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采用测试法定量化评定分析高中生心理健康水平及其相关因素。方法:于2003-12/2004-03以江门市新会区高中生在校学生30000人为框架人口,采用随机、分层、整群抽样的办法,抽取新会区华侨中学、梁启超中学、司前镇中学3个学校的高中一、二、三年级的第一个班共567人作为调查对象。以症状自评量表[包含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意、恐怖、偏执、精神病性9大因子。采用5级评分法(0从无,1轻度,2中度,3相当重,4严重)]评定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评估标准参照全国成人常模标准以各因子分达到或超过中度痛苦水平(≥2分)为界划分有无心理问题。采用心理控制源量表(内控、外控为两极的泛化期待进行评定,得分以外控性计分)、艾森克个性问卷(45个条目,统计指标为神经质,内外向两个维度分)、应付方式问卷(统计指标包括积极和消极两个因子)和父母教养方式问卷(包括父亲养育方式的情感温暖、惩罚严厉、过分干涉、偏爱被试、拒绝否认、过度保护6个因子;母亲养育方式的情感温暖、惩罚严厉、偏爱被试、拒绝否认、过度保护5个因子)进行调查。采用统一的指导语,无记名,答卷当场收回。结果:发放问卷567份,收回合格问卷567份,有效率100%。①高中生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16.2%;高中生有心理健康问题人数在各因子中的比率为1.6%~8.6%。其中强迫、人际关系敏感、偏执、抑郁、敌对、恐怖6个因子是高中生的主要心理健康问题。②高中生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分与外控性、消极应付方式、父亲养育方式中的惩罚严厉、偏爱被试、拒绝否认、过度保护、母亲养育方式中的惩罚严厉、过分干涉、偏爱被试、拒绝否认以及艾森克人格问卷的神经质维度呈显著的正相关。③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的复相关系数在0.45~0.62之间,决定系数在0.20~0.39之间,表明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变化受方程内因素影响的程度在39%。外控性、消极应付方式、父母养育方式中的惩罚严厉、偏爱被试、拒绝否认、父亲的过度保护、母亲的过分干涉、艾森克人格问卷的神经质维度、内外向维度与症状自评量表的总分呈正相关,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0.001)。结论:采用消极应付方式越多,情绪越不稳定、父母养育方式中采用惩罚、偏爱、拒绝以及父亲的过度保护、母亲的过分干涉均易引起青少年心理上的不良,本次调查中此影响因素占39%。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父母养育方式与武装警察部队医学生的人格特征和应对方式的关系。方法:采用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于2004-04对来自军人家庭的武装警察部队医学生中随机抽取护理专业与检验专业180人进行测试。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问卷,包括父亲教养方式的6个分量表,即“情感温暖、理解”“惩罚、严厉”“过分干涉”“偏爱被试”“拒绝、否认”“过度保护”和母亲教养方式的5个分量表,即“情感温暖、理解”“过干涉、过保护”“拒绝、否认”“惩罚、严厉”“偏爱被试”。艾森克人格问卷有85项,由内外向,神经质,精神质,掩饰倾向4个分量表组成。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包括20个条目,分为积极应对与消极应对两个因子。采用4级评分(0,1,2,3)。进行团体测试,以无记名的方式填写问卷,完成后当场收回。结果:发出问卷180份,回收合格问卷176份,有效率97.8%。①父母亲的情感温暖、理解与人格问卷中内外向分和掩饰倾向分正相关,与神经质分和精神质分负相关(P<0.01)。父母亲严厉、惩罚与神经质分和精神质分正相关,与掩饰倾向分负相关(P<0.01)。母亲过干涉、过保护,拒绝、否认、偏爱与神经质分正相关,而与掩饰倾向分负相关(P<0.01或P<0.05)。父亲的偏爱和母亲的惩罚、严厉与内外向分负相关(P<0.05)。②父母亲情感温暖、理解与积极应对正相关与消极应对负相关(P<0.01)。母亲的过分干涉、过分保护、惩罚、严厉、偏爱与消极应对正相关(P<0.05)。③内外向分和掩饰倾向分与积极应对正相关,与精神质分负相关,神经质分和精神质分与消极应对正相关,与掩饰倾向分负相关。结论:武装警察部队医科学生母亲的养育方式与他们的情绪稳定、精神质和掩饰倾向的关系更为密切。父母的情感温暖和理解在父母的养育方式中作用最为突出,对子女形成良好的人格和有效的应对以及心理健康具有不可低估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父母教养方式与留守高中生心理健康的关系,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对南阳市某高中440名学生采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和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进行测评分析.