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龙胆泻肝丸肾毒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通过观察、检测龙胆泻肝丸中马兜铃酸含量 ,与对大鼠急性肾功能损伤和形态学的影响 ,探讨龙胆泻肝丸降低肾毒性的作用。方法用含相当生药关木通 3g、6 g、12 g/ (kg·d)的龙胆泻肝丸水煎液给大鼠连续灌胃 7天 ,检测各组大鼠体质量、肾功能及肾组织形态学变化 ;并用RP HPLC测定龙胆泻肝丸、关木通水煎液马兜铃酸含量。结果①龙胆泻肝丸水煎液组马兜铃酸含量明显低于关木通水煎液组 (P <0 .0 1)。②龙胆泻肝丸有减低关木通肾毒性作用。结论龙胆泻肝丸有降低关木通肾毒性作用 ,与马兜铃酸含量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2.
不同中药配伍对关木通毒性成分马兜铃酸A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比较关木通及龙胆泻肝汤各拆方组中马兜铃酸A的变化趋势,探讨中药配伍对马兜铃酸A含量的影响。【方法】按龙胆泻肝汤原方比例将供试样品分7组:关木通组、全方组、关木通 清热组、关木通 滋阴组、关木通 利水组、关木通 甘草组、阴性对照组(全方去关木通);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法,以DiamonsilTM(钻石)C18(250 mm×4.6 mm,5μm)为色谱柱,以甲醇—水—冰乙酸(体积比74:24:1)为流动相,检测波长315 nm,测定各组中马兜铃酸A的含量。【结果】与关木通组相比,龙胆泻肝汤全方中马兜铃酸A含量最低;关木通 滋阴组马兜铃酸A含量也有明显降低。【结论】在方剂配伍理论指导下,通过合理配伍降低关木通的毒性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炮制及提取方法对关木通中马兜铃酸A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木通为马兜铃科植物木通马兜铃(Aristolochia manshuiensis Kom.)的木质茎,含马兜铃酸、齐墩果酸、常春藤皂苷等成分,具有泻热、降火作用,用于口舌生疮、小便短赤,为一常用中药。然而,关木通中马兜铃酸具有肾毒性,使其临床应用受到限制,甚至要求停用。很多中药生用时毒性大,但通过炮制后,毒性大大降低,作者采用炮制方法和不同提取方法处理关木通,旨在研究其对马兜铃酸含量的影响,探索降低关木通中马兜铃酸的制剂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马兜铃酸的热稳定性和配伍对关木通煎煮液中马兜铃酸Ⅰ的影响,探讨马兜铃酸Ⅰ的配伍减毒机制。方法HPLC法测定关木通单煎液、关木通与丹皮共煎液、马兜铃酸Ⅰ对照品单煎液、关木通单煎后药渣和关木通与丹皮共煎后的关木通药渣中的马兜铃酸Ⅰ的量。结果马兜铃酸Ⅰ在纯水中煎煮后减少,并在其保留时间前又出现一个色谱峰,此峰同样出现在关木通煎煮液中。丹皮与关木通药对共煎液中的马兜铃酸Ⅰ的量低于关木通单煎液,并且共煎后的关木通残渣中的马兜铃酸Ⅰ也低于单煎后残渣。结论马兜铃酸Ⅰ在加热的条件下不稳定,部分生成另外一种物质。丹皮与关木通配伍后没有抑制关木通中马兜铃酸Ⅰ的溶出量,配伍减少关木通煎煮液中马兜铃酸Ⅰ的原因是后者溶出后发生了化学变化。  相似文献   

