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骨筋膜室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骨筋膜室综合征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2008年12月~2011年8月使用负压封闭引流装置覆盖骨筋膜室综合征切开减张术后创面。结果术后5~10 d移除引流敷料,见切口内肉芽组织新鲜,无明显感染。11例减张伤口予直接缝合,14例伤口行植皮术。随访时间3~18个月,创面愈合良好,无功能障碍,外形满意。结论负压封闭引流可有效处理骨筋膜室综合征减张术后伤口。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上肢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应用负压封闭弓I流技术(vacuumsealingdrainage,VsD)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对18例上肢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患者经切开减张后应用VSD负压引流。手术前后进行心理护理,术后做好VSD负压引流的护理,对患者的疼痛、患肢肿胀程度及肢端血运情况进行认真仔细地观察。结果7~10d后拆除VSD。其中2例有皮肤缺损,二期行游离桂皮术;其余16例均行二期清创缝合术。术后患者肢体功能恢复良好,无缺血性肌挛缩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周到、精心的护理是采用VSD负压引流治疗上肢骨筋膜室综合征成功的保障。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术后再灌注损伤并发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2008年25例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术后再灌注损伤并发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的主要症状、治疗护理措施及体会。结果 通过早期发现病情变化,及时有效的治疗护理,25例患者中除1例因继发急性呼吸窘迫征于术后1周死亡外,其余24例均得到有效的治疗。结论 及时发现病情变化,采取有效的治疗、护理措施是取得良好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2005年1月-2008年1月,我们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治疗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15例,并给予精心围术期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2005年1月~2008年1月,我们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治疗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15例,并给予精心围术期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总结18例下肢溃疡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治疗的护理.护理重点为重视体位护理,加强持续有效封闭负压引流的护理,出现异常情况及时对症处理,同时做好患肢观察及护理.18例经1~6次治疗,创面愈合良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联合微小切口减压在急性下肢动脉损伤术后骨筋膜室综合征中的疗效。方法:2008年11月-2010年10月对22例(23条肢体)急性下肢动脉损伤术后并发肢体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施行负压封闭引流联合微小切口减压术。结果:23条肢体中17条减压创面肉芽新鲜,13条肢体肿胀明显消退,Ⅱ期行减压切口缝合术;6条肢体经再次清创后以VSD材料覆盖,再次负压引流后肉芽新鲜,行减压切口缝合术;缝合创面均一期愈合,无感染和植皮等。结论:负压封闭引流联合微小切口减压能有效预防急性下肢动脉损伤术后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发生,降低创面感染风险,促进创面修复,缩短住院天数,减少医疗费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骨筋膜室综合症是骨科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是由于外伤引起四肢骨筋膜室内压力增高,导致肌肉神经迅速缺血、坏死。若不及时处理和诊断,可迅速发展为坏死和坏疽,造成肢体残疾,甚至危及生命。我科于2006年7月收治1例骨筋膜室综合症患者,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陈婕  张瑾 《全科护理》2008,(30):1875-1876
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是通过使用多聚乙烯醇一吸收性明胶海绵组成的医用高分子复合材料对感染性软组织缺损创面形成一个良好的接触面,在维持创面清洁的同时有利于肉芽组织的生长。此外,VSD技术还具有使用简便,减少换药次数和病人痛苦,缩短住院时间及减轻病人经济负担等优点。2007年12月我院骨科收治1例右胫骨平台骨折合并骨筋膜综合征病人,经采用VSD技术,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胫腓骨骨折合并骨筋膜室综合征术后应用封闭负压引流技术的护理方法。方法:通过对28例胫腓骨骨折合并骨筋膜室综合征术后应用封闭负压引流技术的回顾分析,总结出保证有效负压、保持引流管通畅和有效冲洗,保证营养支持和有效牵引、分阶段特色功能锻炼和有效止痛(腕踝针无痛技术应用)等护理方法。结果:28例胫腓骨骨折合并骨筋膜室综合征通过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及专科护理,骨折、伤口均愈合。结论: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应用于胫腓骨骨折合并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对减张伤口有充分的引流作用,术后保持持续负压,配合特色冲洗方法,有效牵引、个性化功能锻炼及有效止痛等,是促使患者康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江琳 《天津护理》2011,19(6):329-329
负压封闭引流(vaccum sealing drainage,VSD)技术是由德国Fleischmann 1992年首创[1],1994年由裘华德率先在我国国内进行应用推广,作为一种较新的创面处理理念,应用于肢体的各种皮肤软组织缺损中,其在治疗上的优势明显.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它不同于外科临床上传统的负压引流法,除使用负压引流外,还要将创面用生物透明膜封闭,形成一个密闭的引流系统,从而防止外界细菌侵入引起感染,以及改善创面的血运循环,达到创面快速愈合的效果[2].我科采用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对12例患者严重创伤部位进行了临床治疗,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韦娅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17):2234-2235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的护理。方法通过对38例感染、骨髓炎、伤口愈合不良等患者行VSD的手术配合。结果 38例患者伤口感染控制,创面缩小,肉芽组织新鲜,伤口逐渐愈合。结论加强VSD的手术配合是确保治疗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预防骨筋膜室综合症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骨筋膜室综合症是四肢骨筋膜室内神经和肌肉急性缺血而产生的一系列早期症状和体征,也是骨折病人常见的并发症。若不及时诊断和处理,可迅速发展为坏死或坏疽,造成肢体残废,甚至危及生命。本人总结1995年5月~1997年5月对45例患者护理的经验,认为:为了预防并发骨筋膜室综合症,对患肢局部情况进行早期观察与护理,对患者进行相关医学知识的宜教至关重要。1临床资料本组患者共45例。以发病部位分类:小腿部位25例,大腿部位2例,前臂部位16例,上臂部位2例。以病因分类:严重移位骨折44例,单纯的软组织严重损伤无骨折1例。以有无手术分…  相似文献   

