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人脐带来源的基质细胞分化为神经细胞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索人脐带组织来源的基质细胞向神经细胞分化的可能性,为神经移植探寻新的细胞来源。方法采用组织块培养法培养人脐带基质细胞,酶消化法对细胞进行传代,应用免疫细胞化学的方法对细胞进行鉴定。结果从脐带组织成功培养出基质细胞,这种细胞可以随机分化为平滑肌细胞,表达平滑肌肌动蛋白;丹参注射液诱导基质细胞向神经细胞分化,分化的神经元样细胞具有典型的神经细胞的形态,早期表达巢蛋白、β-管蛋白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后期表达神经微丝200;在合适的诱导条件下,分化的神经元样细胞的比例在90%左右,分化的细胞中星型胶质细胞的比例在1%左右,无髓鞘基础蛋白的表达,说明无少突胶质细胞产生。结论脐带组织来源的基质细胞可以表达神经细胞的标志物,在体外能够分化为形态复杂的神经元样细胞,这种细胞有可能成为神经移植的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2.
体外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细胞分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成年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向神经细胞体外定向诱导分化的条件。方法:从正常SD大鼠骨髓中分离获取MSC,体外培养扩增纯化后传代于塑料培养皿中,采用丁羟茴醚(BHA)和二甲亚砜(DMSO)对传至3~5代的细胞进行体外诱导分化,采用免疫细胞化学对诱导后的细胞进行鉴定。结果:诱导1h、2h、3h后有部分细胞表达神经干细胞标志蛋白nestin,且随诱导时间延长呈下降趋势;诱导5h后,大部分细胞具有典型神经元形态,表达神经元标志物,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少部分细胞呈星型胶质细胞状,表达胶质细胞标志物—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以在体外培养扩增并诱导成为神经元样细胞和星型胶质样细胞。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离培养新生大鼠海马区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建立NSCs单细胞克隆系。方法:取新生SD大鼠海马组织分离NSCs后无血清技术培养,建立其克隆系并行单细胞传代克隆培养。采用细胞免疫荧光和RT-PCR等技术对NSCs进行鉴定,分子标志物选择Nestin和Sox2。NSCs诱导分化的神经元的鉴定,标示物选择早期神经元特异性微管蛋白(β-tubulin),星形胶质细胞标示物为特异性胶质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少突胶质细胞特异性标记蛋白为髓鞘相关蛋白(cyclic nucleotide phosphodiesterase,CNP)。结果:无血清培养法可维持NSCs生长和促进其增殖。成功建立NSCs单细胞克隆系,传代可获得大量亚克隆NSCs株团。单细胞克隆NSCs球团经早期酶消化结合后期机械吹打法传代,分散为单细胞或类单细胞后,增殖及分化能力依然存在。单细胞克隆系株经Nestin和Sox2细胞免疫荧光或RT-PCR检测均为阳性表达。在加有胎牛血清培养基条件下进行诱导分化,来自单细胞克隆系的细胞株同样可分化为神经元样、星形胶质细胞样和少突胶质细胞样3种神经细胞,即β-tubulin、GFAP、CNP免疫荧光染色分别呈阳性。结论:无血清培养可成功建立新生SD大鼠海马区NSCs单细胞克隆系,并可稳定传代增殖,并在一定条件下可诱导分化为成熟的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人神经干细胞体外诱导分化,以及在体移植人裸鼠(免疫缺陷小鼠)幽门部后的存活及分化状况.方法:取10周左右流产人胚胎神经干细胞,体外悬浮培养、传代和诱导分化,用免疫荧光方法检测神经干细胞标志物神经上皮干细胞蛋白(nestin)、肠道神经细胞标志蛋白基因产物9.5(protein gene product 9.5,PGP9.5)和神经胶质细胞标志物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取体外悬浮培养3个月的人神经干细胞移植入裸鼠的幽门部,检测神经十细胞在幽门局部的存活和分化状况.结果:免疫荧光染色显示体外培养的人神经干细胞nestin阳性,诱导分化后PGP9.5和GFAP阳性.将人神经干细胞移植入裸鼠幽门部后连续检测到第6周,可见细胞存活,但免疫荧光染色未能榆测到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的分化标志.结论:人神经干细胞可以成功地在体外培养、传代和诱导分化,移植入裸鼠幽门部后可在局部存活,对干细胞移植治疗胃肠道神经系统失调性疾病进行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5.
