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总结近年来火针疗法的机制及其治疗丹毒的研究进展。方法对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数据库进行检索(1994-),以"火针""机制"及"丹毒"为关键词,对搜索到的火针疗法的机制研究报道及火针治疗丹毒的研究报道进行汇总分析。结果对火针疗法机制的认识逐渐完善,火针治疗下肢丹毒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结论火针治疗丹毒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火针是用特制的粗针烧红后剌入腧穴或患部的治疗方法。火针的应用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内经》中就有记载。传统医学认为火针具有祛寒祛湿、消瘀散结、温经通络等功能。我们运用火针治疗因热毒、寒湿、痰瘀等所致之疾,均获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3.
传统火针发源于《黄帝内经》,经后世医家传承与发展,演变出现代各型火针针具,而火针针具的改良与创新直接推动了各时期火针疗法的发展。笔者从传统和当代两个视角,总结了火针疗法的发展概况,对传统火针和当代火针针具的特性与用途、火针疗法的临床应用及发展前景等方面作出分析,为临床辨证使用火针疗法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4.
火针疗法是指将特制的针具用火烧红后,快速灼刺人体一定的腧穴或部位,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火针疗法源远流长,第一次明确记载火针疗法的医籍为<黄帝内经>,其中称火针为燔针、焠针,称火针疗法为埠刺.如<灵枢·官针>有云:"九日焠刺,焠刺者,刺燔针则取痹也."[1]唐代孙思邈在其<备急千金要方·用针略例第五>中正式提出了"火针"这一名称[2].火针疗法延续至今,广泛运用于临床各科,近年来,对于火针在皮肤科的应用研究甚多,并取得了显著的疗效.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皮肤病的火针治疗.  相似文献   

5.
中国火针发展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火针的发展分为古代史和现代史两个阶段,从火针的针具、刺法、适应症、禁忌症及火针治疗机理等方面在各个时期的发展做简单的论述。  相似文献   

6.
火针考     
火针是用一种特制的粗针,用火烧红后迅速刺入到人体的穴位或患处,以达到治病的一种方法,它仍属针灸学范畴。此法古人应用较多,而今应用较少,但古代有关火针的理论,对现代临床实践仍有一定指导意义,值得我们研究,并加以发扬。本文就历代对火针的论述作一浅析。一、火针的名称火针的名称,古代医籍中最先提及者,当推《内经》,如《灵枢·官针》篇说:“焠制者,制燔针,则取痹也”。这里是叫燔针,而在《素问·调经论》中又称焠针,如说:“病在骨、焠针药熨”。燔和焠有何不同?查《中国医学大辞典》解释为“燔针,烧针而刺之,即火针也”。焠,火灼也”。可见,无论燔针也好,焠针也罢,皆指用火  相似文献   

7.
火针是用火烧红的针尖迅速刺入机体,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火针疗法古称"焠刺"、"烧针",《灵枢·寿妖刚柔》云:"刺布衣者,以火焠之."《灵枢·官针》云:"焠刺者,刺燔针则取痹也."张仲景《伤寒论》有"烧针令其汗","表里俱虚,阴阳气并竭,无阳则阴独,复加烧针……"等记载,到唐代孙思邈《千金要方》正式定名为"火针".明代杨继洲的《针灸大成》记述最详:"频以麻油蘸其针,针上烧令通红,用方有功.若不红,不能去病,反损于人."明代高武《针灸聚英》曰:"人身诸处皆可行针,面上忌之.凡季夏,大经血盛皆下流两脚,切忌妄行火针于两脚两足……火针者,宜破痈毒发背,溃脓在内,外皮无头者,但按肿软不坚者以溃脓."说明火针在明代已广泛用于临床,但在解放前夕,却濒临消亡.20世纪60年代,经过诸多针灸名家的探索,才逐步丰富了火针病机学说,规范了火针操作方法,扩大了火针适应症,总结了火针注意事项和禁忌症等.火针有机结合了针刺与艾灸疗法,见效快,适应症广,疗效显著,现将火针疗法的临床应用现状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贺氏火针疗法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陈冰  李丽娜 《中国针灸》1998,18(4):231-232
贺氏火针具有操作简便、适应症广、疗效迅速等特点。笔者在临床中运用贺氏火针治疗各科疾病近百种 ,取得了满意疗效 ,尤其在治疗疑难杂症中 ,发挥了巨大作用。通过大量实践 ,认为选择合适的针具、掌握用针的技巧、辨病准确是达到治疗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推广毫火针这种新的火针代替针具.方法:选取常规三头火针、粗火针、中粗火针、细火针,单支毫针及3支毫针,记录20名医务人员临床烧针的时间,并归纳毫火针和常规火针的优势特点.结果:单支和3支毫针的烧针时间明显快于4种常规火针(均P<0.01).结论:毫火针在制作工艺、材料、烧针时间等方面优于常规火针,可替代常规火针作为火针点刺针具.  相似文献   

