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了解玉环县18岁及以上沿海居民代谢综合征(MS)的患病情况和流行趋势,为预防和控制MS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全部进行75g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并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测量身高、体重、血压。结果玉环县沿海18岁及以上人群MS及高血压、糖尿病(DM)、糖调节受损(IGR)、超重/肥胖、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低HDL-C的患病率分别为13.72%、21.42%、5.88%、14.81%、27.16%、8.89%、18.51%、4.69%。64.08%的常住居民有MS组分异常,34.90%有MS组分聚集现象;代谢异常患病率均随着年龄的增大患病率逐渐升高,具有两种和两种以上代谢异常者在38岁以上人群中大幅上升,58岁年龄组达到高峰。结论代谢异常的患病和MS组分的聚集在本县沿海居民中比较普遍。在人群中早期筛检并发现高危人群,及时给予生活行为方式或适当药物的干预是防治MS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武汉钢铁集团公司(武钢)职工代谢综合征的流行现状.方法 对2010年在武钢职工总医院进行体检的武钢职工12 000例个体进行横断面调查,测量体检者的腰围和血压,测定血糖以及血脂等各项指标,根据2007年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修订的代谢综合征诊断标准,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武钢职工代谢综合征的总患病率为12.4%;男性患病率(16.7%)显著高于女性(7.3%);20~40岁、40~60岁、60岁以上的患病率分别为2.5%、15.3%和22.2%,患病率随年龄升高而增加;干部代谢综合征患病率(19.0%)远高于工人(10.5%);中心性肥胖、高血糖、高血压、高三酰甘油血症、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患病率分别为18.9%、12.2%、26.3%、30.4%和25.4%.结论 武钢职工代谢综合征发病率高,需积极开展肥胖、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危险因素的早期干预,降低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贵阳市城区成人代谢综合征(MS)的患病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2009年11月至2010年2月,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调查贵阳市城区宅吉社区20岁及以上常住居民共1512人(男634人,女878人),分为6个年龄组(≥20—30、≥30~40、≥40~50、≥50—60、≥60~70、≥170岁),对其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及相关代谢指标的测定。MS采用2005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全球共识定义。组间率的比较用χ2检验,均数的比较用t检验。结果调查人群中Ms的粗患病率为29.7%(男性26.5%,女性32.0%),女性高于男性(χ2=5.346,P〈0.05),标化患病率为29.1%(男性26.6%,女性31.6%)。MS的患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显著升高,女性在≥60~70岁达到高峰,男性在≥140~50岁达到高峰。调查人群中中心性肥胖、甘油三酯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血压升高及空腹血糖升高的粗患病率分别为39.5%、38.0%、49.1%、35.9%、55.2%,标化患病率分别为38.3%、39.4%、47.6%、36.1%、56.0%。调查人群中,1335名(88.3%)有一项以上代谢组分异常。MS患者中,有3、4及5项代谢组分异常者分别占43.2%、39.9%及16.9%。结论贵阳市城区宅吉社区成人MS的患病率较高,MS的防治工作应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4.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代谢综合征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代谢综合征(MS)的发病率及特点。方法以2004年中国糖尿病学会提出的MS诊断标准对我院2000年至2006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回顾性、横断面调查。结果386例患者原发病构成:糖尿病19.7%、高血压21.O%、慢性肾炎及其它疾病59.3%。MS总的发病率为39.9%;糖尿病、高血压、慢性肾炎及其它疾病MS发病率分别为94.7%。59.3%,14.8%;女性、男性发病率分别为42.3%和38.1%。整个群体MS相关异常组分:高血压97.4%,低高密度脂蛋白47.2%。高甘油三酯40.4%,高血糖295%,肥胖16.7%。结论维持性血透患者有较高MS发病率,大样本、前瞻性研究有助于阐明MS在MHD患者中的发病规律及对预后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上海市嘉定区40岁以上常住居民代谢综合征的患病情况。