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 ]研究δ 氨基乙酰丙酸脱水酶 (ALAD)基因多态性对职业铅接触工人血铅 (PbB)和锌原卟啉 (ZPP)的影响。 [方法 ]采集 170名上海市某蓄电池厂职业铅接触工人外周静脉血样 ,多聚酶链式反应 (PCR)和限制性内切酶 (MspⅠ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RFLP)方法进行ALAD基因分型分析 ,用PE 80 0型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和ZPP 3 80 0型血液锌原卟啉测定仪分别测定PbB和ZPP含量 ,并分析其与基因型的关系。 [结果 ]①ALAD11纯合子基因型者有 15 4名 ,占90 5 9% ;ALAD12杂合子基因型者有 16名 ,占 9.41% ;未检出ALAD2 2纯合子基因型者 ;②ALAD1和ALAD2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分别是 95 .2 9%和 4.71% ;③在同等外暴露条件下 ,ALAD12杂合子基因型组工人血铅水平 ( 1.0 4± 0 .48μmol/L)明显高于ALAD11纯合子基因型组工人血铅水平 ( 0 .78± 0 .3 4μmol/L) ,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④ALAD12基因型工人锌原卟啉(ZPP)含量比ALAD11基因型者稍低 ,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前者为 ( 0 .42± 0 .2 4) μmol/L ,后者为 ( 0 .46± 0 .41) μmol/L。[结论 ]ALAD2等位基因频率与文献报道的亚洲人群的结果相近 ,符合Hardy Weinberg平衡 ,在同样职业铅暴露环境下 ,具有ALAD2等位基因的工人血铅水平增高 ,ALAD2等位基因可加重工人体内的铅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排铅工人再接铅后,某些生物监测指标和卟啉代谢指标的动态变化。方法:110名冶炼厂工人排铅治疗后,回生产岗位2周,7周,24周,分别采样进行血铅(PbB),尿铅(PbU),尿道基酮戊酸(δ-ALA),血氨基酮戊酸脱水酶 (δ-ALAD),红细胞游离原卟啉(FEP),血红蛋白(Hb)的监测,同时进行作业场所空气铅烟的监测。结果:低水平接触组以PbB变化较早和灵敏,其次为δ-ALAD,δ-ALA和FEP的增高出现较晚;中等水平接触组以PbB,PbU和δ-ALAD变化出现最早和敏感,其后变化趋势变缓,但δ-ALA,FEP持续增高;高水平接触组各项指标均出现明显的改变,以δ-ALA变化幅度较大,其次为FEP,PbU,PbB,而δ-ALAD的变化与中等水平组相似,Hb仅在24周出现降低。经相关和聚类分析,PbB,PbU,δ-ALAD活性具有相似变化规律,而EP与δ-ALA具有相似的时间序列变化规律。结论:工人排铅后再接铅,在较短时间内出现铅的毒性效应,应加强一级预防,接铅后各项指标呈现两种不同类型的变化态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铅作业工人的δ-氨基酮戊酸脱氢酶(ALAD)基因分布并分析不同基因型与工人血铅(PbB)、临床症状表现的关系.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长度多态分析法分析不同ALAD基因型与PbB、工人症状表现的关系,比较预防措施实施前后含ALAD2型等位基因工人PbB等指标的变化.结果铅作业工人176人ALAD基因分布呈现多态现象,ALAD1-1型占89.77%,ALAD1-2型占10.23%.ALAD1等位基因比例为94.88%,ALAD2等位基因比例为5.12%,等位基因分布频率符合遗传学Hardy-Weinberg平衡.含ALAD2等位基因的个体较ALAD1型等位基因的个体具有较高的PbB浓度、较明显的神经征表现,采取措施后含ALAD2等位基因的18名工人的PbB、尿δ-氨基酮戊酸(δ-ALA)、锌原卟啉(ZPP)值有明显的降低,PbB平均下降19.06%,δ-ALA平均下降18.64%,ZPP平均下降15.88%.结论相同职业性铅接触条件下,ALAD2等位基因个体的PbB浓度增加并出现一些临床症状表现,通过采取针对性防护对策,可降低工人PbB浓度,保护含ALAD2等位基因的个体.