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影响动静脉内瘘成熟的因素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内瘘手术后存活情况以及影响内瘘成熟的因素。方法前瞻性研究390例患者内瘘手术动静脉直径和动脉开窗长度、动脉增厚、原发病等因素对内瘘成熟的影响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390例患者共计413例次动静脉内瘘吻合手术,其中370次初次瘘,再次瘘43例次。手术共有43例次(10.4%)内瘘失败。包括术后未成熟的共34例次,另外有8例次是在使用一定时间(6~12个月)后失功能。其中22例是经彩色多普勒证实为血栓形成。内瘘失败与年龄、性别、动静脉内径、以及吻合部位和术后是否抗凝无关,与糖尿病和动脉增厚,动脉吻合口大小有关。糖尿病(OR=2.72,95%CI:1.18-6.28,P=0.019)及吻合口大小(OR=0.12,95%CI:0.02-0.62,P=0.011)是内瘘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动静脉内瘘失败的发生率为10.4%。血栓形成是内瘘失败的主要原因。动静脉内瘘失败的主要危险因素是内瘘吻合口直径及糖尿病。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彩色多普勒超声应用于血液透析血管通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1年5月绵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64例终末期肾病接受前臂桡动脉-头静脉内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开展研究,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动静脉内瘘成熟度和并发症。结果:接受造瘘后患者桡动脉内径(RAD)、桡动脉血流量(RVF)、头静脉管径(CVD)、头静脉血流量(CVF)随着造瘘时间延长而增大,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发生并发症后,头静脉、桡动脉和吻合口较通畅患者血流动力学参数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应用于血液透析血管通路当中,可检测动静脉内瘘成熟度,监测患者病变情况,为防治并发症提供证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超声血流动力学参数对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栓及狭窄(血流功能不良)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3年1月于酒泉市人民医院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60例动静脉内瘘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手术前后头静脉、桡静脉血流动力学参数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血管内径(D)及血流阻力指数(RI),统计患者术后6周内动静脉内瘘血流功能不良发生率,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超声血流动力学参数对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流功能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术后1、6周头静脉、桡静脉血流动力学参数PSV、D水平均显著高于术前,RI水平显著低于术前(P <0.01)。60例患者术后6周内,42例动静脉内瘘通畅,通畅率为70.00%;7例发生动静脉内瘘狭窄,11例血栓形成,血流功能不良发生率为30.00%。根据动静脉内瘘是否通畅分为血流功能良好组(n=42)与血流功能不良组(n=18),血流功能良好组患者头静脉、桡静脉血流动力学参数PSV、D水平均显著高于血流功能不良组,RI水平显著低于血流功能不良组(P <0.01)。ROC曲线分析显示,头静脉、桡静脉超声动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相关护理因素及改进措施。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09年1月—2015年6月因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而住院治疗的100例透析患者为病例组;同期行动静脉内瘘成形术且未发生内瘘血栓形成透析患者100例为对照组。收集相关临床及护理资料,分析各因素与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关系,并针对性地进行护理措施改进。