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白细胞介素 (IL- 6)是分子量为 26Ku的糖蛋白,由 212个氨基酸组成,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细胞因子 [1]。 IL- 6可刺激 T淋巴细胞增殖分化,并是促使 B细胞分化为浆细胞的主要细胞因子。 IL- 6引起肝脏多种急性期反应蛋白的合成,所以血浆 IL- 6水平与 C反应蛋白、血浆淀粉酶、纤维蛋白原等多种急性期反应蛋白相关 [2]。近年来, IL- 6等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及其与缺血性脑损伤的关系被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关注。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脑梗死 (CI)急性期组共 34例,均为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病人,男 24例,女 10例,年龄 (60.21…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探讨白介素 6 (IL 6 )和白介素 8(IL 8)在腹膜透析 (PD)患者透出液中变化的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测定 35例PD患者透出液IL 6和IL 8水平。结果 PD患者腹膜炎发作期透出液IL 6 [(6 0 .8± 11.8) pg/ml]和IL 8[(5 1.8± 2 .1) pg/ml]均明显高于透析稳定期 [(7.0± 5 .3) pg/ml和 (10 .8±4 .9) pg/ml],P <0 .0 0 1。透析 >3年组透出液IL 6 [(2 0 .5± 4 .3)pg/ml]和IL 8[(2 0 .8± 6 .8) pg/ml]明显高于透析 <1年组 [(7.9± 6 .1) pg/ml和 (12 .8± 5 .7) pg/ml],P <0 .0 1。 结论 PD患者透出液IL 6和IL 8可能参与腹膜损伤的发病机制 ,其增高提示可能有腹膜炎发作  相似文献   

4.
白细胞介素 -6(IL-6)是一种多细胞来源并具有复杂生物学功能的细胞因子。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是组织淀粉样A蛋白的前体 ,在恶性肿瘤、感染等疾病可检测到SAA ,作为急性期反应物近年在临床上用于监测急性期反应。我们采用ELISA法检测30例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血清IL -6、SAA水平 ,以探讨其测定意义及相互存在联系。对象与方法1、一般资料选择入院初、未使用抗生素且符合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1]的患者30例 ,男21例 ,女9例 ,年龄19~72岁 ,平均 (43.1±16.2)岁。正常对照组30例 ,男19例 ,女1…  相似文献   

5.
目的:脑梗死的不同时期,监测血清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的变化,并分析与之相关的因素。方法: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神经内科2002-07/2003-02收治脑梗死患者28例,发病24h内入院,在脑梗死发病的不同时期测定血清IL-6水平并与对照组21例比较,检验该因子与不同因素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根据非参数统计结果,脑梗死组急性期IL-6水平比对照组明显升高(P&;lt;0.05),亚急性期及恢复期水平与对照组无差异,不同梗死体积组之间无差异。脑梗死急性期IL-6水平与神经功能评分、白细胞计数有相关性(r=0.43425,0.6173,P&;lt;0.05),与梗死体积、梗死部位、血小板计数、纤维蛋白原含量无相关性(r=0.2587,0.1225,0.18353,-0.0279,P&;gt;0.05)。结论: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清IL-6水平明显升高.与神经功能评分、白细胞计数相关。  相似文献   

6.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arthritisRA)是一种病因未明的结缔组织炎症性疾病。目前普遍认为其发病机理与免疫调节功能系乱有关。白细胞介素6(IL-6)是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的一种细胞因子,是细胞因子网络中的重要成员。在RA时IL-6产生水平如何?在其发病中可能有什么作用?对此,我们测定了28例RA患者血清中的IL-6活性,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标本来源28例RA患者均为西安市第五人民医院类风湿科住院病人,男7例,女对例,年龄21~73岁,其中早期病人17例、中期3例、晚期8例。正常对照用人为学生及健康献血员。受检…  相似文献   

