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医院精神科护士的心理健康情况,针对问题采取干预措施。方法选取我院精神科在职38名护士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使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评分。另选38名内科护士进行对照分析,针对问题采取干预措施。结果精神科护士与正常人相比,精神状态明显优于正常人群(P<0.05);精神科护士敌对因子分与常规分数相比,明显较高(P<0.05);精神科护士在SCL-90的7项因子评分中,显著高于内科护士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神科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差,需要引起关注,可采取心理干预措施,缓解精神科护理人员的心理问题,彻底改善其工作质量,可提高患者的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精神科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80名精神科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精神科护士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惧、偏执等因子分明显高于常模(P<0.01).结论:精神科护士心理健康状况受不同程度的影响,应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加强对他们的心理社会支持.  相似文献   

3.
精神科与综合医院护士心理防御机制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艳芳  郭艳梅  白云 《河北医药》2009,31(13):1656-1657
防御机制是一种缓解情绪紧张,维持心理平衡,调节行为表现,使之符合外界要求的方法和手段。研究表明,心理防御机制与心理健康水平密切相关。护士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直接关系着患者的安危。而精神科护士受职业特点影响,心理健康状况和心理防御机制亦应有其特点,本文通过对精神科护士和综合医院内科护士进行心理防御机制的调查,旨在了解精神科护士和内科护士的心理防御机制的特点,对护士的心理健康辅导工作提供实证依据。  相似文献   

4.
精神科护士心理压力源及健康状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辉 《中国实用医药》2011,6(2):244-245
目的了解精神科护士的心理压力源及心理健康状况特点。方法应用心理压力源量表和症状评定量表(SCL-90)分别对40例精神科护士和40例非精神科护士进行评定。结果两组心理压力源中在社会、工作性质及强度、继续教育和职业需求、人际关系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家庭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在SCL-90中总分、躯体化、焦虑、强迫、抑郁、恐怖方面有显著差异。结论精神科护士存在较大的心理压力和较多的心理问题,应引起社会各界及卫生机构的广泛关注,为精神科护士的心理健康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减少职业耻感带来的心理压力,同时精神科护士也要学会自我调整,减轻负性情绪的不良影响,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精神科护士心理健康状况.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分别对综合医院内科护士86人精神科护士68人进行评定.结果 精神科护士SCL-90中的各因子均低于内科护士,突出的心理问题为躯体化、强迫、焦虑.结论 寻找一定的应对方式有助于保证护理质量,减轻压力,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精神科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精神科护士105名进行评定分析。结果精神科护士突出的心理问题为人际关系敏感、躯体化、焦虑、敌对。结论精神科护士心理压力较大,心理健康状况较差,良好的应对方式有助于减缓工作压力,保证护理质量,提高生活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精神科护士心理健康状况。方法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92名精神科临床护士进行测评。结果精神科护士SCL-90各因子分均高于国内常模。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焦虑和敌对四项因子有显著性差异(P〈0.05);精神科夜班护士SCL-90各因子分均高于白班护士。结论精神科护士存在一定的心理健康问题,尤以夜班护士严重。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以壮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地区精神科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为提高精神科护士的心理素质及对护士进行人性化管理提供依据和参考。方法采用SCL-90量表对90名精神科护士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分析。结果受测的90名护士中,以少数民族占83.3%的精神科护士筛查出阳性症状占40%,且年龄在40岁及以上的占80.6%,从事精神科临床护理工作时间在10年以上占88.9%。心理症状各因子的阳性筛查率分别在3.3%27.8%,其中排在前5位的有:焦虑(27.8%),躯体化(23.3%),抑郁(17.8%),6敌对(12.2%),恐怖(10%)。结论年龄偏大、精神科护龄越长的阳性筛查率高,且以焦虑、躯体化、抑郁、敌对、恐怖等症状相对明显,与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工作环境的特定性、社会环境等影响因素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毛莉  杜秀蓉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25):114-116
目的:揭示精神科与普通内科护士工作压力源和心理健康水平的差异,研究精神科护士工作压力源与心理健康及离职意向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1所三级专科医院精神科和2所三甲医院普通内科护士的工作压力源、心理健康、离职意向及其相互关系进行调查。结果:精神科护士工作压力源部分因素和症状自评量表9个因子得分显著高于普通内科护士。精神科护士工作压力源部分因素与心理健康水平及离职意向显著正相关。结论:精神科护士工作压力大,是心理健康水平低的一个因素,也是产生离职意向的主要因素之一。建议护理管理者采用切实有效的措施,维护精神科护士的心理健康,减少精神科护士流失。  相似文献   

