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比较胃肠道浆肌层吻合、黏膜外吻合、一层吻合和二层吻合对吻合愈合的影响。方法家兔分成4组,即浆肌层吻合组、二层吻合组、一层吻合组和黏膜外吻合组。每组10只,每只动物行1个胃十二指肠侧侧吻合、2个回肠端端吻合和2个结肠端端吻合。术后第3和7d,每组分别各取5只动物,测定吻合破裂压(ABP)、组织羟脯氨酸(HP)含量并做病理检查。结果术后第3d,各组ABP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7d,二层吻合、一层吻合和黏膜外吻合的ABP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十二指肠浆肌层吻合的ABP高于二层吻合和一层吻合(P〈0.05);回肠浆肌层吻合的ABP高于二层吻合(P〈0.01);结肠浆肌层吻合的ABP高于二层吻合、一层吻合和黏膜外吻合(P〈0.05)。术后第3d,胃十二指肠和回肠吻合的各组HP含量无明显差异,结肠二层吻合HP含量高于一层吻合(P〈0.05);术后第7d回肠、结肠吻合的各组HP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十二指肠浆肌层吻合HP含量高于二层吻合(P〈0.025)。术后第3d,胃十二指肠和回肠吻合的各组炎症程度相似,结肠黏膜外吻合的炎症反应轻于二层吻合(P〈0.05);术后第7d,胃十二指肠和结肠吻合的各组炎症程度相似,回肠浆肌层吻合炎症反应轻于二层吻合(P〈0.05)。术后第7d,胃肠道吻合各组黏膜愈合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肠道浆肌层吻合和其他手工吻合一样安全可靠,但更加简便。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食管下段癌、贲门癌切除后食管胃黏膜活瓣式吻合术的方法及临床体会.方法 肿瘤切除及淋巴结清扫后消化道重建时,剥除食管肌层及胃浆肌层,使黏膜延长3~4 cm,然后食管黏膜与胃黏膜分层吻合,浆肌层包埋,包埋后吻合口置入胃腔内2-3 cm,切除胃超过2/3以上时辅以大网膜包绕吻合口.结果 施行该吻合方法38例,均恢复顺利,近期并发症3例,其中心律失常1例,肺部感染1例,乳糜胸1例,均经保守治疗全部治愈,随访半年后均可顺利进普通饮食,无吻合口狭窄及反流性食管炎表现.结论 食管胃黏膜活瓣式吻合术可有效地预防吻合口漏、狭窄、反流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胃肠浆肌层端端吻合和二层吻合的临床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吻合口瘘是消化道吻合常见的并发症,与吻合组织血供、黏膜下层对合程度、吻合张力和吻合技术等密切相关。尽管器械吻合、BAR吻合应用逐渐增多,但手工吻合仍是最基本操作。随着对消化道吻合研究的深入,吻合方法也从二层吻合向一层吻合、黏膜外吻合演变[1],方法越来越简便、安全可靠。尽管这些方法优点众多,均缝及或压迫黏膜下层,干扰吻合组织氧供,影响吻合愈合。不缝及黏膜下层的浆肌层吻合报道极少[2],因担心吻合口瘘而采取间断水平褥式内翻吻合。为此,我们进一步简化,采用间断或连续浆肌层端端吻合,通过对BillrothⅠ、Ⅱ式胃肠吻合术患者…  相似文献   

4.
