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对社区高血压人群进行专项建档管理的效果.方法:对180例社区高血压患者分级并建立健康档案,进行专项管理、治疗及随访,从而分析专项建档管理的效果.结果:162例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在正常高值,Ⅰ级高血压8例,Ⅱ级高血压6例,4例血压不稳定.患者知道高血压的标准(97.2%)、不良生活习惯对血压的影响(92.0%)、易引起高血压的危险因素(90.0%)、高血压对人体的危害(86.1%)、非药物措施在高血压治疗中的作用(83.3%).结论:对社区高血压患者建立专病档案、进行规范化管理并且使血压控制达标,以期最大限度地降低心脑血管病发病及死亡总危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对社区高血压人群进行建档并实施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对637例高血压患者分级和危险分层,建立健康档案,进行护理干预及随访,观察分析其效果.结果:158例控制到正常值,286例在正常高值,1级高血压220例,2级高血压56例,25例血压不稳定.结论:建档后定期进行社区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有连续性和系统性,随访方便,是控制血压、减少并发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对社区高血压人群进行建档管理的有效性。方法摘取2011年3月~2011年12月136例社区高血压患者,进行健康档案管理、分级及危险分层。根据建立的专属健康档案进行专案管理,并且根据档案进行随访治疗;根据得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从而分析建档管理治疗的效果。结果通过建立档案对高血压患者进行治疗效果观察,从数据统计中可以看出,124例患者血压能够控制在正常值内,其中6例患者属于1级高血压,4例患者属于2级高血压,另有2例血压呈现不稳定状况。从建立档案分析的过程中可以看出,所有患者中有96.4%的患者知道什么是高血压,有86.5%的患者清楚生活方式会对血压产生的影响,有83.3%的患者了解引起高血压的不良因素,82.7%的患者知道高血压对人体的危害,76.3%的患者清楚非药物措施在高血压治疗中会产生的作用。结论通过对社区高血压人群进行建档管理,能够保证患者正规、连续系统地进行治疗,并且通过建档管理,对患者随访比较方便。在血压控制及减少并发症等方面就能起到有效作用,是较好的治疗措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农村社区医生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健康管理的效果。方法对姜山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6221例高血压患者电子健康档案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与健康管理开展前相比,二、三级高血压患者人数下降了10.81%,高血压患者平均收缩压、舒张压分别下降9.42%和12.97%,饮酒率、吸烟率均下降了约11%,饮食清淡人数上升了约14%;健康管理前后差异显著(P〈0.01)。结论健康管理可有效控制农村高血压患者病情。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建立健康档案在高血压社区综合防治中的效果.方法:在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辖区内,随机抽取855名高血压患者,对其建立健康档案,按照高血压三级管理模式进行3 a的随访观察,并指导患者改进不良的生活方式,调整高血压用药及药物用量.用SPSS 1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比较其建立健康档案前、后血压的变化,对高血压相关知识的了解以及年均医疗费用的变化.结果:建立健康档案前血压≥140/90 mmHg者623例,明显多于建立健康档案后的312例(χ2=228.250,P<0.001);建档后患者对高血压相关知识的了解增多并更加科学,对危险因素的认识更加清晰;患者用于治疗高血压的年均费用由建档前的(2 135±253)元/人降至建档后的(1 021±128)元/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4.850,P<0.001).结论:健康档案在高血压社区管理中起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高血压患者社区健康教育效果观察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高血压是危害人群健康最为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在我国,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膳食结构的改变,人口的老龄化,高血压的发病率正在逐年增高,防治高血压,已势在必行。我们于2001年1月以来,对我社区200名高血压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服务,将保健和治疗结为一体,取得了显著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健康档案在高血压社区管理中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在社区综合防治高血压中建立健康档案的效果。方法在西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辖区内的5个新建社区中,随机抽取402名高血压患者进行1年的观察,比较建档前、后血压的变化及医疗费用的变化。结果建档前、后血压控制情况及医疗费用情况间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健康档案在高血压社区管理效果评价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社区高血压患者进行建档分级管理的方法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文兵 《河北医学》2010,16(12):1514-1516
目的:评价对社区高血压人群进行建档、分级管理的效果。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北新泾社区676例高血压患者建立健康档案,进行分级和危险分层,并对其进行综合健康教育和治疗随访,3年后分析建档、分级管理的效果。结果:经过3年分级管理后,低危、中危、高危、极高危患者与分级管理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结论:进行社区高血压建档及分级管理能有效控制血压,使高血压治疗更规范、更有连续性、系统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高血压社区管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432例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16例,比较两组患者对高血压基本防治知识的了解程度、高血压控制情况、防治前后的血压、血脂等指标.结果 观察组患者对高血压疾病基本知识了解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血压、血脂各项检测指标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观察组在对治疗的满意度、服药依从率和生活行为变化率方面明显提高,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观察组216例高血压患者经社区管理,高血压控制率为91.67%;对照组高血压控制率为55.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血压社区管理对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采用整群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8 996例,使用建档管理、血压分层管理、个体化治疗以及健康教育等高血压综合防治手段进行管理3年.管理后患者血压知晓率、治疗率以及血压控制率均有明显提高,分别由68.30%、55.40%以及38.60%升高至98.90%、86.70%以及77.80%;收缩压、舒张压、体重指数、甘油三酯等高血压相关指标明显改善;超重肥胖、吸烟、饮酒者减少,规律运动者明显增多,均P<0.05.提示以社区为基础的社区高血压综合防治能提高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知晓率和治疗率,有效控制血压水平.  相似文献   