大鼠胚胎神经干细胞的培养及分化的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索大鼠胚胎神经干细胞的培养、传代和冻存、复苏的方法,以及观察胚胎神经干细胞在自然条件下分化为神经元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的过程.方法从胚胎大鼠脑组织中分离得到神经干细胞,采用无血清培养技术进行培养、传代和鉴定.诱导分化后采用SABC法对分化的细胞进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神经胶质酸性蛋白(GFAP)检测以作细胞鉴定.结果成功培养出大鼠胚胎神经干细胞,并对其进行传代、冻存及复苏,培养的细胞能分化为神经元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结论大鼠胚胎神经干细胞能在体外适宜的培养条件下进行长期的培养、传代及冻存、复苏,并具有多向分化潜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神经千细胞分离、培养方法。方法从新生大鼠海马组织分离神经干细胞,进行体外培养、传代,应用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方法观察鉴定神经干细胞和分化后神经细胞抗原的表达。结果从海马组织中分离出的神经千细胞具有增殖能力,可进行传代培养,获得的细胞克隆表达Nestin阳性,分化后的细胞表达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的特异性抗原。绪论分离堵养的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增殖和多分化潜能,是神经干细胞。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人脐带血细胞分化为神经样细胞的可行性 ,无菌条件下采集正常人脐血 5 0~ 10 0mL置于加有抗凝剂的采血袋中 ,分离脐血单个核细胞进行培养 ,并加入细胞因子加以诱导分化 ,利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进行鉴定。结果显示 :脐血单个核细胞能在体外培养中增生分化和表达干细胞特异性抗原神经巢蛋白 (nestin) ,并最终分化为神经元样和神经胶质样细胞。免疫组化染色可见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NSE)和胶质原性纤维酸性蛋白 (GFAP)抗原表达。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和表皮生长因子 (EGF)协同作用对脐血细胞的分化有促进作用。提示 :脐血单个核细胞具有增生和分化潜能 ,可分化为神经元样及神经胶质细胞样细胞 ,可以作为神经细胞的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人胚神经干细胞的体外培养条件及传代方法.方法 采用机械方法从胎脑中分离神经细胞,用Eagles MEM培养基,加入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和表皮生长因子刺激细胞增殖,传统的方法进行传代培养;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荧光染色对培养的细胞及分化的细胞进行鉴定.结果 培养第8天,细胞具备神经元形态;折光性强的锥形或圆形胞体及长的多极突起.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染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神经蛋白、胶质纤维酸性蛋白酶、微管相关蛋白为阳性.结论 在体外的培养条件下,可以从胎脑组织中培养出神经干细胞,为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移植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EGF)在神经干细胞培养中的作用。方法取新生SD大鼠神经干细胞用无血清培养技术进行培养、传代和鉴定,在传代且培养基撤除EGF后观察细胞的变化,并进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神经胶质酸性蛋白(GFAP)检测,以做细胞鉴定。结果成功培养出新生大鼠神经干细胞,并进行传代,培养的神经干细胞在培养基去除EGF后能分化为神经元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EGF反应性神经干细胞主要向神经胶质细胞分化。结论新生大鼠神经干细胞能在体外适宜条件下进行长期培养、传代,且具有多向分化潜能;EGF具有促进神经干细胞快速增殖、维持神经干细胞状态、抑制神经干细胞分化的功能;EGF反应性神经干细胞具有向星形胶质细胞分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淫羊藿素诱导小鼠胚胎干细胞体外定向分化为神经细胞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采用淫羊藿素(icaritin,ICT)改变小鼠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ES细胞)体外培养微环境,论证ICT提高ES细胞体外定向分化为神经细胞的效应。方法:采用拟胚体培养法,评价ICT对ES细胞体外定向分化为神经细胞的诱导作用;并利用RT-PCR法和免疫荧光法鉴定神经细胞特异基因和蛋白表达谱。结果:ICT在10-7mol/L浓度时,对ES细胞定向分化为神经细胞表型呈现最佳诱导效应,在分化d8 8时,分化率高达80%(P<0.001),并呈良好的量效和时效关系。分化神经表型者表达神经元特异性微管蛋白(β-tubulin Ⅲ)基因和神经胶质细胞特异性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基因,同时伴有神经前体细胞特异性标志蛋白(nestin)及β-tubulin Ⅲ和GFAP特异性蛋白阳性表达。结论:应用拟胚体培养微环境调控法,ICT可诱导小鼠ES细胞定向分化为神经细胞,并与神经发育依赖性特异基因和蛋白表达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