郭洪涛  毛成银  郭运保 《腹部外科》2007,20(2):F0004-F0004
贲门癌切除术后食管与胃吻合的方法较多.我科自1990年~2005年间行食管与胃残端黏膜吻合、外用胃浆肌瓣加固手术49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介绍一种胰腺无针眼吻合技术--Ⅱ型捆绑式胰胃吻合术(BPG),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08年11月至2009年5月,在对26例患者行胰腺中段切除或胰十二指肠切除时,应用在Ⅰ型BPG的经验基础上设计的Ⅱ型BPG进行消化道重建.其中胰头癌13例、十二指肠癌3例、壶腹癌2例、胆总管下端癌4例、胆总管下端重度不典型增生1例、胃癌1例、胰腺颈部低度恶性神经内分泌肿瘤1例、胰腺颈部浆液性囊腺瘤1例.Ⅱ型BPG主要操作步骤:胰腺残端游离2~3cm;胃后壁局部切除浆肌层并预置浆肌层荷包缝线;胃前壁或胃远端切开并对胃腔进行消毒;胃后壁去除浆肌层的黏膜层切开并预置黏膜层荷包缝线;游离胰腺残端拉入胃腔并结扎浆肌层、黏膜层荷包缝线.结果 全组顺利完成手术,无死亡病例.手术时间3~5.5 h,平均(4.0±0.9)h;术后住院时间6~48 d,平均(17.8±9.7)d.术后并发症包括胃排空障碍2例、腹腔内出血1例、腹水1例,均经保守治疗治愈.胰头痛术后3个月肝转移2例.结论 应用Ⅱ型BPG不仪能有效防止吻合口瘘的发生,而且操作简单、技术要求低,易于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胃肠道浆肌层吻合的动物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肠道浆肌层吻合的可行性。方法将中国家兔分成浆肌层吻合组、2层吻合组、1层吻合组和黏膜外吻合组,每组10只。每只家兔行1处吻合胃十二指肠侧侧吻合、2处回肠和2处结肠的端端吻合。术后第3、7天,测定吻合口爆破压(ABP)和羟脯氨酸(HP)含量。结果术后第7天,浆肌层吻合组各吻合口ABP均高于其他3组(P<0.05,P<0.01);HP含量高于2层吻合组(P<0.05)。结论胃肠道浆肌层吻合是一种安全、可靠及简便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大量的有关输精管再吻合术的新方法相继报道。一种理想的输精管再吻合术必须具备(1)输精管两残端粘膜缘对合良好;(2)输精管二端具有较小的吻合张力;(3)尽量缩短吻合所需时间;(4)尽可能减少吻合针数。本文作者介绍一种采用显微外科技术作输精管吻合术的新方法。首先,在管腔的四个象限分别用9.0单股尼龙线吻合四针。第一针先吻合输精管后壁、缝针从A端的外膜进针、肌层出针,再从B端的肌层进针,粘膜面出针,继而从A端粘膜面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胰管肠黏膜吻合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进行探讨.方法 对2008年4月至2011年10月间在我院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手术的66例病例进行临床分析.66例病例术中均采用残胰胰管肠黏膜吻合方法,即包盖于残胰端的空肠只打开浆肌层而显露出黏膜层,后将露出黏膜层的空肠与残胰进行端侧吻合.结果 66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4例发生胰瘘,1例患者术后因胰十二指肠动脉断端出血行二次手术,全部病例术后均顺利恢复出院.结论 在复杂的胰十二指肠手术中胰肠吻合方式的选择尤为重要,尤其是对胰腺质地较软,主胰管不扩张的胰腺通过胰管肠黏膜吻合可以大大减少胰漏的发生率.除吻合方法较为简单外,更重要的是保持了覆盖于残胰腺的空肠壁完整性,胰腺断面与肠壁之间紧贴使吻合面无积液存在而迅速紧密贴合,可降低或避免胰瘘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对经常规输精管吻合1次未复通的9例,2次仍未复通的6例以显微外科技术施行了再次输精管吻合术。后获精液复查的14例均再现精子,复通率达100%。这15例在本次吻合术前检查血清精子凝集抗体有80%为阳性,术中取输精管结节病检有16.7%发现精子肉芽肿。吻合术采用4定点全层缝合后先将两侧壁打结,然后间针浆肌层缝合前后壁再打结,这样缝合方便准确,对合严整。术中检查近睾端输精管精子采用消毒玻片直接沾涂溢液、附睾及输精管曲段按摩,生理盐水低压灌注等方法使精子检出率达80%。