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总结了10例高原红细胞增多症合并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患者的术前及术后护理措施。10例患者均采用急诊连硬外麻下行动脉切开Fogarty导管取栓术,术后给予溶栓、抗凝、血液稀释及扩血管等治疗,并针对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的治疗措施予以相应的护理,如术前患肢护理,术后生命体征的观察,患肢的观察及护理,并预防骨筋膜室综合征,做好抗凝及溶栓的护理。认为采取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是取得良好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杂交手术治疗急性下肢动脉栓塞的围术期护理。[方法]对41例急性下肢动脉栓塞病人术前做好病情的观察、心理护理及患肢护理;术后做好生命体征的监测、患肢缺血再灌注的观察及溶栓导管护理和伤口处理。[结果]41例病人均取出血栓,术后留置导管溶栓,2例病人就诊时因足趾严重缺血,经积极取栓手术治疗无效而截肢,但仍在最大程度保留了肢体,其余39例病人采用杂交手术治疗后,下肢动脉均通畅,无残留血栓;其中3例病人在下肢动脉血流重建术后6h~12h出现骨膜室综合征行小腿切开减张术。随访1个月~6个月,其中2例病人足趾末端出现干性坏疽,其余37例病人恢复保住了肢体。[结论]加强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杂交手术治疗的围术期护理有利于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上肢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应用负压封闭弓I流技术(vacuumsealingdrainage,VsD)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对18例上肢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患者经切开减张后应用VSD负压引流。手术前后进行心理护理,术后做好VSD负压引流的护理,对患者的疼痛、患肢肿胀程度及肢端血运情况进行认真仔细地观察。结果7~10d后拆除VSD。其中2例有皮肤缺损,二期行游离桂皮术;其余16例均行二期清创缝合术。术后患者肢体功能恢复良好,无缺血性肌挛缩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周到、精心的护理是采用VSD负压引流治疗上肢骨筋膜室综合征成功的保障。  相似文献   

4.
报告3例神经外科介入手术患者,应用Angio-Seal血管封堵器后并发急性下肢动脉栓塞的护理。介入手术前全面评估患者是否存在并发急性下肢动脉栓塞的危险因素、术后注意观察相关症状是预防的重点。一旦发生,除患肢护理外,应积极配合医生做好取栓术的准备,术后加强患肢观察,警惕动脉缺血性再灌注综合征及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张期慧  张经文 《天津护理》2014,22(5):406-407
总结68例上肢脱套伤患者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治疗的观察与护理,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及全身情况,保持患肢的功能位,注意观察患肢血运情况,保证患肢的存活,加强对VSD敷料的管理和对引流管的护理,保证患肢脱套伤创面持续有效的负压吸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治疗小腿筋膜室综合征的护理体会。方法:对28例小腿筋膜室综合征患者采用切开减压并行VSD治疗,总结有效护理经验。结果:本组28例患者经过5~10 d VSD治疗,残余创面无明显水肿,创面肉芽组织生长良好,给予取同侧股部皮肤游离植皮,皮肤成活良好。随访6~18个月,2例患者因胫神经功能恢复不全,造成患肢功能欠佳,其余26例患者患肢功能恢复良好。结论:采用VSD治疗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可促进患者恢复,配合有效护理能够保证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术后再灌注损伤并发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2008年25例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术后再灌注损伤并发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的主要症状、治疗护理措施及体会。结果 通过早期发现病情变化,及时有效的治疗护理,25例患者中除1例因继发急性呼吸窘迫征于术后1周死亡外,其余24例均得到有效的治疗。结论 及时发现病情变化,采取有效的治疗、护理措施是取得良好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创伤性浮膝患者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张凤清  方军 《护理学报》2007,14(4):64-65
总结72例创伤性浮膝患者已出现或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其预防和护理措施.本组72例患者中28例出现创伤性休克、5例并发小腿骨筋膜间室综合征、2例并发脂肪栓塞、14例并发血管神经损伤.注意监测各项生命体征,及早发现休克,休克患者多因失血过多导致,对于重度休克患者,予加压输血;密切观察肢体情况,有无出现肢体肿胀、疼痛并进行性加剧,警惕小腿骨筋膜间室综合征发生,发生后尽早予减压处理;对于呼吸、心率加快并出现烦躁不安的患者,提示出现脂肪栓塞,在保证呼吸道通畅的情况下,尽快给予氧疗;观察下肢动脉搏动情况和皮肤感觉、温度和肤色情况,注意是否合并血管神经损伤;另外,加强关节功能锻炼,预防关节僵硬.上述并发症均因早期发现和及时处理,无后遗症出现.  相似文献   