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δ-氨基乙酰丙酸脱水酶(ALAD)基因多态性对职业铅接触工人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采集171名上海市某蓄电池厂职业铅接触工人外周静脉血样,用放射免疫测定法(RIA)测定工人甲状腺激素水平,包括T3、FT3、T4、FT4和TSH。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对ALAD基因进行分型分析,限制性内切酶为MspⅠ,并分析甲状腺激素水平与ALAD基因型的关系。[结果]171名工人中ALAD1-1纯合子基因型工人156名,基因型频率为91.23%;ALAD1-2杂合子基因型工人15名,基因型频率为8.77%;未检测出有ALAD2-2纯合子基因型工人。等位基因ALAD1和ALAD2的频率分别为95.61%和4.39%。协方差分析,ALAD1-2基因型工人PbB水平为1.06(0.87-1.24)μmol/L,明显比ALAD1-1基因型工人PhB水平0.77(0.72—0.83)μmol/L高,(F=8.14,P〈0.05)。高血铅组工人(PbB≥0.97μmol/L)与低血铅组工人(PbB〈0.97μmol/L)相比,甲状腺激素中除了FT4水平略有升高以外,T3、FT3、T4和TSH均是高血铅组工人低干低血铅组工人。ALAD1-2基因型组工人和ALAD1-1基因型组工人相比.T3、FT3和TSH的水平下降比较明显,而T4和FT4水平没有很大差异或是略有升高。低血铅组和高血铅组,都是ALAD1-2基因型工人的T3、FT3和TSH比ALAD1-1基因型工人的低,而T4和FT4的平均水平差不多或是略有升高。[结论]ALAD2等位基因可使工人体内血铅水平增高,增加体内铅负荷;在相同铅负荷下,ALAD2等位基因有加重铅对工人甲状腺功能影响的趋势,但需要扩大样本量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δ-氨基-γ-酮戊酸脱水酶(ALAD)基因多态性是否对铅肾脏毒性易感性产生影响。方法抽取某钢铁企业的142名男性铅接触炉前工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基本信息,采集外周静脉血,检测血铅及相关指标、肾功能指标(血清肌酐、肌酐清除率、血尿素氮、和氨基-乙酰-β-葡萄糖苷酶),同时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进行ALAD基因型测定,估计累积铅暴露,进行ALAD基因多态性与肾脏损害易感性分析。结果 142名铅接触工人中ALAD1-1基因型有120人(84.51%),ALAD1-2基因型有22人(15.49%),未发现ALAD2-2基因型。等位基因ALAD-1和ALAD-2的频率分别为92.25%和7.75%。ALAD1-2基因型组血铅水平和肌酐清除率分别高于ALAD1-1基因型组的个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ALAD1-2基因型组平均血清肌酐低于ALAD1-1基因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累积铅暴露时,肌酐清除率随着暴露剂量的增加而升高;但高累积铅暴露时,肌酐清除率随着暴露剂量的增加而下降,而且ALAD1-2基因型个体随着暴露剂量的增加下降更为明显。结论在相同铅暴露情况下,ALAD1-2基因引起血铅升高,进而可能影响血清肌酐和肌酐清除率,而这种作用在累积铅暴露达到一定高的阈值时才显示出来,说明ALAD1-2基因多态性会增加铅慢性肾功能损害的易感性风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铅接触者尿γ 谷氨酰转肽酶 (γ GT)活性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对两个蓄电池厂共112名铅作业工人进行血铅及尿γ GT活性测定。 71名非铅接触者为对照。血铅含量用微分电位溶出法进行测定 ;γ GT活性用对氨基苯磺酸比色法进行测定。结果 铅接触者尿γ GT活性升高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随着血铅水平的升高 ,尿γ GT活性有升高趋势 ;小于 1年工龄组及大于 5年工龄组尿γ GT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而 1~ 5年工龄组尿γ GT活性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意义(P >0 0 5 )。结论 尿γ GT活性升高是反映铅中毒的敏感指标 ,其变化可反映铅接触者肾损害的程度  相似文献   

7.