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对输精管吻合失败病例的治疗和临床疗效.方法对输精管吻合失败的21例病例进行失败原因分析,并再次进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结果 随访1年半,复通率为100%,配偶妊娠率为85.7%.结论 显微外科技术是输精管再通的最佳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治疗梗阻性无精子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自2000年12月至2011年12月,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对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施行输精管吻合和输精管附睾吻合术42例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2例中,36例术后精液可见精子,术后复通率85.7%;配偶已怀孕27例,致孕率64.3%.结论 应用显微外科技术行输精管吻合和输精管附睾吻合术治疗梗阻性无精子症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估浆肌层吻合在小肠吻合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行胆管(或胰腺假性囊肿)空肠Roux-en-Y吻合的患者随机分成2组: 浆肌层吻合组(n=20)和二层吻合组(n=20),浆肌层吻合组行Roux-en-Y袢处空肠-空肠浆肌层吻合,二层吻合组行Roux-en-Y袢处空肠-空肠二层吻合.术后观察与肠吻合相关的并发症(小肠吻合口漏、狭窄、梗阻和出血)发生情况、肠道恢复排气时间等.结果 2组患者术后均未出现与肠吻合相关的并发症;浆肌层吻合组术后肠道恢复排气时间为(3.6±1.2) d,二层吻合组为(3.6±0.9) d,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肠浆肌层吻合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吻合方法 .  相似文献   

13.
(7)吻合 ①吻合的原则: a.吻合前常规检查: 血运(确认结肠近切端色泽基本正常、无分界线,剪开断端附近肠脂垂有持续、新鲜、活跃出血); 张力(确认近切端可提至耻骨上方3~5 cm,尤其是系膜无张力); 损伤(确认近、远切端无浆肌层撕裂,无阴道壁破损,无尿瘘,无输精管、精囊腺损伤); 裸化(确认游离预切直肠远端呈仅为直肠纵肌层裸露状).  相似文献   

14.
食管胃黏膜延长分层吻合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食管胃吻合抗胃食管反流、预防吻合口瘘及狭窄的术式。 方法 选杂种犬 5 8条 ,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 :31条犬 ,自贲门横断 ,食管黏膜延长 1.5~ 2 cm;切除部分胃小弯 ,剥除大弯侧保留部分浆肌层 ,成形为宽 3~ 3.5 cm、长 4~ 5 cm黏膜管 ,行食管胃黏膜、肌层分层吻合。对照组 :2 7条犬 ,用“深套叠”术式。于术后 3~ 180天检测对比分析。 结果 两组突入胃内结构长度、肌层吻合口直径差别无显著性意义 (P>0 .0 5 ) ,黏膜游离缘直径差别有显著性意义 (P<0 .0 1) ;实验组能耐受较高胃内压 ,胃与食管压力差两组差别有显著性意义 (P<0 .0 1) ;突向胃腔内结构厚度两组相差 1倍以上 ;实验组成形黏膜血供良好 ,吻合口愈合及缝线脱落早于对照组。 结论 适当剥除肌层不引起黏膜缺血坏死 ;成形黏膜瓣薄软 ,具有良好的抗反流效果 ;黏膜层密缝对合严密、愈合快 ,能有效预防吻合口瘘的发生 ,不同平面吻合狭窄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告一种在肉眼下行吻合的缝外膜肠线支架减张输精管吻合新方法.此法与外膜肌层法、全层不锈钢支架法和单纯全层法等对照地进行了动物实验及临床应用研究.自1980年3月以来,在临床上,上四法分别做了30、30、13及13例,术后分别随访到30、28、12及11例;其复精率分别是90%、82.1%、33、3%及27.3%;其复孕率分别是71.4%、60.7%、16.7%及0%.其结果显示,本法较其他肉眼下的输精管吻合法更加简便易行,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6.