14.
沈沐  姜习凤 《当代护士》2014,(9):101-102
骨筋膜室综合症是指骨、骨间膜、肌间隔和深筋膜组成的骨筋膜室内肌肉和神经因急性缺血、缺氧而产生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多见于前臂掌侧和小腿。2013年4月我院收治了1例因骨折导致骨筋膜室综合症切开 VSD 引流合并尿毒症的患者,经过积极治疗以及精心护理,患者顺利地治愈了骨折及骨筋膜室综合症出院,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总结1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术后并发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的护理。主要护理:做好自体静脉旁路转流术后的体位管理,重视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早期观察及护理,加强切开减压术后观察及护理,同时做好给药护理及功能锻炼指导。经过1个月的治疗及护理,本例患者伤口愈合良好,康复出院。  相似文献   

16.
背景:骨筋膜室综合征切开减压后往往出现肌肉膨出体外、大量组织液渗出导致肌肉创面不新鲜、易发生感染等不利于患者恢复,应用封闭负压引流可以保护创面,避免局部毒素入血。目的:观察基于自主研发的生物材料创面敷料封闭负压引流在骨筋膜室综合征切开后的临床疗效。方法:发生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切开减压后采取自愿的原则,给予基于自主研发生物材料创面敷料封闭负压引流、合成材料创面敷料封闭负压引流和常规切开减压敷料包扎治疗。观察治疗后3d患者肝肾功能指标及肉芽颗粒的新鲜度。结果与结论:采用自主研发生物材料创面敷料、合成材料创面敷料封闭负压引流后均能明显保护患者的肝肾功能,肉芽组织颗粒的新鲜度为满意,优于常规切开减压敷料包扎组(P〈0.05)。采用合成材料创面敷料封闭负压引流组打开封闭负压时部分患者出现周围区域水泡。提示自主研发新型生物材料创面敷料能有效引流,避免患者毒素入血保护肝肾功能,同时肉芽组织颗粒的新鲜度满意,可为后期植皮提供良好的组织创面,并且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相似文献   

17.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是一种处理各种复杂创面和用于深部引流的全新方法,最先用于骨科领域治疗软组织缺损和感染性创面.骨筋膜室综合征是由于骨折部位骨筋膜室压力增加致室内肌和神经缺血水肿、血液循环障碍而产生的一系列病理改变.2007年1月~2009年1月,我们收治了32例胫腓骨骨折并发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急诊行切开减压术,利用VSD加内固定或外支架固定,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背景:目前治疗骨折合并骨筋膜室综合征常采用单边外固定架固定骨折,凡士林纱布覆盖减压创面,需长期、频繁敞开换药,增加了感染概率,不利于创面引流及肉芽组织培养,造成住院周期长、效果欠佳。
  目的:探讨Ilizarov外固定联合负压封闭引流修复四肢骨折合并骨筋膜室综合征的临床效果。
  方法:将32例四肢骨折合并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2组,在进行相同切开减压和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采用Ilizarov外固定架固定骨折,负压封闭引流覆盖创面;对照组采用单边外固定架固定骨折,凡士林纱布覆盖创面,比较两组骨折愈合、临床结局、住院时间及治疗费用。
  结果与结论:治疗组治愈10例,肌挛缩4例,截肢2例;对照组治愈7例,肌挛缩6例,截肢3例,两组临床结局指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治疗组骨折愈合率及治疗费用高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植皮及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表明在及时切开减压的基础上,采用Ilizarov外固定联合负压封闭引流修复四肢骨折合并骨筋膜室综合征保肢率高,可有效治疗骨折,提高骨折愈合率,降低感染率、植皮率,缩短住院时间,但费用较高。  相似文献   

19.
孙敏 《全科护理》2012,10(22):2064-2065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在下肢骨折伴软组织挫伤中的应用,总结其护理。[方法]对18例下肢骨折伴软组织挫伤病人应用VSD技术,同时加强护理。[结果]18例病人VSD引流术后恢复良好,5d~7d后拔除引流,5例植皮病人均一次成活;2例病人行2次VSD,拔除VSD后创面组织新鲜,促进愈合。[结论]在下肢骨折伴软组织挫伤病人应用VSD技术,可以减轻肢体肿胀,促进创面愈合,缩短疗程。  相似文献   

20.
急性下肢缺血(acute lower limb ischemia,ALLI)是临床上常见的血管外科急症,及时复通动脉是挽救肢体甚至生命的有效手段,但动脉再通后可出现缺血-再灌注损伤甚至并发骨筋膜室综合征(limb compartment syndrome,LCS)。LCS是因各种原因导致筋膜间隙腔内组织(肌肉、神经)压力增高,超过其自身血液微循环的灌注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