9.
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保肢治疗六例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保肢治疗的必备条件、治疗要点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6年2月-2009年6月6例成功保肢治疗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胫腓骨上段骨折2例,膝关节脱位并超时限胭动脉损伤血管移植吻合、胫骨平台骨折并胭动脉损伤血管吻合、胫骨平台骨折并脑外伤昏迷、胫腓骨中段骨折各1例。肌肉热缺血时间2~10d。保肢治疗时采取保护重要血管神经,彻底清除病灶,有效固定骨折,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等。术后适时膝、踝关节功能锻炼及下肢负重锻炼。随访5~20个月,创口愈合,骨无感染,肢体血运良好,足底感觉恢复,均可平稳站立,5例可弃拐行走。结论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肌肉坏死并感染的患肢,若皮肤无大面积缺损,胫后神经无明显损伤,胫前、胫后动脉至少1条血流通畅,骨折能有效固定,则保肢治疗可行。同时强调骨折早期愈合及膝关节功能、足底感觉恢复,择期行肌腱转位术或踝关节融合术,以改善和恢复下肢行走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急性下肢缺血动脉再通后并发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个体差异及病情特点,记录患者住院期间护理过程,探讨更合理的护理措施并提供参考意见.方法选择行动脉再通术后并发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35例,观察患者住院期间病情特点及治疗效果,对护理过程进行记录,归纳总结急性下肢缺血动脉再通后并发骨筋膜室综合征住院患者护理特点.结果经有效护理后,35例患者平均住院时间(11±5)d,出院前21例患者患肢功能恢复至术前水平,7例患者有足下垂现象,6例患者截肢,1例死亡.结论急性下肢缺血动脉再通后并发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护理时应根据患者病情特点及个体差异等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骨筋膜室综合征是下肢动脉栓塞常见并发症之一,处理不当,可导致肌肉坏死、神经麻痹、肢体残废,甚至死亡,小腿是其好发部位.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应尽早行减张手术,深筋膜切开术是治疗骨筋膜室综合征唯一正确的方法[1-2].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1992年2月~2005年7月共收治37例下肢动脉栓塞后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采用微小切口切开减压,结合高渗脱水、伤口延期缝合,术后加强护理和康复锻炼,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联合微小切口减压在急性下肢动脉损伤术后骨筋膜室综合征中的疗效。方法:2008年11月-2010年10月对22例(23条肢体)急性下肢动脉损伤术后并发肢体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施行负压封闭引流联合微小切口减压术。结果:23条肢体中17条减压创面肉芽新鲜,13条肢体肿胀明显消退,Ⅱ期行减压切口缝合术;6条肢体经再次清创后以VSD材料覆盖,再次负压引流后肉芽新鲜,行减压切口缝合术;缝合创面均一期愈合,无感染和植皮等。结论:负压封闭引流联合微小切口减压能有效预防急性下肢动脉损伤术后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发生,降低创面感染风险,促进创面修复,缩短住院天数,减少医疗费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急性下肢动脉栓塞取栓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马敏  马燮峰 《护理与康复》2007,6(5):328-329
总结10例急性下肢动脉栓塞取栓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术前提供全面的治疗信息,减轻患者焦虑情绪,注重患肢和卧位的护理;术后加强生命体征监护、肢体血运及出血的观察护理,并重视肢体功能锻炼.10例均安全度过围手术期,按Cooley标准,优5例,良4例,差1例.  相似文献   

14.
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13例的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13例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的观察及护理.护理重点为加强肢体疼痛、肿胀、循环的观察,监测骨筋膜室压力,做好心理护理,按肢体肿胀程度做好患肢护理,及时予脱水治疗,行筋膜间隔切开术后做好切口护理,严防感染,后期注重患肢功能锻炼.7例予患肢制动、脱水治疗,6例行骨筋膜室切开.经治疗及护理,11例患者症状消失,患肢功能恢复正常,无后遗症;2例症状改善,踝关节功能轻度障碍.  相似文献   

15.
沈沐  姜习凤 《当代护士》2014,(9):101-102
骨筋膜室综合症是指骨、骨间膜、肌间隔和深筋膜组成的骨筋膜室内肌肉和神经因急性缺血、缺氧而产生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多见于前臂掌侧和小腿。2013年4月我院收治了1例因骨折导致骨筋膜室综合症切开 VSD 引流合并尿毒症的患者,经过积极治疗以及精心护理,患者顺利地治愈了骨折及骨筋膜室综合症出院,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在骨筋膜室综合征切开术后治疗的观察及护理体会。[方法]对本科2010年1月—2014年3月26例下肢骨筋膜室综合征病人,在行骨筋膜室综合征切开减压术后,行 VSD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7 d~20 d。除去一般护理方法外,对引流管、引流量、负压吸引力、漏气状况进行了全面观察、记录及相应的护理。[结果]每2 h观察 VSD负压封闭装置情况可以及时地为主管医生提供病人的最新病情,而 VSD负压维持在-0.04 MPa~-0.01 MPa可以达到有效负压吸引。[结论]负压封闭术在治疗骨筋膜室综合征中效果显著,转变了传统换药、引流方式,减轻了病人痛苦,提高了治疗率。但术后护理也很关键,特别是对引流量、负压吸引力、漏气状况的相应护理,对最终的康复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小腿创伤性骨筋膜室综合症的术前观察、术前护理及预防方法,提高临床治愈率.方法 通过30例小腿骨筋膜室综合症患者寻找针对性的观察和护理方法.结果 所有小腿骨筋膜室患者,1例患者膝踝关节及趾间关节功能丧失,足部感觉缺失需扶拐行走.结论 针对性的严密观察和护理室小腿骨筋膜室综合症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和康复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小腿创伤性骨筋膜室综合症的术前观察、术前护理及预防方法,提高临床治愈率.方法 通过30例小腿骨筋膜室综合症患者寻找针对性的观察和护理方法.结果 所有小腿骨筋膜室患者,1例患者膝踝关节及趾间关节功能丧失,足部感觉缺失需扶拐行走.结论 针对性的严密观察和护理室小腿骨筋膜室综合症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和康复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小腿创伤性骨筋膜室综合症的术前观察、术前护理及预防方法,提高临床治愈率.方法 通过30例小腿骨筋膜室综合症患者寻找针对性的观察和护理方法.结果 所有小腿骨筋膜室患者,1例患者膝踝关节及趾间关节功能丧失,足部感觉缺失需扶拐行走.结论 针对性的严密观察和护理室小腿骨筋膜室综合症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和康复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20.
介入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170例围术期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对170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行介入手术治疗,术前做好心理护理、患肢护理、完善各项术前准备,术后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患肢血运,积极做好抗凝治疗护理。结果:本组术后治疗效果满意,下肢动脉缺血症状均明显改善。结论:有效的围术期护理是介入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成功的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