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止眩汤治疗眩晕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理.方法:将符合研究标准的60例眩晕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以自拟止眩汤口服,对照阻以眩晕停口服.结果:组患者总疗效比较,治疗组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组药物对患者的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有良好疗效,对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还原黏度高切、纤维蛋白原、红细胞集聚、变形指数均有明显影响.结论:自拟止眩汤能够改善患者的血脂、血流变的多项指标,从而达到治疗眩晕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自拟化饮止眩汤治疗眩晕60例的疗效。方法:选取在我院治疗的眩晕患者120例(2015年10月22日-2016年10月22日)作为本研究中的观察对象。采用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60例为一组。对照组眩晕患者使用眩晕停口服治疗,观察组眩晕患者采用拟化饮止眩汤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治疗前后的血脂变化[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 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 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LDL-C)]。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1.67%,较对照组更佳,P 0.05;两组患者的血脂各指标水平中,TC为(4.66±0.51)mmol/L、TG为(1.82±0.39)mmol/L、LDL-C为(2.51±0.52)mmol/L,均较对照组更佳,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眩晕症状评分均显著升高(P 0.05),观察组患者各维度评分及总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拟化饮止眩汤治疗眩晕患者的效果更为可观,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3.
陈卓杨  盛安  叶玲  何希敏 《新中医》2020,52(7):61-64
目的:观察强力定眩胶囊联合盐酸倍他司汀氯化钠注射液治疗眩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眩晕症患者9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采用盐酸倍他司汀氯化钠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强力定眩胶囊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眩晕症状评分和眩晕障碍调查量表(DHI)评分、TCD参数、血脂和血液流变学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62%,高于对照组72.34%(P0.05)。治疗后,2组眩晕症状评分和DHI评分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眩晕症状评分和DHI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基底动脉、左椎动脉和右椎动脉脑血流速度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基底动脉、左椎动脉和右椎动脉脑血流速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甘油三酯(TG)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TC、LDL-C和TG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浆黏度和红细胞压积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浆黏度和红细胞压积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力定眩胶囊联合盐酸倍他司汀治疗眩晕症患者疗效良好,可减轻眩晕症状,改善脑血流速度、血脂和血液流变学指标,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止眩宁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止眩宁治疗组)22例、对照组(西比灵治疗组)18例。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6.36%、72.22%。结论:两组比较,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证明止眩宁治疗此病的疗效优于西比灵的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止眩方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研究方法,共观察病例100例,治疗组、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采用口服中成药止眩方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西药盐酸氟桂利嗪和倍他司汀联合治疗,疗程结束后按照疗效判定标准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经过1个疗程治疗后,治疗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痊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应用止眩方治疗组的效果明显优于西药对照组。止眩方能够明显改善后循环缺血引起的眩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加服盐酸氟桂利嗪合益气祛痰止眩汤治疗眩晕症的疗效.方法:将152例眩晕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76例予常规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76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益气祛痰止眩汤(由黄芪、茯苓、泽泻、制半夏、白术、川芎、石菖蒲等组成);两组治疗每日1次,10日为1个疗程,观察2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治愈59例,好转14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6.1%;对照组治愈40例,好转21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80.3%;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加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益气祛痰止眩汤治疗眩晕症具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7.
梅晓明  耿昌  闫政谋 《光明中医》2010,25(4):660-662
目的观察定眩止晕汤治疗眩晕的临床疗效,探索其作用机制,以期寻求治疗眩晕的新思路及有效方药。方法将60例眩晕患者随机分为定眩止晕汤加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组和甲磺酸倍他司汀对照组,治疗时间21天,观察治疗前后主要症状眩晕、其它兼症及TCD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对眩晕、TCD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祛湿化痰为主活血通络为辅的定眩止晕汤对眩晕有较好的疗效,这可能与其改善脑供血有关。  相似文献   

8.
柔肝定眩止鸣汤治疗眩晕耳鸣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柔肝定眩止鸣汤治疗眩晕耳鸣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0例眩晕耳鸣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80例予柔肝定眩止鸣汤治疗,日1剂,水煎服;对照组80例予敏使朗、谷维素、西比灵口服治疗。2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5%,对照组总有效率32.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对其原发病其他伴随症状的改善程度治疗组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柔肝定眩止鸣汤治疗眩晕耳鸣疗效确切,并能改善原发病症状。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止晕颗粒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ertebrobasilar Insufficiency,VBI)所致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VBI眩晕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0例强力定眩片治疗;治疗组30例用止晕颗粒治疗。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4%,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止晕颗粒治疗VBI性眩晕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自拟定眩止晕汤加减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92例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患者按就诊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96例与对照组96例,治疗组采用自拟定眩止晕汤加减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两组分别治疗15d后按照疗效判定标准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8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08%,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自拟定眩止晕汤加减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抑眩汤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PCI)的治疗效果。方法:4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3例,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证候变化,检测用药前后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抑眩汤能有效改善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的证候以及TCD各项指标,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抑眩汤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具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2.
