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桂芹  周平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5,27(6):484-484,489
患儿,男性,15岁,因进行性双下肢麻木、无力、活动受限、大小便潴留2d入院。入院前2d患儿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麻木、无力。初为双下肢行走乏力,但尚能扶走,同时伴大小便潴留,以后双下肢麻木、乏力逐渐加重,且渐往上行,并发展到腰部麻木、无力,活动受限。人院当日患儿已完全不能行走,双下肢不能活动,仍麻木,但不伴四肢疼痛,无发烧及呕吐,无耳鸣。为进一步诊治来我院就诊,门诊以“急性横惯性脊髓炎”收住院。  相似文献   

2.
谭坤能  吴炎 《中原医刊》2001,28(10):13-14
本文通过对85例中老年甲亢患者的临床观察,发现45岁以上的中老年甲亢患者缺乏典型的甲亢表型,并且有其相应的不同类型的胃肠道病表现,并与性别、年龄有一定的相关性。中老年患者较易发生肝脏损害,与病毒性肝炎有类似的表现,老年患者以胃肠道症状更为突出,男性患者较易出现低血钾、双下肢无力。上述中老年甲亢患者不典型的以胃肠道病变为多样化的表现,易造成误诊、漏诊、及时予以甲亢诊治,病情可迅速缓解恢复。  相似文献   

3.
患者女性,26岁,已婚,干部,以停经8个月,双下肢麻木无力1个月为主诉入院.入院前8个月停经,后多次到医院检查为正常妊娠,胎儿发育良好.于入院前1个月,受凉后流涕,双下肢麻木无力能行走,到妇科检查诊断为末梢神经炎,服用复合维生素B等治疗无效,双下肢麻木无力进行性加重,  相似文献   

4.
报道1例以双上肢无力为主要症状的巴特(Batter)综合征。此病为少见的常染色体隐形遗传性疾病,肌无力和麻痹主要以双下肢为主。提示对持续时间长、补钾效果不佳而血压正常、无明显原因的低钾血症患者,如只有双上肢的无力为主要症状时,不能以固定思维简单化处理。  相似文献   

5.
颈椎骨折合并食管损伤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颈椎骨折和食管损伤并不少见,但颈椎骨折合并食管损伤在临床上极少见。现报告1例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男,42岁,主因“车祸致颈部疼痛,双上肢无力,双下肢不能活动14d”于2005-08-10入院。发生车祸后,患者当时昏迷约半小时,清醒后自觉双上肢麻木、无力,双下肢感觉、运动完全消失。  相似文献   

6.
褐黄病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患者,男,38岁。因腰腿痛5年,进行性双下肢行走困难2个月入院。患者5年前出现因腰背部疼痛,行走数十米后双下肢酸困无力,休息后缓解,曾在当地医院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给予针灸、穴位埋线等对症治疗后,症状好转,但未能彻底缓解。2个月前,患者左膝关节疼痛并有响声。进而左下肢间歇性跛行,双下肢渐无力伴麻木不适感,症状渐进性加重至行走困难、站立不能,现已完全卧床。发病以来,患者诉未伴有肌  相似文献   

7.
病例1:男,43岁,乌海市公务素煤业公司煤矿工人。于2009年7月17日主因双下肢麻木、活动不灵便1月余,加重10余天就诊,门诊以脊髓病变性质待定收入院。临床表现:患者诉1个月来无诱因出现双下肢行走无力,未在意,近10余天来症状加重,出现左脚、左下肢麻木无力,逐渐出现右下肢也麻木无力,活动不灵,行走困难,摔倒等;3、4 d不能行走,不能自行翻身,伴排尿困难,尿潴留,不伴有发热、咽痛、腹泻病史;无低热盗汗、胸闷气短、咳嗽等。  相似文献   

8.
1临床资料 腓骨肌萎缩症临床比较少见,双胞胎者更为罕见,笔者遇见2例,并经病理检查证实为本病,现报告如下: 患者,男性,29岁,因双下肢无力2年就诊。患者2年前出现进行性双下肢无力,上楼费力,跑跳无力,逐渐加重,行走无力,远端重于近端,偶有双下肢肉跳,但无肌肉疼痛。进1年双下肢逐渐变细,远端麻木感。  相似文献   

9.
孙××,男,54岁,住院号47907。以”双下肢进行性无力18个月伴浮肿14月为主诉于1988年3月8日入院。患者于1986年12月开始不明原因感双下肢无力,行走时酸困、沉麻。1987年4月双下肢出现浮肿且无力加重,先后按“慢性肾炎”、”双下肢周围神经炎”、“脊髓炎”等治疗无效。入院后体检:神  相似文献   

10.
<正>低钾性周期性麻痹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离子通道病,在我国以散发多见,但合并酷似多发性肌炎病例则少见. 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47岁,以双上肢无力5 d,双下肢无  相似文献   

11.
1 资料 患者男,56岁,农民,因胸背部疼痛3月加重伴双下肢麻木无力半月,于2007年3月25日以胸椎结核收住入院,患者自诉3月前不明原因出现胸背部疼痛,尤其以夜间为甚,伴烦热,疲乏,间断咳嗽咳痰,未行特殊检查治疗,入院半月前胸背部疼痛加重不能平卧,继而出现双下肢麻木无力走路不稳,遂到我院诊治.  相似文献   