5.
关木通在"龙胆泻肝丸"中的毒性见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胆泻肝丸是中医常用的传统药物 ,在临床上主要用于肝胆湿热、头晕耳鸣等症。近期国内不断有报道患者因服用龙胆泻肝丸而造成马兜铃酸肾病 ,造成肾功能衰竭 ,引起了我院高度重视 ,并在中医科开展了龙胆泻肝丸临床合理应用的讨论。目前研究认为 ,龙胆泻肝丸的一味佐药“关木通”是导致严重肾损害的元凶。1 关木通的科属、类别、药理作用关木通是马兜铃科植物木通马兜铃的木质茎 ,主要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等地。它的主要成分是马兜铃酸 (木通甲素 )、齐墩果酸、常春藤皂甙元等。药物饮片表面灰黄色或褐色 ,节部略粗 ,质坚实、木部黄色…  相似文献   

6.
关木通配伍减毒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木通,为马兜铃科北马兜铃AristolochinacontortaBge.或马兜风铃A.debilisSieb.etZucc.的果实,种子中含马兜铃酸。马兜铃酸的毒副作用临床表现为急性肾小管坏死或慢性肾小管间质性肾炎,易发展成慢性肾功能衰竭。合理配伍是降低含马兜铃酸中药肾毒性的主要途径。本文就此综述如下。1导赤散中关木通的配伍李春香等[1]进行了导赤散与单味药关木通水煎液对动物肾毒性的观察。发现导赤散6g/(kg.d)组大鼠,无论是肾功能检测指标,还是肾组织形态学均未发现任何明显的肾损伤痕迹。用RP-HPLC法测定导赤散药液中马兜铃酸含量为0.1605mg/mL,低于关…  相似文献   

7.
HPLC法测定导赤散及配伍组血浆中马兜铃酸A含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通过检测导赤散及配伍组血浆中马兜铃酸A的含量,探索导赤散配伍减毒的作用和马兜铃酸A在大鼠体内代谢的时量关系。方法采用HPLC法,色谱柱为Diamon TMC18(250mm×4.6mm,5μm),甲醇-水-冰乙酸(72∶27∶1)为流动相;室温;检测波长为315nm;流速为1.0mL/min。大鼠随机分5组(导赤散组、配伍一组、配伍二组、关木通组和空白对照组),按0.054g/kg的中药煎液灌胃给药。第7天、第15天后采血制备血浆。经HPLC法测定上述5组血浆中马兜铃酸A的含量。结果给药7d后,导赤散组、配伍一组和配伍二组血浆中均未检测出马兜铃酸A,关木通组血浆中马兜铃酸A的含量为63.386μg/mL;给药15天后,关木通组、配伍一组和配伍二组血浆中马兜铃酸A的含量分别为:99.890、28.824、50.156μg/mL。导赤散组血浆中马兜铃酸A的含量低于最低检测限。结论导赤散的配伍减毒作用优于配伍一组、配伍二组;马兜铃酸A在大鼠体内的代谢存在时量关系。  相似文献   

8.
关木通中马兜铃酸A的高效毛细管电泳-电导法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测定关木通中马兜铃酸A的含量。方法 采用高效毛细管电泳-电导检测法,研究运行缓冲液的种类、浓度、pH值、电泳电压及进样时间等对电泳的影响。结果 在选定的条件下,马兜铃酸A在9.9~59.4μ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97.3%,方法精密度(RSD)为2.39%(n=6)。结论 该法可用于关木通中马兜铃酸A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了确定中药材关木通的最佳减毒方法,探讨不同炮制方法对中药材关木通中马兜铃酸的脱除效果。方法对中药材关木通进行姜炙、醋炙、蜜炙、甘草炙、碱制、炒炙、酒炙以及碱蜜合制、碱酒合制、碱姜合制,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马兜铃酸的含量,计算马兜铃酸的脱除率。结果醋炙关木通药材中马兜铃酸的含量为(0.101000±0.001700)%,醋炙品水浸出物与醇浸出物的含量相当。结论醋炙制法为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10.
配伍减低关木通中马兜铃酸A溶出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观察传统复方导赤散及其拆方与关木通药液中马兜铃酸A的溶出量,探讨复方配伍与马兜铃酸A溶出量的相关性.方法 以C18柱(250 mm× 4.6 mm,5 μm)为色谱柱,以甲醇-水-冰乙酸(67:32:1)为流动相,检测波长315 nm.结果 复方药液中马兜铃酸A溶出量明显低于单味关木通药液41%以上;而含有关木通 竹叶各组马兜铃酸A的溶出量均低,其中关木通 竹叶组较单味药关木通降低了62%.结论 传统复方导赤散配伍形式确有减低其马兜铃酸A溶出量的作用,且竹叶配伍作用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白消安联合龙胆泻肝汤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的临床疗效.[方法]13例患者在确诊后均给予白消安注射液静脉滴注,并联合龙胆泻肝汤(基本方药为:山栀子、黄芩、柴胡、车前草、生地黄、木通、泽泻、龙胆草、丹参、川芎)加减口服治疗.以1个月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判定疗效.[结果](1)近期疗效:13例患者中,完全...  相似文献   