结果 高中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留守高中生与非留守高中生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总分及各因子分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非留守高中生感受父亲过分干涉、拒绝否认,母亲过分干涉、过度保护因子评分显著高于留守高中生,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留守高中生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中父亲情感温暖理解因子分与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评分呈显著负相关(P<0.05或0.01),父亲偏爱被试、拒绝否认、过度保护因子分与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评分呈显著正相关(P<0.05或0.01);母亲情感温暖理解因子分与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评分呈显著负相关(P<0.05或0.01);母亲拒绝否认、偏爱被试、过干涉过保护、惩罚严厉因子分与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评分呈显著正相关(P<0.05或0.01);母亲拒绝否认、父亲偏爱被试、母亲情感温暖理解三个因子对留守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有显著预测作用(P<0.05或0.01).结论 针对留守高中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父母要有意识地结合其具体情况使用不同教养方式,这对预防学生出现心理健康问题有一定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父母养育方式与武装警察部队医学生的人格特征和应对方式的关系。方法:采用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于2004-04对来自军人家庭的武装警察部队医学生中随机抽取护理专业与检验专业180人进行测试。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问卷,包括父亲教养方式的6个分量表,即“情感温暖、理解”“惩罚、严厉”“过分干涉”“偏爱被试”“拒绝、否认”“过度保护”和母亲教养方式的5个分量表,即“情感温暖、理解”“过干涉、过保护”“拒绝、否认”“惩罚、严厉”“偏爱被试”。艾森克人格问卷有85项,由内外向,神经质,精神质,掩饰倾向4个分量表组成。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包括20个条目,分为积极应对与消极应对两个因子。采用4级评分(0,1,2,3)。进行团体测试,以无记名的方式填写问卷,完成后当场收回。结果:发出问卷180份,回收合格问卷176份,有效率97.8%。①父母亲的情感温暖、理解与人格问卷中内外向分和掩饰倾向分正相关,与神经质分和精神质分负相关(P〈0.01)。父母亲严厉、惩罚与神经质分和精神质分正相关,与掩饰倾向分负相关(P〈0.01)。母亲过干涉、过保护,拒绝、否认、偏爱与神经质分正相关,而与掩饰倾向分负相关(P〈0.01或P〈0.05)。父亲的偏爱和母亲的惩罚、严厉与内外向分负相关(P〈0.05)。②父母亲情感温暖、理解与积极应对正相关与消极应对负相关(P〈0.01)。母亲的过分干涉、过分保护、惩罚、严厉、偏爱与消极应对正相关(P〈0.05)。③内外向分和掩饰倾向分与积极应对正相关,与精神质分负相关,神经质分和精神质分与消极应对正相关,与掩饰倾向分负相关。结论:武装警察部队医科学生母亲的养育方式与他们的情绪稳定、精神质和掩饰倾向的关系更为密切。父母的情感温暖和理解在父母的养育方式中作用最为突出,对子女形成良好的人格和有效的应对以及心理健康具有不可低估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中学生网络成瘾与父母养育方式的关系。方法:①于2006-09在被试所在学校采用分年级简单随机抽样方法,共选取新乡市初一至高三的12班622名中学生为调查对象。②采用父母养育方式评定量表评价父母教养态度和行为,有4个等级,记1~4分,1为从不,4为总是(此量表包含11个因子,父亲教养方式的6个分量表包含情感温暖、理解,惩罚、严厉,过分干涉,偏爱被试,拒绝、否认,过度保护等58个题目;母亲教养方式的5个分量表包含情感温暖、理解,过干涉、过保护,拒绝、否认,惩罚、严厉,偏爱被试等57个题目)。采用修订的中文网络成瘾量表界定出网络成瘾群体,高分代表成瘾群体,低分代表非成瘾群体。③计量资料间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直线相关分析。结果:获得有效答卷612份,有效应答率为98.4%。男生304名,女生308名,平均年龄(16±2)岁。