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介绍了医务人员手部污染状况及手卫生依从性现状,综述了影响临床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因素及提高手卫生依从性的措施.旨在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有效控制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综合干预措施对提升ICU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效果。方法成立质量改进小组,通过增加速干手消剂的设置点、开展手卫生运动、评选洗手之星、设置洗手提示标识、定期宣教等综合措施提升ICU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结果实施综合干预措施后,医生、护士手卫生依从性较干预前期均有提高。结论综合干预措施能有效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  相似文献   

3.
品管圈对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品管圈对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效果.成立品管圈小组,确定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为活动主题,对病区医护人员手卫生现状进行调查,找出手卫生依从性低的原因,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持续质量改进.经过品管圈6个月的良性干预,医护人员平均洗手率和合格洗手率均得到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实施专案改善提高呼吸科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方法]通过现场观察和问卷调查,按照专案改善步骤对呼吸科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进行观察统计,采取可行的干预措施,比较改善前后的手卫生依从性。[结果]实施专案改善后呼吸科医护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由实施前49%提高至91%。[结论]专案改善可发现临床护理中存在问题的根本原因,针对原因采取相应措施,可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医院临床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状况,分析影响手卫生依从性的因素,以便实施干预对策。方法由感控科专职人员,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各个科室医务人员手卫生执行情况进行现场调查,从而评估医务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结果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接触患者前洗手占21.9%;接触患者后洗手占35.9%;无菌操作前、接触清洁、无菌物品前占30.2%;摘手套后占17.9%;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及伤口敷料后洗手占78.3%。结论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执行率较低,护士手卫生执行率好于医生,医院应针对影响因素采取干预措施,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降低医院感染率。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 〖HT5"SS〗探讨提高医院麻醉科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干预方法。方法 2015年1-9月采用直接现场观察法、问卷调查、手表面微生物监测对麻醉科医护人员手卫生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并采取宣传培训、教育监督、完善洗手设施等干预措施,观察实施干预前后的效果。结果 实施手卫生干预措施后,麻醉科医护人员洗手依从性、执行率、手卫生合格率及知晓率较实施前明显提高。结论 采取干预措施对提高麻醉科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减少院内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提高急诊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方法。方法 2017年在院感办参与指导下对急救门诊医护人员手卫生知识调查及跟踪观察手卫生执行情况,根据调查结果制定综合干预方案。通过对急诊医护人员进行多渠道、全方位强化手卫生意识教育,完善手卫生基础设施、案例警示教育、多元化培训与考核及建立长效监督机制的综合干预措施。比较综合干预前后医护人员手卫生知晓情况、手消液使用情况、手卫生依从性及正确率。结果综合干预后,急诊医护人员手卫生知识提高,急诊手消液使用量高于干预前,手卫生的依从性及正确率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干预促进急诊医护对手卫生知识的掌握,能正确洗手,切实提高了医护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从手卫生与医院感染的关系、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影响因素、医务人员手卫生干预措施方面综述医护人员手卫生研究状况。指出手卫生是医院感染的重要影响因素,我国医护人员手卫生知识掌握和执行状况还不容乐观,手卫生理念需要得到相关部门和医疗机构的高度重视。手卫生规范问题并非一蹴而就,针对手卫生的影响因素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加强有效持久的监督管理力度,让手卫生成为良好的行为习惯,自觉执行手卫生,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影响因素,探索适合医院实际的手卫生促进策略和干预措施,提高手卫生依从性。方法采用访谈法、暗访法和问卷调查法了解江原医院医护人员手卫生知识的掌握情况和手卫生依从性,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并提出干预措施,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结果采取一系列手卫生改善策略后,医院硬件实施得到明显改善,诊疗区域感应水龙头和干手纸应用率由35%提高到74%,所有诊疗区域均配置了速干手消毒剂。医护人员手卫生时机、六步洗手法演示、洗手与卫生手消毒选择原则、搓手时间总的正确率分别由原来的51.72%、74.14%、31.03%和33.62%提高到86.00%、91.00%、65.00%和93.00%(χ2=28.80、10.32、24.89、79.68,P0.01);医师和护士的手卫生依从性分别由干预前的58.33%和74.36%提高到66.67%和83.14%,总体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4.00,P0.05)。结论医护人员手卫生促进策略应与医院实际情况结合,从重点环节入手,更易被医护人员重视并接受,可更为有效地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  相似文献   

10.
