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血糖时红细胞聚集与急性脑梗塞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7,自引:1,他引:46  
目的探讨高血糖时红细胞(RBC)聚集在急性脑梗塞(CI)发病中的作用。方法87例急性CI患者依有无糖尿病(DM)及空腹血糖水平分组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DM组EET显著延长,与高血糖反应组均有ESR及其方程K值显著增高;正常血糖组以全血低切粘度、聚集指数增高为著。结论高血糖时CI患者红细胞聚集增强,糖尿病伴发CI患者尤著。RBC聚集性增强可能是DM伴发腔隙性梗塞的原因之一,对高血糖时CI面积增大及脑水肿的加重有影响。  相似文献   

2.
对经头颅CTS或MRI确诊的48例脑梗塞(腔隙性脑梗塞30例,度层梗塞18例),30例脑出血及30例对照,分三组测定其红细胞变性之变形指数(DI),并作统计学处理,结果脑梗塞组与对照组、脑出血组与对照组均有极显著差异(P<0.001),而腔隙性与皮层脑梗塞组之间无差异(P>0.2)。揭示急性脑卒中后,患者红细胞变形能力均明显降低,DI虽不能鉴别脑血管病的性质,但临床治疗应提高和改善患者红细胞变形能力,且可考虑作为判断疗效和预后的客观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术前禁饮后开始静脉匀速补液对烟雾病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7例拟行间接颅内外血管重建术的烟雾病患者,于入院第二天取空腹血液行血液流变学检查为对照组,并在拟行手术前一天晚上开始禁饮、禁食后予以静脉匀速补液至入手术室前并再次采血行血液流变学检查为实验组;对比两组之间的全血低切粘度、全血中切粘度、全血高切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结果对照组的血液粘度指标中的全血低切粘度、红细胞压积及红细胞变形指标中的红细胞聚集指数均高于实验组,而对照组红细胞变形指标中的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低于实验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术前禁饮后开始静脉匀速补液能够降低烟雾病患者血液粘度并提高红细胞的变形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术前禁饮后开始静脉匀速补液对烟雾病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选取27例拟行间接颅内外血管重建术的烟雾病患者,于入院第二天取空腹血液行血液流变学检查为对照组,并在拟行手术前一天晚上开始禁饮、禁食后予以静脉匀速补液至入手术室前并再次采血行血液流变学检查为实验组;对比两组之间的全血低切粘度、全血中切粘度、全血高切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结果 对照组的血液粘度指标中的全血低切粘度、红细胞压积及红细胞变形指标中的红细胞聚集指数均高于实验组,而对照组红细胞变形指标中的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低于实验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术前禁饮后开始静脉匀速补液能够降低烟雾病患者血液粘度并提高红细胞的变形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阿司匹林辅助脑心通治疗腔隙脑梗死的临床疗效,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门诊采用阿司匹林辅助脑心通治疗110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2组总有效率、血栓素、血胆固醇、甘油三酯、血小板聚集指数、全血黏度、红细胞比积、血浆比黏度。结果治疗组血栓素、血胆固醇、血甘油三酯、血小板聚集指数、全血黏度、红细胞比积、血浆比黏度恢复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司匹林和脑心通联用具有扩血管、防止脑部血栓形成、改善脑部微循环等作用,治疗腔隙性脑梗死的效果明显优于单用阿司匹林。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及其抑制剂-1(PAI-1)水平的动态变化及其与梗死面积的关系.方法 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其中大面积脑梗死22例、小面积脑梗死36例、腔隙性脑梗死42例,采用发色底物显色法检测脑梗死患者病后24 h、2 d、14 d、21 d的血浆t-PA、PAI-1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并比较不同面积脑梗死患者血桨t-PA、PAI-1水平.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急性脑梗死患者病后24 h、2 d、14 d血浆t-PA水平显著降低,血浆PAI-1水平明显升高(均P<0.01);病后21 d两者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大面积脑梗死患者t-PA水平明显低于小面积和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小面积脑梗死患者又明显低于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均P<0.01);不同面积脑梗死组之间PAI-1水平未见明显差异(均P>0.05).结论 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浆t-PA水平降低及PAI水平升高;脑梗死面积越大的患者血浆t-PA水平降低程度越明显,而血浆PAI-1水平与梗死面积无关.  相似文献   