方法 2010年3月至2010年7月对嘉定区社区2504名40岁以上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空腹及葡萄糖耐量试验。采血检测血糖及血脂。代谢综合征定义采用按照亚洲人特点改良的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成人治疗组第3次报告(NCEP-ATPⅢ)诊断标准。结果 (1)该人群代谢综合征患病率为34.0%,其中男性31.4%,女性35.8%,不同性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代谢综合征患病率在绝经期妇女、超重、肥胖、糖调节异常和糖尿病人群明显增加,但随着受教育年限的增加而降低。结论上海市郊区40岁以上常住居民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达30%以上,代谢综合征防治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广西地区代谢综合征(MS)及其不同组分的患病率并比较壮汉族的区别。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于2003至2005年在广西有代表性的地区开展糖尿病横断面调查。取其中有完整资料、年龄15岁以上的27240人列入本次MS分析。MS的诊断标准分别采用2005年国际糖尿病联盟(IDF)标准和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CDS)于2004年提出的标准。结果(1)按IDF标准,MS总的粗患病率为13.15%,其中男性为12.41%,女性为14.11%;按2000年全国普查人口计算标化患病率为7.66%,其中男性为7.26%,女性为8.81%。按照CDS标准,MS总的粗患病率为10.75%,男13.45%,女7.28%;总标化患病率5.9%,男性7.21%,女性4.31%。MS总的患病率、男性和女性的患病率均随年龄增大而升高(P〈0.01)。(2)按IDF标准,壮族MS粗患病率和标化率分别为9.91%和6.69%;汉族MS粗患病率和标化率分别为13.71%和7.99%。按CDS标准,壮族MS粗患病率和标化率分别为6.92%和4.48%,汉族MS粗患病率和标化率分别为11.32%和6.14%。MS总标化患病率均为汉族高于壮族(P〈0.01)。(3)在肥胖、高血压、高甘油三酯(TG)、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高血糖五种代谢组分异常中,按IDF标准,总的粗患病率最高为高血压32.26%,按CDS标准则为高TG28.39%;在27240名调查对象中,65.82%(IDF标准)和56.13%(CDS标准)调查对象至少有一种代谢组分异常。结论广西MS粗患病率按IDF标准和CDS标准分别为13.15%和10.75%,按2000年全国人口标化患病率则分别为7.66%和5.90%。汉族MS患病率高于壮族。超过半数的调查对象至少有一项代谢组分异常。  相似文献   

7.
南宁市老年人代谢综合征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南宁市老年人代谢综合征(MS)及其代谢异常组分患病情况。方法选取南宁市健康体检的60岁以上老年人2379例,依据2005年国际糖尿病联合会公布的MS新诊断标准对MS进行诊断,并进行MS组分分类。结果总的标化患病率22.5%,其中男16.2%,女33.3%;有1种以上代谢异常占91.5%,同时有2种代谢异常占32.1%。同时有3种或3种以上代谢异常29.8%。结论南宁市老年人群具有较高的MS及其相关组分的患病率。制定面向老年人MS的防治策略,以降低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8.
对参加健康体检的武汉市区成年居民2057人的资料进行了分析,以了解武汉地区部分20岁以上人群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及与部分相关因素的关系,结果表明代谢综合征的总患病率为10.74%.其中男性患病率为13.47%,女性患病率为4.99%。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随血甘油三酯、血尿酸、胰岛素抵抗指数和年龄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9.
代谢综合征患病率及分布特点-青岛港健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和分析青岛港职工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及分布特点.方法利用2000年青岛港健康研究调查的18~54岁11536名男女职工完整资料.代谢综合征诊断标准采用ATP Ⅲ(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项目专家组关于在成人中高血胆固醇的检出、评价和治疗的第三次报告)标准和修改腹部肥胖的标准(男性≥85 cm 、女性≥80 cm).结果按ATP Ⅲ标准,男女职工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分别为6.3%和3.5%,但其中腹部肥胖率最低,男女分别为22.4%和 42.9%;按修改标准男女职工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分别上升为17.7%和4.2%.结论代谢综合征在该人群中占有一定的比例,特别是男职工较为流行,对心血管病和糖尿病的防治有重要意义.我国需要有适合国人特点的代谢综合征的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10.