张栋妮 《当代护士》2018,(5):176-178
目的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对病区医护人员目前现状进行调查,根据调查中存在的问题设定目标,确定真因,进行对策拟定,对策实施,并对改善后的效果进行确认,制定手卫生奖惩方案、工作中执行手卫生的流程、科室落实监管手卫生的规范,严格规范执行手卫生,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结果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科室医护人员的手卫生相关知识水平明显提高,手卫生执行更加规范,调查显示:对策实施前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调查合格率55.77%,对策实施后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调查合格率82%。结论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提高了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影响基层医院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因素,探讨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对策。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实地查看法,对医护技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调查。结果基层医院医护人员对手卫生认知不足,手卫生依从性平均为53.58%,其中护士为60.02%,医师为49.04%,医技人员为33.76%。工作繁忙成为影响手卫生执行的首要因素,占65.6%;而基层医院洗手设施不足,布局不合理则成为影响卫生执行的次要因素,分别占42.99%、40.13%;认为经常洗手会引起手部皮肤干燥,增加科室成本等也是影响手卫生执行情况的因素。结论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需要医院管理层的高度重视,职能部门的督导教育,临床各科室针对实际工作采取更多的综合措施,多部门共参与,才能取得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门诊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与医院感染的相关性及对策。方法:统计2009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门诊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与医院感染情况,并进行相关性分析,以2009年的资料作为基线调查信息,比较采取各种措施后门诊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和门诊患者医院感染发生情况,评估干预效果。结果:2009~2013年门诊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率逐年上升(P0.05),2012年门诊患者医院感染率低于2011年(P0.05);手卫生依从性与医院感染呈线性负相关(P=0.03)。结论:门诊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与医院感染密切相关,应采取积极措施提高门诊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降低医院感染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方法,以降低医院感染.方法 采取手卫生知识培训、提供干手纸巾及速干手消毒剂、安装电子监控、鼓励患者积极参与等多方式联合运用的手部卫生促进措施对283名临床医护人员手卫生行为进行干预,将干预前后医护人员的手卫生状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干预前后16个临床科室手卫生设备配置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后283名医护人员洗手率及干手方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干预后医护人员手卫生知识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率由原来的(69.23±30.76)%提高到(89.56±18.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多种方式联合的手部卫生促进策略能够有效提高医护人员的手部卫生依从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手卫生登记本对提高临床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作用,以进一步提高手卫生状况,达到有效预防医院内感染的目的。方法本科于2014年4月开始实施手卫生登记率,采用自行设计的手卫生登记本由执行者自行登记结合考核者现场观察洗手过程,科室工作人员对洗手的认识情况和执行情况,随机考察并登记。针对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差的主要原因,采取相应改进措施。并参照《医务人员卫生规范》和《Wrto医疗机构手卫生指南》评价实施前后3个月医护人员洗手次数、正确率以及手上微生物合格率。结果实施手卫生登记本后医务人员的洗手次数和正确洗手率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手上微生物合格率由45%提高到9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应用洗手登记本能有效提高临床医护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降低医院内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医护人员对隔离病房多重耐药菌(multidrug resistant organism,MDRO)患者实施治疗护理时手卫生依从性状况。