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目的分析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nography CEUS)在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 FNH)中的表现特征,探讨超声造影在诊断FNH中的应用价值与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12例患者12个病灶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为FNH的二维超声及超声造影声像图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二维超声主要观察病灶的大小、形态、边界、内部回声,血流情况。超声造影观察病灶超声造影增强特征。结果12个病灶均经手术后病理证实为FNH,4例病灶在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车轮状血流。12例病灶超声造影早期全部表现为快速增强,其中10例病灶于动脉相呈轮辐状离心性增强表现,2例于动脉相呈整体增强表现;11例病灶于门脉相及延迟相呈稍高或等增强表现,1例病灶表现为稍低增强;5例病灶可见中央瘢痕。结论超声造影能实时动态观察FNH的血流灌注情况,结合特征性的超声造影表现,对FNH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肝脏局灶性结节状增生(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FNH)的超声表现,探讨超声造影诊断鉴别FNH的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43例肝脏局灶性结节状增生患者的临床资料,均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超声造影检查,分析FNH的彩超声像图表现及超声造影特点.结果 常规超声检查43例FNH共52个病灶,内部常表现为稍低回声;超声造影表现为均匀高增强,大病灶(>10.0cm)超声造影发现轮辐状增强表现和中央瘢痕的比例高于小病灶区.结论 病灶较大的FNH超声造影有轮辐状增强和中央瘢痕等特异性表现,且超声造影能动态显示FNH血流灌注特征,对FNH的诊断鉴别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在脂肪肝背景下肝脏良性局灶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对脂肪肝背景下的159个肝脏局灶性病变进行了超声造影检查,将超声造影检查结果 同增强CT,增强MRI及病理诊断进行对比,其中良性局灶性病变126例(血管瘤61例,局灶性脂肪缺失30例,局灶性增生结节(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FNH)19例,孤立性坏死结节10例,炎性假瘤3例,肝脓肿3例),分析良性局灶性病变的超声造影特征.结果 超声造影检查后,61例血管瘤中的48例表现为动脉期的周边高回声结节或高回声环,进而造影剂向病灶中心进展,其余13例血管瘤表现为动脉期的快速灌注.30例局灶性脂肪缺失表现为造影三期等增强.19例FNH表现为动脉期的离心性放射状增强或整体快速增强,门脉期及实质期为高回声或等回声.3例炎性假瘤均表现为动脉期快速增强,但门脉期及实质期为低回声.10例孤立性坏死结节均表现为造影三期无增强.3例肝脓肿均表现为动脉期快速增强,其中2例为蜂窝状增强,3例实质期均表现为低回声.结论 超声造影可显示脂肪肝背景上肝脏良性病灶的血流灌注特征,因此可用于脂肪肝基础上肝脏良性局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原发性肝癌的超声造影和增强CT血流灌注特征及滋养血管显示率,探讨超声造影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1例21个肝癌病灶行超声造影及增强CT检查,比较病灶超声造影及增强CT的增强模式及滋养血管显示率。结果肝癌超声造影和增强CT不同时期的增强程度分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造影和增强CT增强类型(均匀增强与不均匀增强)及增强面积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0.45,P=0.5;t=1.64,P=0.12)。肝癌动脉期供血血管的显示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P=0.04),超声造影供血血管显示率高于CT,超声造影供血血管显示率86%(18/21),增强CT供血血管显示率52.3%(11/21)。结论肝癌超声造影与增强CT增强表现一致,可很好地反映肿瘤组织血流灌注特点,超声造影对瘤内供血血管的显示优于增强CT。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肝局灶性结节样增生(FNH)的超声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对18例均行超声检查,并经活检、手术及病理证实。结果18例FNH中共有21个病灶,超声全部检出。二维超声多发生于接近肝表面处,表现为〉3cm者,回声多略高或略低于周围肝组织,彩色多普勒显示多有粗大的血管进入病灶并分支,可呈轮辐状;3cm以下者多为低回声。10例彩色多普勒显示动脉频谱者占69%,呈轮辐状血流信号者占2:3%。生化检查发现所有病例AFP均阴性。结论二维超声结合彩色多普勒超声(CDI)和生化AFP阴性可提高FNH的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肝硬化再生结节的超声特征,观察不同检查方法对病变的表现形式。方法对22例肝硬化再生结节患者进行二雏灰阶超声、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后应用新型超声造影剂SonoVue对这些患者再行实时双模式灰阶成像超声造影检查。结果灰阶超声显示86.4%(19/22)的病灶位于肝右叶,54.5%(12/22)的病灶回声为低回声;36.4%(8/22)的病灶为等回声,9.1%(2/22)的病灶表现为高回声,86.4%(19/22)的病灶边界欠清,13.6%(3/22)的病灶边界清晰。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90.9%(20/22)的病灶内部厦周边未见明显血流信号,9.1%(2/22)病灶内部可见散在点状血流信号,频谱为静脉频谱。超声造影95.5%(21/22)的病灶动脉相回声均无明显增强,门脉相与周围正常肝实质呈同步强化,延迟相回声与肝组织相似无明显分界而不易辩认。4.5%(1/22)的病灶动脉相增强为高回声,至延迟相与肝实质回声一致,无廓清现象。结论肝硬化再生结节在灰阶超声上表现多样,彩色多普勒多无明显血流信号,超声造影可以更显著地表现病灶特征,为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7.
