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阴阳”是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的概括.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上应用广泛,用来说明生理、病理、诊断、治疗等是中医学的理论核心.正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其本.”其意思是说:阴阳是自然界的总的规律,是世界万物的纲领,是一切事物变化的根本,是万物生长和消灭的根源.总之,是一切变化现象的发源处.所以治疗疾病,首先必须辨别阴阳,从根本上解决.  相似文献   

2.
正"阴阳"一词,最早出现于《国语·周语上》:"阳伏而不能出,阴迫而不能蒸,于是有地震。"用"阴阳"解释自然界的现象。阴阳具有广泛性和普遍性,《易经》提出"一阴一阳之谓道"。中医学继承并发挥《易经》的阴阳思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认为阴阳是世间一切事物的纲领、一切变化的起源,是生、  相似文献   

3.
阴阳理论是中医基础理论重要内容之一,对中医学各个学科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现就阴阳理论中"一分为三"的观点在中医学中应用的一些体会阐述如下. 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对范畴.古人为说明事物普遍存在着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创立了阴阳理论.《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日:"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古人认为阴阳理论是中医学的基石,所有对涉及到人体生理结构组成上的性质分类,最后都是用阴阳的方法进行分类.比如,脏腑、气血、上下、内外、表里以及气味的升降沉浮,脉学的划分和认识等等.  相似文献   

4.
刘理想 《东方养生》2012,(8):151-151
《黄帝内经》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意思是说,阴阳是宇宙间的一般规律,是一切事物的纲纪,是万物变化的起源,生长毁灭的根本,有很多很大的道理在乎其中。凡医生治疗疾病,必须求得病情变化的根本,而道理也不外乎阴阳二字。  相似文献   

5.
易学认为,宇宙间一切有形之物质均源于"太极",太极即气.中医则认为气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并以气的运动变化来说明人的一切生命活动.太极出阴阳,阴阳演八卦,八卦相推成六十四卦,用以阐明宇宙,象征天下万物.其卦象含宇宙大道理,医理也在其中.孙真人曰:"不知易,不足以言太医."张介宾谓:"易之为书,一言一字,皆藏医学之指南."杨护生说:"中医学的主要基础理论渊源于易学."本文从"太极"、"八卦"、"阴阳"三方面阐述医易相通,以求易学语言中医化、现代化,将有利于我们进一步把握中医理论本质,促进中医理论发展.  相似文献   

6.
中医理论体系是从整体出发,运用辨证的理论,以鉴别病情,推断病情,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在许多方面都体现出唯物辨证法的思想内涵.中医认为阴阳的对立统一是一切事物运动变化的根本原因.故《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日:"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并进一步指出,动静相召,上下相临,阴阳相错,而变由生也.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的历史文化中,人源于天(自然),太虚元气是人与天两者共同的物质基础。本文以此阐述了太虚元气化生阴气和阳气,其变化是万物生长变化的本源;阴阳二气运动变化的相关性表现为五行之关系,宇宙万物同根同源是四时-阴阳-五脏相关联的理论基础。文章阐述了中医学从四时角度联系阴阳五行认识人体五脏生理作用是"天人相应"思想一个重要的方面;《黄帝内经》"四时五脏阴阳"学术思想是中医学探究生命规律的重要思维模式的思想。  相似文献   

8.
《黄帝内经·素问·经脉别论》曰:"故饮食饱甚,汗出于胃;惊而夺精,汗出于心;持重远行,汗出于肾;疾走恐惧,汗出于肝;徭体劳苦,汗出于脾.故春秋冬夏,四时阴阳,生病起于过用,此为常也."过:《正韵》作解,超也.顾名思义,过用即超过正常、过量的使用.人处天地之间,顺四时更替,生长化收藏,形成中医学最根本的原则——天人一体观.在这个理论渊源下,天地万物变幻,人体感受六气,调于七情,一旦某种协调超过常规,过度消耗,即可引起人体不适,发生疾病,即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谈到:"夫人禀五常,因风气而生长.风气虽能生万物,亦能害万物,如水能浮舟,亦能覆舟."生病之"过用"已经越来越威胁着人体健康,成为中医学发病的重要病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从《黄帝内经》谈阴阳学说与养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帝内经》是祖国医学最早的典籍,它的问世,标志着祖国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由于本书对阴阳五行、脏腑经络、五运六气、摄生等作了详尽的论述,因些,本书也是中国养生学较早的理论著作,兹就《黄帝内经》中有关阴阳学说与养生的关系,谈几点肤浅的认识。一、调适阴阳是保健养生的基本原则阴阳是自然界相互关联的事物对立双方的概括。《易经》云:“一阴一阳谓之道。道者规律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自然界是一个物质性的整体,世界本身就是阴阳二气对立统一的结果,因此,自然界一切事物无不包含阴  相似文献   

