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探讨肝素钙和格列喹酮对DM(糖尿病)患者尿蛋白排泄影响的机制。方法将Ⅱ型DM每日尿蛋白排泄≥20mg的患者分成AB两组:A组(n=40)口服格列喹酮,B组(n=30)皮下注射肝素钙,用药半个月评价结果。结果肝素钙和格列喹酮两者都减少尿蛋白的排泄。结论肝素钙和格列喹酮对DM患者尿蛋白的排泄影响既有相同的机制,又存在不同机制的可能。  相似文献   

2.
王桂霞   《中国医学工程》2014,(10):19-20
目的观察米格列醇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及对患者尿微量白尿蛋白排泄率的影响。方法对根据WHO的诊断标准确诊为2型糖尿病的初治患者,先采用经饮食控制、运动治疗或同时进行1个月以上,对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初治患者,随机分为米格列醇组和格列喹酮组,疗程3个月,治疗期间,每月随访1~2次,检测相关指标。结果两种药物均具有较好的降血糖作用;组内比较结果显示,米格列醇和格列喹酮均可以降低早期糖尿病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尿素氮、肌酐的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米格列醇具有良好的降糖功能,还能降低糖尿病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对早期的DN患者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卡托普利联合格列喹酮(糖适平)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效果。方法:选择血压正常的糖尿病肾病患者9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格列喹酮控制血糖,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卡托普利。对比两组空腹血糖、蛋白尿、血肌酐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糖、尿蛋白排泄率及血肌酐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个月后,两组空腹血糖、尿蛋白排泄量、血肌酐水平治疗后均显著下降,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O.01),治疗后两组血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尿蛋白排泄量及血肌酐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卡托普利与格列喹酮联合应用对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黄晖  刘鹏鹰 《华夏医学》2004,17(3):324-325
目的 :探讨胰岛素增敏剂罗格列酮对糖尿病患者肾脏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双盲随机对照试验 ,5 1例 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A组给罗格列酮 4 mg,1次 / d,B组给格列喹酮 30 mg,1次 / d,共 3月。治疗前后用放免法测定2 4 h尿蛋白、同时送检肾功、空腹血糖 (FBG)、餐后 2 h血糖 (2 h BG)、糖化血红蛋白 (Hb A1 c)。结果 :罗格列酮治疗后2 h BG降低 ,与治疗前比较 ,有显著性差异 (P<0 .0 1 ) ,疗效与格列喹酮相近 (P>0 .0 5 ) ;罗格列酮治疗组患者尿蛋白明显减少 (P<0 .0 5 ) ,格列喹酮组尿蛋白稍减少 ,但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结论 :胰岛素增敏剂罗格列酮对糖尿病患者肾脏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二甲双胍对高脂蛋白血清载脂蛋白B(ApoB)的影响。方法 Ⅱ型糖尿病(DM)伴高脂蛋白血症的56例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36例非DM伴高脂蛋白血症患者为C组,A为对照组,B、C为治疗组,治疗组服用二甲双胍,对照组服用格列吡嗪。结果 ApoB在8周及12周后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结论 二甲双胍除了能降低Ⅱ型DM患者血糖及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外,还有助于纠正Ⅱ型DM伴高脂血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格列喹酮和阿卡波糖联合治疗2型老年糖尿病的临床价值。方法:将45例2型老年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格列喹酮组和阿卡波糖组。三组均联合治疗16周。结果:联合组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分别低于格列喹酮组和阿卡波糖组(P〈0.05)。联合组所用降糖药剂量和不良反应均低于格列喹酮组和阿卡波糖组。结论:格列喹酮与阿卡波糖联合应用是治疗2型老年糖尿病的一种比较安全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降糖胶囊(CRH)加格列喹酮对Ⅱ型糖尿病的降糖作用、临床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152例Ⅱ型糖尿痛患者随机分成3组,分别给予格列喹酮、降糖胶囊及格列喹酮和降糖胶囊,在治疗后不同时间对患者进行空腹血糖、胰岛素、C肽、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餐后2 h血糖测定,以评价这些处理措施对Ⅱ型糖尿痛的治疗效果。结果:三种处理方法均能有效降低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但格列喹酮与降糖胶囊联合应用可明显提高治疗有效率(与格列喹酮组和降糖胶囊组比较,P<0.05)。单独应用格列喹酮对血脂代谢无影响,但对胰岛素抵抗有一定改善;单独运用降糖胶囊或将降糖胶囊与格列喹酮联合应用不但能有效改善患者胰岛素抵抗,恢复患者胰岛功能,患者的血脂代谢异常也出现了明显的改善。联合应用降糖胶囊与格列喹酮未发现明显的毒副作用。结论:降糖胶囊与格列喹酮联合应用治疗Ⅱ型糖尿病具有良好的协同作用,无明显的毒副作用,且对于防止Ⅱ型糖尿病的并发症如脂类代谢异常具有良好作用。  相似文献   

8.