郑芳  张凯   《中国医学工程》2010,(4):48-49
目的总结和探讨肾平滑肌脂肪瘤的超声造影特征。方法22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共26个病灶接受了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检查。分析病灶的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表现特征。超声造影使用造影剂声诺维和对比脉冲序列成像技术。结果二维超声显示低、等、高回声的病灶,分别为0(0/26)、7.7%(2/26)和92.3%(24/26)。病灶彩色血流信号显示率为11.5%(3/26),动脉峰值流速(33.6±5.5)cm/s(29.2~39.7 cm/s),阻力指数0.58±0.04(0.55~0.63)。超声造影显示皮质期20个(76.9%)病灶表现为等或高增强,6个(23.1 0A)为低增强。实质期及晚期所有病灶增强均未见明显减退。84.6%(22/26)的病灶与肾实质同时增强,80.8%(21/26)的病灶表现为周边先增强,然后迅速向心性全瘤增强特点。结论与肾皮质同步的均匀增强、病灶三期增强水平一致不减退、向心性增强模式及无包膜是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重要表现,将有助于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肝上皮样血管内皮瘤(hepatic epithelioid hemangioendothelioma,HEHE)的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CEUS)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9月在我院经手术或肝穿活检病理证实为HEHE的17例患者资料,对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的声像图特征进行分析。结果17例HEHE患者中,男7例,女10例,年龄23~69岁,平均年龄(42.88±13.95)岁。常规超声显示11例(11/17,64.7%)为多发病灶,其中10例累及全肝,6例(6/17,35.3%)为单发;15例(15/17,88.2%)病灶位于肝包膜下;病灶平均直径(3.93±2.23) cm;声像图上表现为低回声、混合回声、高回声病灶分别为13例(13/17,76.5%)、3例(3/17,17.6%)、1例(1/17,5.9%);10例(10/17,58.8%)病灶边界清楚,7例(7/17,41.2%)边界不清;16例(16/17,94.1%)病灶的形态规则。7例行超声造影检查,5例(5/7,71.4%)动脉期表现为环状高增强;2例(2/7,28.6%)为整体高增强,内部强化不均匀。所有病例(7/7,100%)在门脉期及延迟期均表现为低增强。结论声像图上表现为肝包膜下多发、形态规则的低回声肿块要考虑到HEHE的可能,CEUS有助于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超声造影技术观察原发性肝癌的特征,评价其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45例经确诊的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病灶进行超声造影,观察病灶的部位、数目、大小、声像图特征,并对造影前后血流分级及正确率等进行分析。结果:所有病灶在超声造影下均可见,显示的病灶数目多于常规超声,超声造影后动脉相病灶血流级别较造影前有明显提高,超声造影的诊断正确率也明显高于常规超声,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造影技术能大大提高肝脏良恶性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参考资料,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揭示早期大鼠肝泡球蚴病灶血流灌注的价值。方法开腹直视下肝内感染泡球蚴9 w的33只大鼠,进行常规超声、超声造影检查,详细记录不同检查方法的影像特征,并与病理对照。结果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筛查早期大鼠肝泡球蚴病灶的敏感性分别为91.67%和81.82%。超声表现主要表现为高回声型(29/33,87.88%)和混合性回声(4/33,12.12%),经病理证实所有病灶均表现为单个或多个囊泡样结构。33个病灶彩色多普勒超声均未显示血流信号,14个病灶(14/30,46.67%)超声造影显示为动脉期环状强化,14个病灶(14/30,46.67%)显示动脉期及门脉期环状强化伴内部分隔强化,2个病灶(2/30,6.66%)未见明显强化。超声造影显示的增强区域,经病理证实为泡球蚴病灶周边富含微血管的炎性反应带。结论常规超声在筛查大鼠肝泡球蚴病中,较超声造影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然而,超声造影可以显示病灶内部的囊泡和病灶内部及周边的血流灌注情况。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实时超声造影技术诊断肝小血管瘤的价值。