7.
血清白介素-6水平与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评价白介素 6 (IL 6 )预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  118例接受了冠状动脉造影或有心肌梗死史的BrauwaldⅢB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纳入本研究。检测入选者血清IL 6、C 反应蛋白 (CRP) ,并对其进行了 6个月的随访 ,按随访期间有无主要心脏事件发生分成两组 :Ⅰ组 :发生心脏事件 (n =6 8) ;Ⅱ组 :未发生心脏事件 (n =5 0 )。结果 IL 6 :Ⅰ组 (8.6 8± 4 .6 1)ng/L ,Ⅱ组 (4.5 9± 1.71)ng/L ;CRP :Ⅰ组 (8.6 9± 3.73)mg/L ,Ⅱ组(3.34± 2 .0 8)mg/L ;Ⅰ组患者血清IL 6、CRP均显著高于Ⅱ组患者 ,两者比较差别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 <0 .0 0 0 1)。血清IL 6含量与CRP含量有显著正相关性 (r=0 .394 ,P <0 .0 0 0 1)。结论 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清IL 6浓度增高时 ,可以预测其长期的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格雷夫斯病(Graves病,简称GD)时外周血IL-1β和IL-6的变化及其相关关系。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Graves病患外周血IL-1β及IL-6的水平。结果 GD组血清IL-1β及IL-6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显增多(P<0.01),IL-1β与IL-6呈显正相关关系。结论 IL-1β和IL-6在Graves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内皮素 (ET)和白细胞介素 6(IL 6)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放免法检测 5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ET 1和IL 6水平 ,并与 2 0例健康人进行对照。结果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清ET 1和IL 6水平明显高于恢复期 (P <0 .0 1 )。恢复期血清ET 1仍高 ,而IL 6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急性期血清ET 1和IL 6升高的程度与梗死灶大小密切相关。结论脑梗死患者血清ET 1和IL 6变化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病理生理过程密切相关 ;脑缺血、缺氧、脑组织损伤及应激反应可能是脑梗死急性期血清ET 1和IL 6升高的重要机制及原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IL-3、IL-6、IL-8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IL)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45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血清IL-3、IL-6、IL-8水平。结果 AIL初诊患者血清IL-3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血清IL-6、IL-8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P<0.001),经治疗AIL CR期患者IL-3、IL-6、IL-8水平恢复正常;AIL NR组与初诊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检测IL-3、IL-6、IL-8水平的变化有助于判断AIL患者病情的变化,并可作为监测治疗反应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血清IL 6、IL 8、IL 10水平与肝硬化伴骨质疏松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ELISA分别测定肝硬化伴骨质疏松患者经氧化苦参碱治疗前后的IL 6、IL 8、IL 10水平。结果 肝硬化伴骨质疏松病人的IL 6、IL 8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IL 10水平则较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氧化苦参碱治疗一个疗程后肝功能减退组IL 6、IL 8水平较治疗前有显著降低 ,IL 10水平升高 ,但差异无显著性 ;一个疗程后肝功能恢复组的IL 6、IL 8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 ,IL 10水平则显著升高。结论 IL 6、IL 8、IL 10与肝硬化伴骨质疏松患者预后有关 ,其水平可作为判断肝硬化伴骨质疏松患者预后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 的变化,进而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放免法检测40 例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清IL-6 水平,并与20 例健康人作对照。结果 脑梗塞患者急性期血清IL- 6 水平明显高于恢复期(P<0-01) 。恢复期血清IL-6 稍高于正常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0-05) 。急性期血清IL- 6 升高的程度与梗塞灶大小密切相关。结论 脑梗塞急性期血清IL-6 升高,恢复期已降至基本正常。脑缺血、缺氧及脑组织损伤引起的急性应激反应可能是脑梗塞急性期血清IL-6 升高的重要机制。IL-6 升高对缺血神经元可能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急性脑出血患者脑脊液IL—6和CRP的不同变化与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急性脑出血(ACH)后脑脊液〈CSF〉中IL-6和CRP的变化与急性脑血管损伤程度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和透射免疫比浊法分别测定20例对照组、15例脑出血患者CSF中IL-6和CRP含量,并分析IL-6和CRP的相关性.结果对照组、脑出血IL-6含量分别为23.33±10.73、427.03±596.31pg/ml;CRP含量分别为1.46±0.47、1.39±0.58ng/ml;脑出血患者IL-6明显高于对照组(Z=4.90,P<0.01),而CRP无明显变化(t=0.63,P>0.05);脑室出血者IL-6(n=7,839.13±612.33pg/ml)较无脑室出血者(n=8,212.85±201.82pg/ml)显著增高(Z=3.24,P<0.01).结论脑出血急性期CSF中IL-6显著升高,应是脑组织局部合成和分泌所致,并与脑损伤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4.
一期和二期梅毒患者血清IL—2、IL—4含量的测定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梅毒在临床上表现出活动期与静止期交替出现的复杂过程 ,患者的免疫应答亦发生复杂的变化。本研究通过对一期和二期梅毒患者血清IL 2、IL 4含量的测定 ,探讨梅毒患者病程中免疫应答的变化。一、材料和方法取病情活动的梅毒患者血清 4 0份 ,以梅毒的临床表现为分期依据 ,其中一期 2 2份 ,二期 17份。采用ELISA(由意大利SORINDIAGNOSTICSs、r、i公司生产 )抗TP特异性抗体确诊。采用双抗体夹心ABC ELISA法分别测定梅毒患者血清IL 2、IL 4的含量 (试剂盒购于上海森雄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统计学分析…  相似文献   

