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分析观察集束化护理对于预防呼吸机肺炎(VAP)的临床效果,为VAP的临床防治提供参考。方法本院ICU行呼吸机通气治疗的患者中选取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采用集束化护理干预的观察组(50例)与采用常规对症护理的对照组(50例),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采用集束化护理干预的观察组,其VAP发生率为14.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8.0%,此外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及ICU入住时间都明显低于对照组,以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研究显示,集束化护理可有效降低VAP发生率,缩短患者住院及机械通气时间,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集柬化治疗措施对重症监护病房(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预防作用。方法采用随机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将102例机械通气时间大于或等于48h患者分为传统治疗组50例和集束化治疗组52例.比较两组VAP发生率和病死率及机械通气和入住ICU的时间。结果集束化治疗组能明显降低VAP的发生率和病死率,减少机械通气和入住ICU时间。结论集束化治疗方案可以有效预防ICUVAP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集束化护理干预对糖尿病重症监护室(ICU)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预防作用。方法 选择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2016年6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糖尿病ICU机械通气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集束化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VAP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临床肺部感染积分(CPIS)、血氧饱和度(SpO2)、空腹血糖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VAP发生率为6.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干预后SpO2明显高于对照组,CPIS评分、空腹血糖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集束化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糖尿病ICU机械通气患者VAP,还可缩短患者ICU住院时间,改善血氧饱和度及空腹血糖,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护理干预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ICU重症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的影响。方法将75例机械通气患者分为干预组35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按常规护理,干预组除实施常规护理外,改进了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治疗效果、VAP发生率。结果通气前、后,组内、组间比较,各项血气监测指标均有改善(P〈0.05)。干预组发生VAP9例(21%),对照组发生VAP20例(50%),干预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危重患者机械通气治疗期间,实施改进的护理干预措施,有助于降低VAP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集束化综合护理在ICU使用呼吸机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016年2月至2018年4月我院诊治的116例ICU使用呼吸机治疗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及研究,将其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并对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VAP的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等指标进行观察记录。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及VAP的发生率都明显降低(P <0.05)。同时,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明显提高(P <0.05)。结论集束化护理能够缩短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VAP的发生率,同时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普通外科ICU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发生率现状及高危因素进行研究,为制订改进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入住普通外科ICU行机械通气的178例进行观察,运用VAP集束化套餐对患者进行护理,分析VAP的高危因素,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普通外科ICU机械通气患者VAP发生率为17.42%,VAP发病率平均为21.62/1000通气日,病死率12.90%,因感染VAP延长ICU住院时间为(20.7±5.72)d。VAP发生高危因素由高到低依次为:机械通气时间、人工气道的管理与更换、呼吸机环路的更换与消毒、营养支持途径和抗生素的使用管理,发生VAP涉及医疗、护理、患者、设备等环节。结论运用预防套餐有助于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降低VAP发生率,VAP高危因素中机械通气时间的比例最高,要减少VAP的发生率应对高危因素的各个环节进行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集束化护理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ICU需要行呼吸机治疗且通气时间﹥48 h患者,分成病例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集束化护理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VAP发生率、病死率、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 两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集束化护理需要护士及医生通力合作,持续地执行VAP集束化护理干预治疗及护理措施,VAP才能够有效地被预防.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集束干预策略在ICU机械通气中的护理价值。方法将我院60例患者根据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实验组在传统护理的基础上采用集束护理干预策略。结果实验组的VAP发生率(16.67%)、脱机天数[(11.2±3.4)d]、病死率(3.33%)及呼吸机导管留置时间[(7.50±1.40)d],分别低于对照组的VAP发生率(46.67%)、脱机天数[(18.4±2.9)d]、病死率(10.00%)及呼吸机导管留置时间[(12.00±2.30)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干预策略在ICU机械通气中具有重要的护理价值,在临床上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人工气道管理预防呼吸机相关肺炎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100例机械通气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给予人工气道管理和集束化人工气道管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护理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实验组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和VAP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机械通气治疗患者接受人工气道管理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179例机械通气患者分为干预组90例和对照组89例。