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酶法辅助浸渍提取两面针中的氯化两面针碱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陆世惠  李秀霞 《医药导报》2013,32(3):363-366
摘要目的优选酶解预处理后浸渍提取两面针中氯化两面针碱的工艺。方法用正交实验法研究pH、酶解温度、时间等酶解因素和溶剂、次数、时间等浸渍提取因素对氯化两面针碱提取率的影响。结果最佳工艺条件为:纤维素酶、果胶酶底物质量比均为1:250,4倍量缓冲液(pH=5),室温(30 ℃)下酶解30 min,再以60%乙醇 5 g·L-1盐酸室温下浸渍提取3次,溶剂量分别为10,4和3倍量,每次2 h,氯化两面针碱提取率85.96%。结论该工艺经济高效、节能环保,为工业生产奠定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2.
HPLC测定两面针药材中氯化两面针碱的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药材中氯化两面针碱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色谱柱为Symmetryshiely^TM RP18柱(4.6mm×250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04mol·L^-1醋酸钠溶液(用醋酸调节pH为6.5),检测波长为270nm。结果氯化两面针在0.25~5.0μg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9.6%,RSD为1.49%。结论该方法简单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两面针药材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药材中氯化两面针碱含量的方法。方法 采用色谱柱为SymmetryshielyTM RP18 柱(4.6 mm×250 mm, 5 μm),流动相为乙腈-0.04 mol·L-1醋酸钠溶液(用醋酸调节pH为6.5),检测波长为270 nm。结果 氯化两面针在0.25~5.0 μg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9.6%,RSD为1.49% 。结论 该方法简单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两面针药材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4.
李文仕 《中国药事》2011,25(5):490-492,502
目的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复方两面针含片中氯化两面针碱的含量。方法色谱柱为Shimadzu Class-VP-ODS C18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水-三乙胺-磷酸(21∶79∶1∶1),流速为1.0mL.min-1,检测波长为271nm。结果氯化两面针碱对照品在0.020~0.180μg.mL-1之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6,氯化两面针碱的平均回收率为97.70%,RSD=0.61%(n=9)。结论本法操作简单、灵敏度高、结果准确、稳定性和重复性好,可用于复方两面针含片中氯化两面针碱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毛两面针中氯化两面针碱、乙氧基白屈菜红碱和毛两面针素的含量方法。方法采用RP-HPLC法,色谱柱:Promosil-C18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乙腈-水(含0.2%磷酸和0.2%三乙胺)(28∶72);检测波长:273、328 nm;流速:1.0 mL.min-1;柱温:30℃。结果氯化两面针碱、乙氧基白屈菜红碱和毛两面针素分别在0.011~0.139μg(r=0.999 7)、0.010~0.125μg(r=0.999 9)、0.102~1.23μg(r=0.999 9)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5.8%、103.7%、99.3%,其RSD分别为2.6%、1.1%和2.9%。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毛两面针中氯化两面针碱、乙氧基白屈菜红碱和毛两面针素含量的同时测定。  相似文献   

6.
两面针镇痛分散片的溶出度测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建立两面针镇痛分散片溶出度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浆法、转速为50 r.min 1,介质900 mL,测定溶出曲线。色谱条件:C18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0.02mol.L 1磷酸二氢钾溶液(32∶68),检测波长为328 nm,流速为1 mL.min 1,柱温为30℃,进样量是100μL。结果采用pH 6.8磷酸盐溶液为两面针镇痛分散片的溶出度测定介质时,氯化两面针碱在1.562~18.744μg.mL 1(r=0.999 7)内与峰面积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结论本方法简便、准确、专属性强、回收率高,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7.
采用双波长薄层扫描法,对两面针镇痛软膏中两面针碱进行含量测定。结果:氯化两面针碱在0.177~2.663μg间线性关系良好,线性方程为Y=51530X 17320,r=0.9958(n=6)  相似文献   

8.
氯化两面针碱的抗肝癌活性及对DNA拓扑异构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氯化两面针碱对肝癌HepG2裸小鼠移植瘤的抗肿瘤作用及对DNA拓扑异构酶(TOPO)活性的影响。方法建立人肝癌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观察氯化两面针碱的肿瘤抑制作用。以pBR322DNA为底物,采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氯化两面针碱对TOPO介导的pBR322 DNA解旋反应的影响,以及对pBR322 DNA是否具有直接断裂作用。结果氯化两面针碱2.5、5和10mg·kg-1剂量对肝癌HepG2的抑制率分别为12.06%、35.63%和60.91%,氯化两面针碱在6.25μmol·L-1时可完全抑制TopoI的催化活性,在25μmol·L-1时完全抑制TopoⅡ的催化活性。结论氯化两面针碱具有较为明显的抗肝癌活性,对DNA TOPO活性的抑制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采用双波长薄层扫描法,对两面针镇痛软膏中两面针碱进行含量测定。结果:氯化两面针碱在0.177~2.663μg间线性关系良好,线性方程为Y=51530X 17320,r=0.9958(n=6)  相似文献   