15.
目的:检测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在颅脑损伤后急性期脑脊液中的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放放免法及酶联免疫法分别测定颅脑损伤后急性期脑脊液中TNF-α和IL-6的浓度,并行健康对照。结果:颅脑损伤后IL-6及TNF-α脑脊液中浓度第1天便增高,第3天达到高峰,第7天开始下降,结论TNF-α和IL-6参与了颅脑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动态观察提示IL-6可能和颅脑损伤病情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脑梗死患者发病后血清白细胞介素 6 (IL 6 )和转化生长因子 β1(TGB β1)的变化特点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法对 31例脑梗死患者血清IL 6和TGF β1进行动态检测。结果 脑梗死患者血清IL 6在发病后第 1天升至最高 [(4 8.4± 10 .4)ng/L],随后逐渐下降 ,第 3天和第7天分别下降至 (38.2± 9.6 )ng/L和 (31.4± 6 .8)ng/L ,第 7天仍显著高于对照组 [(2 3.7± 5 .9)ng/L ,P <0 .0 1]。轻、中、重三型脑梗死组间在同一时间段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在不同大小梗死灶间除发病后第 1天组间差异有显著性外 (F =4.13,P <0 .0 5 ) ,其它时间段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其峰值与病情轻重无关 (rs=0 .186 ,P >0 .0 5 ) ,而其与梗死灶大小呈正相关 (rs=0 .5 0 8,P <0 .0 1) ;脑梗死患者血清TGF β1在发病后第 1天为最低 ,随后渐升 ,至第 7天接近对照组 [(4 2 .1± 8.2 ) μg/L],其变化与病情轻重或梗死灶大小无显著相关 (P>0 .0 5 )。结论 结果提示 :IL 6和TGF β1可能都参与了脑梗死的免疫 炎症反应 ;动态检测IL 6和TGF β1有助于脑梗死的病情监测和治疗  相似文献   

17.
郝清华  石义英 《现代康复》2000,4(12):1863-1863
目的:观察自由光量子疗法(UBIO)治疗脑梗死时血清白细胞介素-12(IL-12)的变化,探讨UBIO治疗脑梗死的作用机制。方法:UBIO组36例急性梗死患接受药物治疗和UBIO治疗,对照组32例急性脑梗死患单用药物治疗,分别测定治疗前、疗程后1d的血清IL-12含量。结果:UBIL组治疗后血清IL-12水平明显下降,两组比较差异有显性(P〈0.05),结论:UBIO疗法能显降低脑梗死患血清IL-12水平,具有抗炎作用,是其治疗脑梗死的作用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8.
19.
杨宏  郑晓立 《现代康复》2001,5(3):81-81
目的 观察脑梗死患急性期血清中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的含量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血清ICAM-1的含量。结果 脑梗死组及危险因素组血清中ICADM-1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血清可溶性ICAM-1水平的升高与脑卒中危险因素的存在有关,反映血管内皮存在炎症性活化,脑梗死伴发炎症反应,炎症反诮参与脑缺血性损伤。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