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巴曲抗栓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观察巴曲抗栓酶对急性心肌梗塞(AMI)的疗效。方法:24例AMI病人(男性18例,女性6例,年龄69±s9a),其中88%为发病12h内入院。入院即刻给阿司匹林0.3g,po,qd×3d,再改为0.1g,po,qd入院即iv输注曲抗栓酶20BU溶于0.9%氯化钠液100mL,1h内滴定,以后每隔1d(即入院d3d5)再用巴曲抗栓酶10BU,1次,结果冠状动脉再通率为50%,(6h内入院为6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巴曲抗栓酶对脑梗死病人血液流变学及纤溶的作用。方法:60例脑梗死病人分为3组,巴曲抗栓酶组20例,首次给10BU,继而隔日5BU,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静滴),共3次(总量20BU);蝮蛇抗栓酶组18例,给精制蝮蛇抗栓酶0.5U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中静滴,qd×14d;右旋糖酐组22例,给右旋糖酐40,500mL加丹参注射液16mL静滴,qd×14d。结果:3组均有不同程度改善血液流变学作用;在纤溶指标方面,巴曲抗栓酶组与蝮蛇抗栓酶组均显著降低凝血因子I及增加D-二聚体(D-dimer)作用(P<0.05);巴曲抗栓酶组尚有降低α2纤溶抑制物作用(P<0.05)。而另2组则无;巴曲抗栓酶总有效率达85%。3组疗效相信相仿。结论:巴曲抗栓酶降血粘度及溶栓效果好,治疗脑梗死疗效高。  相似文献   

3.
巴曲抗栓酶对脑梗死病人的血液流变学及纤溶的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观察巴曲抗栓酶对脑梗死病人血液流变学及纤溶的作用,方法:60例脑梗死病人分为3组,巴曲抗栓酶组20例,首次给10BU,继而隔日5BU,加入0.9%氯化钠注射250mL,中静脉滴注(静滴)共3次(总量20BU);蝮蛇抗栓酶组18例,给精制蝮蛇抗栓酶0.5U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中静滴,qd×14d;右旋糖酐组22例,给右旋糖酐40,500mL加丹参注射液16mL静滴,qd×14d。  相似文献   

4.
巴曲抗栓酶与右旋糖酐治疗急性脑栓塞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巴曲抗栓酶治疗急性脑栓塞的疗效。方法:经CT诊断的急性脑栓塞病人48例,随机分为巴曲抗栓酶组(治疗组)和右旋糖酐组(对照组)各24例。治疗组按巴曲抗栓酶剂量分为10BU,iv,drip,qd×3d和5BU,iv drip,qd×7d2个亚组,按开始用药时间分为24h内和72h内2个亚组。对照组用右旋糖酐-40葡萄糖液500mL/d,iv drip×10d。结果:治疗组在治疗1wk末、1m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巴曲抗栓酶治疗急性脑栓塞的疗效。方法:经CT诊断的急性脑栓塞病人48例,随机分为巴曲抗栓酶组(治疗组)和右旋糖酐组(对照组)各24例。治疗组按巴曲抗栓酶剂量分为10BU,iv,drip,qd×3d和5BU,ivdrip,qd×7d2个亚组,按开始用药时间分为24h内和72h内2个亚组。对照组用右旋糖酐-40葡萄糖液500mL/d,ivdrip×10d。结果:治疗组在治疗1wk末、1mo末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平均减少分数(MDS)比对照组增加,但仅在1wk末时有显著性差异;剂量不同在疗效上无显著差异,而开始治疗时间24h内优于72h内治疗组。未见不良反应。结论:巴曲抗栓酶治疗急性脑栓塞疗效较好,但宜早期使用,疗程可延长。  相似文献   

6.
巴曲抗栓酶对肺原性心脏病病人血栓前状态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巴曲抗栓酶对肺原性心脏病(肺心病)病人的纤溶作用。方法:所有肺心病病人接受常规治疗(包括吸氧、抗生素及平喘药物),治疗组20例(男性16例,女性4例;年龄57±s7a)静脉滴注巴曲抗栓酶5BU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2次/wk,共2wk。对照组10例(男性9例、女性1例;年龄55±3a)不用巴曲抗栓酶。结果:巴曲抗栓酶组治疗后PLG,PAI比治疗前下降(P〈0.05),TPA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巴曲抗栓酶对肺原性心脏病(肺心病)病人的纤溶作用。方法:所有肺心病病人接受常规治疗(包括吸氧、抗生素及平喘药物),治疗组20例(男性16例,女性4例;年龄57±s7a)静脉滴注巴曲抗栓酶5BU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2次/wk,共2wk.对照组10例(男性9例、女性1例;年龄55±3a)不用巴曲抗栓酶。结果:巴曲抗栓酶组治疗后PLG,PAI比治疗前下降(P<0.05).TPA,D-dimer比治疗前增加(P<0.05)。对照组治疗后仅PLG比治疗前降低(P<0.05)。2组病人TPA、PAI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巴曲抗栓酶对肺心病病人血栓前状态运用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8.
