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结核分支杆菌抗原85复合物的研究及应用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全球结核病的疫情依然十分严峻。全世界已有近1/3的人口受到结核分支杆菌的感染,每年新发病例数800~1000万,死亡人数约300万。近年来,由于结核分支杆菌多重耐药菌株及人体免疫缺陷病毒(HIV)双重感染的出现,结核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上升趋势。结核病的卷土重来使得世界各国的医学工作不得不再次重视这一严重  相似文献   

2.
3.
采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 (PCR)方法扩增结核病人外周血单核细胞 (PBMC)结核分支杆菌 (MTB)IS6 110部分序列 ,并将其克隆与测序 ,结合临床资料分析探讨其临床意义。材料与方法 ①对象 :我院 1999年住院的 77例活动性肺结核病人。另以同期住院的非结核病人 (10例肝炎 ,30例肺炎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作对照。②PCR引物 :根据Thierry等[1] 报道的结核分支杆菌IS6 110序列 ,采用Goldkey软件 ,在其保守区设计两对套式引物 ,委托上海生工生物工程公司合成。引物序列为 :TB15′CGTGAGGGCATCGAGGT…  相似文献   

4.
噬菌体在结核分支杆菌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从 1 947年第一个分支杆菌噬菌体被分离到现在 ,陆续发现的分支杆菌噬菌体超过 2 50种。分支杆菌噬菌体是一种DNA病毒 ,因对分支杆菌有特异性而得名。 1 947年 ,Gardner首次分离并命名了分支杆菌噬菌体。之后 ,不同种分支杆菌噬菌体陆续被分离 ,迄今为止 ,从不同来源的标本中分离的分支杆菌噬菌体已超过 2 50种。随着人类对噬菌体结构和功能的不断了解 ,噬菌体作为一种研究工具的功能正逐步被开发 ,一些相关机制正逐步被阐明。分支杆菌噬菌体L5、D2 9的全基因序列已被阐明 ,必将对噬菌体研究领域产生重要影响[1 ] 。分支杆菌噬…  相似文献   

5.
结核分支杆菌致病机制与免疫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结核仍然是目前威胁人类三大感染性疾病之一 ,是仅次于艾滋病的第二大致死性感染性疾病。据世界卫生组织2 0 0 0年度公布资料[1] ,该年度全世界因结核致死人数达 2 2 0万 ,占世界总死亡人数的 4 %。全世界有 2 0亿人感染过结核分支杆菌 ,每年大约有 80 0万新结核病患者产生 ,一个具有传染性的结核病患者每年可导致 10~ 15人感染结核分支杆菌 ,因此 ,结核病对全人类的生命健康威胁仍然十分严峻。随着结核分支杆菌耐药性的日益加重 ,HIV感染流行 ,加强对结核致病机制、免疫与预防的再研究正日益引起世界各国的重视。有关结核分支杆菌致病…  相似文献   

6.
90株非结核分支杆菌耐药情况的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观察分析我院1986 ̄1997年非结核分支杆菌的耐药情况。方法 对90株非结核分支杆菌用传统的方法进行菌种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 非结核分支杆菌对PAS呈高度的耐药性,对SM、INH、RFP、EBM等耐药性也较高,对KM、TH较敏感。堪萨斯分支杆菌对抗结核药物较敏感,鸟,胞内、次要、土地、偶然等分支杆菌对抗经物耐药的较多。另外,非结核分支杆菌除对PAS的低浓度与高浓度的耐药率较一致外,对其它六  相似文献   

7.
结核分支杆菌药物敏感性测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8.