方法 于2015年6月至2019年7月对手术和病理证实的73例患者共81个肝小血管瘤先后进行常规超声和实时超声造影检查,观察并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肝小血管的诊断符合率。结果 注射对比剂后,全部81个肝小血管瘤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增强,其中60个表现为超声造影动脉期周边结节状增强,21个表现为动脉期周边环状增强;所有病灶门脉期及延迟期对比剂均呈现填充的增强过程。64个病灶(79.0%)在门脉期或延迟期呈完全填充,17个病灶(21.0%)呈不完全填充。门脉期及延迟期呈高回声改变者56个,等回声改变者20个,低回声改变者5个。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诊断肝小血管瘤的符合率分别为77.8%(63/81)和96.3%(78/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时超声造影可以敏感地显示肝小血管瘤的动态增强特征,有助于提高超声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与CT增强扫描对同例病例诊断的各种优劣势。为临床选择检查项目时提供佐证。方法:我院72例肝肿瘤病例,对其超声造影检查,经肘静脉弹丸式注射造影剂SonoVue(声诺维)2.4 mL,观察记录病灶大小、形状、血流分布及分析超声造影各时相特征后,再进行CT增强扫描,各自做出诊断后与病理检查结果核对进行对照研究。结果:与病理结果相比较,超声造影诊断符合率86.1%,CT增强扫描诊断符合率87.5%,超声造影与CT增强在诊断准确率上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超声造影及CT增强扫描对肝肿瘤病变的显示都有特异性的表现,但二者在诊断准确率上无统计学意义。对于临床检查项目的选择,超声造影优于CT增强。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讨论肝脏炎性假瘤与肝脏局灶性结节型增生的超声诊断.方法 根据超声表现进行诊断与鉴别诊断.结论 肝脏炎性假瘤超声表现无特异性,普通超声及超声造影均较难诊断,需与原发性肝癌、肝转移瘤、肝血管瘤进行鉴别.当出现典型的FNH超声表现,即彩色多普勒显示肿块中心呈放射状分布的动脉血流信号;超声造影显示轮辐状分布的肿瘤血管,动脉期呈高增强,肝门静脉期及延迟期仍然呈高增强或等增强时,应高度提示FNH的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对盆腔结核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9年1月在河北省胸科医院进行治疗的70例盆腔结核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盆腔结核的二维声像学特征,同时结合超声造影对盆腔结核血流特征进行分型,观察盆腔结核患者超声表现特征。结果 常规彩超诊断盆腔结核符合率为62.86%,超声造影诊断符合率为80.00%,超声造影诊断准确率高于常规彩超,且经阴道超声诊断输卵管卵巢结核和输卵管结核准确率高。常规超声显示盆腔结核患者图像以盆腔肿块为主,病灶周边及内部可见Ⅰ~Ⅲ级血流信号,病灶最大径为(46.21±16.20)mm,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晰。超声造影显示病灶以囊性为主,呈混合增强样,输卵管呈不均匀高增强。结论 与常规彩超比较,超声造影诊断可清晰显示病灶血流灌注及周围组织、回声情况,对盆腔结核诊断准确率更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对泡型肝包虫病(HAE)与肝血管瘤 (HHE)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纳入2010 年 1 月~2019 年 4 月我院收治的HAE 及 HHE 患者共102例,其中 HHE 患者57例,HAE 患者 45 例。患者均行超声造影检查,分析、比较 HHE 及 HAE 的超声造影特征,包括病灶的位置、数目、大小、内部回声、边界、形态、血流、造影时增强模式等。 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差异及性别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7 例 HHE 患者共有 61 个病灶,病变平均大小为(6.5±3.9)cm。45例 HAE 患者共有 57 个病灶,病变平均大小为(8.7±4.9)cm,两组病灶大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灶内部回声构成、病灶血流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灶的位置、边界、形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造影对泡型肝包虫病和肝血管瘤的检出率高于常规超声, 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动脉期周边增强及病灶内部增强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AE及HHE的常规超声表现有部分相似,但超声造影表现有明显差异。常规超声结合超声造影可以帮助对HAE与HHE的鉴别。  相似文献   

16.