10.
氯化两面针碱在大鼠体内的排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HPLC法测定大鼠尿、粪中的氯化两面针碱,并研究其在大鼠体内的排泄过程.采用C18色谱柱,以乙腈.0.15%磷酸(36∶64,用三乙胺调至pH 3.5)为流动相,卡马西平为内标,检测波长271nm.氯化两面针碱在0.03~4.08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方法回收率大于95%,日内、日间RSD均小于4.0%.大鼠尾静脉注射该药后,48h药物在尿中的累积排泄量占给药量的(0.8505±0.879)%,在粪中的占比为(0.9410±0.0368)%.结果显示,氯化两面针碱很少以原型药物的形式随尿粪排出.  相似文献   

11.
目的:测定氯化两面针碱与兔血浆蛋白的结合率。方法:通过平衡透析法结合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氯化两面针碱与兔血浆蛋白的结合率。结果:氯化两面针碱与内标(氯霉素)完全分离,血浆中其它成分无干扰;其在0.03188~2.04000μg·mL-1浓度范围内与氯化两面针碱同氯霉素峰面积比线性关系良好;0.125、0.25、0.5μg·mL-1浓度样品的方法回收率均>95%,日内、日间精密度的RSD均<5%;3种药物浓度的血浆蛋白结合率分别为73.21%、72.83%、70.30%。结论:氯化两面针碱与兔血浆蛋白具有中等强度的蛋白结合率。  相似文献   

12.
氯化两面针碱人血浆蛋白结合率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测定人血浆中氯化两面针碱的高效液相色谱法,并研究氯化两面针碱与人血浆蛋白的结合情况。方法离子对试剂萃取技术对样品进行预处理,乙腈-0.15%磷酸(36:64,V:V,用三乙胺调pH值至3.5)为流动相,C_(18)柱(250mm×4.6mm,5μm)为固定相,紫外检测波长271nm,以氯霉素为内标,采用平衡透析法对氯化两面针碱的人血浆蛋白结合率进行测定。结果氯化两面针碱与内标完全分离,样品中其他成份无干扰,在0.03188~2.040mg·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低、中、高3种不同质量浓度的方法回收率>95%,日内、日间精密度均符合方法学要求。低、中、高3种药物浓度的血浆蛋白结合率分别为68.9%、67.4%、67.9%。结论方法简便、快速,结果准确、可靠,能满足生物样品分析要求。氯化两面针碱具有中等强度的蛋白结合率,蛋白结合率与透析液的药物浓度无关。  相似文献   

13.
柯昌毅 《中国药房》2012,(39):3652-3654
目地:研究半夏5种不同溶剂提取物对小鼠的镇咳、祛痰作用。方法:以酚红排泄量法评价祛痰作用。70只昆明种小鼠分为空白对照(等体积生理盐水)、氯化铵(0.5g.kg-1)、半夏醇提物(1.2g.kg-1)、半夏水提物(1.2g.kg-1)、半夏石油醚提取物(1.2g.kg-1)、半夏乙酸乙酯提取物(1.2g.kg-1)、半夏正丁醇提取物(1.2g.kg-1)组。灌胃给药,每天1次,除氯化铵组外其余各组连续7d,氯化铵组第7天给药1次。以氨水引咳法评价镇咳作用。70只昆明种小鼠分为模型对照(等体积生理盐水)、可待因(0.002g.kg-1)、半夏醇提物(0.6g.kg-1)、半夏水提物(0.6g.kg-1)、半夏石油醚提取物(0.6g.kg-1)、半夏乙酸乙酯提取物(0.6g.kg-1)、半夏正丁醇提取物(0.6g.kg-1)组。灌胃给药,每天1次,除可待因组外其余各组连续7d,可待因组第7天给药1次。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各用药组酚红排泄量显著增加(P<0.01或P<0.05),其中半夏正丁醇提取物作用最强。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各用药组小鼠咳嗽潜伏期显著延长,2min内咳嗽次数显著减少(P<0.01或P<0.05),其中半夏正丁醇提取物效果最好。结论:半夏5种不同溶剂提取物中正丁醇提取物对小鼠的祛痰、镇咳作用最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考察注射用盐酸椒苯酮胺在不同制剂中的配伍稳定性.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注射用盐酸椒苯酮胺在10%葡萄糖注射液(pH=4.4)、5%葡萄糖注射液(pH=4.8)、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pH=3.9)和0.9%氯化钠注射液(pH=5.1)中的溶液澄清度、颜色、澄明度,并测定2,6,12,24h时含量变化.结果 本品在酸性液体中稳定,加入10%葡萄糖、5%葡萄糖或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中,24 h内稳定性良好.结论 本品可加入葡萄糖注射液或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中使用,不宜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中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注射用兰索拉唑与0.9%氯化钠注射液配伍液分别在室温、光照、4 ~8℃条件下放置不同时间溶液的变化.方法:模拟临床用药,参照2010年版《中国药典》,对五厂家生产的15批次注射用兰索拉唑与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配伍后在三种条件下放置,对兰索拉唑含量、pH、澄清度和不溶性微粒数进行测定,对含量、pH采用SA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五厂家15批次的注射用兰索拉唑配伍溶液在三种条件放置8h后含量均在90%以上;pH随时间逐渐减小,8h均能维持在pH 9左右;室温光照条件下配伍溶液8h出现浑浊;10 μm和25μm微粒数4h内基本符合《中国药典》要求.结论:注射用兰索拉唑临床上可按说明书配伍使用,但建议与0.9%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后放置在阴凉处并尽快使用.  相似文献   