11.
信息化支撑下的社区高血压规范化管理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对信息化支撑下的社区高血压规范化管理的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选取2006-01-01—2006-06-30到北京市德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其下属站就诊的436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干预组271例和对照组165例,分别采用高血压社区规范化管理软件为基础的管理模式和常规管理方式对其进行管理,对管理2年后患者的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管理2年后,干预组与对照组相比,C-反应蛋白含量异常患者比例、微量清蛋白尿患者比例的净差值分别为-6.9%、-16.6%,干预组C-反应蛋白和微量清蛋白尿控制情况均好于对照组。结论信息化支撑下的社区高血压规范化管理使《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切实应用于社区高血压的管理过程中,使高血压的社区管理更加科学、规范、有效,但部分软件内容需要调整,社区执行力需要加强。  相似文献   

12.
高血压患者社区复诊血压控制达标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雷英  张晓蕾 《中国全科医学》2007,10(18):1519-1521
目的了解社区高血压患者在日常医疗模式下血压控制达标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方法,从2006年在方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复诊1次及以上的高血压患者中抽取363例,计算其复诊次数及达标率。结果共复诊2893例次,其中1406例次血压控制达标,总达标率48.6%。其中60岁及以上的老年患者血压控制达标率〉50%,59岁及以下的中青年患者血压控制达标者平均不足1/3。血压控制达标状况与季节及复诊次数相关,夏季血压控制达标率高于冬季;复诊次数多的患者血压控制达标率高于复诊次数少的患者。结论社区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达标率较低,中青年人群应作为提高血压控制达标率的重点对象;随季节变化应注意检测血压,调整治疗用药;教育患者遵医嘱进行复诊。  相似文献   

13.
高血压患者全科团队式社区健康管理效果评估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目的 探讨对高血压患者实施全科团队式社区健康管理的效果.方法 选取本中心辖区内高血压患者219名作为研究对象,采取全科团队式健康管理进行社区综合干预,干预期为1年,评价干预效果.结果 在基线调查400名基础上筛选出232名药物治疗者进行健康管理,实际完成健康管理者219名,男女比例为1: 2.04,平均年龄(62.3±3.2)岁.健康管理前后患者对高血压相关知识知晓率、对全科医生管理的满意度、服药依从性、日常行为和血压变化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全科团队式健康管理有助于提高社区居民对高血压病的知晓率、治疗率、控治率,达到控制血压、降低其他心脑血管疾病发病危险的目的 .  相似文献   

14.
高血压社区防治适宜技术应用效果评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通过对高血压患者进行以社区为基础的综合干预及系统评价,探讨适合我国国情的高血压综合防治模式.方法 通过文献查阅、系统分析、专家咨询等方法建立高血压社区防治适宜技术,对深圳市光明新区公明办事处登记在册的500例高血压病患者进行干预研究.结果 高血压社区防治适宜技术实施后,高血压患者的高血压自身知晓率(P=0.00)、高血压相关知识知晓率(P=0.00)、血压控制率(P=0.00)均显著提高,患者满意度(P=0.03)亦有提高.结论 以社区为基础的高血压综合防治方案在我国是切实可行而且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15.
选择在上海市宝山区6家社区卫生中心就诊的519例高血压患者,采取以三级医院联合多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高血压综合干预,共462例完成1年随访。结果显示,十预后患者较十预前对高血压危害的知晓率明显提高(83.1%比56.1%),不良生活方式改善;血压控制达标率明显提高(89.6%比56.1%);相关危险因素控制率均提高;高血压患者的颈一股动脉脉搏波速度、颈一桡动脉脉搏波速度降低;均P〈0.01或0.05。提示,以大医院为核心,联合社区卫生中心进行高血压综合干预是控制高血压病的良好方式。  相似文献   

