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护理气管插管病人中,气道内吸痰是最基本、最常规的护理干预措施.有效吸痰,能迅速的清除气道内分泌物,解除气道堵塞的症状.近年来,国内外学者通过对吸痰时机的选择,吸痰管的选择,吸痰方法的改进以及气道湿化等方面的研究和总结,更好的指导了临床护理工作,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我科2012年1月12日给1例气管插管病人吸痰时出现吸痰管拔出受阻,情况非常危急.  相似文献   

2.
刘晓荣 《全科护理》2013,11(4):371-373
综述机械通气人工气道内吸痰的护理进展,包括吸痰管的选择、吸痰时机的判断、吸痰方式的选择、吸痰压力和时间、吸痰管插入深度以及声门下吸引、气道湿化。  相似文献   

3.
总结了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人工气道吸痰护理措施,包括:吸痰时机、吸痰管、吸痰方式、方法的选择,吸痰时的体位摆放,吸痰时间,气道湿化度等方面。认为适时的吸痰时机,粗细适宜、质地良好的吸痰管,最佳的吸痰方式、方法,配合吸痰时的良好体位,掌握吸痰时间,选择适当的溶液、采用持续气道泵入进行气道湿化,可以有效地保持呼吸道通畅。  相似文献   

4.
范春芳 《全科护理》2011,9(32):2988-2989
从吸痰时机、吸痰管的选择、吸痰方式、吸痰方法及吸痰的影响因素方面对人工气道病人的吸痰护理进行综述,指出目前的人工气道内吸痰研究领域中还存在大量的护理问题,有待深入实践及循证可靠的科学依据支持,使吸痰护理操作日臻完善。  相似文献   

5.
吸痰是机械通气病人气道管理中最基本、最常规的护理干预措施,从人工气道吸痰时机、吸痰管的选择、吸引负压等方面进行综述,重点分析吸痰导管插入深度、吸痰前滴注生理盐水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针对建立人工气道患者吸痰过程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分析其发生原因,提出干预措施,提高人工气道护理效果。方法对永川市中医院2009年1月至2011年2月收治的87例建立人工气道患者在吸痰过程中发生的并发症进行统计,对其发生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症干预措施。结果吸痰时,并发症发生频次最多是低氧血症,依次是气道损伤、心律失常、气管痉挛、误吸、感染。吸痰相关并发症发生原因中,吸痰操作不规范占46.9%,吸痰时间过长占19.7%,吸痰负压过大占15.9%,吸痰管不适占13.3%,其他原因占4.2%。结论正确规范吸痰操作过程是人工气道护理的关键,同时从患者病情及全身情况综合分析,设定相关吸痰系数,选择合适吸痰管以及吸痰后护理对预防气道损伤、稳定患者生命体征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吸痰是机械通气病人气道管理中最基本、最常规的护理干预措施,从人工气道吸痰时机、吸痰管的选择、吸引负压等方面进行综述,重点分析吸痰导管插入深度、吸痰前滴注生理盐水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置人工气道吸痰在临床护理中是一项常见的护理手段。本文以置人工气道患者为研究出发点,主要从吸痰时机的选择、吸痰方式及操作方法、吸痰的其他影响因素等阐述置人工气道患者的吸痰护理,介绍吸痰护理领域的研究现状及进展,并从中总结经验教训,旨在提高吸痰护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从吸痰时机、吸痰管的选择、吸痰负压、吸痰深度、湿化方法等方面对人工气道病人的吸痰护理进行综述,指出目前相关理论及进展,阐明了正确吸痰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总结1例横纹肌溶解症患者血小板减少期间气道出血的护理经验。护理上通过合理镇静镇痛、选择合适的吸痰管材质、掌握吸痰时机、套管内外吸痰、选择合理负压值、加强气道湿化、合适体位和导管固定、调整气囊压力大小来管理血小板减少横纹肌溶解患者的呼吸道损伤,以最大程度减少对呼吸道黏膜的刺激,最终患者气道出血停止。  相似文献   

11.
人工气道吸痰的护理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工气道的建立,破坏了上呼吸道的加湿、加温、过滤功能,使下呼吸道直接与外界相通,增加了呼吸道感染的机会,使呼吸道分泌物增加。建立人工气道后有效的咳嗽反射减弱或消失,分泌物不能有效排出。因此,人工气道吸痰至关重要。近年来护理界在吸痰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探讨。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吸痰时机、操作过程(包括吸痰管选择、负压选择、具体操作方法)、吸痰护理。现就护理进展作如下综述。  相似文献   

