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研究儿童再发性腹痛(RAP)与上消化道疾病及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方法对108例曾进行胃镜检查及幽门螺旋杆菌检测的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79例(73.1%)有黏膜炎性改变,其中慢性胃炎64例(81.0%),食道炎6例(7.6%),胃炎合并食道炎2例(2.5%),十二指肠球炎4例(5.1%),胃溃疡1例(1.3%),十二指肠溃疡3例(3.8%)。②HP感染62例(57.4%),其中慢性胃炎56例,食道炎1例,胃炎合并食道炎1例,十二指肠球炎0例,胃溃疡1例,十二指肠溃疡2例。HP阳性者黏膜均有炎性改变。HP感染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结论儿童RAP中上消化道疾病占较高比率,HP感染可能是引起RAP的主要原因之一。HP感染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儿童再发性腹痛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方法;对66例经排除了肠道蛔虫症、肝、胆、胰及腹外科疾病的非精神心理因素所致的再发性腹痛患儿进行胃镜及幽门螺杆菌(HP)检测。采用三种方法检测HP:免疫印迹法、^13C-UBT及组织学染色找菌。所有病例均进行胃窦粘膜活检检查。结果:胃镜所见:政党例(7.58%),慢性胃炎61例(92.42%),慢性胃炎合并十二指肠球炎9例(13.64%),合并食管炎1例(1.52%),合并胆汁返流5例(7.58%),合并胃粘膜脱垂1例(1.52%),合并消化性溃疡8例(12.12%),HP阳性率33.33%。66例均进行了病理学检查,观察到胃炎症状与HP感染相关,66例中胃窦粘膜活检正常3例,Giemsa染色找菌HP全部阴性,慢性浅表性胃炎轻度37例,Giemsa染色HP阳性6例,慢性浅表性胃炎中-重度26例,Giemsa染色阳性16例。结论:儿童再发性腹痛多数存在器质性病变,并与HP感染有关,对经排除肠道蛔虫症、肝、胆、胰及腹外科疾病的非精神心理因素所致的再发性腹痛患儿,尤其血清HP-IgG抗体或(及)^13C-BUT检测阳性者,为进一步行胃镜检查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3.
赵越 《江西医学院学报》2004,44(1):64-64,67
幽门螺杆菌(Helipcobacter pylori,HP)是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病因,在消化界已达成共识,返流性食道炎(refluxcsophagitis,RE)与HP感染相互关系至今少有报道.本研究通过十二指肠球部溃疡(duodenal uleerdisease.DU)患者幽门螺杆菌根治前及根治后返流性食道炎的发病率改变.探讨RE与HP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吴成  杨斌 《安徽医学》2004,25(2):134-135
目的 探讨小儿上消化道疾病的检出率及儿童胃病的幽门螺杆菌 (HP)感染率。方法 对临床疑似上消化道疾病 173例小儿进行胃镜检查 ,其中对 164例患儿进行快速尿素酶试验检测胃粘膜HP。结果  173例中 ,浅表性胃炎 10 5例 ,浅表性胃炎伴十二指肠球炎 3 1例 ,消化性溃疡 13例 ,十二指肠球炎 7例 ;HP检测阳性中浅表性胃炎 76.2 %,十二指肠球炎 42 .9%,胃炎伴球炎 80 .6%,消化性溃疡 84.6%。结论 儿童胃病中浅表性胃炎检出率最高 ,HP感染是小儿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病因之一。小儿胃镜检查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儿童再发性腹痛(RAP)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方法 收集再发性腹痛患儿84例,检测血清中幽门螺杆菌抗体(HP-IgG)。结果 84例儿童再发性腹痛中,HP感染率为56%,男童阳性率大于女童,经χ^2检验有显著差异,(P<05),随着年龄增长阳性率上升。结论 儿童再发性腹痛与HP感染有关,男童HP感染率大于女童,随着年龄的增长有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6.