结果病例组的糖尿病患病率、穿刺失败率、血肿发生率、定点压迫力度过大、透析后包扎过紧和压迫止血时间〉30min发生率、超滤率和血红蛋白、高敏C-反应蛋白、空腹血糖、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钙磷乘积及D-二聚体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收缩压、低分子肝素使用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OR=1.417,95%CI(1.196—1.803),P=0.001]、穿刺失败[OR=1.393,95%CI(1.185-1.638),P=0.000]、透析后包扎过紧[OR=1.249,95%CI(1.101—1.416),P=0.001]、透析后压迫止血时间〉30min[OR=8.369,95%CI(1.725—40.596),P=0.008]、收缩压[OR=1.031,95%CI(1.001-1.061),P=0.040]、超滤率[OR=1.490,95%CI(1.146—1.937),P=0.003]、高敏C-反应蛋白[OR=1.594,95%CI(1.085-2.342),P=0.017],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OR=9.456,95%CI(2.534—55.040),P=0.007]和D-二聚体[OR=11.711,95%CI(5.310—69.231),P=0.005]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低分子肝素使用[OR=0.101,95%CI(0.017-0.590),P=0.011]是其保护因素。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除与自身代谢因素有关外,还与护理因素关系密切,应严格把握超滤率,提高穿刺成功率,加强健康宣教和术后护理观察,早期发现和预防内瘘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动静脉内瘘术的手术方式及不同术式的疗效。[方法]选择慢性肾功能衰竭动静脉内瘘成形手术患者85例,其中前臂自体动静脉内瘘术71例、肘窝部自体动静脉内瘘术9例和下肢自体动静脉内瘘术5例,随访1年,比较三种术式的疗效、吻合口径、内瘘血流量、透析血流量。[结果]动静脉内瘘术总体成功率89.4%,前臂自体动静脉内瘘术组成功率为94.4%(67/71)、肘部自体动静脉内瘘术组成功率77.8%(7/9)均显著高于下肢自体动静脉内瘘术组40.0%(2/5),前臂自体动静脉内瘘术组显著高于肘部自体动静脉内瘘术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动静脉内瘘术首选前臂自体动静脉内瘘术,其成功率高,肘窝部自体动静脉内瘘术虽然成功率也高,但手术较复杂。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彩超对自体动静脉内瘘成型术前血管观察和评价的临床价值。方法彩超观察101例拟行自体动静脉内瘘成型术患者的前臂血管,测量桡动脉及头静脉内径、流速等各项指标,并根据手术结果分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01例患者中89例接受手术,4个月后成功透析75例。据此分为成功及失败组分析发现,成功组及失败组术前桡动脉内径及峰值流速有统计学差异(2.266±0.410 mm vs.1.975±0.300 mm,P=0.017,t=2.434;0.706±0.165 m/s vs.0.558±0.241 m/s,P=0.009,t=2.686),而内膜中层厚度及反应性充血评价无统计学差异(0.319±0.073 mm vs.0.364±0.090 mm,P=0.081,t=1.770;0.778±0.078 vs.0.814±0.099,P=0.358,t=0.932)。成功组及失败组术前的头静脉内径无统计学差异(2.348±0.690 mm vs.2.221±0.765 mm,P=0.591,t=0.539);但头静脉较细者(2mm)静脉充盈后内径有统计学差异(2.363±0.344 mm vs.1.987±0.096 mm,P=0.017,t=2.605)。结论自体动静脉内瘘成型术前应用彩超评估具有重要的作用,特别应注意测量桡动脉内径及峰值流速,对于头静脉内径偏细者,测量扩张后静脉内径有助于预测手术结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用球囊扩张小口径头静脉建立自体动静脉内瘘用于血液透析的有效通畅率。方法:2007年1月—2009年12月,对67例尿毒症患者初次建立自体动静脉内瘘。根据术前彩超测量患者头静脉直径将40例头静脉直径〈2.5mm患者分入研究组,27例头静脉直径〉2.5mm患者分入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用Fogarty球囊扩张头静脉,使其直径〉2.5mm后行头静脉-桡动脉内瘘术,对照组按传统方法行内瘘手术。术后观察内瘘通畅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67例患者随访3-36个月,平均18个月。58例开始应用内瘘进行血透。9例内瘘术失败。其中研究组5例,对照组4例。12个月的初次、累积通畅率研究组分别为64%和72%,对照组分别为60%和76%。结论:用球囊扩张小口径头静脉至其直径〉2.5mm后和桡动脉行端端吻合可得到有效的血液透析通路,其远期通畅率尚需观察。  相似文献   

8.
