组:肠内营养组(EN)、肠外营养组(PN)和EN+PN组。分别观察入院时及营养支持治疗3 d、7 d、14 d后的血淀粉酶及乳酸脱氢酶、WBC等生化指标,并比较了3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感染率、病死率等。结果给予营养支持后观察发现:PN+EN组在血淀粉酶、乳酸脱氢酶、WBC、并发症发生率、感染率、病死率均较其余两组低(P<0.05);3组间的APACHEⅡ评分、Balthazar CT积分、Binder合并症评分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肠内营养联合全胃肠外营养对于改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方法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经鼻空肠管肠内营养在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鼻空肠管行肠内营养在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将急性重症胰腺炎30例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EN组)(16例)和全胃肠外营养组(TPN组)(14例),观察两组治疗结果以及临床指标的变化。结果营养支持2周后两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CT评分较前显著降低(P〈0.01),且EN组的各项评分均显著低于TPN组(P〈0.01)。营养支持后两组的血清白蛋白均较前有明显改善(P〈0.01),但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EN组治疗后血清前白蛋白水平与治疗前明显增高(P〈0.05),且与TPN组比较亦有显著性增加(P〈0.05)。EN组平均住院天数显著缩短,中转手术率、感染率、死亡率方面EN组均显著低于PN组(P〈0.05),且MODS发生率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经鼻空肠管肠内营养支持方式的疗效优于完全胃肠外营养,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疗起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重度颅脑损伤病人肠内外营养结合的临床应用意义及合理性。方法危重颅脑损伤病人56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29例,行肠内营养(EN)和肠外营养(PN)结合支持14 d;对照组27例,行全肠外营养(TPN)支持14 d。于治疗1、7、14 d检测并比较两组血清总蛋白、清蛋白、血红蛋白、淋巴细胞计数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14 d时观察组血清总蛋白、清蛋白、血糖、血红蛋白及外周血淋巴细胞总数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t=5.068~87.655,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4)。结论重度颅脑损伤EN和PN结合应用,可以明显改善病人的营养状况,提高重度颅脑损伤病人治愈率、生存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早期肠内外营养支持有无差异。方法:将我院近两年收治的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39例分为早期肠内营养组(EN组13例)和早期肠外营养组(TPN组14例),对照组(12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EN组早期留置液囊空肠营养管行空肠营养,TPN组早期行静脉高糖氨基酸治疗,对照组早期未行肠内外营养支持。分别在治疗1、2、3周后比较三组总胆红素、WBC、APACHEⅡ评分、Ranson评分和C-反应蛋白(CRP)、血淀粉酶、尿淀粉酶恢复时间、白蛋白变化情况,于出院时比较感染并发症率、病死率、平均住院时间等。结果:三组患者APACHEⅡ评分和Ranson评分差异无统计学差异;第2周时,EN组及TPN组白细胞和CR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第2、3周时.EN组和TPN组血清白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EN组及TPN组感染率、感染并发症、平均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EN组更优,但TPN组肠胀气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低于EN组及对照组,尤其是较高龄人群。结论:早期营养支持可以显著改善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营养状况,缩短病程、减低感染率、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但针对不同年龄人群,可选择不同营养支持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空肠置管肠内营养在重症胰腺炎患者中的临床疗效和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70例重症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肠内营养支持组(空肠置管组)35例和肠外营养支持组(常规胃管组)35例。其中空肠置管组在发病48h后实施空肠置管,使用营养液实施肠内营养支持;对照组常规胃管置入,使用氨基酸、脂肪乳及葡萄糖实施肠外营养支持,根据病情需要禁食7—15d。比较两组患者排便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和感染率。结果空肠置管组术后排便时间为(2.11±1.80)d,住院时间为(10.37±3.54)d;肠外营养支持组分别为(4.23±1.66)d,(18.14±6.22)d,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119,4.242;P〈0.05)。空肠置管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7.14%,感染率为11.43%;肠外营养支持组分别为48.57%,31.4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3.476,2.961;P〈O.05)。结论重症胰腺炎患者空肠营养管置入提供营养支持可缩短患者排便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感染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老年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联合应用的临床价值。