12.
气道黏膜损伤是人工气道内吸痰常见并发症之一。笔者经过查阅大量文献结合临床实际总结出,吸痰过频、吸引负压调节不当、吸痰管选择不当、吸痰方法不正确、吸痰时间过长、气道湿化不足等为吸痰导致气道黏膜损伤的常见原因。提出护士应加强吸痰前肺部物理治疗及评估,掌握吸痰时机和顺序,选择适宜的吸引负压及吸痰管,充分气道湿化,掌握正确的吸痰方法和技巧,保护好气道黏膜,降低黏膜损伤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总结了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人工气道吸痰的护理对策,包括选择粗细适宜的吸痰管;吸痰前给高浓度氧;吸痰时机的选择;加温湿化气道;吸痰时压力适中;动作规范轻柔等。认为改进的吸痰方法有效清除了呼吸道分泌物,解除了呼吸道梗阻,解决了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处于长期缺氧状态的问题,无脑水肿发生,患者提前进入清醒期,提高了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影响人工气道患者吸痰时舒适度的相关因素以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人工气道患者吸痰时的舒适度。方法通过对50例人工气道患者的调查分析,找出影响其吸痰时舒适度的相关因素并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对后续77例患者采用相应的护理对策后评价效果。结果经实践后发现提高人工气道患者吸痰时舒适度的有效护理对策为:严格把握吸痰指征,吸痰压力执行三基吸痰标准,选用合适的吸痰管和合适的吸痰深度和时间,改良吸痰手法,操作熟练,吸痰过程中的有效沟通等。结论通过找出影响人工气道患者接受吸痰时舒适度的相关因素,采取相应护理对策,对患者进行舒适护理,可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5.
人工气道吸痰管插入困难原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人工气道吸痰管插入困难的原因及总结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次人工气道吸痰管插入困难情况及其原因,并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对策。结果发生吸痰管插入困难原因有:摩擦阻力13例次(46.4%)、导管内口斜面贴气管壁4例次(14.3%)、导管扭曲3例次(10.7%)、痰痂堵塞6例次(21.4%)、导管套囊滑脱2例次(7.1%)。结论防止人工气道吸痰管插入困难,必须正确区分吸痰管插入困难的原因,及时对症处理,可确保人工气道患者的护理质量,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6.
吸痰的并发症及其预防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吸痰是临床上常用又重要的护理操作,有效的吸痰可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维持气道通畅,改善肺泡的通气和换气功能,纠正低氧血症,最终改善组织代谢.临床上对吸痰时机的选择、吸痰程序及负压的选择、吸痰管的选择、吸痰时间的掌握等不当,常会引起低氧血症、肺不张、气道损伤、感染等并发症.本文对这些并发症预防提出了各种解决方法,并对吸痰的并发症及其预防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在为人工气道患者进行吸痰时,吸痰管的插入深度会影响吸痰的效果。目前人工气道内吸痰操作规范中关于吸痰管的插入深度并无明确规定,本文就吸痰管插入不同深度进行吸痰的有效性、安全性及插入深度的测量等方面展开综述,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相关证据。  相似文献   

18.
总结了机械通气患者吸痰的护理方法,包括频率和压力、吸痰管的使用、气道的湿化和给氧及不同情况下的吸痰方法等,为临床吸痰患者的护理更好地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王传秀  张秀霞  沈琴 《护理研究》2008,22(12):1121-1121
在经鼻腔吸痰中使用无菌液状石蜡润滑吸痰管前端,提高了吸痰效果.现介绍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经高温消毒的无菌液状石蜡1瓶,无菌棉签、一次性吸痰管1根(根据病人的年龄选择合适的吸痰管),无菌手套.戴无菌手套取出无菌吸痰管,用无菌棉签蘸无菌液状石蜡润滑吸痰管前端10 cm~14 cm,畅通呼吸道,将吸痰管从鼻腔轻轻插入病人的气道,吸出呼吸道的痰液及鼻咽腔的分泌物.可用于呼吸道分泌物多且无人工气道又无力咳痰的病人.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改进喉癌术后气切患者吸痰方法的可行性和效果。方法选择喉癌手术治疗并同时行气管切开术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喉癌术后气道护理;观察组按全程负压浅部吸痰联合氧气雾化吸入的个性化吸痰法进行气道护理。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术后24~72 h吸痰次数、吸痰彻底程度、气道黏膜损伤情况、痰痂形成及吸痰舒适度等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术后24~72 h吸痰次数、吸痰彻底程度、气道黏膜损伤情况、痰痂形成、吸痰舒适度5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程负压浅部吸痰联合氧气雾化吸入法用于喉癌患者气管切开术后可减少吸痰次数,提高每次吸痰彻底程度,降低气道黏膜损伤率和痰痂形成率,同时提高吸痰舒适度,提高吸痰依从性,方法简单,适合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