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前、后路手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和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对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01年1月~2004年6月手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78例,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43例,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术或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35例,术前和术后按照TOA评分系统进行评分并计算恢复率,MRI测量硬脊膜囊矢状径并计算膨胀回复率.结果 术后随访6~50个月,平均23个月,两组手术病例术前JOA评分及硬脊膜矢状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JOA评分和恢复率,硬脊膜囊矢状径和膨胀回复率前路手术组高于后路手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前、后路减压手术均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有效方法,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优于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或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  相似文献   

2.
颈前路减压植骨钛板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鹏 《中国医药导报》2010,7(5):165-165,168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07年10月~2009年2月采用颈椎前路减压植骨钛板内固定手术治疗43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本组43例患者于术后3.4个月椎间植骨均达骨性融合,融合率为100%。随访3~12个月,平均8个月,全部患者植骨未出现椎间高度的再丢失,颈椎生理曲度恢复良好,无植骨块松动移位、断板、断钉和滑脱现象发生。43例患者中,优18例(41.86%),良20例(46.51%),可3例(6.98%),差2例(4.65%),总有效率为95.35%。结论:颈椎前路减压植骨钛板内固定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安全可行,近期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3.
脊髓型颈椎病23例手术治疗分析于益民张成浩王铁兵王用凯李宝克(滨州地区人民医院,滨州市256610)关键词脊髓型颈椎病;颈椎病;外科治疗我院1994年4月~1996年4月采用前路多节段减压融合术及后路椎管扩大术(单开门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26例,随...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和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对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01—2009-01手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68例,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33例(A组),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术或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35例(B组),术前和术后按照JOA评分系统进行评分并计算恢复率,MRI测量硬脊膜囊矢状径并计算膨胀回复率。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4年2个月,平均1年11个月,两组手术病例术前JOA评分及硬脊膜矢状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JOA评分和恢复率,硬脊膜囊矢状径和膨胀回复率前路手术组高于后路手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显著意义(P〈0.05)。结论前、后路减压手术均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有效方法,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优于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或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  相似文献   

5.
杜炜  朱国兴  钱明权 《河北医学》2009,15(12):1436-1439
目的:分别总结经前、后路减压融合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体会,分析比较其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近年来我院骨科采取经前路减压钛网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的28例、经后路减压融合侧块螺钉固定术治疗的19例脊髓型颈椎病病例,所有病例病变均在两个节段以上,术前术后按JOA评分标准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比较术前、后之得分判定手术效果,进而比较分析两种术式的优长与不足。结果:术后随访6-26个月,平均12.9个月,经前路组平均改容善率78.9%,优良率89.3%,有效率96.4%,经后路组平均改善率80.2%,优良率89.5%,有效率94.7%,两组病例疗效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两种术式均为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理想手段,对于压迫主要来自前方的脊髓型颈椎病,前路减压融合固定术确为理想的治疗手段,前路手术椎间融合率高,且融合方向与颈椎生物应力一致,安全性优,而后路手术对3个节段以上的减压以及解除后方压迫为主的病例较为适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Ⅰ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脊髓前后受压型颈椎病的方法。方法:对36例脊髓前后受压型颈椎病患者Ⅰ期行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和前路减压一体化颈前路钢板融合器(PCB)置入术,术后3~24个月经JOA评分、Nurick分级、颈椎影像学检查评估疗效。结果:36例全部得到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16.7个月;术后JOA评分从术前7.3±1.7分提高到了16.2±0.8分(P〈0.05),改善率为91.8%;Nurick分级从术前的2.8±1.2级改善到术后的0.7±0.8级(P〈0.05);X线检查证实前路植骨块及其内固定材料无松动、移位、脱落、下沉;术后5个月,前路植骨开始融合,最终随访融合率为93.25%。结论:对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采用前后路联合Ⅰ期手术治疗,可达到椎管充分减压,颈椎获得可靠的稳定性,为脊髓功能恢复创造有利的条件,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较好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7.
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56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指征、进路、技巧。方法 对 5 6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施行手术 ,其中前路减压及椎间植骨融合术 4 6例 ,后路颈椎板双开门成形术 10例。结果 经随访 2~ 8a ,平均 5 2a,前路手术优良率 82 6% ,后路椎板开门成形术优良率 90 %。结论 对脊髓型颈椎病 ,前路及后路手术各有其适应证 ,应根据脊髓腹侧或背侧受压加以决定 ,应早期诊断和尽早手术。彻底减压和良好的手术技巧是提高疗效的重要因素 ,在这方面 ,作者提出了自己的体会和经验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Zephir颈前路钢板系统在脊髓型颈椎病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4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行颈前路开槽式扩大减压植骨Zephir钢板系统内固定术。术后进行6-11个月(平均7个月)随访。结果:术后症状明显缓解,脊髓功能明显恢复占91.2%(31/34)。术后6个月植骨融合率达到100%。无钢板和螺钉松动及断裂现象存在。结论:应用颈前路开槽式扩大减压植骨Zephir钢板系统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具有减压彻底、植骨牢靠,可获得术后颈椎即刻稳定,术后无需行石膏固定和显提高植骨融合率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颈椎前路混杂减压融合内固定术和后路椎管成形术结合微型钛板内固定术治疗四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08年1月—2015年6月湖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67例四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前路组(37例)和后路组(30例)。前路组采用颈椎前路减压三个间隙短节段钢板内固定和一个间隙自锁融合器融合术,后路组采用后路椎管成形术结合微型钛板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记录两组术前、术后3、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JOA评分、颈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并对术后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路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小于后路组,住院时间短于后路组(P<0.05)。两组在术后3、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JOA评分较术前升高,颈痛VAS较术前降低(P<0.05)。术后3、6个月和末次随访时,前路组颈痛VAS均低于后路组,颈椎曲度均高于后路组(P<0.05)。两组均未见明显神经血管并发症。结论 颈椎前路混杂减压融合内固定术和后路椎管成形术结合微型钛板内固定术均能够有效改善四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神经功能,但与后路手术相比,前路手术能够减少术中损伤,更好恢复并改善颈椎曲度,是治疗四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一种优先选择方案。  相似文献   

10.
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1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脊髓型颈椎病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12例颈椎病根据不同节段行颈椎前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Zplate钛板内固定,后路椎板切除减压。结果术后平均随访2年,优良率83%。结论脊髓型颈椎病前后路联合手术对有椎体柬征及有感觉障碍的病人能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