儿童再发性腹痛与幽门螺杆菌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儿童再发性腹痛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方法 :对 6 6例经排除了肠道蛔虫症、肝、胆、胰及腹外科疾病的非精神心理因素所致的再发性腹痛患儿进行胃镜及幽门螺杆菌 (Hp)检测。采用免疫印迹法、C13 -UBT及组织学染色找菌检测HP。所有病例均进行胃窦粘膜活检检查。结果 :胃镜所见 :正常 5例(7.5 8% ) ,慢性胃炎 6 1例 (92 .4 2 % ) ,慢性胃炎合并十二指肠球炎 9例 (13.6 4 % ) ,合并食管炎 1例 (1.5 2 % ) ,合并胆汁返流 5例 (7.5 8% ) ,合并胃粘膜脱垂 1例 (1.5 2 % ) ,合并消化性溃疡 8例 (12 .12 % ) ,Hp阳性率36 .36 %。 6 6例均进行了病理学检查 ,观察到胃炎症状与Hp感染相关 ,6 6例中胃窦粘膜活检正常 3例 ,Giemsa染色找菌Hp全部阴性 ,慢性浅表性胃炎轻度 37例 ,Giemsa染色Hp阳性 6例 ,慢性浅表性胃炎中 -重度 2 6例 ,Giemsa染色 16例阳性。结论 :儿童再发性腹痛多数存在器质性病变 ,并与Hp感染有关 ,对经排了肠道蛔虫症、肝、胆、胰及腹外科疾病的非精神心理因素所致的再发性腹痛患儿 ,尤其血清Hp -IgG抗体或(及 )C13 -UBT检测阳性者 ,应进一步行胃镜检查 ,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的关系。方法:胃镜检查确诊的494例慢性胃炎患者、160例消化性溃疡伴慢性胃炎患者分别给予胃黏膜组织活检及快速尿素酶试验检查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分析炎性反应情况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消化性溃伴慢性胃炎Hp感染的阳性率。结果:Hp感染阳性率,慢性充血渗出性胃炎达72.7%、隆起糜烂性胃炎达76%、反流型胃炎达88.2%、萎缩性胃炎达75%,十二指肠溃疡(DU )和胃溃疡(G U )的H p检出阳性率分别是82.1%和86.5%。结论:几种常见的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都伴有不同程度的幽门螺杆菌感染,消化性溃疡均伴有慢性胃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消化性溃疡(PU)及年龄、性别的关系。方法:采用快速尿素酶和组织H-E染色法对119例PU病人进行HP感染检测,其中男性96例、女性23例,以上二种方法测定结果均阳性定为HP感染。然后将这些病例按年龄分为三组,即青年组33例,中年组78例和老年组8例。结果:HP总感染率:胃溃疡78.6%,十二指肠球溃疡63.6%,幽门管溃疡66.7%及复合溃疡62.5%,该结果与以前报道相同。各种溃疡的HP感染率在各年龄组间比较及男、女性别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HP感染与PU关系密切,与性别无关,并不与年龄成正比上升。  相似文献   

9.
小儿再发性腹痛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对87例再发性腹痛患儿进行幽门螺杆菌(HP)的检测,探讨小儿再发性腹痛与幽门螺杆菌感染之间的关系。方法 87例患儿均接受^14C-尿素呼气试验(^14C—UBT)检测,其中63例行血清幽门螺杆菌-IgG抗体检查,42例做胃镜检查及快速尿素酶试验。42例无症状者作为对照组仅做^14C—UBT及血清幽门螺杆菌-IgG抗体检查。如检查中有2项或2项以上阳性者则诊断为幽门螺杆菌感染。结果 再发性腹痛患儿HP阳性45例,阳性率51.7%。对照组阳性10例,阳性率23.5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胃镜结果:慢性胃炎32例,十二指肠球部渍疡8例,胃渍疡1例,正常1例。病变检出率达99%。结论 小儿再发性腹痛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慢性胃炎和十二指肠部溃疡是其主要致病原因。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研究反复腹痛患儿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1年2月至2013年4月于本院进行诊治的175例反复腹痛患儿为研究对象,将其中幽门螺杆菌感染率进行统计,并将其中不同年龄、性别、喂食方式、胃病家族史、消化性溃疡及母亲文化程度者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进行比较,并分析上述因素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结果:175例反复腹痛患儿中74例为幽门螺杆菌感染,感染率为42.29%,其中年龄越高、男性、咀嚼喂食者、胃病家族史、消化性溃疡及母亲文化程度较低者的感染率高于其他患儿,经Logistic分析显示其均为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高危因素,P均<0.05,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反复腹痛患儿幽门螺杆菌感染感染率较高,且年龄、性别、喂食方式、胃病家族史、消化性溃疡及母亲文化程度均是幽门螺杆菌感染感染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儿童再发性腹痛(RAP)的病因。方法对96例RAP儿童进行胃镜检查,并对镜查异常者取胃粘膜组织作快速尿素酶试验及病理切片染色进行幽门螺杆菌(Hp)检测。结果96例中上消化道疾病88例,其中慢性胃炎57例(64.8%,包括非胆汁反流性胃炎44例,胆汁反流慢胃炎13例),十二指肠球炎14例(15.9%),十二指肠溃疡17例(19.3%)。Hp感染以十二指肠溃疡最高13/17(76.5%),非胆反流性胃炎次之26/44(59.1%),胆汁反流性胃炎最低2/13(15.45%)。结论上消化道疾病是引起儿童RAP的主要原因,并与Hp感染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2.