对照组按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改进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机械通气治疗时间及VAP发生率。结果通气后两组各项血气监测指标比较,干预组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机械通气时间干预组为(117.86±81.79)h,对照组为(146.29±87.30)h,干预组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干预组发生VAP19例(21%),对照组发生VAP32例(36%),干预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患者机械通气治疗期间,实施改进的护理干预措施,有助于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降低VAP发生率,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COPD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的影响。方法将COPD患者机械通气在24 h以上患者90例,分为干预组43例及对照组47例。对照组按常规护理,干预组除实施常规护理外,实行护理干预,分析两组VAP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与住ICU时间比较。结果干预组VAP发生率及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COPD患者机械通气治疗期间,实施改进的护理干预措施,有助于降低VAP发生率和提高患者生存率,减少了患者的住院天数及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危重症专职护理小组在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序贯机械通气治疗中的作用。方法截取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ICU病房中实施序贯机械通气治疗的COPD患者共80例,按实施护理的人员不同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由危重症专职护理小组进行护理,对照组由普通护理人员进行护理,对比两组患者间临床资料差异性。结果观察组有创通气时间、机械通气总时间及ICU住院时间较对照组均明显缩短(P<0.05);再插管率、VAP发生率较对照组均明显降低,结果提示(P<0.05)。结论 COPD伴呼吸衰竭患者序贯机械通气治疗中,危重症专职护理小组对患者的护理质量更高,更能促进患者病情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老年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100例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老年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给予A组常规护理,给予B组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VAP发生率及临床疗效.结果 A组患者的发病率(46.0% vs.14.0%)以及病死率(22.0%vs.4.0%)明显大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17.13±0.87)dvs.(8.23±0.67)d]、住院时间[(21.25±8.52)d vs.(11.22±8.12)d]以及住院费用[(3.67±0.67)万元vs.(2.32±0.37)万元]均明显高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老年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效果明显,能够有效降低VAP发生率以及病死率,减少机械通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缓解患者的经济负担,值得各大医院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ICU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护理干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ICU病房中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护理干预对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1~12月来本院就诊的166例机械通气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按常规护理,干预组除常规护理外,改进护理措施,比较两组VAP的发生率。结果:干预组发生VAP11例(12.9%),对照组发生VAP37例(45.7%),干预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通过加强对ICU环境的管理、呼吸机管路的管理、有效吸痰、呼吸道湿化、体位护理、营养及饮食护理、口腔护理等一系列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的预防交叉感染,切断VAP主要传播途径,降低VAP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持续声门下吸引预防和减少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的护理效果。方法将ICU144例行机械通气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气道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持续声门下吸引,两组患者均收集声门下、气囊上滞留物及下呼吸道分泌物进行细菌学检查。结果观察组患者机械通气48h后VAP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持续声门下吸引可预防和减少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分析护理干预在ICU重症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1月~2018年11月期间某院ICU收治的70例应用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的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应用护理干预措施,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105.2±5.2)h及VAP发生率20.00%明显低于对照组机械通气时间及VAP发生率42.86%,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措施不仅能明显缩短ICU重症患者机械辅助通气时间,还能有效预防相关性肺炎发生,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目标性监测对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临床效果.方法 于我院ICU 2011年1月起对使用呼吸机的患者护理干预中实施目标性监测,随机抽取其中340例使用呼吸机的患者作为实验组;选择2010年ICU内使用常规护理干预的使用呼吸机患者34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呼吸机使用期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感染率为8.69‰,对照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感染率为27.03‰,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VAP感染以革兰氏阳性菌为主.结论 使用目标性监测对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效果较好,值得在ICU工作中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CBP)对ARDS治疗机制及临床意义。方法将36例ARDS患者分成常规治疗组与对照组(常规治疗+CBP组),CBP组(采取CRRT治疗行24h),各18例,对照组在确诊ARDS初期即给予CBP治疗,观察ARDS治疗前后血清中IL-6、IL-8的水平,比较两组患者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ICU病死率、机械通气时间和入住ICU的时间。结果CRRT组IL-6、8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停止CRRT治疗后上述因子均有不同程度的回升,但仍低于治疗前水平。两组患者通气时间、VAP发生率、ICU入住时间有统计学意义,ICU病死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CBP能有效改善ARDS急性期病情,是一种积极有效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