①网络成瘾与非成瘾中学生的父母养育方式的比较:网络成瘾中学生的父亲养育方式的惩罚严厉、过分干涉、拒绝否认和过度干涉四因子得分明显高于非网络成瘾中学生(t=2.186~2.518,P<0.05),而在情感温暖理解和偏爱被试因子上差异不明显(P>0.05);网络成瘾中学生在母亲养育方式的过分干涉保护、拒绝否认、惩罚严厉和偏爱被试因子得分明显高于非网络成瘾中学生(t=2.039~2.789,P<0.05~0.01),而在情感温暖理解因子上的得分差异不明显(P>0.05)。②中学生网络成瘾与父亲养育方式的相关性:网络成瘾总分与父亲养育方式的惩罚严厉、过分干涉、拒绝否认和过度保护因子呈明显正相关(r=0.172,0.112,0.204,0.149,P<0.01),与情感温暖理解因子呈明显负相关(r=-0.081,P<0.05),而与偏爱被试因子无明显相关(r=0.058,P>0.05)。③中学生网络成瘾与母亲养育方式的相关性:网络成瘾总分与母亲养育方式的过分干涉保护、拒绝否认、惩罚严厉和偏爱被试因子呈明显正相关(r=0.208,0.218,0.216,0.109,P<0.05~0.01),而与情感温暖理解因子无明显相关(r=-0.052,P>0.05)。结论:网络成瘾中学生父母的教养方式存在问题,网络成瘾与父母养育方式存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以人格问卷评估出的3个类型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程度与父母养育方式及人格特征的关系。方法:于2004-09/10以某综合性大学11个班级的新生共340人为调查对象。①采用大学生人格问卷评估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问卷由3部分构成,根据每一部分得分及回答情况将大学新生分为3类,第1类学生可能存在严重心理问题,第2类学生可能有某种心理问题,第3类学生可能暂时没有心理问题。②使用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评定不同类型父母的养育方式,包括6个父亲因子(58条目)和5个母亲因子(57条目),采用4级评分制。③应用艾森克个性(成人)问卷评定新生的人格特征,包含4个分量表共88个条目,测量人格的4个维度,每一维度分数越高,分别说明此项人格特征越明显。④采用以班为单位的团体指导,统一填表方式进行,所有问卷当场回收,全部调查在两周内完成,主要对不同类型大学生的父母养育方式和人格特征进行比较,多重比较采用单因素多组秩检验,两两比较进行两组间的非参数检验。结果:共发放调查问卷340份,回收完整规范问卷327份,回收率96.2%。①大学生人格问卷测查结果:1类学生46人(14.1%);2类学生91(27.8%),3类学生190人(58.1%)。②不同类型学生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艾森克个性(成人)问卷的多重比较:在第1、2、3类学生中,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的父亲情感温暖与理解关,父亲惩罚、严厉,父亲拒绝与否认,父亲过度保护,母亲情感温暖与理解关心,母亲过度干涉、保护的多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艾森克个性(成人)问卷中的神经质或情绪性维度及内外向维度有显著性差异。③在多重比较中差异有显著性因子的两两比较:在第1和第2类学生的比较中,母亲情感温暖与理解关心,母亲过度干涉、保护及神经质或情绪性维度差异有显著性;在第2和第3类学生的比较中,父亲惩罚、严厉、父亲拒绝与否认、母亲过度干涉及神经质或情绪性维度差异有显著性;在第1和第3类学生的比较中,父亲惩罚、严厉、父亲拒绝与否认、父亲过度保护、母亲情感温暖与理解关心、母亲过度干涉、保护因子及神经质或情绪性维度、内外向维度都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普遍较差,从第1到第3类学生,父母养育方式倾向较少的情感温暖与理解关心,更多的惩罚、严厉,更多的拒绝与否认,各类型学生神经质或情绪性维度得分有显著性差异,均呈递增或递减趋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学校恐怖症儿童的焦虑情绪与父母养育方式的关系.方法:采用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表(SCARED)、父母养育方式问卷(EMBU)对31例学校恐怖症儿童(研究组)和43名正常儿童(对照组)进行了评估.结果:研究组SCARED量表总分及各因子得分高于对照组(P < 0.01);EMBU中父亲的情感温暖与理解因子、偏爱被试因子和过度保护因子得分低于对照组 (P < 0.01),父亲的惩罚严厉因子、过分干涉因子和拒绝否认因子得分高于对照组;母亲的情感温暖因子和惩罚严厉因子得分低于对照组(P < 0.01),干涉保护因子、拒绝否认因子和偏爱被试因子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1).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父母情感温暖因子与患儿的焦虑情绪呈负相关,而父母亲的严厉惩罚因子、拒绝否认因子和母亲干涉保护因子则是患儿焦虑情绪的主要影响因素(P < 0.01).结论:学校恐怖症患儿存在广泛的焦虑情绪,不良和矛盾的养育方式是患儿焦虑情绪的来源之一.  相似文献   

8.