巴曲抗栓酶与尿激酶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的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巴曲抗栓酶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并与尿激酶作比较。方法: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病人65例,治疗组男性23例,女性12例,年龄52±s13a,用巴曲抗栓酶首剂量10BU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500mL静脉滴注(静滴),40滴/min,隔日剂量5BU,2wk为一个疗程共2个疗程;对照组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45±14a,用尿激酶1.5~2万U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500mL静滴,60滴/min,qd,2wk为一个疗程共2个疗程。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8%和73%(P<0.05),治疗组生化指标有显著性改善(P<0.05)。结论:巴曲抗栓酶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疗效确切,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9.
降纤酶与川芎嗪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比较   总被引:21,自引:4,他引:17  
目的:比较降纤酶与川芎嗪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AICD)的疗效。方法:降纤酶组32例(男性17例,女性15例;年龄59±s9a)用降纤酶10IU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iv,drip,qd×3d,d4剂量减半,iv,drip,qd×3d,均于1~1.5h滴完。川芎嗪组31例(男性17例,女性14例;年龄57±8a)用川芎嗪200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静滴×12d。结果:降纤酶组与川芎嗪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7%与81%(P<0.01);血小板聚集率、血液粘度2组均有显著下降,凝血因子I与血脂仅降纤酶组有显著下降(P<0.05或P<0.01),2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降纤酶治疗AICD明显优于川芎嗪  相似文献   

10.
黄芪注射液对巴曲抗栓酶在治疗脑梗死中的增强作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黄芪注射液和巴曲抗栓酶合用对脑梗死的疗效。方法:102 例经CT 证实的脑梗死病人分2 组,常规治疗组48 例( 男性34 例,女性14例,年龄54 a ±s 5 a) 给予20 % 甘露醇250 ~500mL/d ×5 ~7 d 、巴曲抗栓酶d 1 用10 BU,d 3 和d 5用5 BU、胞磷胆碱1 .0 ~1 .5 g/d ×10 ~14 d 均静脉滴注;黄芪组54 例( 男性33 例,女性21 例,年龄54a±6 a)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黄芪注射液30 ~40 m L/d , 静脉滴注10 ~14 d。结果:黄芪组和常规治疗组治疗前及治疗后wk 1 ,2 ,4 末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别为:20 分±9 分和20 分±11 分( P>0 .05) ;12 分±8 分和14 分±9 分( P> 0 .05) ;9 分±10 分和13 分±9 分( P< 0 .05) ;5 分±6 分和9分±11 分( P< 0 .01) ; 黄芪组的总显效率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 分别为67 % 和27 % ,P< 0 .01) 。结论:黄芪注射液和巴曲抗栓酶合用使脑梗死病人的近期总显效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巴曲抗栓酶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血小板聚集和心肌缺血的影响。方法: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25例,男性14例,女性11例,年龄59±s10a。正常对照组16例,男性9例,女性7例,年龄43±15a。治疗组用巴曲抗栓酶首剂10BU,d3及d5各用5BU。用药前后分别作常规心电图及血小板聚集测定。结果:治疗组用药前血小板聚集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用药后,治疗组较用药前有显著降低(P<0.01)。心电图NST和∑ST也于治疗后明显降低(P<0.05)。结论:巴曲抗栓酶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血小板聚集率的降低、心肌缺血的改善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降纤酶与巴曲抗栓酶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 (UA)抗凝与溶栓作用。方法 :UA病人 42例分为 2组。降纤酶组 2 0例、巴曲抗栓酶组 2 2例均于入院d 1,d 3,d 5分别给予降纤酶 10U ,5U ,5U或巴曲抗栓酶 10BU ,5BU ,5BU ,分别溶于0 .9%氯化钠注射液 2 0 0mL中隔日静脉滴注。结果 :降纤酶组与巴曲抗栓酶组临床症状改善率分别为 85 % ( 17/ 2 0 )与 86% ( 19/ 2 2 ) ,P >0 .0 5 ;心电图改善率为 70 % ( 14 / 2 0 )与 73% ( 16/ 2 2 ) ,P>0 .0 5 ;2组均于用药d 3开始凝血因子I显著下降 (P <0 .0 1) ,于用药d 5 (治疗结束 )血小板聚集率显著下降 (P <0 .0 1) ,但 2组组间比较 ,P >0 .0 5。结论 :2种药物治疗UA均有较好的溶栓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巴曲抗栓酶对老年腔隙性脑梗死病人甲襞微循环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经CT或MRI确诊的老年腔隙性脑梗死病人 4 8例 ,给巴曲抗栓酶治疗 ,d 1给 10BU ,以后 5BU ,qod ,ivgtt ,总剂量 2 0BU ,治疗前后分别进行甲襞微循环及血液流变学检测。