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高血压病伴左室肥厚 (LVH)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它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密切相关。我们总结了10 6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的临床资料 ,以探讨高血压病左室肥厚与室性心律失常之间的关系。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自 1995年 2月~ 1999年 11月在我院住院的 10 6例高血压患者 ,男 6 1例、女 45例 ,年龄 40~ 78岁 ,平均(5 6 3± 12 7)岁 ,病程 1~ 2 6年 ,平均 (8 1± 3 5 )年 ,Ⅰ期 47例 ,Ⅱ期 5 1例 ,Ⅲ期 8例。所有患者均符合WHO1979年高血压诊断标准 ,并经系统性检查已排除继发性高血压、严重心脏瓣膜疾病、冠心病、束支… 相似文献
2.
对129例高血压病患者进行连续24h动态心电图监测,分析发生的室性心律失常。结果表明,伴左室肥厚高血压病组(n=48)复杂室性心律失常(按Lown分级≥Ⅲ级)的发生率为70.8%(34/48),显著高于无左室肥厚的高血压病组(n=81)的13.6%(11/81);复杂室性心律失常昼夜变化,以晨6∶00至正午12∶00发生较多。提示伴左室肥厚的高血压病有复杂室性心律失常易发性及心律失常源的基础,积极逆转左室肥厚、改善心肌缺血及抗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对心性猝死的预防可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病左室肥厚(LVH)、室性心律失常和心率变化的关系。方法 选择老年高血压病76例(伴LVH36例,无LVH40例)进行24h动态心电图监测。结果 LVH组室性早搏、室早的Lown级别、室性心动过速发生率、平均心率均明显高于无左室肥厚组。同时还发现,高血压病患者室早Lown级别和Rcm5+Scm1之和呈正相关,和最高心率与最低心率之差呈明显负相关。结论 老年高血压病LVH者易发生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左室肥厚与复杂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高血压病(均符合2005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版)患者共432例,依据左室肥厚及年龄,分别分为左室肥厚、非左室肥厚及年龄≥60岁、〈60岁各两组。应用彩色超声心动图[按照美国超声心动图学会(ASE)推荐的方法测量]和24h动态心电图进行检查。结果合并左室肥厚组复杂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高达33.76%,显著高于非左室肥厚组的9.82%;在≥60岁患者中左室肥厚及复杂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高于〈60岁患者(P〈0.01);有左室肥厚及复杂性心律失常者常合并缺血性ST段改变。结论高血压病患者早期积极控制血压是减少发生左室肥厚,进而预防复杂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关键,从而减少心脏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病左室肥厚(LVH)、室性心律失常和心率变化的关系。方法 选择老年高血压病76 例(伴LVH36 例,无LVH40 例)进行24h 动态心电图监测。结果 LVH 组室性早搏、室早的Low n 级别、室性心动过速发生率、平均心率均明显高于无左室肥厚组。同时还发现,高血压病患者室早Low n 级别和Rcm 5+ Scm 1 之和呈正相关,和最高心率与最低心率之差呈明显负相关。结论 老年高血压病LVH 者易发生恶性心率失常,低心率变化与恶性心律失常密切相关。临床诊治高血压时应加强对心率的重视。 相似文献
7.
报道动态心电图监测95例高血压病左室肥厚患者和64例高血压病非左室肥厚患者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左室肥厚组室性早搏、非持续性定性心动过速、室上性早搏和非定性严重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无左室肥厚组。结果表明,高血压病左室肥厚患者不仅容易发生室性心律失常,也有很高的室上性早搏发生率和发生非室性严重心律失常的危险性。对此高危患者要早期发现、早期防治。 相似文献
8.
高血压病左室肥厚的室性心律失常与晚电位的关系温州医学院附属二院心电图室厉艳秋近年来研究表明,高血压病若伴有左室肥厚,心律失常性猝死率明显增高(1)。而心室晚电位(VLP)阳性与室性心律失常又有密切相关。为探讨这三者关系,我们选择305例高血压病患者进...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苯那普利对高血压病占室肥厚(LVH)和室性心律失常(VA)的影响。方法采用超声检查和动态心电图监测56例高血压病患者服用苯那普利前和后6个月的心脏形态和心律失常变化。结果检测的27例LVH患者VA发生率明显高于无LVH者(77.7%对34.5%),尤以复杂型VA多见(48.2%对10.4%)2治疗6个月后,IVS、LVPW、LA和LVMI显著消退,VA发生率亦明显降低。结论高血压件LVH时VA和复杂型VA发生率显著增多;笨那普利对高血压病的LVH发生率显著增多;苯那普利对高血压病的LVH有明显消遣作用,VA亦随之减少。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高血压病左心室肥厚及左心房增大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 采用24小时动态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测定68例高血压病患者心律失常及心脏结构的变化。结果 左心室肥厚组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显著高于非左心室肥厚组(P相似文献
11.