背景父母养育方式对子女的心理发展有着深刻而长远的作用.目的探讨父母养育方式及相关因素与医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关系.设计以医学生为研究对象的横断面调查研究.单位一所师范学院临床医学院心理学教研室.对象于2002年12月在杭州师范学院医学院完成.调查对象为2000-2002级165名学生.其中大专生106名,本科生59名;男生98名,女生67名;最小年龄19岁,最大年龄24岁;双亲家庭161个(97.60%),单亲家庭4个(2.40%);独生子女53个(32.10%),非独生子女112个(67.90%).方法采用父母养育方式问卷、症状自评量表对165名医学生的父母养育方式和心理健康水平进行测查,在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SPSS10.0支持下作相关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主要观察指标父母养育方式问卷中父亲情感温暖和理解、父亲惩罚和严厉、父亲过分干涉、父亲偏爱、父亲拒绝否认、父亲过度保护、母亲情感温暖和理解、母亲过分干涉、母亲过度保护、母亲拒绝否认、母亲惩罚和严厉、母亲偏爱共11个因子的测试分和父母关系、家庭经济收入、家庭类型等父母养育方式相关因素的选择情况;症状自评量表中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9个因子和总均分的测试分.结果相关分析显示父亲惩罚严厉与躯体化、人际敏感呈显著正相关(r=0.186,r=0.162);母亲惩罚严厉与人际敏感呈显著正相关(r=0.185);父亲偏爱与强迫、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对、精神病性、总均分呈显著正相关(r=0 161,0.243,0.224,0.182,0.166,0.193);母亲偏爱与抑郁呈显著正相关(r=0.132);父亲过度保护与抑郁、焦虑、总均分呈显著正相关(r=0.177,0.204,0.162);母亲拒绝否认与人际敏感呈显著正相关(r=0.162);父亲情感温暖与焦虑、敌对呈显著负相关(r=-0.187,-0.241).以父母养育方式及相关因素对SCL-90总均分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母亲文化程度和父亲过度保护的养育方式进入回归方程(β=-0.269,P=0.001;β=-0.187,P=0.016).结论父母惩罚严厉、父母偏爱、父亲过度保护及母亲拒绝否认的养育方式不利于医学生的心理健康,父亲情感温暖的养育方式有利于提高医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父亲过度保护和母亲文化程度对医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更为重要.因此大学生心理卫生工作应延伸到对父母进行养育方式的指导.  相似文献   

9.