胶质瘤干细胞的培养和分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人类胶质瘤干细胞的体外培养、传代和分化。方法采用机械方法从胶质瘤组织中分离细胞,应用N2培养基进行培养,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表皮生长因子刺激细胞扩增;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培养的细胞及其分化的细胞进行鉴定。结果从胶质瘤组织当中成功培养出人类的胶质瘤干细胞,培养条件下呈悬浮状态生长,形成神经球,绝大多数的细胞表达波形蛋白和巢蛋白两种神经干细胞的标志物;这种细胞可分化为神经元和星型胶质细胞。结论体外的培养条件下,可从胶质瘤组织中培养出干细胞,能够分化为神经元和星型胶质细胞,为胶质瘤的深入研究莫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心脏原位干细胞(CSCs)来源于心脏组织中,是一种未分化的细胞,其细胞膜上可同时表达干细胞相关抗原、c-kit、MDR1和Sca-1,基于不同CSCs自身抗原表达的不同,很多取自成体心脏组织的CSCs可以得到分离和扩增。CSCs能够分化成3种主要的心脏细胞前体,即心肌细胞,平滑肌细胞和上皮细胞,并且可重组为心肌组织,为使用干细胞疗法治疗心脏病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复合胶原酶和胰蛋白酶解离大鼠胃平滑肌细胞,建立稳定的胃平滑肌细胞体外培养模型,并探讨其三维复合培养的可行性。方法:0.2%Ⅰ型胶原酶和0.05%胰蛋白酶酶解大鼠胃平滑肌,用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学形态与生长情况,免疫组化鉴定平滑肌细胞;采用纤维蛋白胶作为细胞外基质建立三维PLGA复合物培养模型,荧光显微镜观察复合物中的细胞活性。结果:平滑肌组织裂解充分均匀,细胞接种成功率高,1~2周细胞可传代,传代后细胞呈典型的"峰-谷"样生长;α-平滑肌肌动蛋白免疫组化染色证实所获得的平滑肌细胞,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PLGA支架内细胞均匀分布,存活率达90%以上。结论:酶解分离法可获得高纯度大鼠胃平滑肌细胞,三维支架培养在体外成功培养胃平滑肌细胞复合物,为深入研究胃组织工程再生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一种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分离、培养和扩增的方法,并探讨其部分生物学活性及向脂肪细胞诱导分化的方法,并以此鉴定所获细胞。方法:采用1.073g/ml的Percoll分离液分离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接种于纤维连接蛋白包被,含有表皮生长因子和血小板原性生长因子BB的2%胎牛血清培养液中,并利用其贴壁性进行纯化;观察其形态学变化及超微结构,流式细胞仪检测其表面标记物;采用10%胎牛血清和尼克酰胺诱导其向脂肪细胞的分化。结果:原代和传代培养均保持较强的增殖能力,超微结构显示了干细胞的幼稚特性,流式细胞仪检测示CD34、CD45、CD19、组织相容性抗原-DR阴性,CD44、CD10、CD29、CD13阳性。体外能够分化成为脂肪细胞,油红O染色阳性。结论:采用该方法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长稳定,扩增较快;一定条件下能够定向分化成为脂肪细胞;我们所获得的细胞具有间充质干细胞的特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培养及免疫调节作用。方法从羊膜中分离和培养间充质干细胞,并通过形态学的结构特征及流式细胞术检测其表面标志以鉴定其纯度。建立双向混合淋巴细胞反应体系,根据不同效靶比E/T(hAMSCs/PBMC)加入丝裂霉素处理过的羊膜细胞,用3H掺入法测定淋巴细胞增殖率,观察间充质干细胞对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从羊膜组织成功培养出间充质干细胞,细胞贴壁生长,在体外短期内可以稳定增殖和传代,细胞具有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相似的表面标志,与混合淋巴细胞反应体系共同培养抑制了淋巴细胞增殖,其增殖抑制率与加入的细胞数量成正比。结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可以抑制混合淋巴细胞反应体系中淋巴细胞增殖,对同种异体免疫反应具有负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人羊膜成纤维细胞的体外培养方法,通过细胞的形态特征和免疫组织化学进行鉴定,从而获得人羊膜成纤维细胞,为后续的干细胞研究奠定基础。方法:从足月分娩人胎盘剥离羊膜,胰蛋白酶和胶原酶消化后分离人羊膜成纤维细胞,采用含表皮生长因子(EGF)的DMEM培养基进行培养。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表现,采用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细胞特征,采用流式细胞术(FCM)分析人羊膜成纤维细胞的纯度。结果:采用胰蛋白酶和胶原酶先后消化获得人羊膜成纤维细胞,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呈放射状或旋涡状生长。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人羊膜成纤维细胞明显表达成纤维细胞标志物波形蛋白(Vimentin),不同程度地表达S100钙结合蛋白A4(S100A4),不表达上皮细胞标志物角蛋白19(CK19)。流式细胞术分析,人羊膜成纤维细胞的纯度为86.1%。结论:成功建立了人羊膜成纤维细胞分离和鉴定方法,获得的细胞具有成纤维细胞的特异标志和表型特征。  相似文献   

17.
