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背景:在依普利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有效性和生存率研究(EPHESUS)中,急性心肌梗死后发生左心室收缩功能不全和心衰的患者应用依普利酮阻断醛固酮系统,降低了死亡率。本研究旨在评价依普利酮与安慰剂治疗此类患者的成本-效益比。方法和结果:总共6632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发生左心室收缩功能不全和心衰的患者被随机分为依普利酮组和安慰剂组,平均随访16个月。主要联合终点为全因死亡和心血管病死亡率/心血管病住院率。资源利用的评价包括住院治疗、门诊服务和药物治疗。依普利酮的定价为平均批发价,每天3.6美元。根据Framingham心脏研…  相似文献   

2.
①目的 探讨既往或(和)梗死前心绞痛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左心室(左室)功能的影响。②方法 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和左室造影252例首次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中,兼有既往和梗死前心绞痛者46例(A组),单纯既往心绞痛者112例(B组),单纯梗死前心绞痛者43例(C组),梗死前无心绞痛者51例(D组),比较既往或(和)梗死前心绞痛对肌酸激酶(CK)峰值浓度、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浓度、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和左室功能等的影响。③结果 A组CK峰值浓度显著低于D组(F=8.17,q=4.13,P〈0.05);A组CK-MB峰值浓度显著低于B、D组(F=6.52,q=9.14、3.27,P〈0.05),B、C组CK-MB峰值浓度显著低于D组(q=4.02、2.95,P〈0.05)。A组非Q波心肌梗死发生率显著高于D组(X^2=4.74,P〈0.05)。A、B组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分级明显好于C、D组(u=2.284,P〈0.05)。A组左室排血分数(LVEF)显著高于其他各组,B组和C组LVEF均显著高于D组(F=13.85,g=3.52~12.86,P〈0.05)。而A组Critina记分则明显低于其他各组,B组和C组均显著低于D组(F=9.36,q=4.15~15.32,P〈0.05)。④结论 既往心绞痛促进冠状动脉侧支循环的建立,梗死前心绞痛可能导致缺血预适应的产生,二者协同对急性心肌梗死后的心脏功能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价选择性醛固酮阻断剂依普利酮对急性心肌梗死(AM I)后伴有左室射血分数(LVEF)≤40%和心衰临床体征的患者随机分组后30d死亡率的影响。背景:在依普利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衰有效性和生存率研究(EPH ESUS)中,平均随访16个月后发现,对于AM I后伴有LVEF≤40%和心衰体征的患者,依普利酮联合标准治疗可降低全因死亡率达15%(P=0.008)。方法:在EPH ESUS试验中,于AM I后3~14d(平均7.3d)开始应用依普利酮25m g/d治疗,分析治疗30d后依普利酮对以下各终点的影响:①主要终点包括至全因死亡的时间以及至心血管死亡或因…  相似文献   

4.
及时、有效、持续开通梗死相关血管 ,实现再灌注是急性心肌梗死 (AMI)治疗的关键[1 ] ,国内外研究显示 ,作为再灌注治疗措施之一的溶栓治疗可以明显限制心肌坏死范围 ,挽救频死心肌 ,降低急性期病死率 ,改善左心室功能[2 ,3] 。本组旨在研究应用尿激酶对AMI患者行溶栓治疗对其左心室重构及左心功能的影响。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择 1998年 1月— 2 0 0 3年 1月我院患者 33例 ,男 2 9例 ,女 4例。年龄 4 5~ 82岁 ,平均 ( 5 9.5± 7.0 )岁。其中有糖尿病史 14例 ( 4 2 .4 % ) ,高血压史 19例( 5 7.6 % )。血脂异常史 14例 (…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伴心衰的疗效,及其对左心室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11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高血压伴左心衰竭患者68例在常规吸氧、强心和利尿剂治疗的基础上接受氨氯地平治疗(观察组),另选择同期仅接受常规治疗的40例患者作对照。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心率,及对左心室功能的影响。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后SBP、DBP和心率均有所改善(P<0.05),且观察组的下降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在LVEF、LVEDD、LVESD、LVPER和LVMI等方面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氨氯地平能够快速降低患者血压,且对左心室功能具有较好的改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谢萍 《广西医学》2002,24(7):975-976
目的:了解原发性高血压(EH0患心率变异情况。方法:选择原发性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患40例,不伴左心室肥厚患44例,年龄相当的正常人30例为对照组,行动态心电图监测,分析24小时心率变异性(HRV)时域指标。结果:(1)EH患HRV各指标均显低于对照组(P<0.01);(2)与无左室肥厚比较,伴左室肥厚24h每5minR-R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SDANN)明显增高(P<0.01),而24h每5minR-R间期标准差的平均值(SDNNS),24h相邻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24h相邻R-R间期差值>50ms的百分数(PNN50)显降低(P<0.05,<0.01,<0.01)。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心脏交感、副交感神经活动平衡失调,伴左室肥厚这种改变更明显。  相似文献   