7.
腔隙梗塞患者的临床特征与CT两者的关系已有大量的病例组报道,对于腔隙梗塞的诊断,EEG不再被认为是必须的,因为全部报告为正常或表现为非特异性所见,而未注意到那些细微不对称α和μ节律及用计算机分析较小的缺血损害患者的轻微EEG异常。本文研究年龄在39~85岁的三组病人,每组12例。第一组平均年龄67岁,是近期临床腔隙梗塞综合征患者。7例患者系单纯运动性轻偏瘫,3例感觉运动性卒中及2例共济失调性轻偏瘫(同侧锥体束和小脑体征)。这些病人未显示皮层机能障碍,视野缺损及临床脑干体征。此12例的CT显示内囊、基底节和放射冠相应的腔隙梗塞。第二组,平均年龄67岁,有皮层梗塞的近期临床和放射线特征的病人。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后凝血功能和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变以及亚低温治疗的影响。方法对47例DAI患者伤后凝血功能和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行分析,并将其分为亚低温治疗组22例和常温治疗组25例,同时设正常对照组40例。结果DAI患者伤后血小板计数、纤维蛋白原含量、血浆D-二聚体含量、血浆粘度、全血高切还原粘度和红细胞刚性指数均显著升高;常温治疗组血小板计数和血浆D-二聚体含量仍持续增高,纤维蛋白原含量则明显下降,血液流变学指标也均有不同程度升高;亚低温治疗组则使血小板计数、纤维蛋白原含量、血浆粘度及红细胞刚性指数接近于正常对照组水平,D-二聚体含量也明显降低。未见亚低温对预后的显著影响。结论DAI患者伤后即表现为高凝血状态,血液粘滞性升高,随后表现为纤溶亢进。亚低温治疗对伤后的凝血与纤溶系统以及血液流变性具有明显的调节和改善作用,但对患者预后未见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9.
首发精神分裂症血液流变学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为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病人的血液流变学特征。方法 选取 6 1例首发精神分裂症病人于治疗前后进行血液流变学检查 ,根据阳性症状量表 (SAPS)和阴性症状量表 (SANS)评分分为Ⅰ型与Ⅱ型 ,并与 5 3名正常健康人作对照。结果 Ⅰ型精神分裂症的全血粘度、低切全血还原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比Ⅱ型明显增高 (P <0 .0 0 1) ;晚发组的全血还原粘度和红细胞刚性指数较早发组有非常明显的差异 (P <0 .0 5 ) ;长病程组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比短病程组明显增高 (P <0 .0 0 1) ,红细胞刚性指数和红细胞变形指数则比短病程组明显降低 (P <0 .0 0 1)。结论 血液高粘滞现象作为精神分裂症的生物学指标 ,对其诊断分型、治疗及转归等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脑白质疏松患者血浆生长抑素含量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老年人脑白质疏松(LA)与血浆生长抑素(SS)含量之间的关系,本研究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了13例LA有痴呆,26例无痴呆,26例腔隙梗塞患者和20名健康人血浆SS含量,结果显示:LA患者血浆SS含量较腔隙梗塞组和健康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虽然腔隙梗塞组较健康对照组也下降,但两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提示腔隙梗塞患者LA,不管是否存在痴呆,其中枢SS系统功能低下。  相似文献   

11.
刘娟 《四川精神卫生》2004,17(3):141-143
目的 探讨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服用抗精神病药物的治疗过程中血液流变学的变异特征。方法 对 10 8例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分别于治疗前 ,治疗第 4、8及 12周进行血液流变学测定。检测指标包括 :全血比低切粘度、全血比高切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沉降度 ,然后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上述所测项目在治疗第 4、8及 12周与治疗前相比 ,均呈升高趋势 ,尤其是在治疗第 4、8周明显升高 (P <0 0 1)。联合用药组在治疗第4、8及 12周时其全血比低切粘度、全血比高切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均高于同期单一用药值 ,差异有显著性(P <0 0 1) ;而血沉的变化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服用抗精神病药物的治疗期间 ,随着药物的增量有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作者认为 ,临床应严格遵守用药原则 ,尽可能单一用药  相似文献   

12.
腔隙性脑梗塞患者脑内微出血的发生、分布及其意义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 探讨脑内微出血在腔隙性梗塞病人中的发生率及在脑内各区域的分布情况,以及与其他微小血管病变包括脑白质改变和腔隙性梗塞之间的关系。方法 连续入选腔隙性脑梗塞病人82例。记录一般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及神经精神功能评分包括入院时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评分(NIHSS)和发病三个月时的Barthel生活指数(BI)和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所有病人均进行头颅MR检查观察脑内微出血的数目及部位,脑白质改变的程度和腔隙性脑梗塞的数目及部位。数据处理均采用SPSS软件进行。结果 22例患者(27%)存在脑内微出血,数目由1~42个,分布于脑内不同部位包括皮层-皮层下、丘脑基底节区、小脑和脑干。微出血的数目与腔隙性梗塞的数目以及脑白质改变的程度显著相关(r=0.297,0.552;P=0.007,<0.001)。3个月时微出血组病人的MMSE和BI有低于无微出血组病人的趋势(22.56 vs 24.53,16.71 vs 19.11),但无统计学差异(P=0.162,0.052)。结论 脑内微出血在腔隙性脑梗塞中发生率较高,且与脑白质改变的严重程度以及腔隙性梗塞的数目相关。提示脑内微出血是另外一种微小血管病损的标志,可能代表着更为严重的小血管壁的损害,更为直接地提示出血倾向,在腔隙性脑梗塞的治疗及预防过程中应予以相应的重视。  相似文献   