中老年糖尿病肾病骨矿含量变化及其意义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中老年糖尿病肾病和非肾病患者的骨密度的关系,对178例40岁以上的糖尿病患者用单光子骨矿含量测定仪检测了挠骨骨密度(BMD).并根据24小时尿蛋白定量分成A、B、C三组。结果表明,BMD测定值,A组72例中9例降低,B组87例中有38例降低,C组19例有15例降低。BMD降低率分别为12.5%、43.2%及78.9%。A、C组间BMD值差异非常显著(P<0.01),说明BMD降低与尿蛋白排泄量有关,因此,可将BMD测定作为临床监测糖尿病肾病患者骨代谢紊乱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9.
潘生丁对糖尿病肾病患者尿白蛋白和肾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潘生丁对糖尿病肾病患者尿白蛋白和肾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226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对照组,川芎嗪组和潘生丁组,30d为一疗程,治疗前后检测尿白蛋白排泄(UAE),血β2微球蛋白(B2β2-MG),内生肌酐清除率(Ccr),血管性假血支病因子(vWF),D-二聚体(D-D)及抗凝血酶Ⅲ(AT-Ⅲ)。结果潘生丁和川芎嗪均可以降低糖尿病肾病患者的UAE、Bβ2-MG、vWF和D-D,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糖肾宁对糖尿病肾病(DN)大鼠肾组织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活性氧簇(ROS)的影响及抑制肾脏氧化应激的作用机制。方法:高糖高脂饲料喂养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建立DN大鼠模型,按24 h尿微量白蛋白(24 hU-A1b)排泄量随机分为模型组、糖肾宁组、格列喹酮组、糖肾宁+格列喹酮组。予相应药物干预8周后,检测各组大鼠血糖、24 hU-Alb以及肾组织AGEs、ROS的水平。结果:模型组大鼠血糖、24 hU-Alb、AGEs、ROS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糖肾宁组血糖、24 hU-Alb均有所下降,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仍高于正常组(P0.01);糖肾宁+格列喹酮组降糖、降蛋白尿效果优于糖肾宁组、格列喹酮组。糖肾宁治疗后大鼠肾组织AGEs、ROS显著下降,且糖肾宁+格列喹酮组效果优于糖肾宁组和格列喹酮组;糖肾宁组AGEs含量较格列喹酮组明显降低,同时糖肾宁具有与格列喹酮相似的减少肾组织ROS的作用。结论:糖肾宁具有一定抗氧化能力,可抑制肾脏的氧化应激,减缓DN发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考察丹参注射液对格列喹酮在糖尿病大鼠体内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的影响,为两药的临床合用提供依据。方法 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考察丹参注射液对格列喹酮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的影响;建立原位在体肠循环模型,研究丹参注射液对格列喹酮肠吸收特性的影响。结果 糖尿病大鼠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两药合用能够显著缩短格列喹酮的达峰时间,增加最大药物浓度、药时曲线下面积,并且可以显著减少清除率。肠吸收特性实验结果显示,丹参注射液可以显著增加格列喹酮在糖尿病大鼠体内吸收速率和表观渗透系数。结论 丹参注射液和格列喹酮合用可以显著提高糖尿病大鼠格列喹酮的血药浓度和生物利用度,其原因可能与丹参注射液促进格列喹酮的小肠吸收相关。  相似文献   

12.
培哚普利对糖尿病肾病尿蛋白排泄及血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菱  文世林 《河南医学研究》1997,6(4):332-333,339
目的:观察培哚普利(perindopril)对糖尿病肾病(DN)尿蛋白排泄及血压的影响。方法:将38例DN患者分为三组,早期DN组(A)、临床DN组(B)及合并高血压的临床DN组(C)。均口服培哚普利4mg/日,共60天。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的第30天、第60天检测24小时尿蛋白定量和平均动脉压等项指标。结果:3组24小时尿蛋白定量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A、B二组平均动脉压治疗前后比较无显著性差异,C组平均动脉压明显降低(P<0.05)。结论:培哚普利对DN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对尿蛋白的排泄的影响是非血压依赖性的,可能与阻止血管紧张素Ⅱ生成而降低肾小球的滤过率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格列喹酮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糖尿病肾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5例:格列喹酮30mg,每天3次,治疗18个月;对照组25例:格列苯脲2.5mg,每天2次,共18个月,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2%,对照组有效率60%,治疗组疗效高于对照组。结论格列喹酮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疗效好且安全。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采用Canessa改良法测定41例NIDDM患者红细胞钠-锂逆转运(RBC SLC)活性及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结果表明,伴有高血压家族史NIDDM(DH)组的RBC SLC活性明显高于不伴高血压家族史NIDDM(DN)组和对照组,且DH组UAER均值较DN组和对照组亦显著增加,并与RB SLC的升高相平行,提示遗传因素对NIDDM患者RBC SLC活性有影响,RBC SLC活性增高有可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饮食治疗对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病人早期贤病(DN)的防治效果。方法 将44例NIDDM病人随机分为A,B两组,A组给予以动物蛋白为主的饮食,B组给予以植物蛋白为主的饮食,检测其尿蛋白排泄率(UAER),空腹血清葡萄糖(FSG),空腹血清胰岛素(IS),糖化血红蛋白及体重指数(BMI)。结果 两种饮食治疗后,UAER显著下降(P〈0.01),A组的饮食治疗作用更为显著(P〈0  相似文献   

16.
