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美国时间2015年2月10日,犹他大学的研究人员表示,一种药效14小时的实验性药物"聪明胰岛素"在老鼠身上展现成效,2年内可望在第一型糖尿病患身上进行测试。发表于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PNAS)的研究结果 指出,由犹他大学生化学家研发的Ins-PBA-F,在血糖升高时能自我启动。研究指出,对第一型糖尿病鼠进行测试显示,给予老鼠相当于一餐会摄取的糖后,注射一剂Ins-PBA-F能不断且自动降血糖。这种药物紧密模仿正常老鼠如何在进食后将血糖降回正常水平。研究人员表示:“这是胰岛  相似文献   

2.
预计到2030年,全球糖尿病患者将多达4.4亿人。但是到那时,糖尿病患者可能再也无须注射胰岛素了,因为英国科学家已经成功开发出一种一天只需使用一次的糖尿病鼻腔凝胶。桑德兰大学的HamdeNazar博士领导的团队开展了此项研究,旨在使需要注射胰岛素的1型、2型糖尿病患者告别每日数次的胰岛素注射。研究结果表明,在一种糖尿病模型中,当载有胰岛素的凝胶通过鼻腔进入血液中时,血糖至少可以在24h内都保持在较低水平上。但是,在注射胰岛素的情况下,血糖仅需9h就会恢复到平常水平。  相似文献   

3.
用长期植入物控制施给患者胰岛素,是一种治疗糖尿病的革新技术。多年来科学家早有这种设想。但至今,由于机体免疫系统的影响,许多实验均告失败。本文所介绍的新技术,是把活的、会产生胰岛素的细菌充入胶囊,注射到体内。这些胶囊具有“人工脏器”的功能,可以稳定的流量释放胰岛素。实验发现:以稳定流量胰岛素施给患者引起糖尿病并发症较常规注射为少。据美国医生报告:在动物体内植入能长期产生胰岛素的微胶囊已首次成功。本方法利用微胶囊来保护胰细胞,避免了排异  相似文献   

4.
美再次研究治癌新方法美国研究人员正在研究使癌瘤感染上一种病毒,以利用这种病毒杀死癌细胞的治癌新方法。据《侨报》报道,加利福尼亚一家制药公司的科学家在动物实验中发现,一种病毒可吃掉老鼠体内的肿瘤病毒,且对机体的健康组织无损害。目前,美国食品卫生管理局已...  相似文献   

5.
据Santamaria X(Mol Ther,2011,30 August 2011)报道,美国科学家把从老鼠子宫内膜提取出的干细胞转化为能产生胰岛素的细胞,并用其治疗罹患糖尿病的老鼠,结果发现具有一定的效果。未来人们或可使用子宫内膜干细胞治疗糖尿病。子宫内膜是成人干细胞的一个来源,它们也像其他干细胞一样能分裂成其他类型的细胞。最新研究表明,子宫内膜干细胞能被用来诱导胰腺中、可产生胰岛素的胰岛细胞,可利用该胰岛细胞进行移植手术,来治疗糖尿病患者。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口服葡萄糖激发胰岛素释放试验对临床计算糖尿病患者B细胞胰岛素释放的量及有无胰岛素抵抗存在.方法对98例糖尿病患者采取空腹及餐后2小时静脉血,检测血糖、胰岛素、C肽含量,并计算糖尿病病人胰岛素敏感指数.结果胰岛素缺乏 47例,胰岛素正常32例,高胰岛素血症19例,提示存在胰岛素抵抗.结论口服葡萄糖激发胰岛素释放试验简单易行,临床价值高,适合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口服葡萄糖激发胰岛素释放试验对临床计算糖尿病患者B细胞胰岛素释放的量及有无胰岛素抵抗存在 .方法 对 98例糖尿病患者采取空腹及餐后 2小时静脉血 ,检测血糖、胰岛素、C肽含量 ,并计算糖尿病病人胰岛素敏感指数 .结果 胰岛素缺乏 4 7例 ,胰岛素正常 32例 ,高胰岛素血症 19例 ,提示存在胰岛素抵抗 .结论 口服葡萄糖激发胰岛素释放试验简单易行 ,临床价值高 ,适合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肖少梅 《医学信息》2008,21(9):1566-1568
目的 观察采用胰岛素短程疗法强化治疗和口服降糖药物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 对62例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1例采用胰岛素泵持续胰岛素输注,对照组31例口服降糖药物治疗,比较两种方法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空腹血浆胰岛素水平以及餐后血糖、餐后血浆胰岛素水平等指标,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观察组血糖控制达标时间为(1.3±0.4)周,对照组为(8.1±0.7)周,观察组在使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8~10天,然后以饮食和运动控制,连续观察48周,血糖长期稳定达标,其胰岛素抵抗指数无明显增加(P>0.05);对照组使用降糖药物治疗达标12周后停药,无法达到血糖控制目标者不停药.结论 对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尤其以餐后血糖升高为主者,通过胰岛素短程疗法强化治疗,可以使其胰岛素细胞的功能恢复到2型糖尿病自然病程的早期,仅通过饮食和运动控制,即可获得长期良好的血糖控制.此治疗方法可以作为初发2型糖尿病治疗的可行性方案.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是全世界性的医学难题,中国是糖尿病的重灾国,目前中国糖尿病患病人数超过4千万.胃转流手术是国际糖尿病联盟,美国糖尿病协会公认的一种糖尿病治疗新方法,早在1885年,奥地利外科医生Theodor Billroth首创该术式,用于解决远端胃癌切除病灶后的消化道重建难题,20世纪50年代开始GBP用于治疗肥胖症病人.该术式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分隔或切断胃形成近端小胃腔和远端大胃腔,且两者不想通;二是近端胃腔与小肠吻合,重建消化道的连续性.正因为该术式改变了食物的流向,所以命为GBP.  相似文献   

