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目的:探讨应用颞浅动静脉双蒂岛状组织瓣修复副鼻窦开放性损伤的方法。方法:对上颌窦、额窦开放性缺损12例患者,利用同侧颞浅动脉、静脉作为供养血管,形成颞浅动脉顶支颞筋膜岛状组织瓣和额支额部岛状皮瓣,通过皮下组织隧道将组织块移植到缺损的副鼻窦区,进行副鼻窦窦腔的充填和皮肤缺损的修复。结果:12例患者,颞浅动脉顶支颞筋膜岛状组织瓣及额支额部岛状皮瓣全部成活,切口愈合良好。随访观察9例,随访时间为6个月至3年,凹陷区填充效果满意,两侧对称性好。3例患者失访。结论:利用颞浅动脉顶支颞筋膜岛状组织瓣和额支额部岛状皮瓣修复副鼻窦开放性损伤,不需吻合血管,操作较简单,易于成活,术后外观满意,是较好的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应用颞浅动静脉双蒂岛状组织瓣修复副鼻窦开放性损伤的方法.方法:对上颌窦、额窦开放性缺损12例患者,利用同侧颞浅动脉、静脉作为供养血管,形成颞浅动脉顶支颞筋膜岛状组织瓣和额支额部岛状皮瓣,通过皮下组织隧道将组织块移植到缺损的副鼻窦区,进行副鼻窦窦腔的充填和皮肤缺损的修复. 结果:12例患者,颞浅动脉顶支颞筋膜岛状组织瓣及额支额部岛状皮瓣全部成活,切口愈合良好.随访观察9例,随访时间为6个月至3年,凹陷区填充效果满意,两侧对称性好.3例患者失访.结论:利用颞浅动脉顶支颞筋膜岛状组织瓣和额支额部岛状皮瓣修复副鼻窦开放性损伤,不需吻合血管,操作较简单,易于成活,术后外观满意,是较好的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3.
男,9岁。半年前头面部烧伤后遗右额部、颞部、右鬓角区瘢痕秃发,秃发区边缘恰位于颞浅动脉额、顶支之间。1 手术方法11 扩张器埋入术 术前用多普勒血流探测仪测出右颞浅动脉顶支及同侧枕动脉的长度和走向,前者长9cm,后者长10cm。在基础麻醉下从有毛发区边缘切开深达帽状腱膜层,仔细沿此层向顶颞部分离腔穴,埋入300ml肾形扩张器,每3~4d注水1次,共10次后行二期手术(图1)。图1 术前,扩张已完成1.2 颞浅顶支—枕动脉岛状瓣的设计与切取 参照左侧鬓角的形状、大小、部位剪取布样,再次用多普勒血流仪测定、设计以右颞浅动脉顶支由交…  相似文献   

4.
目的介绍超长蒂颞浅动脉筋膜岛状皮瓣修复鼻翼缺损的手术方式.方法 29例外伤性鼻缺损,其中采用颞浅动脉额支筋膜岛状皮瓣修复12例,颞浅动脉顶支筋膜岛状耳后皮瓣修复14例,预制颞浅动脉顶支筋膜耳后皮瓣3例.结果 27例皮瓣的颜色、质地和形态良好,疗效满意;2例出现皮瓣部分坏死,需再次修复手术.结论超长蒂颞浅动脉筋膜岛状皮瓣治疗鼻尖、鼻小柱及鼻翼缺损,供区损伤小,受区颜色形状好;并且预制的超长蒂颞浅动脉筋膜岛状耳后皮瓣血运可靠,可一次解决衬里问题,此皮瓣是修复鼻尖、鼻翼缺损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5.
超长蒂颞浅筋膜岛状皮瓣修复鼻部缺损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介绍超长蒂颞浅动脉筋膜岛状皮瓣修复鼻翼缺损的手术方式。方法29例外伤性鼻缺损,其中采用颞浅动脉额支筋膜岛状皮瓣修复12例,颞浅动脉顶支筋膜岛状耳后皮瓣修复14例。预制颞浅动脉顶支筋膜耳后皮瓣3例。结果27例皮瓣的颜色、质地和形态良好。疗效满意;2例出现皮瓣部分坏死,需再次修复手术。结论超长蒂颞浅动脉筋膜岛状皮瓣治疗鼻尖、鼻小柱及鼻翼缺损,供区损伤小,受区颜色形状好;并且预制的超长蒂颞浅动脉筋膜岛状耳后皮瓣血运可靠,可一次解决衬里问题,此皮瓣是修复鼻尖、鼻翼缺损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6.
我科收治了1例因外伤继发感染引起的右颧部洞穿缺损患者,检查:右颧部有洞穿性缺损,与上颌窦相通,洞口残留坏死裸露的部分颧骨(入院期间自然脱落,图1)。1 残留坏死的颧骨(住院期间自然脱落)2 上颌窦腔壁粘膜图1 术前1 手术方法局麻下经如下两期手术修复:①预制颞顶部血管化皮瓣。用多普勒血流探测仪标出颞浅动脉主干及额支和顶支行程、轴点(耳屏前颞浅动脉搏动点);测量缺损:35cm×45cm,轴点到创面的距离约7cm。在顶部,沿顶支距轴点约8~9cm处,做“工”形切口,在头皮毛囊深面与皮下组织间进行分离,暂将头皮瓣卷折缝合,显露出约4c…  相似文献   

