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前路固定、植骨在退行性腰椎滑脱复位术中的价值和作用。方法对68例退行性腰椎滑脱患者行前路矫正、固定、植骨术。结果随访18~36个月,平均24个月。68例中60例症状完全消失,优良率88%。结论前路固定系统可为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提供坚强有效的节段固定。  相似文献   

2.
退行性腰椎滑脱伴椎管狭窄所致的腰腿痛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部分患者保守治疗无效需手术处理。我院自1998-08~2002-08采用椎管减压加DRFS固定植骨融合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伴椎管狭窄20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是引起中老年患者腰腿疼痛的主要原因之一,多数患者非手术治疗有效,对于非手术治疗无效,有手术指征的患者,其手术方法仍存有争议,现就其治疗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腰椎滑脱的治疗方法及愈后。方法2002年1月-2007年12月采用后路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椎间融合器植入后外侧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患者56例。结果本组56例中,随访52例,4例失访按优计。随访时间6个月-3年,平均13个月,优30例(53.6%),良23例(41.0%),可2例(3.6%),差1例(1.8%)。结论后路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椎间融合器植入后外侧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是一种理想的治疗腰椎滑脱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5.
腰椎峡部裂是由于椎弓峡部的先天性发育障碍或后天性疲劳骨折等因素引起,受体重压力时上位腰椎有向下、向前滑移的倾向。这种向前的剪力在正常人被关节突所抵消。当峡部不连发生时,椎体及上关节突与其棘突椎板及下关节突分离,减弱了阻碍向前滑脱的能力,如果同时出现腰椎间盘的退变,使椎间隙同时失去稳定,则更增加了滑脱的危险。随着滑脱的加重,病人会出现下腰痛及神经根症状,大部分需要手术治疗。我院自2001年10月以来应用RF-Ⅱ治疗腰椎滑脱症15例,随访5~46个月,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正>对腰椎滑脱症的诊断来说,由于腰椎滑脱有其特有的病理解剖学改变及放射影像学特点,因此在导致腰痛的各种病因中比较容易被诊断,理应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但有一些  相似文献   

7.
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2年1月~2005年1月我院对18例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患者采用后路减压、RF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后外侧植骨融合手术治疗,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腰椎滑脱症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主要症状为下腰部疼痛,可有间歇性跛行及神经根性痛等下肢神经症状,越来越多的患者正饱受其困扰。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本病的手术治疗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但其临床表现复杂,目前对其治疗方式的选择尚未达成统一的认识,其手术治疗方式的选择仍在争论和探索。本文对近年手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相关文献资料进行回顾与总结。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椎间融合器(Cage)在腰椎滑脱症中临床疗效.方法 对27例腰脊椎滑脱患者采用后路减压、复位、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术后进行随访.结果 得到随访的23例,时间5~36个月,发现优17例,良4例,一般2例.优良率达91.30%.术后5~12个月复查见植骨愈合良好,内固定没有松动和断裂现象.且高度无丢失.结论 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椎间融合器是一种疗效确实、具有复位可靠、远期稳定性确切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脊柱内固定器械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使手术复位后稳定滑脱椎体 ,保证植骨融合成功 ,以及早期活动 ,尽早康复有了可能。