手鼻烟窝部动静脉内瘘在血液透析中的临床应用及护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鼻烟窝动静脉内瘘在血液透析中的临床应用及护理。方法 采用显微外科手术对143例慢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患者行直接动静脉内瘘术,同时加强护理。结果鼻烟窝瘘和前臂远端腕部动静脉内瘘(Cimino瘘)4w、1年、2年、3年通畅率分别为95.7%和94.5%(P〉0.05)、92.9%和80.8%(P〈0.05)、87.1%和72.6%(P〈0.05)、81.4%和63.0%(P〈0.05);鼻烟窝瘘及Cimino瘘栓塞发生率分别为18.6%和37.0%(P〈o.05),动脉瘤发生率分别为14.3%和30.1%(P〈0.05)。结论 鼻烟窝动静脉内瘘优于Cimino瘘,远期通畅率高,并发症少,配合正确的使用方法压细致的护理,达到长期、安全使用的目的,可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血管鞘技术在动静脉内瘘手术中的应用及术后效果。方法 2010年8月~2016年11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行动静脉人工内瘘手术的患者共102例,随机分2组:传统组49例,采用头静脉-桡动脉端侧吻合的传统术式;改良组53例,采用血管鞘置入扩张的头静脉-桡动脉端侧吻合改良术式,比较2种术式的内瘘通畅率、内瘘血流量和透析时平均血流量。结果 102例手术中有5例失败,均为传统术式组,其余手术均1次成功。分别选择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3个阶段,比较2组患者术后内瘘血流量(t值分别为2.429,2.446,2.474,P值分别0.017,0.016,0.015)、内瘘通畅率(χ~2值分别为2.807,5.636,4.508,P值分别0.094,0.024,0.049)、透析时平均血流量(t值2.102,2.099,2.199,P值0.038,0.039,0.037),除3个月时2组通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改良组均明显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动静脉内瘘手术中应用血管鞘技术可以显著提高术后内瘘血流量、通畅率和透析时血流量,操作安全,可作为动静脉内瘘手术的新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不同手术部位对自体动静脉内瘘通畅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研究老年与非老年患者首次于前臂远端或近端建立自体动静脉内瘘的通畅率;比较老年糖尿病与非糖尿病患者建立自体动静脉内瘘的通畅率.结果 老年与非老年组患者不同部位建立内瘘后3月到48月的通畅率无统计学差异.老年组于前臂远端建立内瘘后3~24月通畅率均高于前臂近端(x2=7.699,P=0.022;x2=6.460,P=0.026;x2=8.271,P=0.009;x2=4.643,P=0.031).老年糖尿病组内瘘术后36~48月通畅率低于非糖尿病组(x2=5.963,P=0.015;x2=27.388,P=0.000).结论 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于前臂远端部位建立自体动静脉内瘘具有良好的通畅率,认可作为首选部位,糖尿病影响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的远期通畅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索动静脉内瘘术中静脉属支及交通支结扎的最佳手术方法. 方法 本组98例,内瘘术式均采用前臂桡动脉和头静脉端端吻合的标准内瘘,术前常规进行桡动脉及头静脉B超检查,明确头静脉所有属支及伴行静脉交通支情况并做好标记,按所需结扎的静脉支数随机分为皮内缝扎组(观察组,n=52)和切开结扎组(对照组,n=46),对比2组间手术用时、手术并发症、术后静脉结扎术区肿胀程度、术后静脉结扎术区疼痛程度、术后感染比例、术后3月静脉结扎有效率、术后3月静脉结扎术区硬结形成比例. 结果 观察组手术用时少于对照组,而且所需结扎支数越多,用时差异越明显(F=45.586,P=0.000),术后静脉结扎术区疼痛程度轻于对照组(Z=2.289,P=0.022),术后3月静脉结扎术区硬结比例及大小低于对照组(x2=4.176,P=0.041);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静脉结扎术区肿胀程度差异虽未达统计学标准但极度接近(Z=1.904,P=0.057);2组间手术并发症、术后感染比例、术后3月静脉结扎有效率无明显差异. 结论 皮内缝扎法具有手术时间短、术后疼痛及肿胀程度轻、硬结形成比例少等优点,而且结扎效果可靠、并发症少、不留瘢痕,在动静脉内瘘术静脉属支及交通支的结扎中优于切开结扎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建立血液透析(HD)通路的时机及提高手术成功率和远期通畅率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96例尿毒症患者(321次)动静脉内瘘建立的情况.