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基层医院CCU护士培训模式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心血管重症加强监护病房(CCU)护士新型的培训模式对提高护士自身能力的效果。方法培训前对CCu的20名护士进行问卷考试,了解护士对心肺脑复苏技术、电击除颤技术、心电监护、人工呼吸机、人工起搏器和高新技术(ICD)的掌握程度,记录考试成绩和抢救病人成功例数;培训后根据问卷、考试成绩和抢救病人成功例数,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系统的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培训后再次进行考核,记录考试成绩和统计抢救病人成功例数。结果培训前后护理人员理论和操作技术考试成绩、抢救病人成功例数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新型的培训模式,改变了以往的技术缺陷,纳入了技术管理制度,有效改善CCU护士在现场的急救水平,及时地挽救生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死亡率,缩短了住院时间,提高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的发展,护理行业的职业压力与日俱增,基层医院急诊科由于护理人员配置不足,工作量大,工作环境危险,护士地位待遇低以及业务素质普遍较低,难以满足当今社会日益增高的医疗需求,使护士的压力愈采愈大,不仅影响护士身心健康,还影响护理职业的长远发展,要切实减轻护士压力,不仅要从压力来源着手解决,还需医院领导的重视与关怀. 相似文献
3.
基层医院急诊科护士压力源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的发展,护理行业的职业压力与日俱增,基层医院急诊科由于护理人员配置不足,工作量大,工作环境危险,护士地位待遇低以及业务素质普遍较低,难以满足当今社会日益增高的医疗需求,使护士的压力愈来愈大,不仅影响护士身心健康,还影响护理职业的长远发展,要切实减轻护士压力,不仅要从压力来源着手解决.还需医院领导的重视与关怀。 相似文献
4.
急诊科实习护士带教管理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急诊科护理工作的特殊性,与病房工作有着明显的区别。对实习护士的带教管理更是有着很大差异,我们将近年在急诊科实习带教管理工作中的一些做法与大家探讨一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基层医院急诊科护士疲劳现状,探讨针对性的防治措施。方法调查5所基层医院急诊科护士80名,分别进行集中的现场问卷调查采集数据,疲劳程度评定采用FS-14疲劳量表。选取该5所医院非急诊科护士80名作为对照组,并比较不同年龄、不同护龄急诊护士的职业疲劳评分水平。结果急诊科护士躯体疲劳、脑力疲劳评分总分为(9.68±1.86)分,显著高于非急诊科护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5~35岁的急诊护士疲劳总分最高,护龄为5~10年的急诊护士职业疲劳评分水平低于其他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层医院急诊科护士的职业疲劳评分处于较高水平,应从以人为本,关注护理人员,扩大护士队伍,加强梯队建设等方面缓解急诊科护士的疲劳状况,保障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6.
急诊科要经常面对各种复杂的、疑难的、甚至是令人意想不到的患者或情况,并时时处在紧张的、甚至是恐惧的环境氛围下.本院急诊科除应对各种急危重患者抢救、短期监护、观察外,还要接诊、观察全院门诊的静脉输液患者,负责夜间采血工作,还有对院外突发事件的现场急救,对特殊患者的诊疗保健,对基层医院医师急诊急救知识的培训等工作.可以说急诊科是医院的缩影或门面,其急诊急救水平、服务态度和工作模式直接影响医院的声誉,是事故、纠纷频发,风险及劳动强度大,心理压力大的科室[1],因此,对医护人员的应急能力、知识面、自我保护意识要求较高. 相似文献
7.
为了完善急诊科急救药械的管理,改进了管理方法,从传统的主要由护士长及当班护士管理改变为全体人员参与,责任到人,科室实行三级质量控制管理,保证了急救药械配备齐全,完好率达100%。 相似文献
8.
我院手术室自2008-01-2011-12共接受市级、县级、乡级32名进修护士,这些进修护士的特点是来自县乡级医院,对医院环境陌生,对工作规则制度和工作流程不了解,作为科室骨干外出学习,担负者较重的学习任务,心理压力大[1].现将我院进修护士培训方法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急诊科新护士岗前培训体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提高带教质量,使新护士把所学到的医疗、护理知识尽早转变为实践能力,适应现代急救医学发展的需要。我科在临床带教中运用目标教学的方法,采取阶段性多样化带教手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11.