采取多极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原则对黑龙江2 875名20~74岁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并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臀围、血压、静息心率及体脂含量,测定空腹血糖、胰岛素、血脂,并晨尿测定尿微量白蛋白.采用国际糖尿病联盟关于代谢综合征(MS)的诊断标准.结果 显示,黑龙江省20~74岁居民MS粗患病率为19.34%,年龄标化后患病率为21.92%(男性20.41%,女性23.11%).且 MS患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城市、城镇及乡村MS年龄标化患病率分别25.22%、17.38%和14.75%,城市MS患病率高于城镇和乡村(均P<0.05).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体脂含量高、胰岛素抵抗、年龄增高、城乡地域差异、经常饮酒、每日主食量过多、白蛋白尿、教育水平低、肥胖家族史及性别均为代谢综合征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辽宁省省直机关中老年人群代谢综合征的现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调查辽宁省省直机关中老年人群代谢综合征的患病情况。方法选取2005年9-11月在我院干诊科进行健康体检的辽宁省省直机关40岁以上人群体检完整资料1506份,统计分析代谢综合征及其组分的患病情况。结果对1506份调查资料分析显示,代谢综合征、超重和(或)肥胖、糖代谢异常、高血压、高三酰甘油血症和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分别为26.3%、46.1%、56.4%、57.4%、39.0%和28.0%,按照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沈阳地区人口构成比进行标化后,上述各组分标化患病率分别为10.8%、18.9%、23.2%、23.6%、16.0%、11.5%。除超重和(或)肥胖外,代谢综合征及各组分患病率均随年龄增加逐渐增高。代谢综合征与冠心病的联系强度比值比(OR)为1.912,可信区间为1.34~2.74,代谢综合征患者并存冠心病的可能性是无代谢综合征人群的1.92倍(P〈0.01)。结论辽宁省省直机关中老年人群代谢综合征患病率较高,代谢综合征患病率在不同的年龄段有所不同。代谢综合征是心血管病发病的重要的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广东省和江苏省成年居民代谢综合征(MS)的患病率和危险因素.方法 分析2007-2008年全国糖尿病和代谢性疾病研究中广东省和江苏省的数据(6614例);分别计算在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CDS)标准、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成人治疗方案第三次报告(ATPⅢ)标准、国际糖尿病联盟(IDF)标准和国际多学会联合声明(JIS)标准下MS的年龄、性别标化患病率;以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MS的危险因素.结果 MS的标化患病率分别为17.88%(CDS标准)、28.50%(ATPⅢ标准)、21.99%(IDF标准)和31.50%(JIS标准).ATPⅢ和IDF标准下女性MS患病率高于男性(分别为30.63%比26.45%,P< 0.01;26.04%比17.91%,P<0.01),而CDS标准下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19.87%比15.94%,P< 0.01);城乡间差异未达到统计学意义(17.63%比18.14%).ATPⅢ标准和JIS标准的一致性最好(κ=0.95,P< 0.01). MS的危险因素包括男性、年龄较大、文化程度低、高血压家族史、肥胖家族史、饮酒和不控制饮食.结论 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广东、江苏)成年居民MS患病率高,且不同诊断标准下存在较大差异;亟需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其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代谢综合征防治的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防治代谢综合征(MS)的主要目标是防止或延缓心血管疾病及2型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积极地改善生活方式是MS防治的首要和基础措施。对于生活方式干预后效果不显著和处在心血管疾病高危状态的个体,应该对存在的代谢异常进行有针对性的个体化药物治疗。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及内源性大麻素受体1拮抗剂(利莫那班)均可以改善MS的多项代谢异常。正在临床研究中的新一代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PPAR)激动剂对PPARα和PPARγ受体均有作用,这种具有调脂和降糖双重作用的PPAR激动剂,将有可能开创MS治疗的新纪元。  相似文献   

14.