探讨应用数字化MSCT三期扫描及数据后处理技术对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FNH)的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价值。经病理及临床证实FNH31例共36个病灶,进行MSCT三期增强扫描,并对19例21个病灶行后处理三维血管成像(MIP、MPR、VR、CPR),分析病灶三期扫描及血管血流特征。发现36个FNH病灶增强方式为快进稍慢出型,其中26/36个(72.2%)病灶检出中央星状疤痕;三维血管成像可清晰显示FNH滋养供血动脉增粗、肿瘤染色均匀浓密、网格状及放射状分隔等特征性影像学表现。因此。MSCT平扫、三期增强扫描及数字化三维血管成像技术有助于提高FNH诊断准确率及与其他肝脏占位病变鉴别诊断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肝血管瘤在脂肪肝背景下的超声造影诊断价值。方法30例肝血管瘤患者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及双幅对比超声造影检查。根据是否合并脂肪肝分为I组(合并脂肪肝)与Ⅱ组(未合并脂肪肝且无其它肝脏疾病);再根据超声造影表现分为A组(动脉期病灶不全充填)与B组(动脉期病灶整体均匀快速增强),将I、Ⅱ组及A、B组交叉归类进行分析。结果肝血管瘤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符合率53.8%~64.7%。超声造影检查:A组(IA组及ⅡA组)超声造影诊断符合率100%(8/8);B组中,IB组造影剂消退慢于周围肝实质10例,快于周边肝实质2例,同速于周边肝实质1例,超声造影诊断符合率76.9%(10/13),ⅡB组造影剂消退均慢于周围肝实质,超声造影诊断符合率100%(9/9)。结论超声造影对肝血管瘤诊断符合率高,超声造影显著提高了在脂肪肝背景下对肝血管瘤诊断符合率。但在脂肪肝背景下,病灶呈整体均匀快速增强时,则需进一步检查明确性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增强技术在妇科附件良恶性肿块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35例附件肿块患者,术前常规应用经腹部超声、经阴道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子宫及附件行常规扫查,记录病灶的位置、大小、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表现。经肘静脉推注声诺维造影剂后,实时记录病灶的造影增强与消退情况,观察附件肿块的微血管灌注情况,采用t检验方法对造影到达时间(AT)、达峰时间(TTP)、增强时间等参数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超声造影检查前,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提示良性病灶27例,恶性病灶8例;超声与病理诊断符和率为80%,误诊7例,其中2例卵巢囊腺癌、1例卵巢颗粒细胞瘤、1例盆腔炎性包块误诊为卵巢囊腺瘤,1例卵巢纤维瘤、2例卵巢囊腺瘤误诊为卵巢恶性肿瘤;超声造影与病理诊断符和率为94.2%,误诊2例,其中卵巢浆液性囊腺瘤误诊为卵巢浆液性囊腺癌2例。35例中有30例附件肿块在静脉推注超声造影剂后,恶性肿块观察到血流信号所需时间比良性肿块短,并且到达峰值时间缩短,良、恶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lt;0.01)。结论:超声造影检查可敏感地显示卵巢肿块的血流灌注特点,对于附件区良恶性肿块的鉴别诊断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对比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检查在肝脓肿的诊断特点,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对31例肝脓肿患者的肝脏常规超声检查及超声造影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常规超声检查观察肝脏基本情况,病灶的部位、数量、大小、形态、边界、内部回声情况,CDFI分布特征及有无占位效应等;超声造影记录分析动脉期、门脉期、延迟期的超声表现.[结果]超声造影发现,动脉期大部分病灶显示区域较常规超声观察的范围增大;部分动脉期见一过性增强.[结论]常规超声较难将不典型的肝脓肿与血管瘤、恶性肿瘤等鉴别开来,而超声造影可显示组织及病灶的微循环,增加肝脏超声的观察项目.提示在肝脓肿诊断的应用中,两者结合可大大提高超声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20.
背景 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PTL)是较为罕见的结外型淋巴瘤类型,临床特征不典型,超声特征不明显,经常被误诊和漏诊。 目的 总结分析PTL的二维超声及超声造影声像图特征表现。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至2020年12月唐山市工人医院收治的16例经病理证实的PTL患者(PTL组)的超声声像图特征,并与同期收治的16例甲状腺癌患者(甲状腺癌组)的超声声像图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PTL组病理结果:10例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4例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1例为滤泡性淋巴瘤、1例为伯基特淋巴瘤。甲状腺癌组病理结果:11例为乳头状癌、4例为滤泡癌、1例为髓样癌。PTL组甲状腺体积增大率(13/16)高于甲状腺癌组(5/16)(χ2=8.127,P<0.05),病灶后方回声增强率(14/16)高于甲状腺癌组(3/16)(χ2=15.184,P<0.05),钙化率(0例)低于甲状腺癌组(10/16)(χ2=14.545,P<0.05)。PTL组患者中13例病灶形态较规则、边界清晰,甲状腺癌组中12例病灶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晰,两组的病灶形态和边界特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165,P<0.05)。PTL组(7/16)和甲状腺癌组(3/16)病灶血流信号增多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327,P>0.05)。PTL组(8/16)和甲状腺癌组(11/16)颈部淋巴结转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66,P>0.05)。超声造影PTL动脉期及静脉期多呈高增强,甲状腺癌动脉期及静脉期多呈低增强。 结论 PTL的超声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甲状腺体积增大,伴弥漫性极低回声病灶,无钙化,病灶形态规则、边界清晰,后方回声增强,造影动脉期及静脉期呈高增强时应考虑为PT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