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分析糖尿病合并血液透析患者透析日间血糖波动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61例行血液透析治疗的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3个月共24次血糖监测值。分析患者的一般资料、生化指标、糖化血红蛋白等对患者透析日间血糖均值及波动参数的影响。结果多因素分析发现,收缩压、自理能力、降糖药种类是平均血糖和最大血糖波动幅度的影响因素,自理能力、降糖药种类是血糖水平标准差和血糖波动系数的影响因素,自理能力、收缩压是日间血糖平均绝对差的影响因素。结论收缩压、自理能力、降糖药种类是影响糖尿病合并血液透析患者透析日间平均血糖和血糖波动的因素。  相似文献   

2.
《家庭护士》2005,(3):27-27
我是一个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比较好。现在我和丈夫都想要一个宝宝.但又担心怀孕对控制血糖不利。请问专家我一旦怀孕后,应该注意些什么?  相似文献   

3.
目前随着自我血糖监测技术的推广,糖尿病患者的治疗越来越规范,血糖控制目标也越来越严格。而严格控制血糖所带来的一个最主要的影响就是低血糖发生得越来越多,甚至已成为部分糖尿病患者达到血糖控制目标的一个障碍。  相似文献   

4.
目的 提高糖尿病患者自我监测的意识及对药物和饮食治疗的依从性。方法 通过自设的问卷调查表有针对性地进行健康教育。结果 60例患者中有56例能坚持每周监测血糖2~3次,达到预期目标。结论 患者自测血糖为治疗和控制血糖提供最直接的依据,避免和延缓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合并糖尿病的肺结核患者结核病的疗效与血糖水平的关系。方法对11a间118例糖尿病并存肺结核患者,在有效控制血糖的基础上,根据其血糖水平的高低,分为四组,给予2DLZE(S)/7DL抗痨治疗。结果118例患者中,血糖控制在8.4mmol/L以下的患者,痰菌阴转率显著高于血糖大于8.4mmol/L的患者,且血糖水平越高,治疗效果越差。结论糖尿病并存肺结核患者,积极控制血糖水平是治疗糖尿病并存肺结核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理想的原因及对策.方法 对400例反复住院糖尿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糖尿病知识(饮食治疗、运动治疗、药物治疗及相关知识)的缺乏是导致糖尿病者血糖控制不理想再住院的主要原因.结论 强调药物治疗的同时要给予患者糖尿病饮食治疗、运动治疗、心理治疗及相关知识宣教,提高患者对糖尿病的认识,这样才能更好的控制血糖,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糖尿病肾病尿毒症规律血液透析患者应用无糖及含糖透析液时血液透析的特点及其对血糖的影响。方法 观察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血液透析中心28例糖尿病肾病尿毒症规律血液透析患者应用无糖和含糖透析液(葡萄糖浓度5.5mmol/L)血液透析前后的临床和生化指标,并分别进行透析开始,透析2h及透析结束时血糖测定。结果 应用含糖透析液组在血压,透析间期体重增长,血红蛋白,血钾,透析充分性及营养状况,血脂等方面与应用无糖透析液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随着透析进行,血糖下降幅度明显低于无糖透析液组,在4h末基本回复到透析开始时水平。结论 糖尿病肾病尿毒症规律血液透析患者应用含糖透析液较为安全,且不影响透析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社区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效果和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7月~2016年7月汕头市龙湖区金霞社区的糖尿病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应随机数字为奇数者为观察组,偶数者为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行社区护理干预,半年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效果和治疗依从性.结果 干预半年后,两组患者的血糖均下降,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下降更为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干预后,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好的人数百分率均较前提高,观察组提高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糖尿病患者实施社区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患者血糖水平,提高治疗依从性,对患者控制血糖、减少后期并发症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APP患者教育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水平及治疗费用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12月期间12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2组:干预组60例(APP患者教育),对照组60例,干预6个月后比较2组患者的身体质量指数(BMI)、血糖控制水平及治疗费用。结果干预组患者的BMI、FPG、2h FG及Hb A1c显著下降(P<0.05),2组患者的BMI、FPG、2h FG及Hb A1c的差异及治疗费用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PP患者教育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血糖控制水平,节省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脂肪肝患者合并糖尿病的发病情况,控制血糖对脂肪肝合并糖尿病患者的逆转作用。方法 88例脂肋肝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血生化、肝脏B超检查,并接受为期3mo的控制血糖治疗,治疗后测定各项血生化指标及肝脏B超检查,评价控制血糖后脂肪肝合并糖尿病患者转归情况。结果 72例脂肪肝合并糖尿病患者存在肝脏损伤,其中34例血糖控制良好以上的脂肪肝合并糖尿病患者肝脏损伤逆转,脂肪肝得到改善。结论 脂肪肝合并糖尿病患者比单纯肥胖性脂肪肝患者更易发生肝脏损伤,控制血糖是治疗脂肪肝合并糖尿病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1.
糖尿病肾病尿毒症期血液透析及其血糖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 ,糖尿病肾病 ( DN)已渐成为我国慢性肾衰竭( CRF)常见的病因之一[1 ] ,透析则为必不可少的替代治疗。随着血液净化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 ,糖尿病尿毒症透析患者的生存期明显得到延长 ,但 DN进入终末期肾病 ( ESRD)后 ,控制血糖和血压任务更加艰巨 ,且很难选择最适宜的肾脏替代治疗方式[2 ] 。我们自 1996年 10月至 2 0 0 0年 11月对 12例 DN患者采用血液透析 ( HD)治疗 ,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为探讨 DN尿毒症期 HD的经验 ,现分析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12例均为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NIDDM)肾衰竭患…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与分析糖尿病患者应用胰岛素时的血糖控制情况。方法42例2型糖尿病患者,静脉血糖用全自动生化检测仪以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采用胰岛素强化治疗,在饮食、运动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人正规胰岛素三餐前皮下注射,入组病例每天4次(空腹、早餐后2 h、晚餐后2 h、睡前)血糖监测,必要时加测14∶00血糖,每2 d测空腹加三餐后2 h血糖,以此调整胰岛素剂量,尽快使患者血糖达到控制标准。结果在治疗过程中,低血糖发生次数,血糖达标所用时间,胰岛素用量均有明显降低,平均控制天数与血糖发生率也有明显降低。结论应用胰岛素强化治疗可有效控制血糖水平,血糖控制虽然不是糖尿病防治的唯一目标,但仍是防治的重要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检验对血糖控制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6年9月我院收治的老年糖尿病患者8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两组采用相同的治疗方式,对照组自愿进行血糖检验,实验组进行1次/周的定期血糖检验,两组每3个月检验糖化血红蛋白1次,根据检验结果调整治疗方案,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血糖检验前,两组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糖检验后,两组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血糖控制良好率为95.4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定期血糖检验能够取得良好的血糖控制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DM)肾衰是糖尿病肾病(DN)的终末期表现,特别是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DDM)肾衰的发病率更高,必须依靠透析治疗或肾移植来维持生命。对Ⅰ型糖尿病由于糖尿病患者常伴有心、脑血管疾病,且因手术会产生应激性反应,及受麻醉和术后大量应用皮质激素的影响,此类患者接受肾移植术后血糖变化较大,并发症较多,护理相对困难。笔者结合临床报告2例,探讨其手术前、后用药、并发症的处理及有关护理方面的问题。1 病例介绍 例1,男性,48岁,因“糖尿病26年,终末期肾病”入院。已透析180次(2~3次/周),淋巴细…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并探究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中慢性病管理的作用,为临床治疗糖尿病提供有效参考。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20年6月,本院门诊收治的糖尿病患者200例,将患者统一编号后,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这20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100例和研究组10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实施普通管理,研究组患者实施慢性病规范管理,对比两组治疗后的血糖控制情况和生活质量。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BG)水平优于对照组的相应指标,两者差异较大(P<0.05)。研究组患者生活质量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中慢性病管理的作用较好,可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稳定病情,提高其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安全性比较高。  相似文献   