方法将153例老年胃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3组:(1)肠外营养组(PN组,tn=50),给予静脉营养;(2)肠内营养组(EN组,n=51),早期鼻肠管要素饮食;(3)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联合组(CEP,n=52),自配制营养液,简易鼻肠管注入,配合静脉营养,相互补充。观察在治疗过程中3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营养评定的各项指标,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EN组和CEP组各项观察指标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N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较CEP组和EN组明显延长(P〈0.05),住院费用较EN组和CEP组高(P〈0.05);3组患者术后并发症、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和体质量的变化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老年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及肠外营养联合应用安全可行。在改善机体营养状况方面与肠外营养和肠内营养相似,但费用较低、住院时间短。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泵在重度颅脑损伤昏迷病人肠内营养液输注中的应用。[方法]将105例重度颅脑损伤后昏迷的病人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55例采用肠内营养泵匀速输注肠内营养液,对照组50例采用常规的胃管鼻饲。观察两组病人胃肠道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血糖、血浆白蛋白水平。[结果]观察组病人死亡3例,改静脉营养治疗2例,对照组死亡4例,改静脉营养治疗8例;观察组病人胃肠道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血糖低于对照组,血浆白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重度颅脑损伤昏迷病人肠内营养液输注中应用肠内营养泵,可减少肠道并发症,促进病人的血糖和血浆白蛋白水平稳定。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早期肠内营养联合合生元制剂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肠道主要正常菌群(大肠杆菌、肠球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类杆菌和梭菌)、粪便分泌型IgA(SIgA)和感染性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49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4例,研究组25例;对照组于伤后24h~48h内采用肠内营养制剂(瑞素)开始营养支持;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在肠内营养支持的前14d联合合生元制剂(金双歧)。在肠内营养支持0d、4d、8d和15d分别采集粪便标本进行肠道主要正常菌群定量分析和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粪便SIgA。观察研究期间两组病人感染性并发症的差异。[结果]在肠内营养支持8d和15d,研究组大肠杆菌和肠球菌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高于对照组(P〈0.01);类杆菌和梭菌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肠内营养支持8d和15d研究组大便SIgA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的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33.33%比50.0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普通早期肠内营养比较,早期肠内营养联合合生元制剂可有效改善重型颅脑损伤病人肠道菌群失衡,上调肠道局部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早期肠内营养(EN)治疗的疗效.方法 将45例SAP患者随机分成EN组(22例)和TPN组(全胃肠外营养,23例).EN组患者采取早期EN+TPN治疗,并逐渐减少PN的用量,直至停止TPN; TPN组患者采取TPN治疗.观察2组患者全身炎性介质反应指标、APACHEⅡ评分、营养指标的变化,感染率、病死率、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等.结果 2组患者通过营养支持后,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均逐渐上升,治疗后10d上升幅度2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第14天EN组的上升幅度较TPN组明显升高(P<0.05).2组患者治疗后体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N组CRP、白细胞计数、APACHEⅡ评分、腹胀缓解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感染及病死率均低于TPN组,血小板计数高于TPN组(均P<0.05).结论 早期EN治疗可显著提高SAP患者的治愈率,降低感染率及并发症的发生,并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20.
周晏林  杜蓉  肖光荣 《华西医学》2010,(12):2185-2188
目的探讨比较全肠内营养支持和全肠外营养支持对急性重症胰腺炎(severeacute pamcreattis,SAP)预后的影响。方法将2003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的54例SAP患者于人院后第1周内随机分为两组:全肠内营养(A)组27例;全肠外营养(B)组27例。两组患者均静脉给予广谱抗生素预防感染。入院时CT扫描及C反应蛋白水平显示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结果B组22例患者发生器官衰竭,明显高于A组(5例)。B组22例患者接受了手术治疗,A组手术患者6例(P〈0.05)。A组患者胰腺坏死后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5)。B组患者死亡率高于A组(P〈O.05)。结论全肠内营养支持,不仅可以促进肠道功能的恢复和营养状况的维持,还可减少肠源性感染的发生率,对减少SAP的感染性并发症和病死率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