[结果]上肢自体动静脉内瘘(AVF)一期成功率96.51%,而肘部、下肢自体AVF及人工血管AVF术为100%.人工血管AVF较自体AVF成熟时间短(P〈0.05).鼻烟窝及人工血管内瘘较易发生血栓形成(P〈0.05);而端-侧吻合较少(P〈0.05);肘窝、下肢自体AVF及人工血管AVF内瘘易成熟(P〈0.05).[结论]腕部头静脉-桡动脉端-侧吻合(标准内瘘)是首选;改良侧-侧吻合对血管条件好的患者亦有较高成功率;人工血管内瘘为自体内瘘失败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评估动静脉内瘘(AVF)患者血流动力学和内瘘成熟程度的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9年2月~2020年4月于本院首次进行动静脉内瘘手术的143例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所有患者行手术前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患者手术前后相关血流动力学指标及桡动脉和头静脉血流量、血管直径。术后6周,观察患者成熟情况并分析与头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关系。  结果  术后1、3、6周,患者的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期峰值流速均明显高于术前(P < 0.05),阻力指数明显低于术前(P < 0.05),桡动脉和头静脉的血流量和血管直径均明显大于术前(P < 0.05);且术后1、3、6周患者的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期峰值流速及桡动脉和头静脉的血流量、血管直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阻力指数在术后1、3、6相邻时间点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6周,143例患者AVF成熟度为69.23%(99/143),成熟组头静脉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期峰值流速、血管直径和血流量均明显大于未成熟组(P < 0.05),阻力指数明显小于未成熟组(P < 0.05);术后6周头静脉血流量预测AVF成熟的ROC曲线显示,ROC曲线下面积为0.938,预测AVF成熟的临界值为387.98 mL/min。  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可通过反应相关血流动力学参数评估动静脉内瘘患者的内瘘成熟程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桡侧返动脉内瘘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第四五一医院血液净化中心行桡侧返动脉内瘘术的治疗效果,通畅率及并发症。结果自2007年8月至2013年10月利用桡侧返动脉与肘正中静脉、头静脉建立内瘘病例共66例,男性35例,女性31例,平均年龄(71±7.8)岁,全部病例手术成功,无感染、血肿及心力衰竭等并发症,无围手术期死亡,术后1~2月开始穿刺行血液透析。术后1年、2年通畅率分别为91.1%及87.5%。无明显心力衰竭及窃血综合征发生。结论桡侧返动脉内瘘具有手术创伤小,血液透析径路长,手术成功率、通畅率高,可以代替肘窝高位动静脉内瘘作为血管通路手术的第2选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不同动静脉内瘘成形手术(AVF术)方法及手术相关技巧,评估术后瘘管通畅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90例前臂AVF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自体AVF术279例,自体静脉移植AVF术及人工血管植入AVF术11例.采取端-侧或侧-侧吻合术216例;端-端吻合术74例.[结果]采取端-侧或侧-侧吻合术术后通畅率(97....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5期动静脉内瘘成形术患者桡动脉、头静脉血管的病理学变化。方法选取32例CKD5期患者行桡动脉、头静脉钛轮钉吻合手术,术中留取吻合处血管进行病理学检查(CKD组);另外选择10例年龄匹配的上肢截肢患者的手腕部相当于内瘘位置血管同期进行病理学检查(对照组)。结果 HE染色结果显示32例CKD5期患者桡动脉4例纤维组织增生,11例斑块形成,7例钙化灶形成,CKD组桡动脉(22/32)及头静脉(20/32)有不同程度病理改变,对照组仅有1/10例表现为纤维组织增生,2组比较?2=8.376和?2=9.557,P=0.003和P=0.002,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KD5期患者桡动脉、头静脉已经出现明显的病理学变化,动脉以钙化为主,而静脉以纤维增生管腔狭窄为主,提早进行内瘘手术可能会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7.