16.
吴新安  朱捷 《安徽医药》2011,15(1):19-21
目的 考察冠心宁注射液与5%葡萄糖注射液、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后的稳定性.方法将冠心宁注射液与5%葡萄糖注射液(20:500、40:500)、氯化钠注射液(10∶100、20∶100)分别按临床常用比例配伍后,依照2005版药典的方法考察不同时间点混合液的外观、pH值、不溶性微粒、紫外吸收光谱、细菌内毒素限量及冠心宁注射剂...  相似文献   

17.
建立红果樫木树皮中罗希吐碱的提取工艺。利用L9(3^4)正交实验确定罗希吐碱的提取条件,比较5种填料(XAD-2树脂,聚酰胺,葡聚糖凝胶LH-20,ODS和阳离子交换树脂)以及液液萃取技术对红果樫木提取物中罗希吐碱的分离效果。提取条件确定为:药材用70%乙醇(v/m=60)超声提取60分钟;提取物溶解于酸水溶液(0,5mol/L HCl调pH1),经等体积正丁醇萃取除去杂质;25%氨水调剩余水溶液pH10,再经等体积正丁醇萃取;正丁醇萃取物溶解于酸水溶液(0.5mol/L HCl调pH1),经阳离子交换树脂色谱分离,水和70%乙醇(pH10,25%氨水调节)为洗脱剂。罗希吐碱存在于70%乙醇洗脱物中,含量可达到53.3%。该工艺为从红果樫木树皮中制备罗希吐碱提取物提供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张囡 《中国药房》2014,(2):146-148
目的:考察盐酸雷莫司琼注射液与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配伍后的稳定性。方法: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在4、25、37℃避光和光照条件下该配伍液(0.9%氯化钠注射液为溶媒)中雷莫司琼的含量;另对该配伍液的pH值、不溶性微粒进行考察,并做外观检查。结果:盐酸雷莫司琼注射液与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配伍后,避光条件下48 h内配伍液的pH值、主药百分含量相对0 h均无明显变化,所有条件下外观检查均合格,不溶性微粒均符合《中国药典》(2010年版)规定;而在光照条件下,随着温度的升高,放置时间的延长,配伍液的pH值、主药含量均有所下降,不溶性微粒则无变化。结论:盐酸雷莫司琼注射液与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在0.9%氯化钠注射液中配伍,于避光条件下可稳定共存,且光照是影响其稳定性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盐酸阿扎司琼注射液与输液配伍的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察盐酸阿扎司琼注射液在不同条件下与输液配伍的稳定性,为临床合理给药方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盐酸阿扎司琼注射液与0.9%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配伍,分别在室温(25℃)光照(自然光)、室温避光、水浴(35℃)避光、冷藏(4℃)避光条件下,于0,0.5,1.0,2.0,4.0,8.0,24.0 h时考察配伍液外观、pH及含量变化。结果盐酸阿扎司琼注射液与0.9%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配伍,避光条件下较稳定;室温光照下,配伍液的外观、pH、含量均有变化,在0.9%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中4h内含量分别下降为30.5%和34.0%,pH分别由4.93和4.40降至4.11和3.95,颜色由无色变成粉红色。结论盐酸阿扎司琼注射液与两种输液可以配伍使用,单从稳定性角度考虑,可以采用静脉滴注方式给药,但必须严格避光。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黄芪提取物联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hEGF)对大鼠烫伤创面组织愈合和血管形成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80只,于背部2处制备直径2.8 cm深Ⅱ度烫伤创面,将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黄芪提取物组、rhEGF组、黄芪提取物+ rhEGF组,每组20只.分别于创面形成后当日和第3、7、14、21天,观察创面并计算创面愈合率;计算微血管密度以及痂下组织pH,组织学检查大鼠创面皮肤并进行新生血管评分.结果:与黄芪提取物组及rhEGF组比较,黄芪提取物+ rhEGF组大鼠皮肤创面愈合时间显著缩短(P<0.05),微血管密度、痂下组织的pH和新生血管的形成也明显增加(P<0.01或0.05).结论:黄芪提取物联合rhEGF能显著增加创面愈合过程中的血管形成,显著缩短创面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