12.
患者,男性,55岁,汉族。于2008年9月15日入院,40多天前无明确诱因感胸背部疼痛,10余天前突感双下肢麻木、无力。双下肢可站立、行走,患者可进行劳动,后麻木感逐渐向躯干蔓延,无力逐渐加重。约7天前晨起时发觉双下肢站立、行走困难,需别人搀扶。  相似文献   

13.
报道罕见的母子同患进行性骨干发育不良症二例,临床表现以双下肢肌肉萎缩、无力、步态蹒跚,且进展缓慢,骨骼改变到成人后停止。X线特异表现为四肢骨干对称性的骨内外膜增生,骨皮质增厚,髓腔不规则缩小或闭塞,但病变不累及干骺端和骨骺为特征。本病容易误诊为进行性肌营养不良,骨纤维增殖症,全身性骨皮质增生。  相似文献   

14.
脊膜瘤系椎管内常见的肿瘤之一,但囊性脊膜瘤则极为罕见。我院1980年收治一例,报告如下。 吴某,男,38岁,陕西兰田县农民,因双下肢麻木、无力1年8个月,於1980年11月20日入院。患者於79年3月中旬开始感腰痛,呈阵发性刺痛,持续3天,继之腰部呈束带感,伴双下肢麻木、无力、以左下肢更甚。1月前起行走困难,大小便尚可,无外伤及周  相似文献   

15.
薛志刚  胡滨  胡宁 《吉林医学》2011,32(14):2794-2794
<正>患者男,30岁,因"反复行走困难、四肢无力1年半余"入院。缘于2008年7月上旬始无明显诱因感觉行走稍久即双下肢酸软无力,活动不灵活,以左侧明显,双手持重物久时亦无力。无肌肉肿胀、疼痛及萎缩,偶有"肉跳",闭眼时有时眼  相似文献   

16.
患者男性,56岁.主因阵发性双下肢无力、麻木32d,加重10d于2011年9月入院.患者于入院前32d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无力、麻木,易跌倒,呈阵发性,每次持续约半小时左右,可自行缓解.病后曾先后就诊于当地县医院及市级医院,分别考虑"格林巴利综合征"、"脊髓血管性病变",未给予特殊治疗.入院前10d患者症状加重,双下肢无力、麻木呈持续性,行走时足底有踩棉花感、摇晃不稳.无肢体疼痛及抽搐表现,无大小便失禁.既往发现2型糖尿病6年余,平时常服"二甲双胍、阿卡波糖"等,空腹血糖控制在9~12mmol/L.少量饮酒史10多年,平均100~150ml/d.无胃病史.  相似文献   

17.
病例,女,21岁。于1988年8月24日入院。 患者于8月17日晚无明显诱因感上腹不适、呕吐,并出现双下肢麻木、疼痛、无力,不能抬离床面,18日中午症状即完全消失。19日月经来潮,又觉腰腹胀痛,双下肢麻木无力,20日症状加重,经一般处理再度缓解。21日晨症状复现,22日大小便潴留。既往史无特殊。 检查:生命征正常,全身皮肤无瘀斑瘀点,浅表淋巴结不肿大,齿龈无出血,心肺正常。双下肢肌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脊髓痨的临床特点,为临床医生提供指导.方法 回顾性分析19例脊髓痨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6例,女3例.年龄36~68岁.所有患者均经梅毒血清特异性抗体测定(TPPA)、梅毒荧光抗体吸附试验(FTA-ABS)及梅毒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并结合临床症状确诊,给予青霉素治疗.总结脊髓痨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神经电生理及影像学检查的特点.结果 19例脊髓痨患者均慢性起病,进行性加重,以双下肢麻木或无力、走路不稳为主要临床表现.体征有双下肢音叉振动觉减退或消失,闭目难立征阳性,双下肢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血清和脑脊液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和梅毒荧光抗体吸附试验IgG阳性,影像学无特异性表现.经青霉素治疗,所有患者临床症状均有好转.结论 脊髓痨患者主要以双下肢症状起病,确诊主要依靠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青霉素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19.
<正> 患者,男,57岁。因感冒后双下肢麻木无力10余天入院。既往有糖尿病史,无肝病史。体检:一般内科查体无异常。神经系统检查:双上肢肌力V级,双下肢Ⅲ级,四肢腱反射低,病理征(一),四肢呈手套袜套样感觉障碍。化验:血糖13.2mmol/L,肝功正常。腰穿压力正常,脑脊液细胞数0,蛋白1.15g/L,寡克隆带阳性。给予胰岛素及皮质激素治疗1个月,双下肢肌力恢复至V~-级,但出现双下肢浮肿,食欲差,复查肝功异常,B超示肝大,腹水,肝CT示右肝癌,肝内转移伴腹水,后转肿瘤医院治疗。 讨论 患者感冒后发病,双下肢无力伴末梢型感觉障碍,脑脊液蛋白—细胞呈分离现象。符合格林—巴利综合征的诊断标准。患者激素治疗1个月肢体无力好转,但出现肝功异常,经CT诊断为肝癌。由于条件所限没有化验血清和脑脊液抗—Hu抗体。因此不  相似文献   

20.
患者,男,46岁,发现强直性脊柱炎已有30余年。近4年来,出现双下肢无力、双足发麻、臀部及双下肢肌萎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