16.
深圳市社区劳务工实施高血压健康管理模式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社区劳务工高血压患者实施“社区首诊、团队服务、首诊医师负责以及双向转诊”的健康管理模式,建立专案管理且超过6个月的患者为管理组,未进行专案管理但在本中心登记超过6个月的患者列为对照组。实施管理后,劳务工高血压患者新增筛查数量从2008年的32例增加到2010年的701例,新增管理数量从7例增加到348例。对464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其中管理组196例(回收186份),对照组268例(回收248份),显示管理组药物依从性好的占90.3%(168/186),明显高于对照组(26.6%,66/248,P=0.00);血压控制满意率(87.1%,162/186)明显高于对照组(25.8%,64/248,P=0.00);患者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总体满意度为98.9%,明显高于对照组(88.7%,P=0.00)。提示,劳务工高血压患者管理模式的实施对提高高血压筛查、管理数量,改善患者就医行为及提高血压控制率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上海市斜土社区高血压群组干预管理模式效果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居住在上海市斜土社区的369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接受群组干预管理模式,对照组接受常规的高血压三级管理模式。结果显示干预6个月后干预组在部分自我管理行为、自我效能、继康状况等方面的变化值明显好于对照组(均P〈0.05),收缩压、舒张压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均P〈0.05)。提示社区高血压群组干预管理模式效果好于传统的高血压三级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比研究评价在农村社区开展高血压管理的效果。方法采取流行病学类实验的方法,在甘肃榆中县抽取2个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干预组;在永登县选择经济水平、医疗条件相当的两个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常规组。干预组医务人员用简易农村社区高血压管理流程培训,并按照流程要求管理患者,每个患者管理半年;常规组沿用现行处理原则,收集基线及6个月时的资料。主要指标为血压控制率。效果为基线的率(均值)-半年后的率(均值)。结果干预组患者半年后的收缩压、舒张压分别下降了12.0mm Hg(P<0.05)、6.9mm Hg(P<0.05),缺乏运动的比例也降低12.8%(P<0.05),血压控制率增加了65.2%(P<0.05)。常规组仅血糖降低了2.0mmol/L(P<0.05),总胆固醇增加了0.5mmol/L(P<0.05)。干预组患者吸烟、缺乏运动的比例随随访时间延长逐渐下降,血压水平也呈类似趋势,而BMI无显著变化;血压控制率随管理时间延长控制率而逐步升高。结论在农村社区高血压患者中进行管理可以显著改善高血压控制状况。  相似文献   

19.
人-机结合管理模式在社区高血压管理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余信国  李静  赵鹏 《中国全科医学》2008,11(15):1378-1380
目的探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机结合管理模式在社区高血压病防治中的作用。方法西乡人民医院所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3个大型社区实行全科医生分片负责制并利用罡正电脑专案管理系统对259名高血压病人进行为期4年的综合管理,以了解高血压病人的高血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生活习惯改变、健康行为及健康意识改变和血压水平变化情况。结果通过4年人-机结合模式管理,高血压病人高血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生活习惯改变、健康行为改变、健康意识改变及血压水平变化与管理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人-机结合管理模式体现了管理的连续性、系统性和科学化,使之具有及时、全面、方便的运用特点,大大提高了管理效率,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俞玉珊  徐志杰 《中国全科医学》2021,24(28):3648-3652
疾病焦虑障碍(IAD)是社区全科医生面对的常见疾病,因其治愈率低且易反复发作,往往需要长期、连续的治疗和随访。社区卫生服务综合、连续的特征与IAD治疗的特点较为契合,但目前缺乏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IAD的策略,并且社区全科医生针对此方面开展的研究较少。本文在回顾IAD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深入分析社区全科医生在应对IAD时需把握的3个要点,分别为:如何排查其他疾病,寻找影响疾病发生发展的因素,评估潜在的医疗资源和信息资源。同时,本文结合社区卫生服务的特点与理念,为社区全科医生管理IAD提出应对策略,包括完善症状与心理评估、践行医患共同决策和持续健康教育,旨在为进一步提升社区全科医生IAD管理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