儿童慢性胃炎、十二指肠炎和消化性溃疡内镜和病理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儿童慢性胃炎、十二指肠炎和消化性溃疡内镜下表现与其组织病理学特点的关系,以及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儿童胃十二指肠黏膜组织病理学变化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观察366例有上消化道症状的儿童内镜下的疾病类型,对其活检标本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366例患儿经内镜诊断胃十二指肠疾病类型:单纯慢性胃炎206例(56.3%),慢性胃炎并十二指肠炎112例(30.6%),慢性胃炎并消化性溃疡48例(13.1%)。经组织病理学检查,全部病例存在胃窦黏膜和十二指肠球部黏膜慢性炎症改变。Hp检查阳性者106例(28.96%),其中Hp感染者的胃窦黏膜炎症程度明显较未感染者重(P<0.01),而Hp感染与否与十二指肠黏膜慢性炎症严重程度无关(P>0.05)。Hp感染组与未感染组在引起胃窦黏膜炎症活动性、萎缩和淋巴滤泡形成的发生率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内镜下表现正常的十二指肠黏膜经组织学检查均有慢性炎症改变,其严重程度与Hp感染无关。Hp感染可引起较严重的胃黏膜组织学改变,有症状的Hp感染儿童应予根除Hp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小儿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特征及其与幽门螺杆菌(Hp)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消化性溃疡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十二指肠溃疡(DU)占84.8%(39/46).胃溃疡(GU)占13%(6/46).复合性溃疡占2.2%(1/46);7~16岁占82.6%(38/46);就诊主诉依次为呕血、黑便23例.反复腹痛15例,面色苍白7例,进食后呕吐1例;Hp检出率为41.7%(15/36).结论:小儿消化性溃疡好发于学龄儿童.以DU多见.且与Hp感染密切相关.上消化道出血为就诊首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胃镜检查在儿童消化道疾病诊治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儿上消化道疾病的发病率及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相关性.方法对临床疑似上消化道疾病的564例小儿进行胃镜检查及快速尿素酶试验检测223例胃黏膜HP.结果 564例中成功检查563例,检出疾病534例,其中浅表性胃炎324例、消化性溃疡112例、十二指肠球炎89例.223例HP检测中,总阳性率45.29%,其中十二指肠球部溃疡63.49%(40/63)、浅表性胃炎39.84%(49/123)、十二指肠球炎37.50%(9/24)、胃溃疡28.57%(2/7).结论小儿胃镜检查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方法.儿童HP感染以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居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慢性胃炎(CG)和消化性溃疡(PU)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关系。方法将有上腹隐痛、饱胀不适、反酸、嗳气等上消化道症状,经胃镜诊断为慢性胃炎的252例、消化性溃疡的8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将无消化系统症状,正常体检做胃镜检查者102例作为对照组。2组患者分别在病变部位、溃疡周围及胃窦部处取活组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确定活动期。经改良Giemsa染色查Hp。结果 CG及PU患者Hp感染总检出率(61.5%)与对照组Hp总检出率(26.5%)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活动期消化性溃疡Hp检出率(94.0%)高于非活动期消化性溃疡(38.5%),2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CG和PU的发生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6.
小儿慢性胃十二指肠炎及消化性溃疡166例胃镜检查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波  谢永武  郑瑞丰 《河北医学》2008,14(2):129-131
目的:了解小儿慢性胃、十二指肠炎及消化性溃疡临床发病情况。方法:应用Olymus-GIF-XQ240电子胃镜对我院175例慢性腹痛患儿进行胃镜检查并行快速尿素酶试验。结果:175例胃镜检查有异常者为166例,消化性溃疡发生率为15.43%,小儿十二指肠溃疡发生率高于胃溃疡,并以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多见,胃溃疡以胃窦溃疡多见,胃、十二指肠炎的发生率为94.86%,小儿慢性胃炎发生率明显高于慢性十二指肠炎,其中以慢性浅表性胃炎、胆汁返流性胃炎最多见,慢性糜烂出血性胃、十二指肠炎也不少见,幽门螺杆菌检测阳性率为59.04%,其中消化性溃疡病例检测幽门螺杆菌均为阳性。结论:目前小儿慢性胃、十二指肠炎及消化性溃疡发病率高,对有消化道症状的小儿要重视胃镜检查,要常规作幽门螺杆菌检测。  相似文献   

17.
