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观察对于骨科骨外固定支架治疗四肢长管状骨骨折患者采取系统化护理效果观察。方法:选择四肢长管状骨骨折患者64例,随机分为护理组与对照组,护理组32例采取系统化护理模式,对照组32例采取常规护理。将两组患者住院、骨折愈合时间及骨折四肢功能恢复评分对照。结果:护理组住院天数及骨折愈合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且骨折四肢功能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对于四肢长管状骨骨折患者采用系统化护理,可有效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加速骨折愈合,改善骨折后骨功能恢复,效果理想,有在临床上普及、推广、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支架治疗小儿四肢长管状骨骨折的临床效果以及手术中操作的注意事项. 方法 通过闭合或切开复位后行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支架固定. 结果 45例骨折,解剖复位20例,满意复位25例,经随访均骨折愈合良好. 结论 骨折固定材料的选择对于骨折如期愈合至关重要,使用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支架治疗小儿四肢长管状骨骨折,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对四肢长管状骨创伤骨折施行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医院骨科收治的240例四肢长管状骨创伤骨折患者,随机分成两组。研究组120例行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对照组120例行单侧支架外固定治疗,比较两种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的骨折愈合时间情况与并发症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四肢长管状骨创伤骨折患者行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愈合率高,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四肢长管状骨创伤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20例四肢长管状骨创伤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闭合复位交锁髓内固定治疗,观察组则给予钢板螺钉内固定。观察对比两组骨折愈合时间、骨折愈合良好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85.4±3.6)d少于对照组(132.5±3.4)d,骨折愈合优良率96.67%优于对照组80.00%,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1.67%)低于对照组(1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四肢长管状骨创伤骨折治疗中给予钢板螺钉内固定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骨折愈合时间、骨折愈合良好率,并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其康复,值得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5.
马海岳  雷军  潘国文 《当代医学》2021,27(21):93-95
目的 评价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四肢长管状骨创伤骨折的有效性及对缩短愈合时间的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骨科2017年6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四肢长管状骨创伤骨折患者38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电脑随机分配方式分为两组,各19例.对照组接受石膏外固定术治疗,观察组接受钢板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效果、骨折恢复指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恢复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及患肢功能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疼痛评分和功能状态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患者VAS评分低于对照组,KP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四肢长管状骨创伤骨折临床疗效显著,能加快骨折愈合时间,确保患者尽早康复出院.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有限接触动力加压钢板(Limited contact dynamic compression plate,LC-DCP)治疗四肢长管状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辽宁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二科于2007年11月——2009年5月收治的LC-DCP内固定的四肢长管状骨骨折34例(38处骨折),其中新鲜骨折26例,陈旧性骨折6例,开放性骨折2例。采用瑞士AO组织的有限接触动力加压钢板治疗。结果:34例均获得随访(3~18个月),除1例仍住院治疗(不全瘫),其余已恢复正常生活及工作。平均骨折愈合时间为12周,无感染、内固定松动及断裂病例发生。结论:有限接触动力加压钢板(LC-DCP)治疗四肢长管状骨骨折,其操作简单,固定可靠,稳定性强,有利于骨折愈合,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应用锁定钛板治疗四肢长管状骨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周口市中心医院骨科2010年11月至2012年11月收治的88例四肢长管状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外固定架技术实施治疗;治疗组采用锁定钛板技术实施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四肢长管状骨骨折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住院治疗总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围手术期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应用锁定钛板技术治疗四肢长管状骨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系统化护理在骨外固定支架治疗四肢长管状骨骨折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80例骨外固定支架治疗四肢长管状骨骨折患者,时间为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使用系统化护理,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00%(P0.05)。结论在骨外固定支架治疗四肢长管状骨骨折患者中实施系统化护理,效果十分显著,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极高。  相似文献   

9.
四肢长骨干骨折不愈67例手术治疗张士杰耿孟录王锋濮阳市人民医院骨科濮阳457000关键词四肢长骨不愈合;切开复位;植骨;开放植骨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切开复位内固定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四肢长管状骨骨折的治疗,但出现骨折不愈合且形成假关节,作者对67例四...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鹿瓜多肽注射液促进骨折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2例四肢长管状骨骨折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鹿瓜多肽注射治疗,15d为1个疗程,连用3个疗程,对照组术后行常规治疗、功能锻炼,无特殊处置。两组以骨折愈合时间为疗效评价指标。结果:82例患者均进行随访,平均随访10.5个月,骨折愈合时间,对照组平均10.6周(7~12周),观察组平均8.4周(6~10周),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鹿瓜多肽在促进骨折愈合方面有显著疗效,能够明显缩短肢体肿胀和骨折愈合时间,有利于骨折恢复。  相似文献   