目的:以人格问卷评估出的3个类型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程度与父母养育方式及人格特征的关系.方法:于2004-09/10以某综合性大学11个班级的新生共340人为调查对象.①采用大学生人格问卷评估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问卷由3部分构成,根据每一部分得分及回答情况将大学新生分为3类,第1类学生可能存在严重心理问题,第2类学生可能有某种心理问题,第3类学生可能暂时没有心理问题.②使用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评定不同类型父母的养育方式,包括6个父亲因子(58条目)和5个母亲因子(57条目),采用4级评分制.③应用艾森克个性(成人)问卷评定新生的人格特征,包含4个分量表共88个条目,测量人格的4个维度,每一维度分数越高,分别说明此项人格特征越明显.④采用以班为单位的团体指导,统一填表方式进行,所有问卷当场回收,全部调查在两周内完成,主要对不同类型大学生的父母养育方式和人格特征进行比较,多重比较采用单因素多组秩检验,两两比较进行两组间的非参数检验.结果:共发放调查问卷340份,回收完整规范问卷327份,回收率96.2%.①大学生人格问卷测查结果:1类学生46人(14.1%);2类学生91(27.8%),3类学生190人(58.1%).②不同类型学生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艾森克个性(成人)问卷的多重比较:在第1、2、3类学生中,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的父亲情感温暖与理解关,父亲惩罚、严厉,父亲拒绝与否认,父亲过度保护,母亲情感温暖与理解关心,母亲过度干涉、保护的多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艾森克个性(成人)问卷中的神经质或情绪性维度及内外向维度有显著性差异.③在多重比较中差异有显著性因子的两两比较:在第1和第2类学生的比较中,母亲情感温暖与理解关心,母亲过度干涉、保护及神经质或情绪性维度差异有显著性;在第2和第3类学生的比较中,父亲惩罚、严厉、父亲拒绝与否认、母亲过度干涉及神经质或情绪性维度差异有显著性;在第1和第3类学生的比较中,父亲惩罚、严厉、父亲拒绝与否认、父亲过度保护、母亲情感温暖与理解关心、母亲过度干涉、保护因子及神经质或情绪性维度、内外向维度都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普遍较差,从第1到第3类学生,父母养育方式倾向较少的情感温暖与理解关心,更多的惩罚、严厉,更多的拒绝与否认,各类型学生神经质或情绪性维度得分有显著性差异,均呈递增或递减趋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量表对260名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状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父亲与母亲在相同教养方式上存在一致趋势,依次为情感温暖、过度保护、过分干涉、拒绝否认、惩罚严厉,而母亲的情感温暖、过分干涉与保护、拒绝否认因子分均显著高于父亲(P〈0.05);男生的父亲过度保护、过度干涉、惩罚严厉,母亲过分干涉与保护、拒绝否认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女生(P<0.05或0.01);城市学生的父亲拒绝否认,母亲情感温暖、过分干涉与保护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农村(P<0.05);不同职业的父亲过度保护、过分干涉,母亲过分干涉与保护、惩罚严厉因子分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0.01);父亲受教育程度越高,情感温暖因子分越高(P〈0.01);母亲受教育程度越低,惩罚严厉因子分越高(P〈0.01)。父亲过度保护和惩罚严厉在生活环境和子女性别方面存在交互作用;母亲惩罚严厉在职业和文化程度上有交互作用。结论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受父母职业、文化程度、生活环境、子女性别等多种因素影响,教养方式仍存在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11.
2006年湖南省霍乱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监测人群中霍乱病例和被霍乱弧菌污染的水体及食物,以便尽早采取预防控制措施,防止疫情扩散.方法 全省范围开展腹泻患者及外环境、食品监测,选择重点地区开展甲鱼霍乱弧菌污染状况专项监测.结果 2006年湖南省共登记腹泻患者111 526例,检测霍乱弧菌89 661例,检测率为80.39%,检出阳性4例,均为0139群霍乱弧菌感染;检测环境和食品样44 533份,其中水体35 113份,全部为阴性,水产品5377份,阳性16份,阳性率为0.30%,阳性标本为甲鱼和牛蛙,其他食品4043份,均为阴性;甲鱼专项监测2323份,检出阳性33份,阳性率为1.42%;霍乱毒素基因检测34株菌,20株为产毒株,占58.80%;药敏试验28株菌,均对诺氟沙星、环丙沙星、丁胺卡那霉素100%敏感,对强力霉素、复方新诺明的敏感率为92.86%.结论 甲鱼、牛蛙等水产品是湖南省发生霍乱的主要因素,应加强水产品的监测和卫生管理.  相似文献   

12.