王婷婷 《河北医学》2010,16(11):1329-1332
目的:观察贝那普利联合吡格列酮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DN)的临床疗效。方法:125例早期DN患者随机分为3组:贝那普利组(41例)、吡格列酮组(43例)及联合用药组(41例)。贝那普利组患者予以一般治疗及口服贝那普利10mg/d。吡格列酮组患者予以一般治疗及口服吡格列酮30mg/d。联合用药组联用贝那普利10mg/d和吡格列酮30mg/d,共12周。治疗前后分别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空腹血糖(FBG)、血肌酐(Scr)、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24 h尿蛋白量(Upr)、尿β2-微球蛋白(β2-MG)。结果:三组患者治疗后UAER、Upr、尿β2-MG与治疗前比较下降显著(P〈0.05);与贝那普利组和吡格列酮组相比,联合用药组Scr、UAER、Upr、尿β2-M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贝那普利和吡格列酮均能减少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尿蛋白,且联合用药效果更好,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7.
65例糖尿病患者按血糖控制情况分为DM1DM2DM33组,同时选择糖耐量、胰岛素正常者22人作对照。测定了糖化血红蛋白(HbAl)、尿蛋白、尿微量白蛋白、尿N-乙酰-B-D-r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及同功酶NAG-B。结果显示糖尿病各组尿白蛋白排出率、NAG和NAG-B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糖尿病组NAG-B活性和尿白蛋白排出率呈现正相关。结果提示测定尿白蛋白和NAG-B对糖尿病早期肾脏并发症的诊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8.
吡格列酮对糖尿病大鼠足细胞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糖尿病(DM)大鼠肾小球上皮细胞蛋白-1(GLEPPl)表达及尿液足细胞(UPC)排泄的改变,吡格列酮对DM大鼠肾小球足细胞分布及UPC排泄的影响。方法大鼠分为3组,对照组;DM组;吡格列酮治疗组。腹腔注射链脲菌素诱导DM大鼠模型。实验10周末测24h尿蛋白定量(TP)、血清总胆固醇(TC)、血糖(BG)。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尿沉渣足细胞特异性标志蛋白podocalyxin以观察UPC排泄水平,检测GLEPPl以观察肾小球足细胞分布。结果DM组及吡格列酮治疗组UPC、TP、TC、BG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O.01)。与DM组相比,吡格列酮治疗组TP、BG显著降低(P〈O.01),UPC及TC亦降低(P〈O.05)。病理组织肾小球荧光染色示GLEPPl在对照组正常,DM组明显缺失,吡格列酮治疗组呈节段性缺失。UPC与TP呈正相关(rs=0.41,P〈0,05),而与TC、BG无显著相关性(rs=0.19,0.23,P〉O.05)。结论肾小球足细胞缺失参与糖尿病肾病(DN)的发病,UPC检测可作为判断DN病情活动性的标志之一。吡格列酮可减轻DN大鼠尿蛋白,降低TC、血糖,减少足细胞脱落及尿液足细胞的排泄。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采用Canessa改良法测定41例NIDDM患者红细胞钠-锂逆转运(RBCSLC)活性及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结果表明,伴有高血压家族史NIDDM(DH)组的RBCSLC活性明显高于不伴高血压家族史NIDDM(DN)组和对照组,且DH组UAER均值较DN组和对照组亦显著增加,并与RBCSLC的升高相平行。提示遗传因素对NIDDM患者RBCSLC活性有影响,RBCSLC活性增高有可能作为糖尿病肾病易感人群的一个筛选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结合低分子肝素钙对肾病尿白蛋白排泄率的影响.方法:80例糖尿病肾病随机平分为两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采用厄贝沙坦结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对照组单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24小时尿蛋白排泄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24小时尿蛋白排泄率差异亦有显著性(P<0.05),但治疗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治疗后24小时尿蛋白排泄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联合使用厄贝沙坦及低分子肝素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能明显减少24小时尿蛋白排泄率,提高治疗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