作者对152名男性志愿受试者(年龄20~43.5岁)、其中51名非职业性铅(Pb)、镉(Cd)接触者(为对照组)及101名职业性铅接触者的生殖功能进行了调查。取静脉血及精液进行以下各项检查: 血铅水平:血铅(PbB)、ALAD、红细胞锌原卟啉(EP)、Hb和红细胞比积(Hct);精液质量:精液量、精子总数、精子存活数、活动精子数与精子形态,LDH-x、果糖、锌、磷酸及柠檬酸含量;同时测定血镉(CdB)水平:53名非吸烟者为0.5(0.2~2.8)μg/L,99名吸烟者为3.4(0.5~13.3)μg/L。结果两个组工人精液质量与血铅水平各参数与组间差异显著性列于表1。  相似文献   

8.
ALAD和VDR基因多态性与铅肾毒性易感性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δ 氨基乙酰丙酸脱水酶 (ALAD)和维生素D受体 (VDR)基因多态性与铅肾毒性的关系。 [方法 ]选择 2 16名职业铅接触工人。测定血铅 (BPb)、尿铅 (UPb)、尿ALA(UALA)、尿N 乙酰 β D 葡萄糖苷酶 (NAG)活性、尿白蛋白 (ALB)含量和尿肌酐。尿相关指标采用肌酐进行校正。利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 (RFLP)技术进行基因型分析。 [结果 ]铅接触浓度≥ 0 0 3mg/m3 时 ,ALDA 11基因型和ALAD 12基因型工人的平均血铅水平分别是 2 0 6μmol/L和 2 45μmol/L(P >0 0 5 ) ,VDR BB/Bb基因型工人的平均血铅水平 (2 91μmol/L)高于VDR bb基因型工人的平均血铅水平 (2 0μmol/L) ,P <0 0 5。当血铅水平≥ 1 92 μmol/L时 ,ALAD 12基因型工人的NAG活性 (4 5 4U/mmolCr)明显高于ALAD 11基因型工人 (1 2 6U/mmolCr) ,P <0 0 5。ALDA 11基因型工人血铅与NAG活性不呈剂量 效应关系 ,而ALAD 12基因型工人的血铅与NAG活性呈剂量 效应关系 ,回归直线的斜率为 1 5 8(P <0 0 5 )。 [结论 ]本研究提示ALAD和VDR基因多态与血铅水平升高可能有关 ,ALAD 2等位基因可能加重铅肾毒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δ-氨基-γ-酮戊酸脱水酶(ALAD)和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多态性以及基因-基因、基因-环境之间的联合作用对铅肾毒性的作用。方法选择233名铅作业工人,根据工人接触铅水平是否超过职业接触限值将其分为两组,分别测定血铅、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尿β2-微球蛋白(β2-MG)和尿肌酐,全血提取DAN基因组,多聚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法分析ALAD和VDR基因多态性。结果超职业限值组,ALAD1-2/2-2基因型和ALAD1-1基因型工人尿NAG的浓度分别为(2.12±0.07)U/mmol Cr和(1.73±0.03)U/mmol Cr,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VDR-Bb基因型的工人尿β2-MG浓度[(20.94±0.12)μg/mmol Cr]高于携带VDR-bb基因型工人的尿β2-MG浓度[(15.28±0.09)μg/mmol Cr](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铅接触、高血铅等环境因素以及环境-基因的联合作用都是铅作业工人肾损害的危险因素,接铅水平、血铅水平、ALAD基因型和接铅水平的联合作用引起尿NAG异常的OR值分别为6.85(2.51~10.87)、2.41(1.70~3.41)、3.01(1.10~8.19)。结论在高铅浓度接触下ALAD和VDR基因型与铅肾毒性有关,ALAD-2等位基因和高铅接触是加重铅肾毒性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铅作业工人肾损害早期指标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铅作业工人肾脏损害的早期指标及其临床意义。方法:80名铅作业工人分为铅接触正常组、铅吸收组、慢性轻度铅中毒组,并以无铅接触史的43名健康成人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血铅(PbB)、尿铅(PbU)、血红细胞游离原叶啉(FEP)、尿δ—氨基酮戊酸(δ-ALA)、尿β2-微球蛋白(β2-MG)、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结果 铅作业工人PbB、PbU、H0、δ-ALA、NAG、RBP均显著高于对照组;β2-MG虽亦高于对照组,但差别无显著性。结论:长期职业性铅接触可造成肾功能损害,尿NAG、RBP可作为铅中毒肾损害早期敏感的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1.