迄今为止,对结核病的病原体快速诊断的方法仍很有限,涂片镜检结核分支杆菌的方法虽简便快速,但阳性率低。细菌培养结果右面靠,但需时3~8周。因此多年来国内外学者一直在寻找快速、敏感、特异、简便的实验室诊断方法^[1,2]。我们应用抗酸染色、细菌培养、荧光染色、PCR、PCR反向探针膜杂交法检测临床标本中的结构分支杆菌,并作比较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噬菌体在结核分支杆菌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评价母牛分枝杆菌菌苗(微卡)在治疗结核性胸膜炎(tuberculous pleurisy TP)中的效果。方法随机将80例TP患者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2组均采用统一抗结核化疗方案2HALZ/6HL2及胸穿抽液,治疗组肌肉注射微卡,每周1次,共3个月,对照组口服强的松68周。观察2组病例胸膜肥厚情况及胸液吸收情况,随访11.5年;观察微卡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胸膜肥厚率5%,对照组22.5%,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平均胸液吸收时间19.3 d,对照组28.3 d,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及对照组随访至1.5年各35例,复发率分别为0和8.6%,2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微卡不良反应:局部硬结1例,低热1例。结论微卡用于治疗TP,能减少胸膜肥厚和黏连,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三种结核抗体诊断试剂盒对肺结核、结核性脑膜炎(结脑)、结核性胸膜炎(胸膜炎)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澳大利亚产ICT-TB卡、TB-DOT和国产快速ELISA试剂盒检测220例肺结核病人血清、56例结脑病人脑液、36例胸膜炎病人胸液与48例非结核肺疾病血清、17例非结脑脑病脑液、18例非结核性胸膜炎胸液、30例健康人血清的结核抗体对比观察。结果 三种体液结核抗体总敏感性ICT-TB卡为50.7%、TB-DOT52.7%、ELSIA58.7%,三者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其特异性分别为97.3%、93.2%、79.7%,无显著性差异(P>0.05),ICT-TB卡对肺结核、结脑、胸膜炎血清结核抗体敏感性依次为57.2%、46.4%、30.6%,TB-DOT60.0%、44.6%、33.3%,ELSIA68.2%、42.9%、38.9%,有显著性差异(P<0.005,P<0.05)。三种试剂盒检测三种体液结核抗体比较,血清敏感性最高(57.2%~68.2%)、脑液次之(51.8%~55.4%),胸液最低(31.6%~50.0%)。结论 抗原纯度较高的TB-DOT和ICT-TB卡特异性较强,但敏感性较低,复合抗原ELISA敏感性稍高,特异性偏低,但三者的临床价值基本相同。检测结核抗体对肺结核诊断价值优于结脑和胸膜炎。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ICT结核病快速免疫色谱测试卡对结核性胸膜炎的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ICT结核病快速免疫色谱测试卡测定了42例结核性胸腔积液和29例恶性胸腔积液中的结核抗体。结果42例结核性胸腔积液中26例结核抗体阳性,恶性胸腔积液中26例结核抗体阳性,恶性胸腔积液中仅1例阳性,该方法的敏感性为61.9%,特异性为96.3%。结论 ICT卡对结核性胸膜炎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骨关节结核病灶中 ,结核菌L型的存在状况。方法 样本均采自骨科住院病人的脓液、肉芽、干酪物等 ,经碱液处理后 ,分别进行直接涂片,并接种在罗氏培养基上、Bactec培养液及结核菌L型培养液中 ,以查找结核杆菌及结核菌L型。结果 在 6 0例中 ,查到结核菌L型 11例(18.3% ),涂片阳性 9例 (15 % ) ,罗氏培养阳性 3例 (5 % ) ,快速培养阳性 12例 (2 0 % )。结论 对骨关节结核病灶进行结核菌培养的同时,加做结核菌L型检查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耐多药肺结核病人痰菌是否存在耐药不均一性。