结果 :腔隙性脑梗死病人均有明显微循环及血液流变学异常 ,治疗后异常指标得到改善 ,但管攀模糊、微静脉口径、血流速度、红细胞聚集及微血栓数等指标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临床总有效率 96 %。结论 :巴曲抗栓酶可改善老年腔隙性脑梗死病人的微循环及血液流变学异常 ,可起到“微血管疏通剂”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巴曲抗栓酶、小剂量胰岛素和甘露醇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 :观察巴曲抗栓酶、小剂量胰岛素和甘露醇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10 8例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 54例 ,用巴曲抗栓酶首剂10BU ,d 3及d 5各用 5BU ,静脉滴注 (静滴 ) ,胰岛素剂量视病人血糖高低而异 ,加入复方氯化钠注射液内 ,50 0mL/d ,静滴× 14d ;2 0 %甘露醇 2 50~50 0mL/d ,静滴× 7~ 14d。对照组 54例 ,用右旋糖酐_4 0葡萄糖注射液 50 0mL内加入脉络宁注射液 2 0mL/d ,静滴× 14d。 2组病人于治疗的d 2 ,d7,d 14进行神经系统缺损评分。结果 :治疗组d 14评分值 7±s9分 ,显著低于对照组 13± 9分 (P <0 .0 1)。结论 :上述 3种药物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巴曲抗栓酶治疗突发性耳聋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 :观察巴曲抗栓酶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疗效和对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BAEP)的影响。方法 :2 8例病人为 (男性 17例 ,女性 11例 ,年龄 4 0 .2± 1.3a)随机均分为 2组 ,治疗组用巴曲抗栓酶隔日静脉滴注 (静滴 ) ,首次 5~ 10BU ,以后每次 5BU ;对照组用右旋糖酐_4 0 2 50mLqd ,2组均加用地塞米松静滴 ,d 1为 2 0mg ,每 3d递减 5mg ,共 2wk。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愈率分别为 56%和 19% (P<0 .0 5) ,有效率分别为 78%和 62 % (P >0 .0 5) ,治疗后 1wk听力分别为 4 3± 9dB和 55± 11dB(P <0 .0 5) ;BAEP恢复与对照组无差异 (P >0 .0 5)。结论 :巴曲抗栓酶治疗突发性耳聋见效快 ,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6.
巴曲抗栓酶对肺原性心脏病病人血心钠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巴曲抗栓酶对肺原性心脏病病人血中心钠素 (ANP)含量的影响。方法 :对照组 15例(男性 10例 ,女性 5例 ;年龄 56±s 5a)接受常规治疗 (包括吸氧 ,抗生素及平喘药 ) ,巴曲抗栓酶组 15例 (男性 11例 ,女性 4例 :年龄 55± 7a)除接受常规治疗外静脉滴注巴曲抗栓酶 5BU ,加入 0 .9%氯化钠注射液 2 50mL ,每周 2次 ,共 2wk。结果 :治疗结束后巴曲抗栓酶组中ANP的含量低于对照组 (P<0 .0 5)。结论 :巴曲抗栓酶对肺原性心脏病人心功能的改善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东菱精纯克栓酶(DF-521)治疗爆震性耳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9例爆震性耳聋患者随机分为DF-521组32例和对照组27例,分别用DF-521和常规药物治疗。观察两组治疗爆震性耳聋的临床有效率及DF-521组病程与临床疗效的关系。结果两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84.38%和59.26%(P<0.05),DF-521组病程<7d者与病程>7d者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DF-521治疗爆震性耳聋疗效显著,临床强调早期用药。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巴曲酶与低分子肝素联合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20例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病例随机分为巴曲酶组、低分子肝素组、巴曲酶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组(联合治疗组)。巴曲酶组患者给予巴曲酶10BU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用3d;低分子肝素组给予低分子肝素5000U皮下注射,每日2次,连用10d;联合治疗组给予巴曲酶10BU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用3d,及低分子肝素5000U皮下注射,每日2次,连用10d。于治疗前、治疗后7d,14d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在治疗前、治疗后10d进行凝血指标检测。结果: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97.5%)明显高于巴曲酶组(77.5%)与低分子肝素组(70%)(均P〈0.05)。各组治疗前后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凝血酶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联合治疗组和巴曲酶组经治疗,血浆蛋白原含量比治疗前显著降低(均P〈0.01)。联合治疗组5例,巴曲酶组1例,低分子肝素组2例出现轻微皮下、牙龈出血,无其他不良反应。结论:巴曲酶与低分子肝素联合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较好,优于单独使用巴曲酶或低分子肝素,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