10.
姚蔷 《中国实用医药》2012,7(27):275-275
目的分析原因,探讨有效的排解方式,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方法根据精神科护理工作性质,针对护士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客观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结果精神科护士存在潜在心理健康问题。结论采取有效的排解方式,可促进精神科护士心理健康,提高护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1.
精神科护士抑郁情绪调查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杰  鲍丽新 《河北医药》2006,28(8):778-779
精神科护士由于其工作对象、工作环境、设施、社会地位、工作风险等原因,其心理紧张和工作压力比一般职业更为突出,据调查精神科护士抑郁和焦虑阳性率高于综合科护士[1],并高于全国常模[2].这种抑郁焦虑情绪对精神科护士的心理健康、对护理质量和护理服务均有不良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模式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从功能制护理发展到整体护理,需要护士为患者提供生理、心理、文化、精神和社会等全方位的护理服务。精神科护士是一组特殊的群体,研究他们的心理健康和社会支持有助于深化整体护理的内涵。现将国内精神科护士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精神科护士心理健康状况并分析其相关因素。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70名精神科护士进行心理状况测评,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66名护士躯体化、抑郁、焦虑、恐怖因子分较国内常模高,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中专学历组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恐怖等因子分较大专及以上学历高,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20~30岁组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恐怖因子分同41岁以上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精神科护士心理健康状况低于普通人群。学历、年龄低者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4.
周燕娜  徐桂华 《江苏医药》2012,38(24):2986-2988
目的 分析不同年资护士的心理健康与压力源.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和应对方式量表,分别对90名工作≥5年(高年资组)和92名工作<5年(低年资组)护士的心理健康和压力源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 高、低年资组护士的主要压力源都来自护理专业及工作方面,而高年资护士在此方面的压力又高于低年资护士.高年资护士心理健康问题的高症状者比例明显高于低年资护士[59.7%(40/67) vs.40.3%(27/67)](P<0.05).结论 对不同年资护士,护理管理者应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减轻护士压力.  相似文献   

15.
马丽  仲萍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19):3035-3036
目的了解广元市精神卫生中心综合科、精神科护士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自编一般情况调查表,分别对40名综合科、精神科护士进行心理状况测评,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精神科护士躯体化、抑郁、焦虑、恐怖因子以及综合科护士躯体化、强迫、焦虑因子评分高于国内常模,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参加工作5年以内的护士躯体化因子、抑郁因子、焦虑因子、恐怖因子评分高于国内常模;中专学历组强迫、焦虑、恐怖等因子分较大专及以上学历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士心理健康状况低于普通人群,不同科室护士心理问题表现不同,学历低、工作时间短者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16.
护理工作者的心理健康已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良好的个性与健康的心态是做好护理工作的关键.有资料表明:护士的心理健康低于一般人群.[1]为探求精神科护理工作者的心理健康状况,笔者采用SCL-90与EPQ对本职精神科护士进行了测试,并针对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保健措施.  相似文献   

17.
池末珍  郑伟清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21):3267-3269
目的:探讨急救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为护理管理提供决策依据.方法:采用SCL-90量表对宜昌市194人急救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结果:急救护士在强迫症状、抑郁和睡眠饮食以及躯体化等方面症状比较强,多个项目阳性检出率较高.心理健康水平在各人口统计学分组中都体现了显著的差异.其中26~35岁组、急救工龄在1~2年组、学历为本科组、职称为护师组、月收入2001元以上组、月夜班个数为11个以上组、职务为护士组、已婚未育组在心理健康水平方面最低.结论:急救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不容乐观,需要引起护士本人、护理管理者及全社会的共同关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精神科护士遭受暴力攻击的现状,探讨综合干预对提高其暴力伤害后心理健康状况的效果。方法:对2012年1月—2012年12月50名精神科护士遭受暴力攻击的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2012年度有34名精神科护士遭受暴力攻击,其伤害发生率达68.0%。采取改善其工作环境、提高护理人员配置、实施人性化管理、加强社会支持系统等措施进行3个月的全面干预,在干预前后采用SCL-90症状量表进行心理健康状况测试。结果显示遭受暴力攻击的精神科护士经综合干预后焦虑、抑郁、强迫、人际关系因子较干预前明显下降。结论:采取综合有效的干预措施可使遭受暴力攻击后的精神科护士心理健康状况得到明显改善(P<0.05)。管理者应长期关注其心理健康状况,以达到提高护理质量、稳定护理队伍的目的,促进精神科护理事业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及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实施,以及人们运用法律维权意识的不断提高,护士的工作压力越来越大。精神科临床护士因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她们工作的特殊性,也因此影响了她们的心理健康。本文对精神科临床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分析,并探讨如何正确应对压力。  相似文献   

20.
对我院供应室护士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消毒供应室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表现为情绪不稳定,缺乏安全感等,通过采取针对性心理干预,提高消毒供应室护士身心健康的同时提高消毒供应室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