方法 取 1例耐多药肺结核病人痰分离培养物制成的菌悬液 ,用 8 0 μm孔径醋酸纤维膜过滤得到单条结核菌分散存在的菌悬液 ,稀释后接种培养 ,挑取2 4个单菌落 ,再分别传代培养获得 2 4个结核菌的纯种。再采取中国标准绝对浓度法对 2 4个纯种菌株进行药物(INH、RFP、SM、EMB)敏感性试验 ,以敏感株H37Rv为对照。结果 从耐多药肺结核病人的分离株得到的 2 4个纯种结核菌中 ,对INH敏感 1个 ( 4 2 % )、低耐 2 2个 ( 91 6% )、高耐 1个 ( 4 2 % ) ;对RFP敏感 2个 ( 8 3 % )、低耐 2个( 8 3 % )、高耐 2 0个 ( 83 4% ) ;对SM敏感 1个 ( 4 2 % )、低耐 0个 ( 0 % )、高耐 2 3个 ( 95 8% ) ;对EMB全部敏感。结论 耐多药肺结核病人的痰菌对多种抗结核药物均存在耐药不均一性 ,敏感菌与耐药菌、低耐菌与高耐菌混合存在 ,敏感菌为极少数 ,耐药菌占绝大多数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导致结核性脑膜炎(TBM)的致病菌在基因型和耐药表型方面的特征。 方法 利用间隔区寡核苷酸分型法(Spoligotyping)和数目可变串联重复序列 (VNTR)分型法对25株TBM临床分离菌株进行基因分型;采用MGIT(mycobacteria growth indicator tube)960液体和比例法固体药敏试验分别对所选15种药物:异烟肼(INH)、利福平(RFP)、乙胺丁醇(EMB)、吡嗪酰胺(PZA)、链霉素(S)、卡那霉素(Km)、阿米卡星(Am)、卷曲霉素(Cm)、莫西沙星(Mfx)、氧氟沙星(Ofx)、左氧氟沙星(Lfx)、对氨基水杨酸(PAS)、乙硫异烟胺(Eto)、丙硫异烟胺(Pto)、环丝氨酸(Cs)进行药敏实验。 结果Spoligotyping分型法确定了在25株TBM临床分离株中有20株为北京基因型,占80.0%(20/25),2株为T1基因型,另外3株分别为T2型、LAM6型及未知型;VNTR有2株成一簇,基因型一样;25株TBM分离株中耐多药结核性脑膜炎(MDR-TBM)占12.0%(3/25),广泛耐药结核性脑膜炎(XDR-TBM)占4.0%(1/25),耐氟喹诺酮类的菌株占8.0%(2/25),都属于北京基因型;任意耐药的菌株占48.0%(12/25),其中83.3%(10/12)为北京基因型;全敏感者占52.0%(13/25),其中76.9%(10/13)为北京基因型。 结论北京基因型在耐药TBM中所占比例很高,尤其是MDR-TBM,较其他基因型更易引起脑脊液生化的改变;耐氟喹诺酮类的菌株所占比例最少,提示临床上氟喹诺酮类药物对治疗TBM会有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结核性脑膜炎(tuberculous meningitis,TBM)的致病菌在耐药性和基因型方面的相关性.方法 从500例疑似TBM患者脑脊液标本中经MGIT(Mycobacteria growth indicator tube)960培养仪分离培养出25株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对这25株Mtb分别进行间隔区寡核苷酸分型(Spoligotyping)法基因分型、14种抗结核药物的药物敏感性试验、10个耐药基因测序.结果 20株为北京基因型,占80.0%(20/25);耐多药结核性脑膜炎(MDR TBM)有3株(3/25),都属于北京基因型;测序结果显示inhA、embB、gyrB、eis 基因未发生突变,katG、rpoB、gyrA、rrs-KAN、rpsL、gidB基因发生突变.结论 北京基因型在耐药TBM中所占比例高,尤其是MDR-TBM.耐药TBM临床分离株与相关耐药基因突变有关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在结核性胸膜炎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沈阳市胸科医院2012年8月至2013年6月住院的诊断明确的所有胸腔积液患者93例。其中符合《临床诊疗指南结核病分册》对结核性胸膜炎诊断标准的48例患者为结核病组;根据病理学、病原学、疗效等确诊的非结核性胸腔积液45例患者为对照组。用T-SPOT.TB方法检测两组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对结核分枝杆菌早期分泌靶抗原6(ESAT-6)和(或)培养滤液蛋白10(CFP-10)致敏的T淋巴细胞(即斑点形成细胞,SFC)的数量,再对两组患者SFC阳性率进行比较;同时检测两组患者胸腔积液中腺苷脱氨酶(ADA)、血清结核抗体(TB-AB)、胸腔积液结核分枝杆菌培养(Mtb culture)情况,并与T-SPOT.TB检测进行比较。