目的:检测QY1骨髓间质干细胞系在体外向脂肪细胞、软骨细胞、成骨细胞、心肌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和神经细胞分化的能力.方法:选用第5代QY1骨髓间质干细胞系,分别用成脂培养基、成软骨培养基、成骨培养基、5–氮胞苷、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神经细胞培养液(诱导液1为10mmol/L β-巯基乙醇;诱导液2为2%二甲基亚砜和10-8mol/L地塞米松)对其进行定向诱导分化.采用染色法、免疫组化法、RT-PCR法鉴定分化后的细胞.结果:在成脂培养基培养21d左右出现大量含脂滴的脂肪细胞,苏丹III染色法检测脂肪细胞胞浆呈桔红色.在成软骨培养基培养21d左右有软骨结节形成,阿尔新蓝染色法将软骨结节染为深蓝色.在成骨培养基培养35d左右有凸出的骨结节形成,Von Kossa染色法显示有黑色矿化结节形成.在10μmol/L 5–氮胞苷诱导液中能出现自发性搏动的心肌细胞和肌管样结构,免疫组化法显示心肌特异性的表面抗体α-横纹肌肌动蛋白、心肌连接蛋白-43表达阳性,RT-PCR法检测有心肌特异性因子α-肌球蛋白重链表达.在含有50ng/mL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诱导液中能出现呈直线排列的血管内皮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网状结构,免疫组化法显示血管内皮特异性表面抗体CD31和VIII因子表达阳性.神经诱导液1处理组出现神经元,免疫组化法显示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表达阴性,神经元特异性核蛋白表达阳性;神经诱导液2处理组出现神经胶质细胞,免疫组化法显示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表达阳性,神经元特异性核蛋白表达阴性.结论:本研究证实QY1骨髓间质干细胞系细胞具有分化为脂肪细胞、软骨细胞、成骨细胞、心肌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的潜能,提示QY1骨髓间质干细胞系具有向多个胚层、7个方向分化的多向潜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寻找从胎盘组织中分离培养间充质干细胞的最佳方法。方法:分别采用外植块贴壁法和酶消化法从胎盘组织中分离间充质干细胞,并对其形态、免疫表型、生长动力检测和多向分化能力进行检测。结果:流式细胞术和诱导分化实验表明酶液消化法分离得到的贴壁细胞表型符合间充质多能干细胞特征,且在合适诱导条件下能向造骨细胞、软骨细胞和脂肪细胞分化,而外植块贴壁法获得的贴壁细胞弱表达CD29和CD105,仅能向脂肪细胞分化。结论:酶消化法可有效的从胎盘组织中分离间充质干细胞,增殖能力强,具备多向分化能力。  相似文献   

19.
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神经干细胞移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新生大鼠脊髓神经干细胞(NSC)移植至血管性痴呆(VD)大鼠海马后在体内的存活、迁移和分化。方法 用无血清培养和单克隆技术从新生大鼠脊髓分离具有单细胞克隆能力的细胞群并连续传代培养,鉴定为NSC后,将其用BrdU标记后移植入VD大鼠海马内,利用免疫荧光化学技术检测移植后细胞的生存、迁移和分化。结果 从脊髓分离的细胞群具有NSC的特性,这些细胞在移植入VD大鼠海马8周后能检测到其存在并向四周迁移,并且分化成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结论 从脊髓分离的细胞是脊髓NSC,将其移植到VD大鼠海马内能生存、迁移和分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