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呋喃唑酮根治幽门螺杆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和呋喃唑酮三联疗法在小儿幽门螺旋杆菌(hlicobacter pylori,HP)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65例经胃镜检查证实为消化性溃疡或慢性胃炎患儿,给予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呋喃唑酮治疗14d,1月后复查胃镜,并检测HP。结果 HP根治率87.7%,胃炎好转率97.4%,溃疡愈合率94.4%,溃疡有效率100%,副反应发生率4.6%。结论 该三联疗法不失为根治率高、安全实用的一种治疗HP的方案。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感染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0例由于上消化道症状行胃镜检查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对患者胃黏膜的实验室检查分析、探索,研究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在消化性溃疡以及慢性胃炎患者中的感染率,并进行中医辨证分型。结果200例胃镜检查者中,有150例Hp检查为阳性,Hp感染检出率为75.0%。中医辩证分型发现:Hp感染中主要以脾胃湿热型、肝郁气滞型、胃阴亏虚型、脾胃虚寒型为主型,其中以脾胃湿热型、肝郁气滞型的Hp感染率较高,胃阴亏虚型以及脾胃虚寒型的Hp感染率较低;部分Hp感染患者兼具食滞证、胃寒症、血瘀证。结论胃癌以及十二指肠溃疡的Hp感染率较高;胃溃疡以及萎缩型胃炎次之,慢性浅表性胃炎最低。  相似文献   

19.
龙梅  朱莉  包林林  潘佩英 《中国全科医学》2020,23(36):4562-4566
背景 随着儿童胃镜检查的普及,研究发现儿童时期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与胃肠疾病的发生有密切关系,但针对儿童时期H.pylori感染后胃镜检查及病理组织学检查的研究相对较少。目的 探讨贵阳地区儿童时期H.pylori感染后胃镜检查、胃黏膜组织病理学特点及疗效。方法 随机选择贵阳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医院消化科2016年6月-2018年9月收治的因腹痛、呕吐、消化道出血等症状入院的21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依据H.pylori检测结果,H.pylori阳性者为阳性组,H.pylori阴性者为对照组,分析儿童时期H.pylori感染后胃镜检查、胃黏膜病理组织学特点及疗效。结果 210例患儿中阳性组104例、对照组106例,儿童时期H.pylori感染率为49.5%。H.pylori感染平均发病年龄为(7.2±1.3)岁。阳性组胃镜检查提示糜烂出血性胃炎58例、消化性溃疡23例、结节性胃炎13例、消化性溃疡伴结节性胃炎10例,对照组胃镜检查提示糜烂出血性胃炎84例、消化性溃疡18例、结节性胃炎3例、消化性溃疡伴结节性胃炎1例。阳性组糜烂出血性胃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节性胃炎以及消化性溃疡伴结节性胃炎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轻度炎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重度炎症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阳性组淋巴细胞阳性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阳性组给予标准三联疗法抗H.pylori治疗后,复查13C尿素呼气试验阴性93例、阳性11例。结论 贵阳地区儿童时期H.pylori感染率为49.5%,以学龄期儿童发病为主;H.pylori感染后胃镜检查以糜烂出血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结节性胃炎为主要表现,糜烂出血性胃炎发生率明显降低,结节性胃炎以及消化性溃疡伴结节性胃炎的发生率明显升高,胃黏膜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以重度炎症为主,重度炎症改变及淋巴细胞浸润程度与H.pylori感染相关,标准三联疗法对H.pylori根除率为89.4%。  相似文献   

20.
534例儿童胃镜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总结儿童胃镜临床应用价值及儿童胃镜检查疾病谱.方法对我院23年来(1980至今)年龄14岁以下的儿童胃镜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34例患儿中,胃镜检查发现主要疾病是慢性浅表性胃炎255例,球部溃疡71例,胃溃疡29例,复合性溃疡11例,胆汁反流性胃炎58例,十二指肠球炎37例,糜烂性胃炎19例,食管异物15例,食管静脉曲张6例,食管炎5例,胃息肉4例,其它12例.1988年以后的498例中401例行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检查,208例Hp( ),Hp检出51.9%.结论儿童上消化道疾病以炎症和溃疡病最常见,与成人相比儿童Hp感染率较低.儿童胃镜检查对儿童上消化道疾病诊治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