职业性铅接触危害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调查了接触铅烟平均浓度为0.578mg/m~3的蓄电池厂工人53名,0.0015mg/m~3的小焊锡工52名以及0.0006mg/m~3的对照组绣花工50名。从临床症状与生化指标来看,蓄电池厂工人已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铅危害,小焊锡工与对照组工人相比未见异常,可见铅的毒性危害呈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铅的毒性早期症状为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消化不良和四肢肌肉关节酸痛等。本文见乏力、腹部隐痛和关节酸痛的发生数与PbB、PbU及ZPP的浓度成正比,其症状阈浓度分别为30μg/dl、0.045mg/l及40μg/dl。铅接触的指标可以采用PbB、PbU、ALAD、FEP及ZPP,但作为预防性监护的过筛指标以ZPP为宜。铅接触组的正中神经运动及感觉传导速度均较对照组为慢(P<0.05)。在铅接触组工人中,传导速度的减慢与铅接触程度未见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12.
职业性铅接触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研究铅接触者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活性变化。方法对某蓄电池厂135名铅作业工人及52名非接触者进行了尿铅含量及尿NAG活性测定。结果接触组工人尿NAG[(13.91±1.62)U/gCr]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7.82±1.55)U/gCr]。随着尿铅水平升高,尿NAG活性有升高趋势。接铅1~3年组尿NAG活性开始上升,7年以上明显增加。结论尿NAG活性似可作为铅致肾损害的早期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13.
由于妇女对铅的毒作用易感性较高以及胎儿对铅的毒作用有显著敏感性,因此,最近的研究又使人们注意了女工铅吸收异常时的危险,为了评价从事于铅锡合金印刷电路微型焊的一组女工铅吸收的危害程度,进行了一次研究。从接触最甚者中选出了33名女工进行身体检查和下列检验:PbB,ALAD,ALAU,CPU,结果表明,从事微型焊的女工有中度铅吸收,然而发现一例PbB水平高于40微克/100毫升,(该值在1976年第  相似文献   

14.
长期接触镉、锌和铅工人早期肾功能异常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观察了土耳其某锌矿精炼厂工人尿镉、锌和铅的含量及与尿N 乙酰 β D 氨基糖甘酶 (NAG)活性和 β2 微球蛋白 ( β2 M )水平间的剂量 反应关系。选择 31名同时接触镉、锌和铅 3种金属的男工为接触组 ,平均年龄 4 3.2 9岁 ( 37~ 52岁 ) ,其中 2 2人吸烟 ,接触镉的平均时间为 1 9.9年 ( 1 5~ 2 4年 )。另选 30名不接触任何有毒物质的男工为对照组 ,平均年龄 4 2 2 3岁 ( 2 8~ 53岁 ) ,1 7人吸烟。收集两组工人班后尿样 ,测定尿中镉、锌、铅和β2 M的含量及NAG的活性。结果表明 ,接触组尿镉和铅含量比对照组明显升高 (P …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研究血中铅含量与末梢手指血流量的关系。对象及方法:本研究于1987年6月进行,工人27名(47.3±12.83岁),测定血铅含量,分血铅低值(PbB≤35μg/dl)和血铅高值(PbB>35μg/dl)两组。健康检查项目:红细胞系四个项目(血液比重、Hb、红细胞压积、RBC数);血铅、红细胞ALAD活性、尿ALA、身高、体重、皮温;末梢手指血流量。使用热倾斜式组织血流量计测定末梢手指血流量。结果:(1)血铅高值组与血铅低值组的ALAD均值(297.2±146.10μM和849.6±418.51μM,卟胆原法24小时)间差异性非常显著(P<0.01);RBC系的四个项目及尿ALA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环境铅暴露对学龄前儿童血铅及脂质过氧化水平的影响.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抽取辽宁省鞍山市5所托幼机构的408名学龄前儿童,其中男童217名,女童192名.检测血铅、全血δ-氨基γ-戊二酸脱水酶(ALA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还原型谷胱甘肽(GSH)、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血清丙二醛(MDA).