10.
《陕西中医》2016,(9):1267-1269
目的:探讨火针外治法。方法:通过对近年来相关文献的检索,对火针外治法治疗痤疮有效的方法进行归类总结。结论:火针临床疗效确切,火针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规范和统一火针规格、火针操作标准和治疗标准,有待今后进行多中心和循证医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火针疗法对皮肤病瘙痒止痒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在笔者医院就诊的皮肤病并伴有瘙痒症状的患者96例,给予火针疗法。结果:采用火针疗法止痒效果率达到83%。结论:火针疗法对皮肤病瘙痒止痒的机理目前尚不明确,可能与精神因子、大脑皮层第二兴奋灶等多种因素有关,为临床及民间经验,火针疗法对皮肤病瘙痒症确有止痒效果,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2.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火针疗法在痤疮、带状疱疹、扁平疣、鸡眼等皮肤病临床中应用;阐述了火针治疗法的机理,并针对目前火针治疗存在的相关问题初步提出了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3.
摘要:带状疱疹是皮肤科常见的疾病之一,近年其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并且也给患者及其家属带来了诸多生理与心理负担。本文通过查阅近年来相关文献发现火针疗法辅助治疗带状疱疹在临床上应用较多,手法多种多样,例如单纯火针疗法、火针联合药罐、火针联合外用药物、火针联合中药内服及火针联合其他疗法等方法,而且经过反复的临床验证应用,疗效显著。故本文将围绕上述治疗方法进行综述,旨在为日后火针治疗带状疱疹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冀来喜教授擅长使用"新九针"优势技术组合治疗临床常见疾病,介绍冀教授使用该技术组合治疗急慢性胃痛的临床经验。根据患者病情的缓急,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急性胃痛用火针速刺至阳穴、毫针"胃病方"配合四弯放血;慢性胃痛采用埋线疗法加火针、毫针及特定电磁波谱治疗。多种针具联合使用,可弥补一般治疗方法刺激时间短、疗效不持久、疾病愈后不易巩固的缺点,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有较好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痤疮是临床常见皮肤疾病,其中结节囊肿性痤疮与普通型痤疮相比具有病程较长、易复发的特点,严重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质量。火针在皮肤疾病的治疗中应用广泛。整理近年来火针治疗结节囊肿性痤疮的相关文献,分别从单纯火针治疗、火针与其他中医药疗法结合等方面进行归纳分析,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6.
王秋英 《光明中医》2016,(23):3404-3405
火针疗法具有两千多年的悠久历史。"火针"一词始见于唐代医家孙思邈著的《千金要方》。在此之前,《黄帝内经》中称火针为"焠针""燔针"。《伤寒论》称之为"烧针"。在此之后,《针灸资生经》称之为"白针",蜀地人称之为"煨针"。自明代以来,《针灸大成》《针灸聚英》《针灸集成》等均称之为"火针"。现火针已广泛应用于皮肤科及美容领域。对顽固性痤疮、带状疱疹及后遗神经痛、扁平疣、神经性皮炎、白癜风等疾病效果明显,能迅速消除病灶,促进皮损愈合。  相似文献   

17.
从历代针灸相关文献总结阐述火针疗法的发展源流,即火针疗法的萌芽阶段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及以前;其发展阶段,至汉代已广泛应用;成熟阶段为金元时期,并明确了针具、操作及适应证和禁忌证.同时阐述了火针疗法的现代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18.
囊肿型痤疮是重度痤疮,治疗上有很大的困难,严重影响患者的容貌及心理健康。火针治疗囊肿型痤疮有一定的优势,火针疗法联合其他疗法治疗囊肿型痤疮近年来很受关注。作者对近年来火针疗法治疗囊肿型痤疮的相关文献报道进行综述,内容包括单纯火针治疗、火针联合中药治疗、火针联合西药治疗、火针联合其他针灸治疗、火针联合现代医学其他技术治疗,为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火针、新医正骨综合疗法与针灸加静点川芎嗪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差别. 方法: 将12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60例给予"火针正骨"进行治疗;对照组60例给予针灸加川芎嗪静点进行治疗.两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定和经颅彩色多普勒(TCD)检查. 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有效率为76.7%,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两组TCD检测的血流速度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P<0.05,P<0.01). 结论: 火针正骨法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20.
火针治疗胎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卫红  贺普仁 《中国针灸》1996,16(11):27-27
火针治疗胎记李卫红指导:贺普仁(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北京100700)贺普仁老师从医50余年。精于针灸,兼用中药,并尤以火计著称。以下就火针治疗胎记的方法做有关介绍。1治疗方法针具:1寸或1.5寸普通火针或多头火针。方法:凡是布有胎记的部位均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