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实验性急性中耳细菌感染诱发的热休克反应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细菌抗原和内耳抗原之间的联系及热休克反应对其抗原的影响。方法 用抗哺乳类热休克蛋白(beat shock protein,hsp)70抗体识别绿脓杆菌、变形杆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肺炎克雷白杆菌抗原,进行免疫转印分析,测试正常豚鼠膜迷路中hsp70的表达水平。用肺炎克雷白杆菌制作急性中耳感染动物模型,观察细菌的内耳与哺乳类hsp70家族,正常豚鼠膜迷路表达hsp70水平极低。肺炎  相似文献   

2.
中耳细菌感染对内耳及机体免疫功能长期影响的实验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中耳细菌感染后内耳热休克反应是否会长期存在 ,及其对内耳功能的潜在影响。方法  6 0只BALB/c鼠随机分为肺炎克雷白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简称金葡菌 )、绿脓杆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和生理盐水对照 6个组 ,每组 10只。中耳注射致病菌 135d后测试畸变产物耳声发射并取材进行光镜与电镜观察 ,检测内耳热休克蛋白 (heatshockprotein ,HSP) 70相关表位分子的表达 ,行单个核细胞核因子κBp6 5和抗肺炎克雷白杆菌抗体、抗膜迷路蛋白抗体的测试。结果 所有标本核因子κBp6 5未发生明显核内转移。金葡菌感染组 3只、肺炎克雷白杆菌组和变形杆菌组 2只、绿脓杆菌组 3只以及对照组 1只动物的抗肺炎克雷白杆菌抗体阳性。经外加电场固定液相分子快速斑点免疫分析筛选 ,金葡菌感染组 2只、肺炎克雷白杆菌组 2只、绿脓杆菌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各 1只抗膜迷路蛋白抗体阳性 ,其中金葡菌组和肺炎克雷白杆菌组抗膜迷路蛋白和抗肺炎克雷白杆菌双阳性。经免疫转印分析 ,其阳性条带除 1例相对分子质量为 6 80 0 0以外 ,其余均为小分子 ,以 2 6 0 0 0~ 30 0 0 0为主 ,380 0 0~ 410 0 0次之 ,46 0 0 0~ 5 0 0 0 0有微弱反应。除变形杆菌组右耳和绿脓杆菌组左耳 16 2 5Hz畸变产物耳声发射检测显著异常外 ,其余  相似文献   

3.
探讨中耳细菌感染急性期时,哺乳动物中、内耳热休克反应的部位,以及中耳细菌感染诱生的热休克蛋白是否可能引发内耳自身免疫损伤。运用中耳注射肺炎克雷伯杆菌制成豚鼠中耳急性感染动物模型,分别于接种后第1、3、5、7天处死动物取材。应用免疫组化技术,研究了中耳粘膜和耳蜗表达热休克蛋白70(HSP-70)的部位。结果表明:正常状态下,中耳粘膜表层的上皮细胞和内耳膜迷路血管纹、螺旋韧带、Corti氏器均有弱的阳性反应,感染应激后,上述同样部位均有强的阳性显色。不同取材时段显示的阳性位置无差异。说明在中耳急性细菌感染期,中耳粘膜和内耳组织均表达了同源HSP-70蛋白分子,这些同源HSP-70为引发内耳自身免疫损伤提供了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4.
探讨中耳细菌感染急性期时 ,哺乳动物中、内耳热休克反应的部位 ,以及中耳细菌感染诱生的热休克蛋白是否可能引发内耳自身免疫损伤。运用中耳注射肺炎克雷伯杆菌制成豚鼠中耳急性感染动物模型 ,分别于接种后第 1、3、5、7天处死动物取材。应用免疫组化技术 ,研究了中耳粘膜和耳蜗表达热休克蛋白 70 (HSP- 70 )的部位。结果表明 :正常状态下 ,中耳粘膜表层的上皮细胞和内耳膜迷路血管纹、螺旋韧带、Corti氏器均有弱的阳性反应 ,感染应激后 ,上述同样部位均有强的阳性显色。不同取材时段显示的阳性位置无差异。说明在中耳急性细菌感染期 ,中耳粘膜和内耳组织均表达了同源 HSP- 70蛋白分子 ,这些同源 HSP- 70为引发内耳自身免疫损伤提供了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5.
自身免疫性感音神经性聋血清抗膜迷路蛋白抗体的检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改良免疫转印法分析了拟诊为自身免疫性感音神经性听力减退患者休内抗膜迷路蛋白抗体,并将该法与常规法比较,发现用该法在患者血清中最多可检出5条强阳性(含68000),阳性率为72%(18/25),显著高于常规法(40%)。还在部分患者体内检出了抗肺炎克雷白杆菌膜蛋白抗体(7/9)。  相似文献   