探讨浆肌瓣隧道式肠吻合术在急性梗阻性左半结直肠癌一期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回顾性分析解放军第477医院2000年1月—2011年12月采用浆肌瓣隧道式肠吻合术式治疗62例急性梗阻性左半结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 期肠吻合术后发生切口感染5例,经局部换药及二期缝合后治愈,无腹腔感染及吻合口瘘发生,无死亡病例.术后3个月~1年对48例患者复查结肠镜,吻合口均通畅无狭窄.浆肌瓣隧道式一期肠吻合术能有效预防急性梗阻性左半结直肠癌一期切除术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7.
输精管吻合口双支架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输精管吻合术成功的要素之一是输精管两断端精确对合。所以 ,有人主张用软材料或者硬材料作吻合口支架 ,试图保持输精管吻合口通畅 ,不狭窄、不扭曲、不成角 ,减少术后吻合口梗阻 ,输送精液通畅。笔者自 1995年以来用细钢丝线作输精管吻合口临时支架缝合输精管两断端 ,又采用无病变旷置的输精管结扎结节作输精管吻合口后壁永久性支架4 0例[1] ,临床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1.受术者资料 :受术原因 :输精管绝育术后子女夭折要求再育者 2 8例 ,附睾瘀积症长期保守治疗未愈者 9例 ,性功能障碍者 3例。年龄 :2 4~ 30岁者 …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胰肠端侧套入式胰管空肠黏膜吻合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基本外科2005年8月至2012年12月期间200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Child法重建消化道,胰肠吻合施行胰肠端侧套入式胰管空肠黏膜吻合术,采用3层缝合结构(胰腺与空肠浆肌层、胰腺切缘与空肠浆肌层切缘以及胰管与空肠黏膜),胰管内置入硅胶管并引至空肠内。吻合口周围覆盖部分大网膜,并于吻合口下方放置引流管。结果全部患者手术均顺利,未出现围手术期死亡者。手术时间为(298±77)min、280~420 min。胰瘘发生率为11%(22/200例),A级17例、B级2例、C级3例;其中16例合并腹腔感染,1例合并脾静脉腐蚀大出血,1例合并胆肠吻合口假性动脉瘤破裂大出血,1例合并腹腔脓肿。3例C级胰瘘患者经二次手术治愈,其余19例均经保守治疗痊愈。结论胰肠端侧套入式胰管空肠黏膜吻合术操作简便,适用范围广,安全性高,可有效降低胰瘘发生率。吻合口覆盖大网膜可限制外漏胰液的扩散,减少胰瘘导致的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浆肌瓣隧道式肠吻合在梗阻性左半结肠癌一期切除吻合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和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对57例左半结肠癌并急性肠梗阻采取术中一期切除、浆肌瓣隧道式肠吻合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采用一期切除吻合的57例中,术后切口感染5例,无吻合口漏及腹腔感染发生,无死亡病例。结论浆肌瓣隧道式一期肠吻合既能有效防止吻合口漏发生,又能避免结肠造口及二期手术及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及减轻经济负担,可显著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是治疗梗阻性左半结肠癌的一种安全有效术式。  相似文献   

20.
为减少胃大部切除术后吻合口并发症,对48例Billroth吻合方法加以改进,其中胃十二指肠溃疡16例,胃癌32例。胃癌常规行区域淋巴结清扫术。在常规游离胃后,残胃胃大弯侧剥除浆肌层,使黏膜延长2-3cm,宽度略大于小肠腔口径,胃黏膜与小肠全层吻合,然后浆肌层包埋。本组术后无吻合口瘘及狭窄发生。经X线及胃镜观察,24例Billroth 1式吻合中仅3例有少量胆汁反流,提示胃肠吻合口具有明显抗反流功能。说明胃大部切除后采用胃黏膜与小肠全层吻合系一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