结果 鞍山市儿童铅中毒发生率为27.4%;血铅≥100 μg/L的儿童ALAD活性为(644.50±146.17)u/(g·Hb),与血铅<100μg/L的儿童比较明显降低,MDA水平达(5.875±0.818)nmol/ml,与血铅<100μg/L的儿童比较明显升高;被调查儿童的SOD、GSH-Px、GSH水平与血铅升高无关联.结论 ALAD和MDA是反映铅致氧化损伤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接触低浓度铅作业工人全血δ—氨基酮戊酸脱水酶(δ—ALAD)的变化,以观察这一指标的敏感度,我们用对—二甲氨基甲醛显色法测定某铅锌矿145名工人全血δ—ALAD活力,同时调查了现场劳动卫生情况,以及尿铅、尿粪卟啉、尿氨基酮戊酸(ALA)等,并以当地35名非铅作业者作对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我国维吾尔族、彝族人群δ 氨基乙酰丙酸脱水酶 (ALAD)基因多态性与铅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多聚酶链式反应 (PCR)和限制性内切酶 (MspI)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RFLP)方法分析 2 14名新疆维吾尔族人和 14 4名云南彝族人的ALAD基因多态性及等位基因分布 ;运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探讨了维吾尔族和彝族人群ALAD基因多态性与血铅水平的相关关系 ,及影响血铅水平的因素。结果 维族人群ALAD1和ALAD2 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分别是 0 .91和 0 .0 9;彝族人群ALAD1和ALAD2 等位基因频率分别是 0 .98和 0 .0 2。维族人群的血铅均值为 (76± 4 ) μg/L ,血铅≥10 0 μg/L的比例为 2 5 .7% ;彝族人群的血铅均值为 (5 0± 16 ) μg/L ,血铅≥ 10 0 μg/L的比例为 6 .3%。未见本研究人群ALAD等位基因的多态性与血铅水平有相关关系。结论 ALAD基因多态性对铅毒性影响的方式可能与机体铅的负荷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乡镇企业铅作业女工劳动卫生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乡镇企业铅作业的237名女工和228名男工进行了专题调查,以同地区无铅接触的乡镇企业124名女工和58名男工作为对照。另外,还调查了1个蓄电池厂附近幼儿园以及距离较远的一年级小学生的情况。调查结果发现铅作业女工的症状高于对照组的女工和铅作业男工。月经不规则接触组为33.5%,对照组为15.3%,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别。妊娠结局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别。铅作业女工PbB59.0±31.1,FEP279.7±178.6,ZPP326.6±202.4μg/dl,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别(P<0.05)。铅作业女工FEP显著高于男工.家长在蓄电池厂工作的儿童PbB35.7±18.0,FEP161.2±67.5,ZPP162.7±83.4μg/dl,均显著高于附近幼儿园及小学儿童,表明铅不仅影响到女工本身且影响到其后代。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血锌原卟啉(ZPP)作为铅作业工人的健康损害效应筛查指标的意义.方法 对某铅酸蓄电池厂478名铅作业工人(接触组)和112名上岗前工人(对照组)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包括测定ZPP、血铅(PbB)和血红蛋白(Hb),并进行职业卫生学调查和测定工作场所空气中铅烟、铅尘时间加权平均浓度(CTWA).结果 工作场所铅烟、铅尘检测点超标率分别为62.5%和37.5%.接触组工人PbB质量浓度中位数(M)为186.4 μg/L,ZPP浓度M为0.69μmoL/L,与对照组(分别为48.9 μg/L、0.58 μmol/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01).接触组Hb水平[(138.08±15.53) g/L]与对照组[(138.00±14.69) g/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选用ZPp≥1.57 μmol/L(本实验室正常参考值上限)作为指标确定进行诊断性驱铅试验的比率高于以PbB≥400μg/L作为指标的比率(P<0.05),21名ZPP≥1.57 μmol/L人员经诊断性驱铅试验后慢性铅中毒和观察对象检出率为38.1%(8/21).结论 ZPP作为早期筛查铅作业人群职业健康损害指标有重要意义,建议将ZPP作为铅作业人群职业健康检查的必检项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