覃秀英  黄颖 《陕西中医》2007,28(10):1299-1300
目的:观察自拟解眩汤配合手法治疗颈性眩晕的效果。方法:治疗组34例口服解眩汤配合手法治疗,静滴川芎嗪针;对照组34例口服尼莫地平片、西比林,静滴川芎嗪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18%,对照组总有效率70.59%。两组疗效有显著差异(P<0.01)。提示:解眩汤配合手法治疗颈性眩晕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我院自拟止眩汤加减治疗眩晕症的疗效,为临床治疗眩晕症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8月~2010年8月收治的眩晕症患者4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西医输液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我院自拟止眩汤治疗,7d为一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经过2个疗程的治疗后,对照组患者中显效5例,有效14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79.17%;观察组患者中显效4例,有效1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1.67%。两组患者.4-有效率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胃部不适2例、皮肤瘙瘁1例,观察组患者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结论与西医输液治疗比较,采用我院自拟止眩汤加减治疗眩晕症,可以获得较满意的治疗效果,且不良反应小,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4.
通脉清眩合剂治疗颈性眩晕6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银生  周艳华 《光明中医》2010,25(11):2016-2016
目的观察通脉清眩合剂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4例颈性眩晕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2例给予颈部牵引、推拿常规治疗,治疗组62例在中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通脉清眩合剂,均连续治疗15天。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8%,对照组总有效率77.4%,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通脉清眩合剂对颈性眩晕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定眩膏神阙穴贴敷治疗后循环缺血眩晕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122例后循环缺血出现眩晕症状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5例,对照组57例。治疗组用定眩膏神阙穴贴敷治疗,对照组口服西比灵治疗。2组均治疗7 d为1个疗程,1个疗程结束后比较其疗效。结果:2组眩晕症状均明显改善,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定眩膏神阙穴贴敷治疗后循环缺血眩晕症有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消眩止晕片治疗颈性眩晕痰瘀内阻证的疗效及对氧化应激和血清内皮素(ET)-1,5-羟色胺(5-HT)和一氧化氮(NO)水平的影响。方法:筛选符合要求就诊的颈性眩晕患者118例为研究对象,参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9例。对照组采用正骨联合针刺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消眩止晕片,5片/次,3次/d。两组患者均进行3周的连续治疗。比较两组患者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ESCV)评分、眩晕障碍量表(DHI)评分、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生活质量及临床疗效。检测两组患者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ET-1,5-HT和NO水平。结果:治疗后,治疗组ESCV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DH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1)。治疗组治疗后患者左椎动脉、右椎动脉及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1)。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8. 25%,高于对照组的83. 93%(P 0. 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SF-36量表各项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1)。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血清SOD,NO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MDA,ET-1和5-HT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1)。结论:在正骨联合针刺治疗的基础上,加服消眩止晕片治疗颈性眩晕疗效显著,调节患者体内氧化应激及血清ET-1,5-HT和NO水平可能与其临床疗效有关。  相似文献   

17.
王希瑞 《新中医》2022,54(1):39-42
目的:观察止眩汤加减治疗脑卒中后眩晕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眩晕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2组均进行基础治疗,对照组外加盐酸倍他司汀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止眩汤加减治疗。比较2组治疗后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眩晕障碍量表(DHI)评分、WOLF运动功能量表(WMFT)评分、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功能独立测量量表(FIM)评分。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70.00%(P<0.0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DHI各项评分及总分均降低(P<0.05),WMFT、BBS、FIM评分均升高(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治疗后DHI各项评分及总分均较低(P<0.05),WMFT、BBS、FIM评分均较高(P<0.05)。结论:止眩汤加减联合盐酸倍他司汀片可有效提高脑卒中后眩晕患者临床疗效,改善其眩晕症状,提高其运动功能、平衡能力及功能独立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萸竹定眩丸对痰浊阻络型眩晕的治疗效果及对外周血FGF-21水平的影响。方法: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10mg,每晚1次;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萸竹定眩丸,每次1丸,每日2次;两组均治疗14天。14天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血脂及外周血中FGF-21水平。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 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 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 0. 05);治疗后两组FGF-21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 0. 01,P 0. 05),且治疗组FGF-21水平比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 0. 05);治疗后,两组的TC、TG、LDL-C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HDL-C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 0. 01),且治疗组的TC水平比对照组下降更显著,HDL-C水平比对照组上升更显著(P 0. 01)。结论:萸竹定眩丸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中医辨证属痰浊阻络型眩晕)具有明确疗效;萸竹定眩丸对改善人体的糖脂代谢水平,降低TC,升高HDL-C疗效明确;萸竹定眩丸在临床应用中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临床应用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自拟疏颈止眩方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颈源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予口服自拟方汤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00%,2组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拟舒颈止眩方治疗颈性眩晕具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20.
林如意  吴林  叶锐 《四川中医》2020,38(7):180-182
目的:观察通络止眩针法联合基础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PCVI)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20例确诊为PCVI志愿受试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针药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氟桂利嗪胶囊及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针药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通络止眩针法,两组疗程均为2周。结果:①针药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患者DHI评分及ADL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改善,但针药组患者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针药组患者的血液流变及LVA、RVA以及BA血流速度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通络止眩针法联合丹参川芎嗪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疗效显著,可有效调节血液流变,增加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