观察70例单纯性高血压和高血压性左心室肥厚患者心律失常的发生率状况,结果显示:高血压性左心室肥厚(LVH)患者24h动态心电图监测室性早搏(VPC)显著高于单纯性高血压患者(P<0.05),且LVH组复杂性室性心律失常显著增多(P<0.01)。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左室肥厚与QT离散度的关系。方法:70例高血压病患者,分为左室肥厚组(n= 31)及无左室肥厚组(n= 39),用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室重量(LVM)及左室重量指数(LVMI)。从12 导联心电图同步测量QT离散度(QTd)、QTcd 并分析两者间相互关系。结果:高血压伴左室肥厚者QTd 及QTcd 较无左室肥厚者明显增大(P均< 0.01);高血压Ⅰ期、Ⅱ期、Ⅲ期之间比较,显示:Ⅱ、Ⅲ期与Ⅰ期相比,P 均< 0.01;Ⅱ期与Ⅰ期相比,P> 0.05。左室肥厚伴室性心律失常者QTd 及QTcd 与无心律失常者两组相比,P均< 0.01。结论:高血压病患者伴左室肥厚组QTd 及QTcd 比无左室肥厚组明显增大。左室肥厚组伴室性心律失常比无室性心律失常组明显增大。高血压Ⅲ期与Ⅰ、Ⅱ期患者QTd 及QTcd 相比,差别有显著性,P均< 0.01;QTd 与LVMI两者呈正相关(r= 0.4,P< 0.05) 相似文献
13.
心室晚电位与高血压左室肥大伴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心室晚电位与左室肥大伴室性心律失常之间的关系。方法 通过观察 67例合并左室肥大及 113例无合并左室肥大高血压患者的心室晚电位和心电工作站检查 ,所获数据经 χ2 检验。结果 心室晚电位阳性率 13.9% ,合并或不合并左室肥大分别为 2 6.8%和 6.2 % (P <0 .0 1) ,室性心律失常检出率为 82 .3%和 38.4 % (P <0 .0 1) ,心室晚电位阳性左室肥大伴室性心律失常 ,复杂性心律失常及室性心动过速检出率( 10 0 % ,61.1% ,2 7.7% ) ,均高于心室晚心电位阴性的左室肥大者 ( 79.6,4 2 .9% ,12 .3% ,P <0 .0 5) ,及无左室肥大的心室晚电位阳性 ( 75.0 % ,2 5.0 % ,12 .5,P <0 .0 5) ,结论 心室晚电位对高血压左室肥大伴室性心律失常 ,尤其是复杂性室性心律失常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4.
高永红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02,23(3):225-226
为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律失常与左室肥厚 (LVH)的关系 ,用 2 4h动态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 ,分析 90例高血压病人心律失常与左室肥厚及心肌缺血的关系。结果 :90例高血压病人检出室性心律失常 4 7例 ,占 5 2 .2 % ;房性心律失常 6 1例 ,发生率 6 7.8% ,伴LVH、ST T改变者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无LVH者 (P <0 .0 1 )和无ST T改变者 (P <0 .0 1 )。提示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律失常的发生与左室肥厚及心肌缺血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5.
薛辉 《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12,13(4):60-61
目的:观察高血压病致左心室肥厚患者所引起的QT离散度(QTd)的变化。方法:87例高血压病患者进行同步12导联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的测定,计算QTd、左室重量指数(LVMI)等指标;以42例健康成人作为对照组。结果:高血压致左心室肥厚组QTd明显高于高血压左心室正常组(P<0.01);而高血压病左室正常组与对照组比较,QT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所致左心室肥厚引起QT离散度(QTd)增大,QTd在一定程度上可作为一种预测高血压致左心室肥厚出现室性心律失常的参考指标,以便为该种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苯丙氨酸逆转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讨苯丙氨酸能否逆转高血压病患者伴有的左心室肥厚,作者以室间隔或左室后壁厚度≥12mm为标准,在双盲及安慰剂对照下,比较干预组(苯丙氨酸1g/d加复方阿米洛利1片/d)和对照组(复方阿米洛利1片/d)各20例于服药后3、6个月时的超声心动图改变。结果发现:苯丙氨酸确能有效改善左心结构与功能,3月时已显示,6月时继续进步,远比对照组改善明显。提示,苯丙氨酸能通过拮抗心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子──左心室肥大,而有益于该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17.