7.
作者自1980年以来应用12种不同岛状皮瓣(或筋膜瓣)修复全身各种皮肤及软组织缺损共18例。如应用颞浅动脉岛状皮瓣修复面部缺损,前额疤痕;颞浅动脉岛状筋膜瓣充填面部凹陷;枕后动脉头皮瓣修复头皮缺损;背阔肌岛状皮瓣修复上臂、腋前胸壁缺损;前  相似文献   

8.
耳廓复合组织瓣为修复鼻翼缺损的首选供区。以往用游移植法,其高度超过1cm时易致坏死失败。笔者根据眶上动脉与颞浅动脉额支之间有恒定吻合支的特点,并经尸体由颈内动脉灌注染料行解剖观察,证明:颈内动脉血流,可自眶上动脉→眶上动脉与颞浅动脉额支的吻合支→颞浅动脉→颞浅动脉耳支而营养耳廓。从而设计了以眶上动脉为蒂的岛状耳廓复合组织瓣,经皮下隧道转移至鼻翼缺损区,Ⅰ期修复鼻翼缺损的新方法。1990年以来,我科用本法治疗较大鼻翼缺损者6例,最大面积为3.8cm×2.8cm,最小为2.5cm×2cm,均获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寻求一种解决以颞浅血管额支为蒂的额部扩张岛状皮瓣术后容易出现静脉同流的方法.方法 手术分两期进行.Ⅰ期,在额肌下剥离,形成适当大小的囊腔,然后以颢浅血管顶支为蒂,形成颞顶筋膜瓣,转移至额部皮瓣下,舒展同定于额肌下面,于筋膜瓣下埋置扩张器;Ⅱ期,取出扩张器,以颞浅血管额支和转移带血运的筋膜瓣为蒂,形成额部扩张岛状皮瓣,转移、修复面部皮肤缺损.结果 自2004年以来,临床应用3例,均为烧伤后面部瘢痕患者,术后皮瓣全部成活,无静脉淤血等皮瓣回流不畅的情况出现.结论 将血管移植皮瓣预构技术应用到传统的以颞浅血管额支为蒂的额部扩张岛状皮瓣,不增加治疗时间,可有效地缓解皮瓣移植后的静脉回流问题,是解决额部扩张岛状皮瓣术后静脉回流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0.
耳廓复合组织瓣为修复鼻翼缺损的首选供区。以往用游移植法,其高度超过1cm时易致坏死失败。笔者根据眶上动脉与颞浅动脉额支之间有恒定吻合支的特点,并经尸体由颈内动脉灌注染料行解剖观察,证明:颈内动脉血流,可自眶上动脉→眶上动脉与颞浅动脉额支的吻合支→颞浅动脉→颞浅动脉耳支而营养耳廓。从而设计了以眶上动脉为蒂的岛状耳廓复合组织瓣,经皮下隧道转移至鼻翼缺损区,I期修复鼻翼缺损的新方法。1990年以来,我科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找寻以滑车上、眶上动脉为供血源的跨区反流轴型耳廓复合组织岛状瓣 ,修复大面积鼻翼缺损或半鼻缺损之解剖根据 ,解决临床上耳廓复合组织瓣游离移植时面积受限之难题。方法  2 9例成人尸体标本 ,结扎双侧颈外动脉、椎动脉和一侧颈内动脉 ,由另一侧颈内动脉灌注染料 ,之后额、鼻、颞部血管分别由外向内和由内向外进行解剖观测。结果 滑车上动脉、眶上动脉和颞浅动脉额支之间有恒定、粗大的吻合支 ,分支间相互吻合 ,形成前额动脉吻合网 ,颞浅动脉主干及顶支在上升途中发出 2~ 3组耳支。颈内动脉的血流 ,可自滑车上动脉、眶上动脉→前额动脉吻网→颞浅动脉额支→颞浅动脉主干→颞浅动脉耳支而营养耳廓。根据解剖结果 ,可设计出以滑车上、眶上动脉为供血源的跨区供血的反流轴型耳廓复合组织岛状瓣 ,修复大面积鼻翼缺损或半鼻缺损 ,在临床上应用于 16例病人 ,除 1例表皮水泡 ,换药后愈合 ,短期内色泽稍深 ,1例 1× 1cm皮瓣坏死外 ,余均取得满意的效果。