伴随此类手术的广泛开展 ,Steffee系统成为公认的最理想、最可靠的内固定器械。我院开展此项技术5年来 ,采用此种方法治疗腰椎滑脱症18例 ,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及方法1 1一般资料 :本组18例 ,男10例 ,女8例 ,年龄39~64岁 ,平均48岁。病史最长12年 ,最短半年 ,平均4年8个月。有明显外伤史12例 ;18例均有腰痛伴下肢放射痛 ,单下肢麻木12例 ,双下肢麻木6例 ,小便障碍1例 ,直…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腰椎退行性滑脱症的手术方式及疗效。方法对24例腰椎退行性滑脱症患者采用后路全椎板减压、经椎弓根复位固定和植骨融合进行手术治疗。结果随访时间7~28个月,临床优良率87.5%,滑脱复位率95.2%,椎体间Cage完全融合,横突间植骨融合率为89.5%,无椎弓根钉断裂及Cage移位。结论应用上述手术方式,可同时解除神经卡压、矫正畸形和稳定脊柱,达到有效恢复神经功能、维持脊柱正常形态和力学稳定的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5例腰椎滑脱的患者实施手术治疗,用Megerding分度,I:滑脱8例,Ⅱ;滑脱18例,Ⅲ:滑脱9例。其中真性滑脱20例,假性滑脱15例。术中根据病变的分类及影像学特点采取不同的减压和复位内固定、椎间植入骨块或cage。结果术后平均随访28个月。比较手术前后临床症状和X线片及CT片,30例临床症状完全消失,优良率85.7%。X线片及CT片显示,27例完全复位,8例由Ⅲ。恢复到I并无一例发生感染及神经根损伤。临床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由术前(33.8±4.5)分将至术后1年为(17.8±4.2)分,术后2年为(10.6±4.7)分,表明临床疗效显著。结论手术治疗腰椎滑脱是恢复腰椎正常序列的有效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钉棒系统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伴椎体滑脱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椎弓根内固定、椎体间植骨融合术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伴椎体滑脱中的应用及其疗效。方法:对7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伴椎体滑脱患者行后路次全椎板切除减压、椎间盘髓核摘除、椎体间隙植骨融合、并行椎弓根内固定术。结果:71例患者随访6个月~3年(平均1.8年),优良率为95.8%。本组3例患者术后出现暂时性神经根牵拉现象,1周后症状消失,无切口感染及其他并发症发生。6~12个月经X线片复查70例显示椎体间骨性融合。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伴椎体滑脱,在解除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根的同时,行椎体间植骨融合和椎弓根内固定,能有效解除神经根的致压因素,提高植骨融合率,增加脊柱的稳定性,促进术后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后路椎间融合术(PLIF)治疗腰椎滑脱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本院2008年5月~2010年3月15例腰椎滑脱患者采用椎间融合术进行治疗,对其疗效及手术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1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12~48个月,平均22个月,术后滑脱完全复位率为93.33%(14/15),14例示椎间植骨融合良好,无复位丢失及断钉,融合率为93.33%(14/15);术后症状完全消失13例,明显减轻2例,2例Ⅲ度滑脱复位后仍然有Ⅰ度滑脱,经植入椎间钛合金支架(BAK)未出现松动,椎间高度无丢失,其余患者完全复位。结论:椎间融合术经一侧即能得到双侧前柱的融合,植骨融合快,融合率高,椎体间融合良好,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并发症少,并能提供稳定的生物力学环境,不失为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一种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单椎体固定治疗腰椎弓峡部崩裂的方法及适应证。方法对12例腰5椎弓根崩裂患者行后路椎弓根螺钉钩.棒系统单椎体固定植骨融合术。结果临床疗效按Henderson标准评价:优8例,良4例。结论应用椎弓根螺钉钩一棒系统单椎体固定治疗腰椎弓峡部崩裂后固定、融合效果好,对腰椎活动度影响少,适用于L5椎弓根狭部崩裂或伴2度以内滑脱、慢性腰痛或神经根压迫者。