曾宏桥  周南  伍建红  张益  张怡波 《医学临床研究》2012,(9):1721-1723,1727
【目的】探讨上肢自体动静脉内瘘(AVF)术前血管超声测量指标(X)与术后吻合口血流量(Y)的相关性,以指导造瘘术式的选择。【方法】对109例拟行上肢自体AVF的尿毒症患者采用四种AVF术式,在术前行双上肢血管超声检查,测量拟造瘘动脉内径(X1)、静脉内径(X2);待吻合口成熟后,检测其Y,应用多元线性相关分析探讨X1及X2与Y的相关性。【结果】上肢自体AVF的四种不同术式与吻合口血流量(Y)无明显直线关系(P〉0.05)。拟造瘘血管的X1、X2与造瘘成熟后吻合口Y有直线关系(P值均〈0.05);以拟造瘘的X1、X2建立模型,复相关系数(R)为0.883,决定系数(R^2)为0.780。根据该模型建立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为:Y=-599.062+168.368X1+173.263X2,其中X1、X2的标准偏回归系数分别为0.529和0.389,故拟造瘘血管的X1对吻合口Y的作用大于X2【结论】AVF术前对拟造瘘血管超声评估,可在一定程度上指导上肢自体AVF术式的选择。术前测量拟造瘘动、静脉内径值与成熟后吻合口血流量有直线关系。  相似文献   

18.
苑欣  菅梅  陈琼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8,34(10):1490-1493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稳定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瘘(AVF)并发症防治中的价值。方法 对101例血液透析患者的AVF行超声检查,以二维超声观察桡动脉、头静脉及吻合口有无扩张及狭窄,管腔内有无血栓、斑块,血管周围有无血肿等情况;以多普勒超声观察血管内血流方向、血流充盈及血流速度。结果 31例AVF可见不同类型并发症,其中并发头静脉血栓13例(13/31,41.93%),并发头静脉管腔狭窄7例(7/31,22.58%),并发头静脉瘤样扩张4例(4/31,12.90%),并发桡动脉硬化3例(3/31,9.68%),并发造瘘口旁血肿3例(3/31,9.68%),并发假性动脉瘤1例(1/31,3.23%)。13例AVF无法挽救而放弃;18例接受治疗,之后14例AVF并发症明显改善,4例因效果不佳而放弃原AVF通路;其中AVF并发头静脉单纯血栓治疗有效率为76.92%(10/13),AVF并发头静脉狭窄治疗有效率为14.28%(1/7),AVF并发内瘘血肿治疗有效率为100%(3/3)。结论 稳定血液透析患者的AVF常伴并发症,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造瘘血管进行常规监测可及时发现并发症,指导临床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腕部桡动脉-头静脉内瘘(radiocephalic arteriovenous fistula,RCAVF)术前血管超声检查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自2016年08月~2019年01月于包头市中心医院血液透析中心首次行腕部RCAVF的患者135例,术前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RCAVF通畅定义为可满足双针穿刺、泵控血流量>200 ml/min维持连续血液透析治疗6次以上者,并根据腕部RCAVF结局分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腕部RCAVF通畅组99例,失功组24例,死亡或肾移植共12例。12个月时RCAVF通畅率为81%,24个月和32个月均为77%。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术前超声检查头静脉内径是RCAVF通畅的独立危险因素(OR=4.05,95%CI:1.49~11.01,P=0.006)。ROC曲线分析示头静脉内径的曲线下面积为0.707,最佳临界值为2.075mm。结论术前头静脉内径是预测腕部RCAVF内瘘日后通畅的最佳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