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奔豚病名最早见于<灵枢·邪气藏府病形>,后<难经·五十六难>将其列为五积之肾积.其发作时气从少腹上冲咽喉,如豚之奔,故名奔豚,因邪留结于肾而成积,多与情志变化有关.而外感误治后亦可发生奔豚,与积久而成者有别.  相似文献   

2.
通过剖析《金匮要略》胸痹病的典型证"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后认为,胸痹病病位既责之肺,又关乎心,并列举西晋至隋唐时期的相关名著来说明之。最后上溯到《内经》的相关理论,指出现行《中医内科学》教材将胸痹病置于心系病证之中是片面的,在客观上误导了学生,在临床上失去了按胸痹病来辨治中医肺系疾病乃至西医学大量呼吸系统疾病的机会,不利于中医经典理论的挖掘、传承和创新。  相似文献   

3.
病、证、症 ,在中医诊断学中富有特色的运用 ,是中医学独特的标识 ,成熟的重要特征。而系统地将病、证、症及其相互联系成功地运用于医疗实践中 ,乃肇始于张仲景。仲景在《金匮要略》一书中 ,不仅创造性地规定了病、证、症的特定内涵和外延 ,而且还成功地确立了辨证论治的理论体系 ,并成为中医理论的核心组成部分。现就《金匮要略》病与证与症的关系 ,对三者之间的特定联系和区别加以探讨。1 病型、证型、症型的区别与联系 ,是《金匮》认识疾病的基本线索 ,是探索《金匮》辨证论治特色的基本出发点。1 1 病型、证型、症型的区别 ,表明为有…  相似文献   

4.
《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并治第三》首次提到百合病,原文:"百合病者,百脉一宗,悉致其病也.意欲食复不能食,常默默,欲卧不能卧,欲行不能行,…如有神灵者,身形如和,其脉微数."根据其症状描述,与现代医学的神经官能症或神经衰弱非常相似.笔者仔细研读原文结合在教学和临床中的体会,对百合病病因病机和治疗浅析如下.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金匮要略·奔豚气病脉证治第八》和《素问·痹论》原文对照,发现《金匮》之奔豚气病与《内经》之心痹病除致病因素有所不同外,其病证、病机几乎如出一辙,从而认为《金匮》之奔豚气病即《内经》之心痹病。  相似文献   

6.
探讨《金匮要略》奔豚汤的组方用药特点,提出方中甘、苦李根白皮实为一药。从仲景使用桂枝治疗情志疾患的特点分析,认为奔豚汤中加桂枝可疏肝通脉、平冲降逆、温肾解郁。同时阐述其与柴胡类方的不同使用方法。并举验案2则。  相似文献   

7.
《金匮要略》腹满痛病因病机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金匮要略》有关腹满痛病因病机内容的整理、分析,将其归纳为风寒外袭、脏腑虚寒、寒实内结、热实内结、气机郁滞、瘀血阻滞、蛔虫内扰、宿食内停等,以方便初学者领会掌握。  相似文献   

8.
《金匮要略》(以下简称《金匮》)胸痹病篇虽叙证简略,然其立论严谨,言简意赅,方证悉俱,药味简而不杂,虚实轻重分治,层层推进,丝丝人扣,堪称辨证论治之范篇.现就本篇所论谈一些个人浅见,供参同道考.  相似文献   

9.
奔豚气病是一种发作性的疾病,早在《黄帝内经》和《难经》就有了记载,至后汉末叶,张仲景《金匮要略·奔豚气病脉证治第八》作了比较详细的阐述。所谓奔豚,豚与(犭屯)同,乃江(犭屯)也,亦称水猪,是以它奔走的形状来形容病状。又有肾气生寒而上逆,则为水气凌心之奔豚。前者属于广义性的,后者属于狭义性的。奔豚气病究竟属于现代医学何病,众说不一,有谓之“疝痛”、“风气疝痛”,或谓之“胃中有液体及空气存在之徵”。然就  相似文献   

10.
《金匮要略》之水气病即当今之水肿,仲景根据其病位、病情及病变脏腑的不同,从表里、脏腑、气血三个方面进行辨证,并根据急则治其标的原则,提出了水气病身半以上发汗,身半以下利尿,通表里之阳及通经化瘀等治则,对现代临床治疗水胆病仍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金匮要略》为汉代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的杂病部分。书中胸痹心痛短气病脉症治一篇的原文中提出胸痹、心痛、短气三个病症,而实际上是论胸痹和心痛二症,短气只是胸痹的一个兼症。胸痹是以胸膈间痞窒满闷、胸部疼痛为主;心痛是包括心窝和上腹部的疼痛。胸痹、心痛,包括短气,往往相互影响,所以并入一篇中论述。现就胸痹的病因、病机、临床特点及其理法方药结合条文简述于后。  相似文献   