方法调查本院5个重症监护室中治疗护理单间隔离MDRO患者的医生136名、护士282名的手卫生依从性状况。了解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医护人员对不同隔离时间MDRO患者手卫生依从性情况、医护人员不同洁手方法及在实施不同操作时手卫生依从性情况。结果医护人员手卫生执行率为66.08%,MDRO患者隔离时间14d的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最高(80.27%),7-14d的较低(61.11%),7d的最低(55.15%);医护人员在出隔离室时手卫生依从性最高(90.23%),手从污染部位移至清洁部位时手卫生依从性最低(39.73%);医护人员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洗手法多于用皂液洗手法。结论医护人员治疗护理MDRO患者手卫生依从性较高,但还未完全达标,需要通过加强管理及培训教育等方法提高医护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在现有人员结构情况下,连续实施行为干预对临床科室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意义。方法:对159名医护人员采用现场问卷调查法评估手卫生规范知识掌握情况;采用随机隐蔽性观察法评估手卫生规范执行情况。结果:多周期行为干预后医护人员手卫生知识的合格率、各项手卫生指征执行率比干预前均有提高(P<0.05)。结论:连续行为干预能促进医护人员良好洗手习惯的养成,提高手卫生依从性,提高医护人员的职业安全,减少院内交叉感染发生的概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集束化护理策略对提高综合性重症监护病房( GICU)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效果,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借鉴。方法我院从2013年开始,GICU实施集束化护理策略,即GICU医护人员加强集束化手卫生干预,提高他们对手卫生的认知、态度,以及依从行为。将2013年1~12月实施集束化护理策略时GICU科室的40名医护人员作为研究组,将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未实施集束化护理策略时该科室的40名医护人员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效果,主要采取依从率来统计,具体计算为医护人员(实际手卫生次数/应手卫生次数)×100.00%,并且对医护人员不同岗位、年龄、工龄、学历等因素对手卫生依从性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组医护人员在实际手卫生次数、应手卫生次数上明显多于对照组,同时手卫生依从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进一步对相关因素分析可知,医生岗位、年龄较低、工龄较低、学历较低及职称较低等医护人员其手卫生依从性也更低( 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策略在GICU医护人员中的应用是在近几年才逐渐兴起的方式,能明显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但是该依从性还与年龄、工龄、职称等有关,因此要加强低学历、低职称及低工资、短工龄等医护人员的培训,才能不断提高他们的慎独思想,从而更好地做好手卫生,提高临床治疗与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监护室医护人员手卫生教育方式,提高手卫生依从性。方法采用手卫生直观教育的方法,对医护人员手卫生进行培训,并观察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和质量监测。结果通过手卫生直观教育,重症监护室医护人员日洗手次数由教育前的16次提高到36次;手上带菌数由平均14 cfu/cm2,降低到≤5 cfu/cm2。检测结果显示,医护人员手卫生质量合格率由教育前的18.75%,提高到93.75%。结论通过手卫生直观教育,有效提高了重症监护室医护人员洗手依从性和手卫生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品管圈(QCC)活动在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照品管圈的步骤和方法发动圈员自我管理,分析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低的原因和制订改进措施并实施。将2014年2-3月(实施前)与2014年9-10月(实施后)医护人员洗手率及影响手卫生依从性的因素高低进行比较。结果 QCC活动实施后,医护人员洗手率从36%升至79%;同时,洗手率分别在诊疗操作前、诊疗操作后、无菌操作前及脱手套后这4个层面上均明显高于QCC实施前。并且,影响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主要因素通过持续改进后也有很大改善。结论品管圈的管理方法对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本文探讨品管圈在推进口腔颌面外科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作用。方法首先组建品管圈,找出影响口腔颌面外科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主要因素,针对这些因素制定相应干预措施并有效实施,并制定考核标准及考核,比较分析品管圈干预措施对医务人员洗手率、正确率及合格率的影响。结果品管圈后口腔颌面外科医务人员洗手的洗手率为95.3%,正确洗手率为98.3%,手细菌培养监测合格率为96.5%;三项指标较品管圈前有明显提高。结论品管圈能有效提高口腔颌面外科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