结论 来自颈内动脉的血液可经前额动脉吻合网进入颈外动脉分布的耳廓组织及耳前、耳后组织 ,提供血液供应 ,由此而设计的岛状耳廓复合组织瓣 ,可修复大面积鼻翼缺损或半鼻缺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索颞浅筋膜预置耳后扩张皮瓣,在修复面部较大面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方法 自2007年,对10例较大面部浅表性组织缺损患者,采用颞浅筋膜预置耳后扩张皮瓣进行修复.Ⅰ期手术形成由颞浅动脉顶支供血的筋膜岛状瓣,预置于耳后乳突区皮下,同时在筋膜瓣下埋置皮肤扩张器.注水完成并保持3~5个月,动脉造影观察颞浅动脉分支在耳后的区分布.Ⅱ期手术取出扩张器,形成以颞浅动脉直接供血的耳后岛状皮瓣,经皮下隧道转移覆盖面部创面.结果 本组患者术后随访6~18个月.2例术后24h出现皮瓣远端静脉回流受阻,致浅表组织坏死,于2周内创面愈合.其余皮瓣存活良好.皮瓣切取最大面积7 cm×3.5 cm.结论 颞浅筋膜岛状瓣预置耳后扩张皮瓣,皮瓣薄,供皮区无需植皮,面部不增加额外切口,适合于面部较大面积创面的修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一种较好的修复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方法手术分两期进行。一期手术时,以颞浅动静脉为蒂,掀起颞顶浅筋膜岛状瓣,沿同侧发际线切开,在耳后乳突区皮下剥离,形成适当大小的囊腔,将颞顶筋膜瓣转移至囊腔内,适当固定,于筋膜瓣下放置皮肤扩张器;扩张完毕后,取出扩张器,以颞浅动静脉为蒂,掀起耳后乳突区预制岛状筋膜皮瓣,用于面部皮肤缺损的修复。结果自1999年以来,临床应用9例,其中面部黑痣2例,面部血管瘤2例,面部瘢痕5例。颞顶筋膜岛状皮瓣蒂长5.5~7cm,平均6.2cm,筋膜瓣面积4cm×3cm~7cm×7cm,平均5.7cm×4.9cm,预制筋膜皮瓣面积为5cm×5cm~8.0cm×7.5cm,平均6.4cm×6.1cm;术后皮瓣全部成活,供瓣区直接拉拢缝合者5例,另行皮片移植修复者4例。结论颞顶筋膜皮瓣血管蒂长,转移方便,血运丰富,耳后乳突区皮肤在质地、色泽、厚度等方面均与面部皮肤最为接近,是一种良好的修复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逆流颞顶筋膜瓣翻转修复顶额部缺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研究逆流颞顶筋膜瓣悉转移转术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根据颞浅动脉颞顶分支与耳后,枕动脉支,前额分支与眶上,滑车上动脉支有丰富吻合或与对侧主要血管支直接交通,构筑跨区供血的解剖学基础,设计以颞浅动脉轴型血管及其吻合支为蒂的逆流颞顶筋膜 瓣,向顶枕侧或前额顶部移转覆盖充填骨外露缺损区,表面行皮片移植术,结果,自1996年11月始,临床已应用7例,最大筋膜瓣13cm*7cm,术后筋膜瓣及植皮区完全存活,外形较为满意,癌肿病例术后3周接受放射治疗。结论 逆流供血的颞顶筋膜瓣血运可靠,是顶额枕部深度组织缺损即期,简便,有效的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15.
颞浅动脉岛状筋膜瓣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颞浅动脉岛状筋膜瓣的临床应用刘向业赵玉亭郭继华自1992年1月至1996年6月用带颞浅动脉岛状筋膜瓣修复面部软组织缺损及耳鼻再造共36例,形成39个筋膜瓣,均获成功,外形满意。根据需要筋膜瓣可包括皮下浅筋膜、颞筋膜浅层、颞肌肌膜表面、帽状腱膜层、颅骨...  相似文献   