10.
《道德经》的内容涉及哲学、文学、美学、医学、军事学、社会学、伦理学、天文学、养生学,被誉为"万经之王"、"百科全书",是一部不朽的著作,也是世界哲学宝典之一.阴阳学说是中医学的基础理论.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的概括,即含有对立统一的内涵.阴与阳可以代表两个相互对立的事物或势力,又可用以分析同一事物内部所存在的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阴阳是自然界的根本规律,是一切事物生长、发展、变化、衰亡的根源.所以,阴阳是物质运动变化的总纲.正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1]49.阴阳学说通过分析相关事物的相对属性以及某一事物内部矛盾双方的相互关系,认识并把握自然界错综复杂变化的本质及其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11.
马晓明 《光明中医》2012,27(4):649-650
糖尿病属中医学"消渴病"范畴,《素问·奇病论》指出:"治之以兰,除陈气也."王冰注日:"兰草味辛热平,利水道,辟不祥除陈久甘肥不化之气者,以辛能发散故也."马莳亦有云:"治之者以兰革除其陈郁之气,则辛能发散,病愈矣."张从中云:"《黄帝内经》治渴以兰除其陈气,亦辛平之剂也."张志聪则认为:"治之以兰者,盖味有所积,以臭行之,从其类而治之也."《景岳全书》中亦有载云:"以兰香叶、白葵花、黄柏、知母,少加升麻,以引清气处升而渴止".《黄帝内经》中"治之以兰,除陈气也"的提出,对后世消渴病的治疗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1 "万病一元论"-太极命门理论初探 <黄帝内经·阴阳应象大论>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杀生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经文提出一个很重要的概念-阴阳.把"阴阳"二字提高到"天地之道"的层次,说阴阳是"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杀生之本始,神明之府".紧接着又说:"治病必求于本",意思是说:阴阳就是病的根本.就是致病的最最直接最根本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正"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语出《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阴阳之气随着四时季节的变化而消长,这也是万物生、长、化、收、藏的根本原因所在,所以圣人春夏养阳,以养阳  相似文献   

14.
正阴阳学说是中医学的哲学基础,故中医学在阐述医理,论病穷源,立法处方,以至于养生防病等,皆离不开阴阳学说的相关理论。仲景继承内经理论,发前贤之未发,提出"阴阳自和"这一概念,实为中医辨证施治之准则。仲景"阴阳自和"的思想内涵是很丰富的,试探析如次。1阴阳自和是治病求本思想的继承发展《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其本。"天地万物,生杀变化,皆本乎阴阳,那  相似文献   

15.
分析"察同"、"察异"两词在《黄帝内经》一书中的词义,参照中医学的哲学思想以及结合上下文,认为"同"、"异"分别为人之阴阳与天地之阴阳相同、异之义.  相似文献   

16.
中医具有自己独特的药理学观念,《黄帝内经》不仅阐述了中医学的药理观念,如气味阴阳理论、气味形精转化学说、万物归属五行的观点等,而且在《黄帝内经》十三方中中医药理学观念得到了充分体现,且有个别方论明确提出了方药发挥作用的机理.文章参考前人观点,结合个人研究,对《黄帝内经》十三方的遣方用药特色和其中蕴含的中医药理学理念进行分析,揭示《黄帝内经》用药之秘.  相似文献   

17.
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可见"阴阳"是宇宙间的普遍规律,是一切事物变化的纲领,万物变化的起源,是事物产生及毁灭的根本,自然界万物运动变化的动力和表现于外的现象等无不包括在阴阳之中.  相似文献   

18.
《黄帝内经》有言:"虚者补之."补法是通过滋养、补益人体气血阴阳,适用于某一脏腑或几个脏腑,或气、血、阴阳之一或者全部虚弱的一种治疗方法,是"扶正"治则指导下的常用治法之一.应用补法时应当对以下几个常见问题进行区别:  相似文献   

19.
《黄帝内经》中"气"的理论是中医学核心的基础理论之一,其内涵的形成和发展深受中国古代哲学的影响,被广泛地用来解释宇宙和生命的起源,自然界和人的组成、变化及关系,以及人体的健康和疾病等各个方面。中医学的整体观是"元整体观",而不是"合整体观",元整体的本原是混沌一元的整体,由整体产生出部分。"气一元论"把世界和事物理解为由混沌一元的元气分化演变而来,气分阴阳,阴阳生万物。中医学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孕育和发展,"气一元论"贯穿《黄帝内经》始终。因此,只有明确了《黄帝内经》中"气"的概念和分类及其演变过程,才能更好地理解中医整体观。  相似文献   

20.
朝医四象医学体质理论与《黄帝内经》理论体系具有源流关系.自晋唐起,以《黄帝内经》为代表的中医学理论体系传入朝鲜,受到朝鲜医学界的高度重视.《黄帝内经》之整体观念、阴阳理论、五脏大小论、养"心"观、体质理论等对朝医四象医学体质理论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但是《黄帝内经》理论体系与朝医四象医学体质理论在体质分类、心之有形无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