16.
不同运动方式对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目的:探讨不同运动方式对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影响。方法:选择无并发症的糖尿病患者22例,在原有饮食控制和药物治疗不变的前提下,进行两个阶段的运动治疗,第一阶段为医疗性静松功,第二阶段为有氧运动,每一阶段的时间为3个月。在阶段治疗的前后观察患者的血糖、血压、心率变化。结果:医疗性静松功前血糖(8.90±1.70)mmol/L,静松功后血糖(7.8±1.4)mmol/L(P<0.001);有氧训练前血糖(8.6±1.8)mmol/L,有氧训练后血糖(6.6±1.5)mmol/L(P<0.001)。有氧运动后血糖较医疗性静松功后血糖显著降低(P<0.05)。医疗性静松功后血糖与有氧运动后血糖呈正相关(r=0.519,P<0.05)。结论:医疗性静松功和有氧运动均为糖尿病运动疗法的有效方式,有氧运动配合医疗性静松功降血糖作用更显著。  相似文献   

17.
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出院后血糖控制不佳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因血糖控制不佳再次住院的糖尿病患者78例进行调查。结果糖尿病知识的缺乏是导致血糖控制不佳最主要的原因,占83.33%,治疗后患者FBG和PBG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结论只有建立全程糖尿病健康教育模式,才能延缓疾病的进程,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生活方式及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 选择12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60例,2组均采用常规方法 护理,干预组另给予健康教育,比较2组患者治疗情况及血糖控制水平差异.结果 干预组患者饮食控制率及遵医用药率高于对照组,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水平低于对照组.结论 健康教育有助于老年糖尿病患者生活方式控制,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水平.  相似文献   

19.
血糖监测对提高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通过血糖监测提高患者自我管理水平,采用合理的方法控制血糖,预防并发症,提高并实现更好的生活生存质量。方法:教会患者识别和治疗低血糖和高血糖症状,让患者参与自我管理的实践中来并提高社会及家庭的支持程度,同时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患者进行血糖监测前后基本知识的知晓率,自我管理能力,血糖的控制率均有显著性的差异。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对行透析治疗的糖尿病肾病患者应用多学科协作的膳食管理团队干预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12月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行透析治疗的108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将纳入对象按照不同的膳食管理方式分为常规组(52例)和多学科协作组(56例)。常规组采用常规膳食管理,多学科协作组采用多学科协作的膳食管理。比较2组患者在干预前、干预3个月后的血糖指标、营养状态及肾功能。结果 干预3个月后,2组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B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均较干预前降低(P均<0.05);2组的血清总蛋白(TP)、转铁蛋白(TRF)、白蛋白(ALB)水平及营养风险筛查简表(NRS2002)评分均较干预前升高(P均<0.05);2组的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均较干预前下降,肾小球滤过率(GFR)均较干预前上升(P均<0.05);多学科协作组的上述指标均优于常规组(P均<0.05)。结论 将多学科协作的膳食管理团队应用于糖尿病肾病患者的透析治疗中,可有效控制其血糖水平,改善其营养状态及肾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