6.
采用改良免疫转印法分析了拟诊为自身免疫性感音神经性听力减退患者体内抗膜迷路蛋白抗体,并将该法与常规法比较,发现用该法在患者血清中最多可检出5条强阳性带(含68000),阳性率为72%(18/25),显著高于常规法(40%)。还在部分患者体内检出了抗肺炎克雷白杆菌膜蛋白抗体(7/9)。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时中耳粘膜发生的热休克反应。方法 :向豚鼠中耳注射肺炎克雷伯杆菌 ,制成中耳急性感染动物模型 ,分别于接种后第 1、3、5、7天处死动物取材。应用免疫转印技术动态分析中耳粘膜热休克蛋白 ( HSP)的表达。结果 :正常非应激状态下 ,豚鼠中耳粘膜仅有很弱的 HSP70的表达 ;中耳炎急性期 ,中耳粘膜 HSP70的表达明显升高 ,以第 3天为最强 ,第 3天开始表达 31k D分子 ,出现两条带 ;第 5天最强 ,至第 7天消失。 17k D处第 1~ 5天均有两条带 ,第 3天最高 ,第 7天减弱。结论 :观察发现 ,肺炎克雷伯杆菌感染豚鼠中耳后 ,中耳粘膜出现热休克反应 ,表达 HSP70及与之有相关表位的 HSP31k D和 HSP17k D分子  相似文献   

8.
五种抗生素对中耳局部应用致耳蜗毒性的研究(摘要)赵兰,邱际平,顾之燕,刘志连采用全耳蜗铺片术,借助相差显微镜和光学显微镜对豚鼠中耳局部应用卡那霉素、链霉素、多粘菌素B、庆大霉素、氯霉素后观察内耳柯替器毛细胞的变化。1材料与方法:将实验组中30只豚鼠分...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外周免疫活性淋巴细胞在内耳免疫反应中的作用。方法 提取全身致敏加双侧内耳致敏(A组)、全身致敏(B组)和对照组(C组)等3组供者动物(豚鼠)的外周淋巴细胞,并在体外行^51Cr核素标记。将标记的淋巴细胞分别转移到具有相同免疫史的(即全身致敏加右侧内耳致敏)受体豚鼠内,按不同的供者来源,受体动物亦分为A组(15只)、B组(10只)、C组(10只)。20 ̄24小时后取出受体动物双侧颞骨,称重  相似文献   

10.
从中缝背核向内耳的多巴胺能投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中缝背核至内耳的传出神经通路。方法 选择耳廓反射灵敏,体重2~3kg没有中耳疾病的健康猫11只,分为实验组(8只)和对照组(3只)。经内耳注射逆行示踪剂霍乱毒素亚型B,7d后处死,脑干连续切片,免疫荧光染色,获得中缝背核区内逆行荧光标记后,将组织分成4组,分别用兔抗-酪氨酸羟化酶、兔抗-5-羟色胺、兔抗-γ-氨基丁酸和兔抗-多巴胺-β-羟化酶对中缝背核区内神经细胞进行免疫荧光标记研究。结果 ①沿着脑桥的尾端(耳蜗核水平)向中脑的嘴侧观察连续切片,可见霍乱毒素亚型B红色荧光标记细胞主要分布在脑干中线周围的背侧区域即中缝背核区域;②将上述组织切片用抗酪氨酸羟化酶、5-羟色胺、1-氨基丁酸和多巴胺-β-羟化酶4种荧光抗体进行第2次标记后,发现在中缝背核区域内均分布有上述4种神经元,其中酪氨酸羟化酶标记神经元和经内耳至中缝背核区的逆行标记全部为双标记荧光细胞,5-羟色胺、γ-氨基丁酸和多巴胺-β-羟化酶均为单标记。由此提示,中缝背核向内耳传出投射与酪氨酸羟化酶标记神经元有关。结论 中缝背核和内耳之间存在传出神经联系;这一投射可能主要是多巴胺能投射。  相似文献   

11.
中耳或外耳道淋巴上皮瘤或与EB病毒(EBV)相关的癌EB病毒从未报道过,故而作者对此进行研究。研究材料为经病理组织切片证实的中耳非角化性鳞癌5例及未分化癌2例。所有病例均排除了鼻咽癌,临床表现中耳炎及耳息肉5例,听力损害及面神经麻痹1例,耳后肿块累及乳突1例。用毛地黄毒苷标记的探针完成EBV编码RNAS(EBER)原位杂交,用35S-标记的抗敏感探针完成对照杂交,用标准抗生蛋白链菌素──生物素过氧化酶法完成EBV潜膜蛋白-1(LMP-1)和EBNA2的免疫组化染色。结果。5例非角化性鳞癌及2例未…  相似文献   

12.
孔靖  崔文 《耳鼻咽喉》2000,7(3):159-163
目的:评价分泌性中耳炎中耳积液中多种病毒,支原体,衣原体及细菌的感染率。方法:应用PCR技术检测48例(55耳)中耳积液中腺病毒(ADV),EB病毒(EBV),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肺炎支原体(MP)及沙眼衣原体(CT)基因,并对中耳积液行常规细菌培养。  相似文献   