7.
赵书娟 《当代医学》2013,(33):149-150
目的:观察左西孟旦治疗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伴左心室功能不全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8例急性心肌梗死伴左心室功能不全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9例。观察组给予肌内注射12μg/kg左西孟旦,之后再采取静脉滴注方式给予0.1μg/(kg·min)左西孟旦,持续滴注24 h;对照组给予静脉滴注2μg/(kg·min)多巴酚丁胺,持续滴注24 h。详细观察并记录给药后30 min、6 h、24 h患者的血压、心率、肺啰音以及呼吸情况,24 h后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复测床旁胸部X线片、每搏输出量(S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为89.66%,而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仅为62.07%;SV改善方面,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上升了15.3 mL;而对照组治疗后较治疗前上升了4.4 mL;LVEF改善方面,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上升了12.3%;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上升了6.3%。结论在临床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左心室功能不全疾病时给予左西孟旦注射液治疗,有效改善了患者的临床症状,治疗效果显著,因此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陈克妮 《海南医学》1996,(2):113-114
近年来,由于对心衰的临床病理生理变化更深入研究,人们越来越注意心脏舒张功能障碍在心衰中的作用,现将我们护理这些病人的体会报告如下:1.典型病例男性,75岁,因反复心悸,气促4年,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多汗4天入院。既往患高血压病史。查体:BP32/16KPa,全身大汗淋漓,口唇发纶,颈静脉无怒张,心率13o次/分,多普勒超声心动检查,各房室腔大小正常,室间隔厚1.Zcm,左室后壁1.Icm.E峰峰速O.34lin/分,A峰峰速O.642m/分,EI/AICI,左室EF45%,诊断:高血压性心脏病,急性在心衰。给予西地兰。速尿,…  相似文献   

9.
二尖瓣环运动速度评价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用组织多普勒超声技术测定二尖瓣环舒张期运动速度以评价心肌梗死(MI)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方法:对60例正常人和进行门控血池造影3h内的30例MI患者的舒张期二尖瓣环运动速度进行测量,分别在心尖四腔切面和二腔切面上测量二尖瓣环间隔处、侧壁处、前壁处及后壁处的各位点舒张早期运动速度峰值Em、舒张晚期运动速度峰值Am,并计算上述四位点Em/Am幽会的平均值M,同时测定二尖瓣品舒张期血流E峰和A峰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用组织多普勒超声技术测定二尖瓣环舒张期运动速度以评价心肌梗死 (MI)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方法 :对 6 0例正常人和进行门控血池造影 3h内的 30例MI患者的舒张期二尖瓣环运动速度进行测量 ,分别在心尖四腔切面和二腔切面上测量二尖瓣环间隔处、侧壁处、前壁处及后壁处的各位点舒张早期运动速度峰值Em、舒张晚期运动速度峰值Am ,并计算上述四位点Em/Am比值的平均值M ,同时测定二尖瓣口舒张期血流频谱E峰和A峰的E/A比值。结果 :①MI患者的M值较正常对照组明显下降 (P <0 0 5 ) ;②将 30例心肌梗死患者的M值与核素测得的左心室峰充盈率进行相关分析 ,结果明显相关 (r=0 80 ,P <0 0 1 ) ;③在 1 3例心肌梗死患者中 ,二尖瓣血流频谱表现为正常 ,而二尖瓣环运动速度频谱仍能表现出舒张功能的异常。结论 :测量二尖瓣环舒张期运动速度可以评价心肌梗死患者的左心室舒张功能 ,该方法优于二尖瓣血流频谱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伴有或不伴有剥脱综合征的高眼压(OH)患者转为青光眼的比率。设计:对32918人进行筛查后的队列研究。受试者和对照:伴有剥脱综合征的98例OH患者,98例匹配的无剥脱综合征OH患者作为对照。主要观察指标:视野的青光眼转化率。方法:于1992~1997年之间,对瑞士M alm?的老年居民进行青光眼筛查,筛选出眼内压(IOP)在24~32m m H g间,伴有剥脱综合征的适于接受青光眼早期治疗的患者,并收集了基础IOP、年龄、性别等匹配的其他患者作为对照。并对两组病例进行复查。对这些患者进行计算机视野检查以确定是否存在青光眼,并进行视力、屈光…  相似文献   