上海市成人代谢综合征流行调查   总被引:217,自引:2,他引:217  
目的 分析上海社区20~74岁人群中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及各组的患病现况及其伴发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情况。方法 由1999~2001年上海华阳和曹杨社区肥胖及其相关疾病基线调查资料中,取有完整血糖、血脂、血压、胰岛素、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等资料的20~74岁人群共2048人(男性896例,女1152例)列入本次分析。代谢综合征的诊断根据WHO(1999)代谢综合征的工作定义。结果 (1)上海社区20~74岁人群MS患病率为17.14%,男性在45岁以上及女性在50岁以上MS患病率明显升高,65~69岁患病达到高峰。(2)MS中最多见的表现形式是高血糖(或IR) 血脂异常 中心性肥胖及高血糖(或IR) 血脂异常 中心性肥胖 高血压。(3)胰岛素抵抗在MS及各组分的伴发频率分别为:MST1.65%、糖尿病61.11%、糖调节异常38.27%、高血压35.76%、血脂异常38.40%、中心性肥胖38.39%及微量白蛋白尿37.98%。结论 上海社区20~74岁人群中约1/6者患MS,胰岛素抵抗在MS及各组分中普遍存在,尤以糖尿病及MS为甚。  相似文献   

15.
哈尔滨市代谢综合征患病率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 调查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城乡35岁以上人群代谢综合征(Ms)的流行病学现况及特点,并分析其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多级分层整群抽样的流行病学调查方法进行问卷调查,有效调查人数为5 984人(男2 663人,女3 321人),测量身高、体重、腰围和血压,测定空腹血糖、甘油三酯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同醇等生化指标.采用2005年国际糖尿病联盟(IDF)的MS诊断标准,分析患病率,并对其危险因素做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哈尔滨市城乡35岁以上人群MS的患病率为24.60%(男22.49%,女26.29%),标化患病率为23.31%(男22.12%,女25.19%),女性高于男性.城市MS患病率显著高于农村(26.70%对20.05%,P<0.05).女性MS患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升高.MS中以高体重指数、高血糖和高甘油三酯患病率较高.性别、年龄、就业情况、饮酒史、高血压家族史、文化程度和吸烟均为Ms的危险因素.结论 哈尔滨市城乡35岁以上人群Ms患病率高达24.60%,已成为影响城乡居民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应加强防治工作力度.  相似文献   

16.
采用抽样分层横断面现场调查方法对浦东新区 1869名成人进行问卷调查及口服 75 g葡萄糖耐量试验。代谢综合征、糖尿病、糖耐量异常、高血压和中心性肥胖患病率分别为 4.5 %、6.6%、13 .3 %、2 1.8%和 2 9.5 %。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脉压(PP)、脉压指数(PPI)与代谢综合征(MS)患者心脑血管疾病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近5年我院门诊和住院MS患者204例(男138例.女66例),按PPI≤0.40、0.41~0.50、0.51~0.60、〉0.60分为4组,按PP≤40mmHg、41~60mmHg、61~80mmHg、〉80mmHg(1mmHg=0.133kPa)分为4组.分析各组间PP、PPI与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的相关性。结果:①不同组的PP、PPI在吸烟、饮酒、体重指数(BMI)、血糖、腹围、舒张压(DBP)、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方面无显著差别(P〉0.05),在年龄、收缩压(SBP)方面差异有显著性(P〈0.05~〈0.01);不同组的PP及PPI的左室肥厚、冠心病、心功能不全、脑卒中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左室肥厚、冠心病、心功能不全、脑卒中的发生率与患者年龄、收缩压、脉压、脉压指数有显著相关性[EXP(B)=1.614~3.340,P均〈0.05]。结论:MS患者心脑血管疾病与年龄、SBP、PP、PPI等因素有关,与PPI的关系更为密切。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广东省18岁及以上人群代谢综合征(MS)的患病情况,比较2004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CDS)标准、2007年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制订联合委员会(JCDCG)标准和2009年国际联合暂定声明(JIS)标准在广东省18岁及以上人群中应用的差异。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广东省6个监测县(区、市)18岁及以上居民中的3591人为研究对象,采用统一制定的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同时进行体格检查及血生化检测。两两比较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采用CDS(2004)、JCDCG(2007)和JIS(2009)标准计算的MS患病率(标化患病率)分别为21.1%(19.0%,756例)、28.6%(25.4%,1026例)和44.5%(40.6%,1599例);3种标准诊断为MS者中存在3个及以上危险因素聚集的比例分别为97.5%(737例)、98.4%(1010例)和100.0%(1599例);CDS与JIS、JCDCG与JIS、JCDCG与CDS两两问的一致率(Kappa值)分别为74.8%(0.46,2688例)、82.1%(0.63,2950例)和87.8%(0.68,3153例)。以JIS为参照标准,绘制ROC曲线,CDS的曲线下面积为0.719,JCDCG的曲线下面积为0.802。结论广东省18岁及以上居民MS患病率已经达到较高水平,建议加强MS高危人群的综合防治力度。