16.
轴型筋膜瓣加植皮修复下睑外翻及眶下组织重度凹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各种原因引起的下睑外翻及眶下组织重度凹陷的修复方法。方法经过对颞区解剖分析,采用带颞浅动脉顶支的帽状腱膜、颞膜轴型瓣加游离植皮的方法,修复眶下组织重度凹陷及下睑外翻6例。结果带颞浅动脉顶支的颞筋膜与帽状腱膜联合移植由于具有丰富的血供,可转移到15~18cm远的部位,在此筋膜上植皮可获得良好成活。临床应用6例均得到矫正,下睑凹陷消失。术后随访1年,外观良好,效果满意。结论此方法具有组织瓣血供好,对供区破坏小,充填效果好,外观良好,可在局部麻醉下一次完成手术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枕动脉岛状筋膜瓣修复再造耳支架外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支架外露是全耳再造术后的常见并发症 ,其修复颇为棘手。米粒般大小的裸露软骨可自愈 ,稍大的裸露则必须用颞浅动脉岛状筋膜瓣转移覆盖 ,然后在筋膜瓣表面移植皮片修复[1 ] 。但如果以颞浅动脉岛状筋膜瓣行一期耳再造后发生较大支架外露时则不能应用此法 ,为此 ,2 0 0 0~ 2 0 0 1年我们设计了以枕动脉为蒂的岛状筋膜瓣修复 6例此类患者 ,获得良好效果。1 手术方法术前以超声多普勒血流探测仪或手指触摸法确定枕动脉位置及走行途径 ,沿枕动脉走行方向做T形切口 ,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 ,显露枕筋膜 ,根据外露支架及创面大小 ,设计以枕动脉为…  相似文献   

18.
反流轴型岛状耳廓瓣修复大面积鼻翼缺损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寻求耳廓复合组织片游离移植时面积受限之解决方法。方法:于29具成人灌注尸体标本,进行额、鼻、颞部血管解剖观测,并进行临床实践。结果:颈内动脉的血流,可自滑车上动脉、框上动脉→前额动脉吻合网→颞浅动脉额支→颞浅动脉主干→颞浅动脉耳支而营养耳廓。根据解剖结果,可设计以滑车上、眶上动脉为血管蒂的跨区供血的反流轴型耳廓复合组织岛状瓣,修复大面积鼻翼缺损,临床上已应用16例,取得满意效果,结论:来自颈内动脉的血液可经前额动脉吻合网进入颈外动脉分布的耳廓及耳前,耳后组织,提供血供,可据以设计岛状耳廓复合组织瓣,修复大面积鼻翼缺损。  相似文献   

19.
颞浅动脉岛状筋膜瓣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1992年1月至1996年6月用带颞浅动脉岛状筋膜瓣修复面部软组织缺损及耳鼻再造共36例,形成39个筋膜瓣,均获成功,外形满意。根据需要筋膜瓣可包括皮下浅筋膜、颞筋膜浅层、颞肌肌膜表面、帽状腱膜层、颅骨骨膜和额肌。本组男21例,女15例,年龄10~65岁。面颊部洞穿性缺损7例,半侧颜面萎缩6例,耳廓再造10例,鼻再造9例,颧骨、额骨裸露创面4例。筋膜瓣切取最大面积  相似文献   

20.
耳后皮肤质地柔软,色泽接近面部,血供丰富,较为隐蔽。耳后筋膜易分离,血供相对恒定,可利用范围大。耳后皮瓣作为岛状皮瓣修复面部缺损可利用颞浅动脉为血管蒂,可触及范围广。耳后组织丰富,层次明晰,可移动性强,可用作单纯皮肤移植、耳甲腔软骨移植、以耳后动脉为蒂的耳后筋膜皮瓣、以颞浅动脉分支为蒂的回流筋膜皮瓣、耳后软骨筋膜皮瓣、回流软骨筋膜皮瓣、耳后软骨筋膜瓣、耳后软骨筋膜皮瓣附加乳突区筋膜瓣等修复临近或面部其他部位缺损及畸形[1]。因此对于耳区组织的血供也一直是学者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