12.
与甘露消毒丸相关的泌尿系肿瘤十例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探讨与服用甘露消毒丸相关的泌尿系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分析长期服用甘露消毒丸并存在泌尿系恶性肿瘤的10例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并比较服药导致的尿毒症患者与同期住院的其他尿毒症患者的肿瘤发生率.结果:10例患者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全程均一性肉眼血尿,病理检查确诊为泌尿系移行上皮细胞癌:7例膀胱癌、2例肾盂癌及1例肾盂输尿管癌,都伴慢性间质性肾炎,9例患者处于尿毒症终末期,1例肾功能正常.服药人群的肿瘤发生率明显高于普通尿毒症组(分别为32.1%和2.6%),差别有高度统计意义(P<0.001).结论:长期服用甘露消毒丸者泌尿系恶性肿瘤发生率高,可能与其中所含的马兜铃酸成分有关.对存在正常形态血尿的服药患者,尤其是合并慢性间质性肾炎患者,必须高度警惕肿瘤可能.  相似文献   

13.
强的松对大鼠马兜铃酸肾病肾组织纤维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强的松对马兜铃酸肾病大鼠肾组织纤维化的影响。方法予大鼠关木通水煎剂灌胃12周,制备大鼠马兜铃酸肾病模型20只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非治疗组,治疗组予强的松10mg/(kg·d)水溶液灌胃4周,非治疗组不予治疗,观察4周时未治疗组和治疗组肾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和纤维连接蛋白(FN)表达。结果4周时治疗组较未治疗组血尿素氮(BUN)和肌酐(Scr)明显下降(P〈0.05),血红蛋白明显升高(P〈0.01);治疗组较未治疗组肾组织TGF-β1、CTGF和FN光密度值明显下降(P〈0.05)。结论强的松治疗马兜铃酸肾病可能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龙胆泻肝汤、消风散、消风散去荆防方对豚鼠急性湿疹的疗效。方法:将7%、1%的2,4-二硝基氯苯(DNCB)-丙酮溶液间隔1周,分别涂抹于豚鼠背部去毛皮肤以复制豚鼠急性湿疹模型,口服灌胃给药,并设外用曲咪新乳膏组为药物对照组,据皮损局部的症状评分和组织病理学改变进行疗效评估。结果:龙胆泻肝汤组、消风散去荆防方组的症状评分和组织病理学改变均较模型组有明显改善,龙胆泻肝汤组与外用曲咪新乳膏组无显著差异,消风散去荆防方组优于龙胆泻肝汤组与外用曲咪新乳膏组,消风散组与模型组无显著差异,但消风散组组间差异较大。结论:消风散去荆防方对豚鼠急性湿疹的疗效优于龙胆泻肝汤,龙胆泻肝汤与外用曲咪新乳膏疗效相当,消风散疗效不稳定。  相似文献   