12.
<正>狐惑之病最早见于《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治》篇第10条:狐惑之为病,状如伤寒,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蚀于喉为惑,蚀于阴为狐,不欲饮食,恶闻食臭,其面目乍赤、乍黑、乍白,蚀于上部则声喝,甘草泻心汤主之,蚀于下部则咽干,苦参汤洗之,蚀于肛者,雄黄熏之。其病名为狐惑还是狐蜮,中医界争论较多,且病名之异也造成了对其病因认识的混乱。惑字其下从心,是一种心理状态,蜮字从虫,为虫物  相似文献   

13.
对《金匮要略》有关络病的论述进行了初步的整理和总结。揭示了张仲景关于新病、久病皆可入络的观点。概述了其有关络病的治则治法 ,治络之法 ,总以疏通瘀滞为大旨 ,但应随其所得 ,分部处之 ;宿邪缓攻 ,通补兼施。系统总结了其临证用药善于取类比象的方药配伍特点 ,辛甘发散 ,易宣透络道 ;虫类走窜 ,擅搜邪剔络 ;血肉有情 ,善培植精气。并简要介绍了其络病思想对后世络病学说形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金匮要略》中对男科病的诊疗内容丰富,今试就其诊治男科病方面作一探析。重病因、提戒句,开男科病之先河男女有别,在《内经》中早已提出生理上的区别,如:女子以七为数,二七、三七、四七、五七、六七、七七,而丈夫以八为数,二八、三八、四八、五八、六八、七八的一系列生、长、衰、老过程。对男子生育之精及男科病之遗精、阳痿等病证之病理,也作了精辟的论述。《金匮要略》中首重病因,认为男科病有别于女科病。可以在叙述时,首冠以“男  相似文献   

15.
郑世琳 《四川中医》2002,20(5):20-21
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虽未言及“同病异治”法,后世医家也对此治法未作探讨,但细审《金匮要略》各篇,却充分体现了“同病异治”这一法则,本文论述了仲景先生在《金匮要略》中运用这一法则,在治疗杂病上的规律,这对学习古典医籍者,颇具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6.
魏宁 《光明中医》2016,(7):927-928
目的对《金匮要略》有关腹痛病因病机内容的整理、分析,以便初学者领会掌握。方法以临床经验结合参阅文献进行总结归纳。结果仲景学术思想具有独特性、完整性,并在脏腑辨治及妇人腹痛证治方面具有创新性。结论仲景治疗腹痛是根据具体疾病之腹痛的病因病机做出相应处理,对腹痛之论治有其独到之处,为现今医者遵从和运用。  相似文献   

17.
许惠越  闵晓俊 《光明中医》2022,(24):4446-4449
关于消渴的基本病机历来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立论,但阴虚燥热这一病机与实际临床情况不尽相符,近年来受到质疑,此文以《金匮要略》原文为基础论述消渴的基础病机,认为气虚为消渴的基础病机,分别从五脏及气血津液角度阐述,并探讨消渴中气虚与阴虚的关系,认为气虚先于阴虚发生,为临床诊疗提供更为多元化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五脏六腑皆令人汗,非独心也——陈国权教授治汗证验案举隅"[1]一文,为弟子秦丽所作,文中引述了《素问.经脉别论》"汗出于肝"、"汗出于心"、"汗出于脾"、"汗出于肾"及"汗出于胃"等论,却唯独不见"汗出于肺"的影子,曾引以为憾。但另一弟子柯峰(秦丽的师兄)在研读《内经》时却意外发现了汗出  相似文献   

19.
<正>引起内伤发热的病因主要是久病体虚、饮食、劳倦、情志失调等;其病机主要为虚实两端及气、血、阴、阳亏虚,和气、血、痰饮等邪气郁结壅遏而致发热两部分。1病因1.1久病体虚:由于久病或原本体虚,导致机体气、血、阴、阳亏虚,失衡而引起发热。中气不足,阴火内生,可引起气虚发热;久病心肝血虚,脾虚不能生血,或失血等多种原因所致血虚阴伤以致阴不敛阳导致血虚发热;素体阴虚或久病伤阴等导致阴衰阳  相似文献   

20.
百合一病,首见《金匮要略》,文中许多观点,历代注家众说纷纭,使后学者莫衷一是。本文根据仲景百合病第一条之论述,结合古今注解,对疑点、难点条分缕析,提出了百合病乃情志致病,而非伤寒热病为之因,主要病因病机是肝郁内热,肝郁为本,内热为标之观点,笔者认为自清以来百合病有“热病百合”与“杂病百合”之说,并非仲景本意,恐为注家己见。并附验案以证之。敬祈同仁雅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