13.
为探索透明质酸中耳应用对内耳的影响,以26只健康豚鼠于左耳用2%透明质酸圆窗灌注前和灌注后5、14、28天检测前庭和听觉功能,并行基底膜铺片及颞骨火棉胶包埋连续切片。发现2%透明质酸圆窗灌注后5天,滤波短声0.25~10kHz诱发的听神经动作电位(AP)阈值均提高(P<0.05),术后14天在1、2、4kHzAP阈值明显改善(P<0.05),术后28天均恢复至术前水平(P>0.05),灌注前后ENG眼震时间无明显变化(P>0.05)。耳蜗Corti器和前庭终器组织学检查无明显损害。结论:2%透明质酸圆窗灌注对内耳听觉功能有暂时性影响,未见内耳组织学改变,透明质酸具有缓慢渗透脱水作用,可作为药物缓释体用于中耳及内耳手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外周免疫活性淋巴细胞在内耳免疫反应中的作用。方法提取全身致敏加双侧内耳致敏(A组)、全身致敏(B组)和对照组(C组)等3组供者动物(豚鼠)的外周淋巴细胞,并在体外行51Cr核素标记。将标记的淋巴细胞分别转移到具有相同免疫史的(即全身致敏加右侧内耳致敏)受体豚鼠内,按不同的供者来源,受体动物亦分为A组(15只)、B组(10只)、C组(10只)。20~24小时后取出受体动物双侧颞骨,称重,用γ计数器测定其放射性含量(CPM/g)。结果CPM/g平均值A、B两组致敏耳(右耳777.34和698.35)明显高于非致敏耳(左耳600.32和553.42)(P值均<0.05),C组两耳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A组致敏内耳与非致敏内耳CPM/g的比率为1.34,明显高于B组(1.12)和C组(1.02),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内耳在抗原刺激下产生免疫反应受外周循环系统的免疫监控。  相似文献   

15.
近来,许多作者利用免疫转印技术发现海尼埃病和不明原因感音神经性聋的某些患者体内存在抗一68~70kD蛋白抗体。用免疫转印技术分析上述患者的血清和其他组织如脑、肠、肝、肾和肌肉等的免疫反应,发现这些组织内存在相同分子量的蛋白抗原。这个蛋白被假定为热休克蛋白70(HSP7。)。目前,已有文献报道HSP,。在内耳中确实存在且应激后直线上升。此外,在其他的相关研究中也证实,已经形成的抗感染细菌的热休克蛋白抗体会反过来识别宿主(人类)的热休克蛋白且造成宿主的自身免疫损害。据此,可以得出这样一种假设机制:抗外界HSP;0…  相似文献   

16.
卵圆窗缺如处理的研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1983年3月~1991年6月为严重传导性耳聋患者施行中耳探查术中发现卵圆窗缺如10例(12耳),遂行前庭开窗术和听骨链重建术,对术中发现面神经水平段下垂或移位遮住卵圆窗龛,或前庭开窗术后听力下降再次新窗骨性封闭行水平半规管开窗术,前庭开窗(10耳)术后语言区频率平均提高10~30dB以上者7耳,4例手术后3个月听力下降,其中2耳行内耳开窗术,内耳开窗(4耳)术后语言区频率平均提高20~45dB。  相似文献   

17.
热休克蛋白70(HSP70)是高度保守的蛋白,具有免疫原性,能诱导特异性免疫反应。免疫反应主要发生于其碳末端的抗原决定簇,而不同物种间此段的蛋白质序列差异也最大。在某些内耳疾病如特发性进行性双侧感音神经性耳聋(IPBSNHL)和梅尼埃病中,HSP70...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发病机理,把中耳正常的粟鼠随机分成三组,各18只。二个组双中耳接种7F型肺炎链球菌,诱发肺炎链球菌性中耳炎(POM),其中一组在肺炎链球菌接种后三天,一耳接种绿脓杆菌,并每天肌注普鲁卡因青霉素50000u共5天,该组称为“早接种组”。另一组在肺炎链球菌接种后三天先青霉素治疗5天(量同),于第7天一耳接种绿脓杆菌,称为“晚接种组”。第三组作对照,仅一耳接种绿脓杆菌,未诱发肺炎链球菌性中耳炎,亦不给青霉素治疗。结果:36只接种脑炎链球菌动物的中耳液标本,接种后三天肺炎链球菌培养均阳性,用青霉…  相似文献   

19.
1983年3月~1991年6月为严重传导性耳聋患者施行中耳探查术中发现卵圆窗缺如10例(12耳),遂行前庭开窗术和听骨链重建术。对术中发现面神经水平段下垂或移位遮住卵圆窗龛,或前庭开窗术后听力下降再次新窗骨性封闭者行水平半规管开窗术。前庭开窗(10耳)术后语言区频率平均提高10~30dB以上者7耳,4例手术后3个月听力下降,其中2耳行内耳开窗术;内耳开窗(4耳)术后语言区频率平均提高20~45dB。介绍了手术处理经验。  相似文献   

20.
报告在31耳中耳手术中应用碳纤维支撑移植吸骨或鼓膜,术后听力提高30dB和20dB各15耳,10dB1耳。随访0.5--4年,听力未下降26耳(84%)。下降5耳(16%),表明碳纤维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