新生儿抚触技术在产科中的应用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新生儿抚触促进新生儿生长发育、融洽护患关系、提高产妇满意度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08年8月在我科住院正常分娩和剖宫产的健康儿2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100例,抚触组100例,观察新生几吃奶量、睡眠时间、排便时间和产妇满意度。结果抚触组新生儿吃奶量、睡眠时间、排便时间及产妇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结论新生儿抚触既能促进新生儿生长发育,又能融洽护患关系,提高产妇满意度。是一种值得推广的简单易行效果好的新型护理技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流程管理应用于护士见习期护理培训管理与现代护理继续教育管理的适应关系.方法 采用自行制定的各项护理培训管理流程及考核量化表对2006年及2007年的各50名见习期护士分别从护理部考核、科护士长考核、护士长考核、责任带教护师评价、患者评价、转正率角度按照职业道德、操作能力、服务质量、绩效考核、适应能力等5项指标进行2次测评.结果 评价者对见习期护士的2次测评评分比较,差异明显.结论 流程管理在见习期护士护理培训管理中的实施有利于临床护理管理规范化、程序化、科学化,是适应新医疗环境下对见习期护士较好的护理培训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 探讨流程管理应用于护士见习期护理培训管理与现代护理继续教育管理的适应关系.方法 采用自行制定的各项护理培训管理流程及考核量化表对2006年及2007年的各50名见习期护士分别从护理部考核、科护士长考核、护士长考核、责任带教护师评价、患者评价、转正率角度按照职业道德、操作能力、服务质量、绩效考核、适应能力等5项指标进行2次测评.结果 评价者对见习期护士的2次测评评分比较,差异明显.结论 流程管理在见习期护士护理培训管理中的实施有利于临床护理管理规范化、程序化、科学化,是适应新医疗环境下对见习期护士较好的护理培训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16.
流程管理在见习期护士护理培训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流程管理应用于护士见习期护理培训管理与现代护理继续教育管理的适应关系.方法 采用自行制定的各项护理培训管理流程及考核量化表对2006年及2007年的各50名见习期护士分别从护理部考核、科护士长考核、护士长考核、责任带教护师评价、患者评价、转正率角度按照职业道德、操作能力、服务质量、绩效考核、适应能力等5项指标进行2次测评.结果 评价者对见习期护士的2次测评评分比较,差异明显.结论 流程管理在见习期护士护理培训管理中的实施有利于临床护理管理规范化、程序化、科学化,是适应新医疗环境下对见习期护士较好的护理培训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流程管理应用于护士见习期护理培训管理与现代护理继续教育管理的适应关系.方法 采用自行制定的各项护理培训管理流程及考核量化表对2006年及2007年的各50名见习期护士分别从护理部考核、科护士长考核、护士长考核、责任带教护师评价、患者评价、转正率角度按照职业道德、操作能力、服务质量、绩效考核、适应能力等5项指标进行2次测评.结果 评价者对见习期护士的2次测评评分比较,差异明显.结论 流程管理在见习期护士护理培训管理中的实施有利于临床护理管理规范化、程序化、科学化,是适应新医疗环境下对见习期护士较好的护理培训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流程管理应用于护士见习期护理培训管理与现代护理继续教育管理的适应关系.方法 采用自行制定的各项护理培训管理流程及考核量化表对2006年及2007年的各50名见习期护士分别从护理部考核、科护士长考核、护士长考核、责任带教护师评价、患者评价、转正率角度按照职业道德、操作能力、服务质量、绩效考核、适应能力等5项指标进行2次测评.结果 评价者对见习期护士的2次测评评分比较,差异明显.结论 流程管理在见习期护士护理培训管理中的实施有利于临床护理管理规范化、程序化、科学化,是适应新医疗环境下对见习期护士较好的护理培训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流程管理应用于护士见习期护理培训管理与现代护理继续教育管理的适应关系.方法 采用自行制定的各项护理培训管理流程及考核量化表对2006年及2007年的各50名见习期护士分别从护理部考核、科护士长考核、护士长考核、责任带教护师评价、患者评价、转正率角度按照职业道德、操作能力、服务质量、绩效考核、适应能力等5项指标进行2次测评.结果 评价者对见习期护士的2次测评评分比较,差异明显.结论 流程管理在见习期护士护理培训管理中的实施有利于临床护理管理规范化、程序化、科学化,是适应新医疗环境下对见习期护士较好的护理培训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20.
随着新时期疗养医学模式的转变和疗养康复事业的发展,疗养科护理的内涵也在不断的拓宽和充实,而护士自身的认知水平参差不齐,提高护士的职业素质,以塑造符合时代要求的完美职业形象就成为摆在护理管理者面前的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