15.
肾性水肿,限盐法是治疗的基础;发汗法适用于风水证,若外无表证,内无明显正虚者,可用利尿法;利尿无效而形气实,水湿壅塞三焦时,可以攻逐法,导水湿从肠道而出;肾性水肿因虚所致者,可辨证运用实脾法;益肾法有温肾化气和滋肾化阴之分;行瘀法适用于瘀血证,但又有活血、逐瘀、消之别;祛风法则是依据"风能胜湿"的中医学理论而使用的,其深层次机理有待进一步阐述.需强调的是,甘草能碍湿助满,关木通等含马兜铃酸中药有明确的肾毒性,以此治疗肾性水肿,实非所宜.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川芎茶调散治疗血管性头痛临床疗效。方法:观察10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5例用川芎茶调散治疗,对照组53例用尼莫地平、谷维素、地西泮治疗。结果:对照组有效67.9%,治疗组有效率98.0%。结论:川芎茶调散治疗血管性头痛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龙胆泻肝丸的物质组释放动力学特征。方法 按《中国药典》桨法100 r/min测定龙胆泻肝丸的释放度,运用紫外吸收光谱法结合Kalman滤波法对龙胆泻肝丸物质组进行定量,并绘制释放曲线,获得龙胆泻肝丸的物质组释放动力学特征和多维释放特征。结果 龙胆泻肝丸的缓释特征明显,动力学特征符合Weibull和Higuchi释放模型。结论 龙胆泻肝丸的释放机制可能属于骨架溶蚀型,提示传统丸剂具有明显的缓释特征。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龙胆泻肝片中栀子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Shimpack VP-ODS C18(4.6mm×250mm,5μm)为色谱柱,乙腈-水(13∶87)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38nm,流速为1.0ml/min。结果:栀子苷线性范围0.1024-0.7168μg;平均回收率为99.58%,RSD为1.24%。结论:HPLC法可以用于龙胆泻肝片中栀子苷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龙胆泻肝配方颗粒治疗湿热型生殖器疱疹的临床疗效,比较其与传统汤药及西药阿昔洛韦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生殖嚣疱疹患者随机分为龙胆泻肝配方颗粒组、龙胆泻肝汤方组及西药阿昔洛韦组,观察治疗前后患者临床证侯积分,判断其近期临床疗效.并且记录患者治疗后6个月内的复发情况,判断其远期临床疗效.结果 龙胆泻肝汤与龙胆泻肝配方颗粒治疗湿热下注型生殖器疱疹的近期疗效与远期疗效均优于西药阿昔洛韦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龙胆泻肝配方颗粒的疗效与传统汤药的疗效相当(P>0.05).结论 龙胆泻肝配方颗粒治疗湿热下注型生殖器疱疹有确切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龙胆泻肝丸(汤)治疗细菌性阴道病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彦  范红霞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5,18(11):1277-1279
目的:观察龙胆泻肝丸治疗细菌性阴道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口服龙胆泻肝丸治疗细菌性阴道病患者48例,设口服甲硝唑治疗作为对照组(48例),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并用试管二倍递减稀释法进行龙胆泻肝汤对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 25923、乙型溶血性链球菌(产溶血毒素“O”A12型)、大肠杆菌ATCC 25922标准株,用平板倾注法进行龙胆泻肝汤对无芽孢厌氧菌(脆弱类杆菌)以及弧杆菌的抑菌试验和杀菌试验。结果:龙胆泻肝丸治疗细菌性阴道病,痊愈率为62.51%,总有效率达92.7%,与首选西药甲硝唑疗效(痊愈率为66.67%,总有效率91.67%)相似(P>0.05);不同浓度的龙胆泻肝汤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大肠杆菌、无芽孢厌氧菌(脆弱类杆菌)以及弧杆菌有抑菌作用或杀菌作用。结论:龙胆泻肝丸为治疗细菌性阴道病疗效肯定的中医药疗法;龙胆泻肝汤对多种病原体有有抑菌作用或杀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