10.
杨宗秀 《医学信息》2010,23(4):906-908
目的 探讨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效果和胰岛β细胞功能保护.方法 回顾近4年初诊62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方法及疗效.结果 胰岛素强化治疗2月,血糖均控制达标,较传统口服降糖药显著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P<0.01)差别有显著意义.结论 初诊2型糖尿病短期强化胰岛素治疗,可迅速控制高血糖,保护胰岛β细胞功能,远期疗效好.  相似文献   

11.
壳聚糖胰岛素微球在糖尿病大鼠中的降糖作用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我们观察了壳聚糖为载体的胰岛素微球的口服制剂对链脲菌素致糖尿病大鼠的降血糖作用.用扫描电镜观察正常大鼠管饲壳聚糖胰岛素微球后1、2、3、7d微球在大鼠体内的分布.18只链脲佐菌素致糖尿病大鼠被随机分成3组壳聚糖胰岛素微球管饲组(120U/kg,n=6);诺和灵中效胰岛素皮下注射组(24U/kg,n=6),空白对照组(管饲等容积的蒸馏水,n=6).另有5只正常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管饲等容积的蒸馏水,n=5).分别测定4组大鼠用药前后的血糖值,并做组间分析比较.结果表明(1)壳聚糖胰岛素微球能通过大鼠的小肠吸收,并靶向分布于小肠、肝、脾等器官.(2)壳聚糖胰岛素微球管饲组在管饲微球后第1天,糖尿病大鼠的血糖从24.7±3.2mmol/L下降至16.9±5.5mmol/L,第2天降至最低12.1±5.7mmol/L,第3天开始逐渐回升至用药前水平,血糖最大下降幅度为50.2%.诺和灵中效胰岛素皮下注射组注射胰岛素后,糖尿病大鼠的血糖从25.2±3.8mmol/L下降至10.4±5.2mmol/L,第2天开始逐渐回升至用药前水平,血糖最大下降幅度为58.7%.两组下降幅度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空白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大鼠的血糖无明显变化,但它们分别和前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1).因此,我们认为对链脲菌素致糖尿病大鼠,管饲壳聚糖胰岛素微球具有一定程度的降糖效果.  相似文献   

12.
腹腔镜下胃转流术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疗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全腹腔镜下胃转流手术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2例实施全腹腔镜下胃转流手术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术前与术后的空腹及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C肽、胰岛素和体重指数(BMI)等指标的比较分析。结果术后6个月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与手术前比较相差显著(P〈0.05),但是餐后血糖比空腹血糖下降得更快且显著;而空腹胰岛素、空腹C肽水平变化不明显;术前胰岛素、C肽水平高者效果更明显;手术治疗有效率100%,其中临床完全缓解率79.9%、临床部分缓解率20.1%。结论全腹腔镜下胃转流手术治疗2型糖尿病,近期临床疗效满意,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外科治疗2型糖尿病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1 基础知识 1.1 糖尿病病人为什么要控制饮食合理地控制饮食,是糖尿病控制最基础、最重要的环节.有部分病人经过单纯的饮食治疗就能有效地控制糖尿病.正常人吃饭后血糖也增高,但是体内胰岛素的分泌也随之增加,所以血糖总能维持在一定范围而不会升的很高,而糖尿病病人由于体内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如果像正常人那样进食,饭后血糖就会升得很高,而使病情加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一种直观、实用的胰岛素注射餐后微量血糖监测卡在临床上使用效果.方法 科室自行设计一种胰岛素注射餐后微量血糖监测卡应用于注射胰岛素,监测餐后血糖的糖尿病患者,观察其实用性和有效性.结果 该卡使护理工作安全化、简单化,减少遗漏及纠纷.结论 该卡简单、直观、实用.减少护理人员翻阅病历,转抄医嘱时间,避免被动等待患者通知护士测量血糖.提高了糖尿病患者餐后血糖监测管理质量,是一种有效的血糖记录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口服葡萄糖耐量实验,观察血清C肽、胰岛素释放水平,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探讨肥胖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几个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择本院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136例,根据1999年WHO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及患者的体重指数分为非肥胖糖尿病组60例和肥胖糖尿病组76例;另选健康检查者92例,分为非肥胖对照组40例和肥胖对照组52例.采用己糖激酶法测定血糖,采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法测定C肽和胰岛素.结果 非肥胖糖尿病组与非肥胖对照组,肥胖糖尿病组与肥胖对照组,肥胖对照组与非肥胖对照组,非肥胖糖尿病组与肥胖糖尿病组两两比较,各时间点C肽和胰岛素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0.01).肥胖对照组与非肥胖对照组,非肥胖糖尿病组与肥胖糖尿病组两两比较,各时间点血糖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者服糖后血糖下降更慢.结论 肥胖影响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C肽和胰岛素,为该病的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预混胰岛素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改为糖适平与中效胰岛素联合降糖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56例2型糖尿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观察组采用中效胰岛素联合糖适平治疗,对照组采用早晚两次注射预混胰岛素方式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第5天患者的空腹血糖、平均餐后血糖、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5d,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平均餐后2小时血糖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2个月复查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胰岛素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出现1例低血糖.结论 中效胰岛素可以明显改善空腹血糖,但对餐后血糖控制欠佳者,联合糖适平治疗可以很好地克服这一问题,早晚两针中效胰岛素联合口服糖适平治疗降糖效果优于预混胰岛素治疗.  相似文献   