12.
季宝斌 《南通医学院学报》2002,22(2):202-202,204
目的:探讨倍他乐克对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门诊Q波型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两组,甲组倍他乐克6.25mg,每日2次,逐渐增加至25mg,每日2次,乙组硝苯地平5-10mg每日3次,并辅以其它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的心率,心电图和心功能变化。结果:甲组倍他乐克使心率下降,心电图ST段改变好于乙组心痛定,同时倍他乐克对心功能改变好于心痛定。结论:倍他乐克改善心功能效果好,价廉,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不同NYHA分级老年充血性心衰患者的左心室功能状态。方法:选取2011年8月-2013年5月于本院进行诊断与治疗的75例老年充血性心衰患者为观察组,并将同一时期的75名同龄健康老年人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LVEF、LVDD、LVDS、EDV及ESV水平,并比较不同NYHA分级老年充血性心衰患者的上述指标。结果:观察组的LVEF水平低于对照组,LVDD、LVDS、EDV及ESV水平则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中NYHA分级越高者的LVEF水平越低,而LVDD、LVDS、EDV及ESV水平越高(P〈0.05),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充血性心衰患者的左心室功能状态相对较差,且NYHA分级越高者的功能越差。  相似文献   

14.
左心室功能不全冠心病患者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左心室功能不全(LV<0.4)冠心病患者外科治疗的经验并评价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28例因慢性心肌缺血或心肌梗死而致左心室功能不全的患者在本院行冠脉搭桥术的相关资料.结果 患者年龄41~80岁,男20例、女8例.LVEF为0.19~0.39,其中0.30~0.40间22例、小于0.30 6例.冠脉造影均为3支病变,其中9例合并左主干病变,在体外循环下行CABG术,共用内乳动脉10支、桡动脉2支、大隐静脉78支,人均3.2支.手术后死亡2例,其他均恢复良好,随访14~50个月,生活质量均较前改善.结论 左心室功能不全的冠心病患者行CABG手术可以取得较为满意的手术效果,手术能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准确的病例评价、术中充分再血管化及良好的心肌保护、正确的围手术期处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甲状腺功能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及左心室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6月~2011年6月收治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0例。对症治疗后,比较预后不良组与好转组的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及左心室功能情况。另外选择4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T4、T3、FT3含量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3周和第5周末,预后不良组血清T4、T3和FT3明显低于好转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FT4及TSH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预后不良组LAD、LVDs和LVDd水平均明显高于好转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EF明显低于好转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患者不同心肌梗死部位的血清T4、T3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监测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对判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及左心室功能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6.
对36例用传统方法纠正心衰无效患者加用β受体阻滞剂2~3周后90%病人心功能恢复到Ⅱ级以上,且X线胸片、心电图及超声心动测定左室舒张功能均较治疗前明显好转;2例无变化的病人与低血钾、心律失常有关;1例恶化为心衰晚期患者。结果说明用传统方法纠正心衰治疗无效患者可能有左心室舒张功能不全存在,可试用小剂量β受体阻滞剂观察。  相似文献   

17.
对36例用传统方法纠正心衰无效患者加用β受体阻滞剂2~3周后90%病人心功能恢复到Ⅱ级以上,且X线胸片,心电图及超声心动测定左室舒张功能均较治疗前明显好转;2例无变化的病人与低血钾,心律失常有关,1例恶化为心衰晚期患者。结果说明传统方法纠正心衰治疗无效患者可能有左心室舒张功能不全存在,可试用小剂量β受体阻滞剂观察。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慢性充血性心衰(CHF)的病理生理机制的逐步阐明和强心剂、利尿剂、血管扩张剂的应用,使绝大多数病人的临床症状得以改善,但CHF病人的病死率仍然很高,特别是约40%的病人,在无任何血液动力学或功能恶化的情况下突然猝死的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现将我院1980-1987年期间,因各种心脏病引起的CHF而猝死的52例住院病人分析如下: 临床资料均为住院病人,因CHF而死亡人数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应用二尖瓣环自动追踪技术评价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并探讨二尖瓣环自动追踪技术与改良Simpson法在测量左心室收缩功能方面的相关性。方法 受试者共80例,其中健康志愿者47例,心肌梗死患者33例。所有受试者取心尖四腔心切面,应用改良Simpson法测量左室舒张末容积、收缩末容积、每搏输出量、心输出量、左室射血分数、每搏指数、心排指数,转换二尖瓣环自动追踪技术模式分别测量以上指标。采用相关分析比较二尖瓣环自动追踪技术与改良Simpson法对左室功能测量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在正常人中二尖瓣环自动追踪技术与改良Simpson法测量指标相关系数:左室舒张末容积为0.838、收缩末容积为0.917、每搏输出量为0.611、心输出量为0.579、左室射血分数为0.648、每搏指数为0.514、心排指数为0.541。在心肌梗死患者中两种方法测量指标相关系数:左室舒张末容积为0.811、收缩末容积为0.872、每搏输出量为0.797、心输出量为0.774、左室射血分数为0.757、每搏指数为0.708、心排指数为0.754。同一观察者对左室收缩功能各项指标变异范围为1.3%±4.7%。观察者间对左室收缩功能各项指标变异范围为1.8%±5.9%。结论 二尖瓣环自动追踪技术不仅与改良Simpson法对正常人左室收缩功能相关性良好,而且在心肌梗死患者中相关性也很好。二尖瓣环自动追踪技术是评价左室收缩功能的一项简便而准确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