11.
MRI在四肢长骨恶性骨肿瘤保肢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MRI在肢体恶性骨肿瘤保肢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76例肢体恶性骨肿瘤患者,按照术前是否行MRI检查分为二组,40例术前未行MRI检查的病人在保肢手术中行截骨端快速冰冻切片和石蜡切片来判断切除边界,136例术前行MRI检查的病人,根据MRI显示的范围确定术中肿瘤灭活的范围。结果:一组病例中临近肿瘤灭活骨处复发2例,二组中发现3例骨内跳跃性病变,术后无1例临近肿瘤灭活骨处复发。结论:MRI对于肢体恶性骨肿瘤髓腔内侵润范围及骨内跳跃性病变有较好的诊断作用,应作为恶性骨肿瘤保肢手术前的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12.
核素全身骨显像诊断骨转移瘤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49例肿瘤患者进行全身核素骨显像,有骨转移102例,阳性率68.4%。本文提示:骨显像是一个灵敏方法。常在X线检查前提早显示病变,故对早期诊断、治疗选择、预后 判断等很有意义。但本法特异性差,难以鉴别良恶性病变。  相似文献   

13.
恶性肿瘤亚临床骨转移初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该文在于探讨核素骨显像对亚临床骨转移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对 6 77例经临床病理诊断证实为恶性肿瘤患者进行放射性核素显像。并对骨显像阳性、X线检查及骨痛均为阳性的诊断为亚临床骨转移 ,并进行定期随访。结果 :6 77例核素骨显像中 ,亚临床骨转移为 16例 ,其发生率为 2 .37%。经随访发现 ,有10 / 16的病人可出现临床可见的骨转移。结论 :核素骨显像对亚临床骨转移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骨显像对不明原因骨痛病人的诊断价值及引起骨痛的常见疾病。方法对247例不明原因骨痛病人常规行核素骨显像,结合病史、MR、CT、X线、骨穿刺等检查结果综合分析。结果247例病人中有201例骨显像阳性,阳性率81.4%。引起骨痛的常见疾病有恶性肿瘤骨转移、椎间盘突出或骨质增生、骨质疏松等。结论骨显像对不明原因骨痛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5.
评价骨矿物质含量(骨矿含量)测定对早产儿代谢性骨病(metabolicbonediseaseofprematurity,MBDP)的诊断价值。方法用单光子吸收法(SPA)检测38例日龄大于3周早产儿骨矿含量,同时作右前臂X线检查,并与55例健康早产儿进行比较。结果8例早产儿骨线密度(BMC)、骨面密度(BMD)明显降低,其中4例X线检查有骨质疏松和(或)佝偻病样表现,提示MBDP,其余30例骨矿含量正常者X线检查均未见异常。结论骨矿含量测定对MBDP早期诊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临床上四肢长管骨肿瘤手术,既要彻底地切除病灶,又要尽力保全肢体和关节以达到满意疗效,难度较大。本文介绍我科采用显微外科技术,作骨肿瘤局部大块或大段切除、吻合血管的游离骨移 植修复肿瘤切除后的骨缺损,或肿瘤段截再植术共49例。术后随访3~6个月植骨区全部达到骨性愈合,肢体功能得以保全或改善,达到了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 MRI与99 Tcm-MDP骨显像在骨转移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15例骨转移瘤患者分别进行 MRI及99 Tcm-MDP骨显像检查,比较2种方法检出骨转移瘤病变的阳性率。结果15例骨转移瘤中,MRI检查阳性15例,阳性病灶95个,99 Tcm-MDP 骨显像检查阳性13例,阳性病灶61个,MRI 阳性病灶检出率高于99 Tcm-MDP骨显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684,P<0.01)。结论增强T1 WI及 DWI序列的应用,使得 MRI检查较99 Tcm-MDP骨显像具有更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MRI与核素骨显像二者应互相补充,合理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糖尿病早期骨代谢改变。方法测定6周实验性糖尿病(STZ-DM)大鼠空腹血糖、HbA1c、胰岛素、钙离子浓度、骨钙素、降钙素、PTH和维生素D3。收集24h尿,测定白蛋白、肌酐、吡啶酚。结果糖尿病大鼠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血清钙浓度显著升高[(135.85±11.28)对(117.21±6.52)mg/L,P<0.01],骨钙素水平升高[(0.07±0.04)对(0.05±0.01)ng/ml,P<0.05],维生素D3水平显著降低[(7.63±1.88)对(11.55±4.11)ng/ml,P<0.05],尿吡啶酚/肌酐显著降低[(4.79±0.75)对(75.84±60.67)nmol/mmol,P<0.01];而血清降钙素和甲状旁腺素水平改变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糖尿病状态下存在骨代谢异常,主要表现为维生素D3降低、骨钙素升高及尿吡啶酚水平降低。糖尿病性骨质疏松可能与维生素D3水平降低及由于胰岛素缺乏所致的骨胶原合成障碍有关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告一组修复骨缺损的实验结果,所用材料为骨基质明胶和同种异体骨。在家兔双侧桡骨上制成1.5cm长的骨缺损,分别植入骨基质明胶、同种异体骨。结果表明骨基质明胶对骨缺损的修复作用明显优于同种异体骨。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31例骨原发性纤维肉瘤的临床实践及平均3年零2个月的随访观察,对其发病率、临床及X线表现,治疗方法及其预后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