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各组样本“率”的比较采用Pearson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T-SPOT.TB检测在结核病组阳性率为91.67%(44/4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阳性率8.89%(4/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73,P<0.05)。T-SPOT.TB(E/C)的敏感度(91.67%,44/48)高于单用 ESAT-6的敏感度(85.42%,41/48)或单用CFP-10 的敏感度(75.00%,36/4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ESAT-6比较:χ2=0.92,P>0.05;与CFP-10比较:χ2=4.8,P>0.05)。T-SPOT.TB、胸腔积液中ADA检测、血清TB-AB检测、胸腔积液Mtb culture的敏感度分别为91.67%(44/48)、70.83%(34/48)、62.50%(30/48)、14.58%(7/48);特异度分别为91.11%(41/45)、55.56%(25/45)、62.22%(28/45)、100.00%(45/45);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4.62%(88/93)、63.44%(59/93)、62.37%(58/93)、55.91%(52/93);除胸腔积液Mtb culture特异度高于T-SPOT.TB外(χ2=4.18,P<0.05),T-SPOT.TB(E/C)检测敏感度和特异度均高于其他检验方法,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SPOT.TB与ADA比较:敏感度χ2=6.84,P<0.05;特异度χ2=14.55,P<0.05。T-SPOT.TB与TB-AB比较:敏感度χ2=11.56,P<0.05;特异度χ2=10.49,P<0.05。T-SPOT.TB与Mtb culture比较:敏感度χ2=57.27,P<0.05;χ2=4.18,P<0.05)。 结论 T-SPOT.TB在诊断结核性胸膜炎时有较高的敏感度、特异度和诊断准确率,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检测结核杆菌磷酸烯醇型丙酮酸羧激酶(phosphoenolpyruvate carboxykinase,PEPCK)对BALB/c小鼠的免疫保护作用。方法选清洁级BALB/c小鼠60只,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每只小鼠用表达的PEPCK融合蛋白10μg加弗氏不完全佐剂进行腹腔免疫注射,对照组小鼠仅用弗氏不完全佐剂注射。每隔2w免疫1次,共免疫3次。末次免疫2w后,分别取小鼠脾脏、血清,流式细胞仪检测CD4+和CD8+T细胞,MTT法检测淋巴细胞对刺激的应答水平,ELISA检测血清各种细胞因子及抗PEPCK抗体。结果实验组小鼠的脾脏明显大于对照组小鼠的脾脏,且粘连严重,CD4+T细胞增殖明显(73.5±3.69),CD4+/CD8+比值显著升高(5.1±0.98)(P<0.01);且淋巴细胞的应答能力明显强于对照组小鼠;实验组小鼠血清中IFN-γ、IL-12和TNF-α明显高于对照组,血清抗体滴度随免疫次数逐步增高。结论结核杆菌PEPCK能够有效的刺激机体产生细胞免疫反应和体液免疫反应,尤以细胞免疫反应为主,是很好的抗结核候选疫苗分子之一。  相似文献   

20.
230例结核性胸膜炎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总结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特点,并探讨治疗方法。方法 对1996年1月-2000年12月住院并资料完整的230例结核性胸膜炎采用回顾性分析。结果 230例中青年占大多数(占86.1%)且大多数具有典型结核中毒症状。230例患者在积极抗结核治疗的同时给予尽早胸穿抽液,治愈88例(占38.3%),胸膜增厚97例(占42.2%),包裹45例(占19.5%),其预后与治疗的早晚密切相关。结论 掌握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特点,综合分析,早期诊断,合理治疗,可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