急诊科在一个综合性医院中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科室,但是又与其它科室密不可分。我院急诊科主要负责急诊、急救及夜诊工作。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急诊科的工作具有以下特点:夜诊显著多于日诊;急救患者相对较少,而普通病人相对较多。多是由于日间工作无暇就医,而夜间来急诊看病。急诊科抢救速度、成功率、工作质量的好坏,与护土的工作密不可分。一般急诊科的医生是由住院处的医生轮流值班,对急诊科的条件、要求不甚了解,而急诊科的护土在日常工作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护士一个班组工作力量的强弱,以及同医生配合是否默契,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确保群发伤成批伤患者抢救质量,提高成批伤患者的存活率,减少伤残率和降低死亡率。方法S对2014年7月~2015年9月急诊科处置的每次5例以上的6批58例伤员抢救情况进行回顾分析。对伤患者进行伤情分类、评估伤情、迅速编号并标识、合理分工、快速分流、妥善安置,以先救命后看病为原则进行急救。结果6批58例伤患者均能得到及时正确的救治。未出现l例漏诊、误诊、延误病情和纠纷;无1例发生差错事故。最后对患者病情的评价均达到预期目标。本组死亡患者2例,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为97.06%。结论 全院医护人员的密切配合是抢救成功的关键;熟悉流程,操作熟练的急救科是保证抢救成功的前提;安全有效的救治方案是抢救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估分析急诊科护士灾害准备培训效果。方法 选取268名急诊科护士作为研究对象,由具备带教急诊科护士培训资质的20名急救专家按照初级创伤救治模式进行培训,以柯氏模型为指导,采用问卷调查、笔试、情景模拟、工作坊等方法从反应层、学习层、行为层与结果层4个层面进行评价。 结果 急诊科护士对培训的总体满意度评分为(8.68±0.83)分;培训后急诊科护士的理论评分(72.51±8.24)分高于培训前(62.14±7.31)分,培训后急诊科护士的实践技能评分(74.08±6.87)分高于培训前(68.23±6.4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后急诊科护士的备灾准备度、应对准备度、灾后恢复准备度得分均高于培训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结论 采用初级创伤救治模式对急诊科护士进行灾害准备培训有助于提高急诊科护士的灾害准备度、灾害急救知识与专项操作技能。 相似文献
14.
对急诊科护士进行专业英语培训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提高急诊科护士专业英语水平的有效培训模式。方法对60名急诊科护士进行为期2年的专业英语培训,自学为主、结合临床工作,注意听、说、读、写、译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训练。应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和试卷,对培训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86.7%的急诊科护士认为有必要进行专业英语培训,培训后护士的专业英语运用能力及相关的工作能力显著提高,培训前后英语测试的各项成绩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重视急诊科护士的专业英语掌握情况,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合适的培训方法,可有效提高其专业英语水平及相关的工作能力,促进急救护理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总结27名急诊科护士继续教育培训的实施方法,包括专业理论、抢救技能、法律意识、职业素质等方面进行系统培训。认为只有加强急诊护士培训,培养高素质的急救护理团队,才能不断提高急诊抢救质量,满足社会需求。 相似文献
16.
总结27名急诊科护士继续教育培训的实施方法,包括专业理论、抢救技能、法律意识、职业素质等方面进行系统培训。认为只有加强急诊护士培训,培养高素质的急救护理团队,才能不断提高急诊抢救质量,满足社会需求。 相似文献
17.
王鸿香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03,8(2):138-138
护士是人类身心健康的维护者。除应有丰富的专业知识、熟练的技术操作和高尚的医德外,还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这也是护士工作所必备的条件,尤其是急诊科护士。笔者从事管理工作多年,现就急诊科护士应具备的心理素质,谈谈自己几点看法。1 高度的责任心及敏锐的观察力精湛的医学知识,丰富的临床经验和高度的责任心是护士具备敏锐的观察力的基本条件。只有把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护士才能及时、准确、客观地发现病人病情变化,以把握病情的发展趋势,并通过给予正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我院夜间急性腹痛常见病因及误诊因素,以便提高急诊腹痛的正确诊断率。方法:回顾性统计分析2010-12-2011-12我院急诊科夜间收治的426例急性腹痛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26例急性腹痛的病因依次为:急性胃(肠)炎、泌尿系结石、胆道疾病、急性阑尾炎、胰腺炎、肿瘤、溃疡、肠梗阻、尿路感染、心肌梗死、癔症、肺炎以及病因不明疾病;其中内科占66%,泌尿科占23%,普外科占11%。结论:急性腹痛是夜间最常见的疾患,急诊科是首站,须高度重视。与患者及家属耐心沟通,综合分析和判断,及时处理,才能减少误诊并避免医患矛盾。 相似文献
19.
加强急诊科护士培训的方法与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人们对健康的需求日益增长,对护士的知识和技能提出了严峻考验。2007年1月~2009年12月,我院急诊科在护士培训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基层医院急诊科工作人员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职业防护现状及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方法 对深圳市3家基层医院的160名急诊科工作人员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其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职业防护现状及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结果 134名工作人员有发生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的经历.其中,血液或体液溅污108名,锐器伤116名,最常见的暴露物为血液.发生锐器伤的锐器主要是注射器针头,其次是玻璃、缝合针、手术刀剪.暴露地点主要为救治现场、抢救室、清创室.暴露发生的主要部位是手.结论 急诊科工作人员面临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的危险,各方面应当采取措施,加强职业安全教育,预防和控制职业危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