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不同年龄组,不同腰椎滑脱程度与椎弓峡部崩解及腰椎退行性病变的对应关系,探讨不同腰椎滑脱的主要病因,结合临床体征对不同腰椎滑脱患者适当地进行双斜位检查,在减少患者经济负担和电离辐射的同时,准确诊断疾病。方法回顾2002年以来笔者所在医院放射科腰椎滑脱患者316例,对腰椎滑脱采用Meyerding法分级,把腰椎滑脱的患者分为老龄组(腰椎同时有3个以上椎体骨质增生)及青年组(腰椎未见骨质增生或有1~2个椎体骨质增生),同时,在不同年龄组中对不同程度腰椎滑脱患者分组并利用SPSS13.0进行χ2和Fisher精确概率检验分析,得出结论。结果青年组,不同程度腰椎滑脱均与椎弓峡部崩解有明显关联,老龄组,腰椎Ⅰ度滑脱与椎弓峡部崩解并无明显关联,腰椎Ⅱ~Ⅳ度滑脱与椎弓峡部崩解有明显关联。结论在青年组,由于少有腰椎退行性病变,腰椎滑脱多为真性滑脱,由于椎弓峡部崩解所致,提示诊断青年腰痛患者时,对腰椎序列的细微改变要有足够的警惕性,预防漏诊的发生,加照腰椎双斜位是完全必须的,在老年组,腰椎Ⅰ度滑脱与腰椎峡部崩解并无明显关联,有相当多的患者为假性滑脱,考虑到患者经济承受能力及电离辐射,结合患者临床体征,可以定期观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SF椎弓根内固定器复位、内固定加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方法对68例腰椎滑脱症患者行SF椎弓根内固定器手术后随诊进行分析。结果68例获平均36个月的随访。(1)术前平均滑脱率为38%,术后为13%,平均滑脱纠正率为62.5%。术后滑脱复位率98%;(2)植骨融合率为97%,2例于术后4~6个月发生断钉,提示融合失败,行补充植骨;(3)临床疗效按Steffee标准评定:64例良好,4例尚可,良好率为94%。结论SF椎弓根内固定器操作简单,复位力度较大,固定牢靠,适用于腰椎滑脱症的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老年患者行腰椎内固定手术后发生腹胀的原因,并针对主要问题提出相对应的护理措施。方法对2011年74例腰椎管狭窄行腰椎内固定术的老年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及分析术后发生腹胀的原因,在2012年对87例同类患者实施综合性护理措施,总结实施效果。结果2011年有15例患者发生术后腹胀(占20.27%),其中由生理因素所致7例(占46.67%),心理因素所致4例(占26.67%),排便习惯改变所致2例(占13.33%),饮食因素所致1例(占6.67%),手术因素所致1例(占6.67%)。2012年实施综合性护理措施后,术后腹胀发生率降为8.05%(X^2=7.16,P〈0.01)。结论术后腹胀与多种因素有关,但只要合理而全面地实施有效护理措施,可以使之得到有效预防与控制。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应用后路椎板减压,RF内固定系统联合椎间融合器行椎间融合术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从2006年6月至2011年5月对26例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患者行后路椎板减压,RF内固定系统联合椎间融合器行椎间融合术治疗.结果 随访6至36个月,平均22个月.26例中,优18例,良6例,可2例,总优良率为92%.10例Ⅰ度滑脱均获得完全复位,复位率100%;16例Ⅱ度滑脱中,有10例完全复位,4例接近正常,2例留有Ⅰ度滑脱,复位率90%.脊柱融合率为77%.结论 RF内固定系统联合椎间融合器行椎间融合术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疗效满意,脊柱融合率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比经椎旁肌间隙入路与传统后正中入路在胸腰椎后路手术上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6月~2011年10月,单节段胸腰椎压缩性或爆裂性骨折但无神经症状不需行椎管减压患者67例,行单节段椎弓根钉棒系统撑开复位内固定及拆除内固定手术。随机分为2组:传统后正中入路组(n=31)和椎旁肌间隙入路组(n=36)。比较2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VAS疼痛度。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3周。术后Coob角矫正率及椎弓根钉置入准确率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椎旁肌间隙入路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上明显少于传统入路组,在疼痛VAS评分上明显低于传统入路组。结论椎旁肌间隙入路与传统后正中入路相比,在治疗上,具有创伤小、对椎旁肌的损伤少及术后腰背部疼痛缓解明显的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