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我们经常谈“民以食为天”这句口头禅,可见饮食在中国人心目中之分量。我们的食文化历史悠久,从用火熟食开始,至少也有180万年,经常用火也有几十万年了,但把饭食明确提高到文化高度来认识的第一人,当属孙中山先生。  相似文献   

2.
第三节研究的是烹饪技术。包括中国饮食文化圈的研究:东北食文化圈、东南圈、西南圈、京津圈、中北圈、西北圈、黄河中游圈、黄河下游圈、青藏高原圈、长江下游圈、长江中游圈、素食文化圈等。地方菜系研究:川鲁苏粤浙闽湘鄂徽豫等。社群菜系研究:宫廷、官府、地方、家常、清真  相似文献   

3.
近来,笔者应邀在不少地方举办讲座,听者踊跃,并提出不少问题,足见人们对食文化之关心。 笔者在拙文《食文化是个大文化圈》中曾议到:“中国食文化不仅是就吃论吃,而且是在于它的最高的哲学文化层次。同时,食文化又是横跨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和精神科学三大门类的大学科。”  相似文献   

4.
当我们在日常进餐中吃着美味的包子、饺子、面条作为正餐或者在旅游消闲中品尝汤元、蒸食等小吃的时候,很多人会认为那是种很普通而习以为常的事,很少有人能体味出那是一种独特的食文化,也很少有人能想到蒸煮食文化是我们先人的一大发明,是对人类的文明作出的一大贡献。倒是有位老外即英国的科学史权威李约瑟为我们说了句公道话,他认为西方的许多科学发明,只是为中国人的发现作了注释,他以此来“使人们想起过去不幸被人忽视和不被承认的许多东西。”其中引用的,就有中国的蒸法。  相似文献   

5.
四、民族文化的交流促进了蒸煮食文化的发展,也催生了主副食合一食品一般而言,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饮食习俗,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受到了不可见文化的制约与整合所形成的这种民族特点比起其它民族特点来,保持的时间还要长久些。但是任何事物都是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  相似文献   

6.
糖是日常生活中的重要食品,也是人们生活中表示甜蜜、喜庆的符号.结婚喜庆最普遍的表达方式是向亲友们发放"喜糖".  相似文献   

7.
目的:识别健康中国行动成功推进的关键要素和路径组合,为提升我国居民健康水平、持续深入推进健康中国行动提供理论指导。方法:根据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办公室公示的50个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地区典型经验案例,运用清晰集定性比较分析(csQCA)与个案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探究健康中国行动推进的结构要素及实现路径。结果:通过对所在区域、推动主体、政策保障、多元合作、人才支撑、平台支持、指标建构、市场培育、考核评价等结构要素进行必要性检验,发现多元合作和指标建构为核心条件,通过组态分析得到“区域+人才协同主导型”“实施过程主导型”“统筹兼顾发展型”以及“区域+平台协同主导型”四条健康中国行动成功推进的有效路径。结论:挖掘区域资源要素,实施健康中国行动差异化推动策略,明确以改善人民群众健康为根本目标,多渠道、多主体推动健康中国行动,加速从依靠卫生健康系统向社会整体联动转变是成功推动健康中国行动的有效举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