13.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与腔隙性脑梗死及认知功能关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与腔隙性脑梗死的关系以及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112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及50名健康对照者,检测血浆Hcy水平以及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评分。结果:①Hcy水平腔隙性脑梗死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②Logistic回归证实Hcy水平升高是腔隙性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OR为1.212;③Hcy水平与MMSE分值呈负相关(r=-0.552,P<0.001);④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得出腔隙性脑梗死患者MMSE分数=45.771-7.314×logHcy-0.171×年龄。结论:血浆Hcy水平升高是腔隙性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对认知功能有独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以脑血栓和脑动脉硬化病人86例及家兔等观察复方路通(复方羟乙基芦丁)片的实验性抗血栓作用,发现此药能抑制实验性血栓形成,降低血液粘度、血球压积及纤维蛋白原含量,缩短红细胞和血小板电泳时间,抑制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和增强纤维蛋白溶解活性,以及增加血流量。认为这些就是此药治疗梗塞性脑血管病的机理。  相似文献   

15.
银杏达莫注射液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银杏达莫注射液与盐酸川芎嗪注射液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8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35例,治疗组给予20ml银杏达莫注射液,对照组给予300mg盐酸川芎嗪注射液,两药分别加入0.9%的氯化钠注射液500ml和5%的葡萄糖注射液500ml中静滴,qd,连续15d.检测治疗前及治疗15d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 治疗组在治疗后低切全血黏度、纤维蛋白原、红细胞比积、红细胞聚集度指数、血小板聚集率等方面明显下降(P<0.05),且下降程度优于对照组.高切全血黏度、血浆粘度在治疗前后2组下降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组的红细胞变形性指数有显著性升高(P<0.05).结论 银杏达莫注射液与盐酸川芎嗪注射液均能改变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血液流变学状态,但银杏达莫注射液优于盐酸川芎嗪注射液.  相似文献   

16.
最近作者曾报告动脉瘤致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血浆粘度与脑缺血的关系.静滴低分子右旋糖酐(LMWD)250ml每日两次,平均9天,观察到血浆粘度从治疗前的1.38±0.09mPa/秒,至第七天上升到最高值1.66±0.09mPa/秒,以后又渐降低至第12天时为1.56±0.13mPa/秒.已发现有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的患者其血浆粘度的升高比无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患者明显.据此,作者断定:高血浆粘度在脑缺血发生上可能起促进作用.但是作者对血浆粘度增高的可能原因未作评价.Kroemer等用LMWD治疗缺血性脑卒中,也观察到治疗10天期间血浆粘度有类似的升高(开始500m  相似文献   

17.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浆NO浓度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 研究不同类型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血浆一氧化氮(NO)浓度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230例脑梗死患者、103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以及169名正常对照者的血浆NO浓度。结果 脑梗死组血浆NO浓度与另两组相比显著增高(均P<0.01),而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浆NO浓度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脑梗患者急性期血浆NO浓度可作为缺血损害的一个参考指标;而腔隙性脑梗死组NO浓度下降反映患者的高血压等基础病变的存在。  相似文献   

18.
腔隙梗塞始初指由大脑动脉穿枝的动脉粥样硬化或栓塞引起的小梗塞。随后研究表明,还可见于炎性动脉病,脑小出血,脱髓鞘疾病及占位病变。CT 普及应用以来,发现囊虫病可伴有腔隙性梗塞。作者在352例脑虫的病人中发现7例(占2%)。7例中,4男,3女,年龄18~49岁,(平均33岁)。1例有绦虫病史,2例有脑囊虫史,1例服用吡喹酮,没有一例病人有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6例为突然发作,1例逐渐进展超过三天。神经系统检查,7例都符合腔隙梗塞综合征:1例具有共济失调性轻偏瘫,2例有单纯运动性轻偏瘫,4例系感觉运动性卒中。CT 扫描显示了腔隙梗塞与临床相符。7例梗塞灶5例在内囊后肢,2例在辐射冠,内囊梗塞中1例同时有外侧壳梗塞;7例中4例脑腔隙  相似文献   

19.
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CT,MRI与临床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对62例 SAE 的 CT与 MRI 的影像改变对比研究,发现对 SAE的白质缺血性改变 MRI 图像较 CT 更为清晰,尤其对脑室周围、小脑以及脑干的腔隙梗塞 MRI 更为优越有利。  相似文献   

20.
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液流变学变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住院期间精神分裂症患者使用奥氮平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的指标变化情况.方法:分别于治疗前,使用奥氮平治疗4、8及12周对80例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血液流变学进行测定.检测指标包括:全血比低切粘度、全血比高切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并对上述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全血比低切粘度、全血比高切粘度、血浆粘度在治疗第4、8及12周与治疗前相比,均呈下降趋势,尤其是在治疗第8、12周显著下降(P<0.01),而红细胞压积的变化无显著性(P>0.05).结论: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可作为精神分裂症的辅助检验项目,也可用作评价其疗效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