厄贝沙坦逆转原发性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秀丽 《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09,21(5):460-462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逆转原发性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根据入选标准纳入原发性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患者9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对照组45例。治疗组给予厄贝沙坦片,每次150—300mg,1次/d。对照组给予卡托普利片,每次25~50mg,3次/d,观察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血压、左心室肥厚超声心动图指标变化,并检测血、尿、便常规、肝肾功能等指标,记录不良反应。结果2组血压均降低,治疗前后差异显著(P〈0.01),2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2组原发性高血压左心室肥厚均逆转,治疗前后差异显著(P〈0.05),2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在整个观察期间,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治疗组2.2%,对照组15.5%,2组差异显著(P〈0.01)。结论厄贝沙坦与卡托普利均能有效地降低血压,同时逆转左心室肥厚,而厄贝沙坦不良反应发生较少而轻微,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18.
分析老年前期与老年期高血压患者206例(老年前期组82例、老年组124例)和健康老年人63例的24h动态心电图心律失常特点。结果显示老年高血压组总房性心律失常和总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为98%和75%,老年前期高血压组分别是90%和60%,老年健康对照组为87%和52%。其中短阵房性心动过速、房颤和Lown's分级≥3级的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在老年高血压组分别为55%和26%,老年前期高血压组为21%和11%,老年对照组为24%和6%(P<0.01~0.001)。老年高血压组中伴左室肥厚者66例,其总室性心律失常和Lown's分级≥3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分别是85%和36%,均高于不伴左室肥厚用者的64%和14%(P<0.01),提示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与左室肥厚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为比较卡维地洛与比索洛尔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和对左心室肥厚的逆转作用 ,采用随机、单盲、平行对照临床试验方法 ,40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口服安慰剂 2周后舒张压仍在〔1 2 .0~ 1 4.6kPa( 90~ 1 1 0mmHg)〕 ,随机分别给予卡维地洛 ( 1 2 .5~ 2 5mg,qd)和比索洛尔 ( 2 .5~ 5mg ,qd)治疗 ,每组 2 0例 ,疗程为 2 4周。安慰剂期末和治疗过程中测量坐位血压和心率 ,并记录不良反应。在安慰剂期末和治疗 2 4周时做血常规、血生化和心脏超声检查。结果 :2组治疗后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均有显著下降 (P <0 .0 5~P <0 .0 1 ) ,而 2组间差异不明显。卡维地洛组左室肥厚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 (P <0 .0 5 ) ,而比索洛尔组治疗前后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 ;对血脂、血糖、肝肾功能无显著影响。卡维地洛的不良反应较比索洛尔少且轻微。提示 :卡维地洛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确切 ,在降低血压的同时 ,可减轻左心室肥厚 ,改善左心室的舒张功能 ,可能较比索洛尔更加有益于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室肥厚与24 h血压负荷及其变异性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以血压负荷和血压变异性为观察指标,分析其与高血压左室肥厚(LVH)的相关性。方法对114例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进行24h无创性动态血压监测和心脏超声检查,根据左室质量指数(LVMI)分成伴LVH组和不伴LVH组两组,分析比较全天(24h)、白天、夜间的血压、血压负荷及其变异性与LVH的相关性。结果(1)EH伴LVH组24h、白天、夜间的收缩压(SBP)、SBP负荷及其变异性均显著高于不伴LVH组(P〈0.01);(2)EH患者LVMI与24h、白天、夜间的SBP、SBP负荷及其变异性呈正相关(P〈0.01),与夜间SBP变异性相关性最强(r=0.45);(3)24hSBP负荷〉25%预测LVH发生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分别为58.7%、89.7%、91.7%。结论(1)在LVH的形成过程中,SBP负荷及其变异性增加比舒张压负荷及其变异性更为重要。全天尤以夜间影响最大;(2)24h血压负荷〉25%可能是中国人群预测高血压靶器官损害的理想指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