17.
糖尿病是血中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引起的疾病,严重时可能引起昏迷。目前,多用胰岛素进行治疗。但不同病人对胰岛素的反应有所差异。当我们把这些差异用一些参数来表示时,对高渗性非酮性糖尿病昏迷状态时血糖和胰岛素的关系就可用一组微分方程来近似描述。方程的形式如文中第一节所列。本文的目的是借助于此方程组,通过微型电脑,快速地向医生提供将血糖降至某一水平所需胰岛素的剂量,血糖变化以及需要输萄葡糖时的用量等参考数值。  相似文献   

18.
许多糖尿病患者需要胰岛素治疗,尽管有很好的效果,但在代谢平衡中仍不可避免有很大的波动。这些病人因发生高血糖症或低血糖症,每年不得不多次送进医院或糖尿病诊疗所去医治。一个健康人血糖浓度波动于60~130毫克%之间。如果血糖有轻度升高,胰岛β细胞会立即增加胰岛素的分泌,血糖浓度又降至100毫克%以下。胰岛素的短半衰期约为10分钟,当血糖浓度升高时,几秒钟内即可促进胰岛素分泌,因此有可能使这种内环境  相似文献   

19.
Ⅱ型糖尿病患者口服葡萄糖后胰岛素的释放类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般认为Ⅱ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清胰岛素水平可正常、偏高或低于正常,经葡萄糖刺激后一般呈高峰延迟。本文观察了1009例Ⅱ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释放试验,发现其胰岛素释放可分为5种类型:1.高峰延迟型;2.无反应型;3.基值高型;4.基本正常型;5.胰岛衰竭型。现报告如下。对象和方法一、对象:本研究包括1009例Ⅱ型糖尿病患者,146例正常人及36例肥胖而无糖尿病患者。Ⅱ型糖尿病患者均经口服糖耐量试验(OGTT)证实。其中男性595例,女性414例,男与女之比为1.44:1,年龄21~77岁。根据1980年WHO提出的诊断标准为:1.有糖尿病症状,任何时候血糖≥11.1mmol/L(200mg/dl)及空腹血糖≥7.8mmol/L(140mg/dl)可确诊为糖尿病。2.OGTT 2小时血糖≥11.1mmol/L(200mg/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术前口服碳水化合物及静脉输注葡萄糖对术后胰岛素抵抗程度的影响.方法择期瘢痕切除术病人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口服组和静注组,每组20例.术前对照组常规禁食禁饮;口服组口服12.5%碳水化合物的饮料(CHO);静注组持续静脉输注10%葡萄糖液.分别于口服或静注前、术后6 h采血,测定血糖、血清胰岛素以及红细胞胰岛素受体.结果处理前各组血糖、血清胰岛素、胰岛素敏感指数及红细胞胰岛素高亲和力受体、低亲和力受体无明显差异;术后6 h口服组、静注组的血糖明显低于对照组,与处理前无显著差别;术后6 h各组血清胰岛素无显著差别,均显著高于处理前;胰岛素敏感指数、红细胞低亲和力受体三组均较处理前显著降低,但口服组、静注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6 h口服组、静注组红细胞高亲和力受体无明显降低;口服组与静注组间的血糖、胰岛素、胰岛素敏感指数及红细胞胰岛素受体无明显差别.结论术前静脉输注葡萄糖可缓解术后胰岛素抵抗的程度,术前饮用碳水化合物具有同样的效果,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