三种MS诊断标准中,JIS标准诊断MS的患病率、灵敏度和危险因素聚集的检出率最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代谢综合征(MS)与心血管疾病(CVD)的关系及其组分问的交互作用.方法 采用队列研究的方法,以江苏省多代谢异常和MS综合防治研究(35~74岁)中随访时间满5年的人群为研究对象,共3598例,其中男性1451例.采用2005年美国胆固醇教育计划成人教育组Ⅲ(ATPm)亚洲人群修订标准诊断MS;运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MS及其组分与CVD的关系;以logistic回归模型中纳入乘积项的方法来评价MS组分之间的相乘交互作用,计算相加交互作用指标相对超危险度比(RERI),归因比(AP)和交互作用指数(S)的点估计值及其95%CI以评价MS组分之间的相加交互作用.结果 调整CVD一般危险因素后,基线MS患者与非MS患者相比发生CVD的调整相对危险度(αRR)为2.49(95%(CI:1.59~3.90).MS各组分与CVD的αRR分别为:腰围1.44(95%CI:0.88~2.37),血压2.84(95%CI:1.73~4.68),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31(95%CI:0.83~2.07),甘油三酯1.84(95%CI:1.19~2.85),空腹血糖1.55(95%CI:0.98~2.45);进一步进行组分间互相调整后,发现仅血压仍与CVD有联系[αRR=2.58(1.55~4.29)].交互作用分析结果显示:当血压合并2、3或4项MS其余组分时,发生CVD的危险明显增加[αOR=4.47(2.35~8.51)];logistic回归模型中乘积项血压×合并2、3、4项MS其余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加交互作用指标RER/和AP的95%CI包含O,S的95%CI包含1.结论 MS组分中仅血压是CVD的独立危险因素,当血压合并其他MS组分时,MS患者发生CVD事件的风险明显增加,但MS不独立于血压和MS其余组分增加CVD的风险,血压与其他MS组分对CVD未发现明显的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20.
Aims/hypothesis We estimate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CVD) mortality in individuals with the metabolic syndrome on the basis of different definitions.Methods We collaboratively analysed data from 4,715 men and 5,554 women, who were aged 30 to 89 years, had a maximum follow-up of 7 to 16 years, and were drawn from nine European population-based cohorts. Cox regression analysis with age as time scale was performed to estimate hazard ratio (HR) for mortality, adjusting for cohort, serum total cholesterol and smoking.Results The prevalence of the metabolic syndrome according to definitions of WHO, the National Cholesterol Education Program (NCEP), NCEP revised and the International Diabetes Federation (IDF) was 27.0%, 25.9%, 32.2% and 35.9% respectively in men and 19.7%, 23.4%, 28.5% and 34.1% respectively in women. The corresponding HRs (95% CIs) for CVD mortality were 2.09 (1.59–2.76), 1.74 (1.31–2.30), 1.72 (1.31–2.26) and 1.51 (1.15–1.99) in men, and 1.60 (1.01–2.51), 1.39 (0.89–2.18), 1.09 (0.70–1.69) and 1.53 (0.99–2.36) in women. The paired homogeneity test showed that in men the HR was higher with the WHO definition than with the IDF definition (p=0.03). In women the HR was lower with the revised NCEP definitions than with either the WHO (p=0.02) or the IDF (p=0.01) definitions. With a few exceptions, HRs for full definitions of the syndrome were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ose for their single components.Conclusions/interpretation Metabolic syndrome by the four definitions predicted CVD mortality in men, but the prediction was weak in women. Further research is required on the utility of definitions of the metabolic syndrome above and beyond that of its single components and in individual CVD risk stratification, particularly with regard to sex difference in the prediction.Electronic supplementary material Supplementary material is available in the online version of this article at and is accessible to authorised users.For details of members of the DECODE Study Group, see Electronic supplementary materia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